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死穴

NE0

最近印度跳得很高,後台也有很多朋友留言說讓說說,其實如果記憶力還好的朋友應該記得,我在年初2月份那篇《疫情危機下的全球格局推演》裡面已經寫過印度相關的一些看法了:

特朗普這幾天的印度之行,不僅是在賣武器,我們一定要明確的是,任何大規模武裝一個國家的行為,都是為了讓它增加軍事冒險的可能性。

如果像我在《下一場經濟危機:印度、越南》那樣的估計,一旦印度這樣的國家出現糧食和經濟危機,印度政府並沒有太多可以選擇的路能走,甚至可以說,莫迪只會選一條路走到黑。而印巴的衝突實際上牽動的絕不僅僅是印巴這兩個國家,我們應當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

要想明白印度這一系列騷操作背後的邏輯,光是從印度自己本身出發是沒有用的。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哪怕你看了所謂大V們寫的十萬字印度歷史,又去看十萬字印度的現狀,對於理解這個國家,可以說都沒有什麼卵用。

分析印度的行為,一定要建立一個最基本的分析框架,然後把印度放進去這個框架裡去分析,那這個框架是什麼?

就是未來中西方力量博弈的這個大環境。(用很文明的話就是這樣寫。)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印度的所有偷偷摸摸地主動搞的小動作背後,實際上是印度在戰略上的被動,而我們一再看起來的被動應對,實際上卻是因為我們牢牢地掌握着這場地緣遊戲裡的主動權。

這個重要的前提,在前幾年的舊文《攻佔新德里,肢解印度:下一場對印戰爭》裡面就已經說得非常明確。

地理上的劣勢,是印度最致命的弱點。

其首都離邊境太近,一旦開啟局部戰爭,我方的機械化力量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衝擊到其外圍的防禦圈。

而且那時,新德裡面臨的一定是來自兩個,甚至三個方面的包圍,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自己按照雙方現有的作戰能力做出的推算結果是,只要歐美不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地武裝印度,為其源源不斷地提供戰機和飛行員,那麼最快兩周之內,印度空軍就會徹底癱瘓,喪失掉所有作戰能力。

沒有制空權,印度陸軍能夠七拼八湊起來的人數再多,也不過像伊拉克戰爭裡面那些被轟炸炸死在沙漠里的一連串數字,根本不足為患。

而如果想攻擊中國的核心地帶,則要面臨非常長的攻擊距離。這個攻擊距離是目前印度所完全不具備的。

當年寫完《攻佔新德里,肢解印度:下一場對印戰爭》之後順手補充了一篇《兩個有核國家沒法爆發戰爭?是你腦子進水多了》,裡面也說得非常明確了:

印度既無可靠的投送工具,亦無可靠的二次核反擊力量,那些布朗運動的烈火和區區一艘殲敵者上那些射程只有700公里的K15導彈,是根本不可能構成任何威脅的。

你們要是想知道答案,我也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

只要陷入最壞的情況,24小時之內,印度的所有核打擊力量和核反擊力量一定會被徹底解除和摧毀。

以上兩個前提,是我們看待很多問題的出發點。

他跳,是因為他整個國家的管理層在對外政策上的短視和無知。

我們淡定地看着他跳,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手裡牢牢地握有隨時毀滅它的能力。

哪怕他每天蠶食一米,食一萬次也就10千米,一座山頭也未必跨得過。

而要滅他的國,一次就夠了。

印度這個時候跳出來,我的看法是兩方面因素。

第一,是莫迪政府的一種政策慣性。

這些年,只要印度國內出現內政的動蕩,莫迪政府必然會挑動邊界的紛爭來轉移國內的矛盾,屢試不爽,已經成為了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所以,在新冠疫情可能引發的印度的國內危機之前,提前在邊界製造摩擦,很符合印度政府的一貫卑劣手法。

第二,印度的小動作,是在這次疫情以及大的國際環境中,印度明確地看到了中美之間的利益衝突以及疫情之後更大的危機。

我們為什麼不動印度,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最大的敵人始終是太平洋對岸那個邪惡的國度,在沒有真正撕破臉皮之前,我們不想把自己的力量耗費到任何不值得耗費的地方。

印度為什麼一再挑動我們,也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一點,他以為我們會在沒有幹倒大反派之前一直對他們採取戰略上的被動守勢,只要我們不一鍋端掉他們,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逐步蠶食。

同時,西方目前已經非常明確地在推動產業鏈從中國的轉移。

某種意義上,印度製造的邊境摩擦也是一種對西方的獻媚。

因為它想得到西方的技術和資金的轉移,其次,它想依靠這種軍事冒險行為來獲得西方的武器援助。

只要這種摩擦沒有強烈到會引發中國對它的大規模打擊,而又能夠吸引到西方足夠的援助,那麼對於印度來說就是有利可圖的,也是它短視的管理層一定會去做的,很符合印度人一貫喜歡撿小便宜的心理。

那麼我們面對這種狗皮膏藥一樣的無賴國家怎麼辦?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他們的短視,將他們一步步引入我們為他們設好的埋伏圈裡。■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