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香港疫情反復之謎

香港推行的全民檢測即將結束,750萬人中大約150多萬人出來檢測,在內地看來不可思議,費用全免,為己為人,那600萬沒有出來檢測的港人到底為何不出來?

內地微信公眾號「靖海侯」一篇文章《反智,香港疫情反復之謎》在官場熱傳,當中除了分析香港疫情反復之謎,狠批反對派對生命的冷漠,將抗疫高度政治化,不希望見到政府抗疫成功。

同時文章亦觸及了香港的整體問題,直指4個方面不足:1.縱容反對派久矣,正本清源的工作遲緩;2.體制改革未行,既得利益階層板結,群眾失望;3.特區政府管治人才乏缺,強於專業、弱於政治、怯於擔當,施政方向模糊、遊移;4.對一國兩制論述不足,話語權長期被反對派左右把持。

文章最後提及要改變香港氣象,是不是也可以含著淚,發些狠,把他們心裡的「那根刺」拔出來呢?

全文如下:

反智,香港疫情反復之謎

靖海侯

新冠肺炎病毒,秉持「政治中立」的原則,正在感染每一個就要放鬆警惕的人。不管他是「港獨」分子,還是「和理非」,抑或是對他們僅僅有一些「同情」的路人。

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自9月1日啟動實施,至今已有11天了。

11天裡,及更早前,特區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展此計劃,敬盼動員市民參與。花了大功夫,宣傳單張也做得清雅,一番苦口婆心的努力,終於讓150萬人作出了「為己為人」的選擇。或許只有在特區政府主事官員的心裡,才知道這數字來得多麼不易。

但,香港有750萬人。

便捷,專業,安全,從到私立醫院排隊花數千元檢測到全民免費,並沒有激起其餘600萬市民的檢測意願。他們其中一些人,可能也曾有跨出門去,走到社區採樣中心的衝動;但低頭看看媒體不斷推送過來的關於檢測計劃的「另一種聲音」,終究還是在糾結中放棄了。

這計劃有「DNA送中」的風險?!

奇怪的認知,荒謬的聯想,內地同胞難以理解的現象,正在香港發生。

香港疫情爆發,已是第三波。

悲劇的是,這並不必然。

早在2019年12月31日,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就意識到「情況不尋常」,1月8日,特區政府就刊登了公告,依法採取「先訂立後審議」的方式出台了相關法案。法案明確:這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

9個月過去了,經歷2013年「非典」侵襲的香港,沒有在新冠肺炎病毒面前表現出其成長性的一面,更沒有在內地舉世公認的成功防疫經驗中取到真經。1月份第一波,3月份第二波,7月份第三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第三波爆發後短短數日即超過以往所有感染人數。直至今天,陰霾不散,病患不絕。

防疫挫敗,原因是複雜的。

是特區政府反應慢嗎?不是。是相關部門做得不夠嗎?也不儘然。是市民不懼病毒,向歐美國家的人一樣不願戴口罩嗎?更不是。

一些很重要的原因,已經人所共知:1、想搞「運動」的不想讓人們乖乖坐在家裡;2、想搞「陰謀」的不想讓特區政府管控成功;3、想把問題複雜化的不想把問題簡單化。

疫情爆發以來,香港一直有一股力量,要給防疫貼上政治的標籤,讓特區政府包括市民的防疫行動「政治化」。

於是,維港兩岸「反智」的現象出現了。當特區政府推出限聚令,反對派說這是打壓「運動」;當特區政府組織《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反對派說這是「基因送中」;當港版「健康碼」被提上日程,兩地有望恢復正常交流,反對派說這是「電子手銬」。

多位區議員呼籲市民不應該接受任何中資的檢測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疫表彰大會上總結的抗疫精神。這是內地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的抗疫經驗。香港呢?就這麼看著,就這麼錯過。

