中國與印度之間現在是否有衝突的可能?
不確定。但是中國與印度之間是否會爆發戰爭?
一定會的。唯一不確定的變量,只是爆發的時機。而如果考慮到中國要完成對印度的戰略目標,其實時間也是不難推測的。
下一次與印度的戰爭,絕對不可能像1962那樣,完成作戰目標之後就返回國土。如果有下一場對印戰爭,一定是一場對印度的滅國之戰,南亞次大陸上,不會再有印度這個國家,它會被肢解成一個比現在小得多的國家。
印度挑起與中國的戰爭,無非是覬覦中印邊境的一些爭議地區,甚至長遠來說,試圖染指西藏。但不管是邊境的爭議地區,還是西藏,都是些距離中國核心地區非常遙遠的地區,根本無法真正動搖中國的國本,除非印度人覺得自己能從西藏一路攻佔北京。這就是印度無法避免的戰略劣勢,基於現有的力量,不可能從根本上戰勝中國。
而站在中國的角度,如果再有一次中印戰爭,那麼兩個非常明確的戰略目標是有的:
第一,攻佔新德里。
第二,肢解印度。
從地圖上已經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新德里與中印邊界的距離,同樣,如果看北京與中印邊界的距離,想必會讓任何一個印度人絕望吧。
地理距離的優勢在可預見的將來是中國對印度一個極具優勢的地方,至於阿克塞欽之類的地方,都是些細節。
對於印度這種人口大國,去佔領並維持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最高效的解決方式,是儘快攻佔新德里,攻佔首都意味着獲取合法性的第一步,有了合法性,就可以扶植起一個傀儡政權,宣布之前的流亡政府為偽政權,取代原有的印度政府。
與扶植傀儡政權同步進行的,肯定是對現有的印度進行肢解。
最先能夠吃下的,肯定是東北七個邦。
整個印度主要國土和東北部七個邦的連接,被一個非常狹小的通道維繫着,攻佔西里古里,吉申根傑,將切斷東北邦與印度本土的聯繫,如果再在西孟加拉邦以西打下一顆釘子,阻擊北上增援的印度軍隊,將其殲滅在蘭契附近,則不單印度會在戰爭前期失掉東北七個邦,還會丟掉整個西孟加拉邦(可以拿來跟孟加拉交易對印宣戰的籌碼)。
西北的印度軍隊是很難來增援的,一旦開戰,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聯軍肯定會在大新德里附近拖住印軍的主力部隊。
初期印軍能且只能盡最大的力量守衛新德里,在印軍主力集結在新德里附近的時候,從東北部進入印度的中國軍隊已經可以開闢第二條戰線,沿着蘭契-賴布爾-那格浦爾,長驅直入整個馬哈拉斯特拉邦,攻佔孟買。一旦這條戰線順利達到戰略目標,印度整個國家就會被攔腰斬斷,回天乏術。
而第二條戰線的順利推進,前提一定是海軍奪取了整個孟加拉灣的制海權。
戰爭打的是什麼?不是武器,是後勤。
入印作戰,有三件事永遠是最重要的。第一件是,後勤;第二件是,後勤;第三件,還是後勤。
從北面進入印度的難處在於後勤補給對中國非常不利,如果說前期不明顯,那麼到了後期絕對是一個要命的事,這意味着要必須要藉助孟加拉的吉大港和孟加拉國內的鐵路,向完成分割印度東北邦的中國軍隊源源不斷地輸送彈藥和補給,直到我們佔領加爾各答。某種程度上,意味着孟加拉對印度宣戰。
同樣意味着海軍必須在前期南下印度洋,將印度海軍的主力艦隊殲滅在西孟加拉灣,海軍航空兵有能力把維沙卡帕特南炸成一片廢墟。
至於是用潛艇殲滅印度海軍的主力艦隊,還是航空母艦偽裝通過馬六甲海峽,就屬於戰術層面的考慮了。
當第二條戰線的作戰任務接近完成的時候,新德里附近的中巴聯軍應該也逼近新德裡外圍,甚至已經開始進入印度首都了,這時,印度的流亡政府就算想遷都到海得拉巴之類的地方,也撐不了幾天了。從維沙卡帕特南登錄開闢第三條戰線的中國軍隊,會讓他們體會什麼叫絕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