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變得更好,而美國卻病得更重,多虧你了特朗普」。
當地時間10月13日,曾3次獲得普利策獎、《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在《紐約時報》專欄以此為題刊文抨擊特朗普政府的抗疫工作,並不由得地感慨說,新冠病毒沒能成為中國的切爾諾貝利,卻成為了西方的滑鐵盧。
「病毒沒成為中國的切爾諾貝利,卻成了西方的滑鐵盧」
弗里德曼是知名的美國新聞記者、民主黨人,文章一開始,他便毫不客氣地點評了特朗普在首場總統辯論中的表現,稱這是「一個毫無邏輯的美國總統失控的滑稽行為,他顯然是一個不顧一切想繼續連任的人,因為一旦失敗,他將面臨起訴、羞辱和破產。」
緊接著在談到疫情時,弗里德曼不滿地表示,疫情最初在武漢暴發時,一切都是美國早早就能夠預見到的,然而當中國疫情已得到控制時,美國經濟和民眾卻仍在遭受疫情的摧殘。
十一國慶期間的中美兩國對比鮮明的景象,深深地刺激到了弗里德曼。
他在文中這樣寫道:十月初,在特朗普的白宮成為疫情超級傳播地點,數百萬美國人不敢把孩子送到學校的幾天之後,在本地傳播幾乎為零的中國,有數百萬民眾湧向汽車站、火車站和機場,他們在國慶假期間前往全國各地旅行。
另外據彭博社10月1日報導,在經歷12年來最好的一個季度後,人民幣作為避開波動的避風港而備受關注。中國9月的進出口均大幅增長。
弗里德曼心酸地表示,這樣的成績曾經也屬於美國。他還引用米克爾思韋特(John Micklethwait)和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在新書《警鐘:大流行何以暴露西方的弱點,以及如何解決》中提出的觀點,感慨說新冠病毒一度被認為是中國的切爾諾貝利,結果卻成為了西方的滑鐵盧。
作為《經濟學人》政治編輯的伍爾德里奇還曾告訴弗里德曼,「今天我們正走向始於500年前的歷史大逆轉,那個時候中國佔世界經濟的四分之一,是當時最成熟的政府,在世界經濟中也是遙遙領先。我們忘記了這些事情,中國卻沒有。如果亞洲能夠重新獲得500年前的領先地位,今年可能是關鍵的一年——除非西方國家醒過來」。
「困擾美民眾的問題,是用新冠疫苗都治不好的」
而美國想要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弗里德曼在文中指出,這需要制定一項應對新冠病毒的國家計劃,中國就有這樣的計劃:通過監控系統,追蹤、定位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並控制其傳播。不過弗里德曼仍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他宣稱所謂「民主」國家不能採用這樣的方式。
他引用了美公共衛生專家戴維·卡茨(David Katz)博士早前提出的一個觀點,稱美國在制定國家計劃時,要在拯救最多生命和維持最多生計之間找到平衡。保護老年人和最易受影響的人群,同時讓年輕、健康的勞動力逐步回到工作崗位,這些人感染病毒很大可能會是無症狀或輕微症狀。讓他們去保持經濟運轉,在等待疫苗的同時民眾自然形成群體免疫。弗里德曼很惋惜,美國並沒有對促成這樣一種策略,進行一場理智、清醒的討論。
不過,他顯得很是自信,稱倘若參照美國冷戰期間與朝鮮、俄羅斯對抗的歷史,從長遠來看美國總是能獲得勝利的,因為美國總能快速學習,並且由下至上地團結起來,進行長期奮鬥。
他認為這一次美國迄今為止都沒有團結起來迎接新冠病毒的挑戰。雖然在3月底,特朗普曾發誓要召喚「美國的全部力量」來擊敗病毒,但除了急救和醫務人員之外,公眾團結一致的行動和戰時犧牲的意願微乎其微,或者說是曇花一現。而同樣是「民主」國家的韓國、日本、新西蘭,做的都比美國好得多。
弗里德曼總結說,今天困擾美國民眾的是用新冠疫苗都治不好的問題,「我們已經失去了去對彼此、對制度以及最基本事實信任」。他將這一切都歸咎於特朗普,「在疫情中沒有真相和信任,人們就會迷失方向。而我們現在這位總統,他謀求連任的政治策略是分化我們、摧毀信任和真相,他宣稱任何與他敵對的新聞都是‘假的’」。
文章的最後,弗里德曼試圖為拜登拉票,稱拜登之所以有很大贏面,是因為有足夠多美國人已經厭倦了不團結,而拜登或許能夠開始扭轉這種局面。他寫說,「拜登贏得大選不足以讓美國從政治上和身體上完全康復,但這是必要的一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