為了政治,以生命為籌碼;害怕同心,所以撥弄是非;醫護罷工、拒絕檢測,治病的變成制「毒」的;不相信科學,只相信謠言,文明退格倒流;人與人之間還在拉扯、撕裂,命運背道而馳。香港問題,輻射到疫情中,欲要感染這裡的一切。

此天災,此人禍。

國安法公佈施行後的香港,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國安法公佈施行後的香港,還是風波不止、暗流湧動。疊加疫情這一今年最大的變數,香港的形勢似乎更複雜了。

重塑香港的機會在疫情中出現過:1、香港社會精神的檢閱與訓練,大難當頭,「在獅子山下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2、香港政治文明的覺醒與養成,明是非,知進止,各方有共識,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3、香港治理能力的審視與提升,不瞻前顧後,不畏手畏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為了最大的公眾利益敢於鬥爭、敢於勝利。

並不盡如人意。事實是:

疫情的到來,積聚了香港社會的負能量,讓是與非、黑與白、公與私、善與惡的分野,更直觀地飄浮起來,顯示著這座城市的不正常、不進步、不理智。

1、秉持生命至上的原則,推遲立法會選舉,反對派在國安法後的短暫平靜後又上躥下跳;2、在世衛組織已經表態、絕大多數國家都有共識後,香港一些媒體仍然用「武漢肺炎」冠名病毒;3、對從歐美過來的病毒攜帶者視若無睹,卻要求政府封關內地同胞;4、還要遊行,還要「示威」,還喊出修例風波中的「港獨」口號,在7月1日、8月31日、9月6日非法聚集。

截至9月11日,香港已有4925名確診病例,累計死亡99人。

這一數字,寫滿了反對派對生命的冷漠,揭示了香港「高度政治化」後的悲涼。

反對派不是不害怕病毒。讓反對派更惶恐的,是人心。

香港抗疫若成功,對反對派來說有四重「風險」:

1、可能增加特區政府的公信力、認受性;
2、可能凝聚全港市民的集體感、民生觀;
3、可能消解遊行示威的勢能與動能;
4、可能讓兩地合作交流更順暢、更有基礎。

反對派一定要折騰。

只有疫情頻發,才好讓市民覺得政府無能;只有死亡數增加,才能讓社會怨氣不算加重;只有保持遊行示威的頻次和熱度,才可以彰顯他們存在且被繼續利用的價值;只有疫情帶來的阻隔,才可以阻擋兩地人民相向而行的腳步。

他們不會安靜下來,會從一切社會問題和社會事務中,找到政治活動的理由。疫情尚在如此,疫情過後也會如此。疫情在他們眼中,就是高鐵「一地兩檢」,就是國民教育科,就是「自由行」,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話題,或許還是一個可以大作文章的話題。

反對派要掌控的人心,最畏懼的也是人心。煽惑、分裂,讓此社會政治基礎永遠陷入躁動與震盪中,才有了他們渾水摸魚、興風作浪的資本和空間。

他們樂此不疲。

最典型的,莫過反對派於對《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攻擊。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750萬香港市民是我們的同胞。香港疫情頻發,他們不急,中央急,內地同胞急。

9月10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接受採訪時說:

「中央收到我們(特區政府)的請求以後,馬上就答應了,無條件的要人出人,要錢出錢,要支持給支持,要政策給政策,馬上組織了相關的支援隊伍。」

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馳援,選派最有經驗的醫護人員,拿出最高的專業水準,保證最快的檢測效率,助力特區政府推展《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採樣150萬人,發現18宗病毒攜帶案例,全免費。中央努力了、盡力了。

荒謬的是,計劃開展11天裡,香港一些媒體和人士針對檢測計劃和內地支援的攻訐,不休不止,愈演愈烈。

攻訐的理由,充滿了臆想與揣測、謊言和謠言,自然不堪一擊。問題是,為什麼他們可以誤導一大批人,讓其他600萬市民卻步?為什麼中央體現如此關懷表達如此誠意,投入如此多的資源,還不足以讓香港社會體察?

靖海侯曾說,香港問題是「極少數人」的問題,更是「大多數人」的問題。此乃根本。

這是認識論。

具體到方法論層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宣傳不力。

香港回歸後,問題長期存在,至今積重難返。

所以至此,主要有四個方面:1、縱容反對派久矣,正本清源的工作遲緩;2、體制改革未行,既得利益階層板結,群眾失望;3、特區政府管治人才乏缺,強於專業、弱於政治、怯於擔當,施政方向模糊、遊移;4、「一國兩制」論述不足,話語權長期被反對派左右把持。

在這裡,靖海侯要說的便是第四個方面。

「一國兩制」論述大概包含三個體系:1、理論創新,體現「一國兩制」方針可以行穩致遠的長效性;2|實踐總結,呈現「一國兩制」事業能夠與時俱進的時代性;3、宣傳教育,展現「一國兩制」實踐整體成功前進的趨勢性。

而對香港社會和普通的市民來說,第3點最重要。

修例風波中,愛國愛港陣營已有共識:法律戰是主抓手,輿論戰是主戰場。但在這次硬碰硬的正面交鋒中,我們清楚無誤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與不足。而掌握「洗腦」機器的反對派,長期以來,一直打在我們的這一「七寸」上。

中宣部部長黃坤明說:在人的頭腦裡搞建設,沒「幾把刷子」是幹不了的。

香港,正缺少「幾把刷子」。1、建制派媒體沒有成功搭建起適合香港社會的話語體系;2、建制派的KOL,及善言、立言的寫手少之又少;3、市場化的傳播力量屈指可數。

自立才能自強。否則,看著反對派開動「洗腦」機器幾十年,也是有心無力。
要做的,這是一個方面,「大立」;另一個方面,還要「大破」。

國安法公佈施行後,很多建制派人士對靖海侯說,某水果日報現在該整頓了吧。靖海侯總是回復:難。原因很簡單:香港社會走不出「新聞自由」的誤區,特區政府拿不出「新聞規管」的勇氣。

9月1日,林鄭月娥見記者時表示:

「從今天開始、從我這屆政府開始,我們很重視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正確的說話要有膽量說出來,否則不斷把不正確的說話或混淆的說話傳播開去,便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此表態,值得表揚;僅此方面,遠遠不夠。

當黎智英8月10日被警方帶走的時候,當香港警隊進入壹傳媒大廈搜查的時候,人們曾有想像:蘋果玩完。但一個月過去了,蘋果沒玩完,還在日日叫囂,言辭甚至比事發前還「兇猛」。

不改變香港的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香港問題解決不了,中央對香港的深切關懷傳達不到,兩地的「認知藩籬」和「雙向誤解」難以消除。

國安法具體標出了國家安全法律的「禁區」,而具體厘定「新聞自由」實踐的邊界,同樣重要,並與國安法屬一體工程,彼此高度關聯,相互深刻影響,缺少一個,都不足以實現「定紛止爭」的目的。

不能再拖了。

疫情對香港的打擊,無疑是現實且深遠的。

朋友說,疫情若再不受控制,將會「陰乾」香港。靖海侯深以為然。不需舉例說明,這也是人人都能看到的結局。

但需要正視和明白的是,香港社會在疫情中表現出的「反智」現象,只是表像。並非市民真的被反對派的說法說打動,而是基於長期被灌輸的理念、長期被塑造的認知,選擇了相信。

前幾年,靖海侯曾與香港一名同情反對派的人士交流。他說:反對派裡派系林立,烏煙瘴氣,很多小丑。但投票時,還是會「含著淚」投給他們。

靖海侯要說的是,反對派在「洗腦」工程上,是「成功」的。他們甚至已經在一些市民中種下了一種和他們一樣的「反對情結」,根植其中,徘徊其中,難以自拔。

要改變香港氣象,是不是也可以「含著淚」,發些狠,把他們心裡的「那根刺」拔出來呢?

勇敢些吧。

時不我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