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大選前,特朗普最後一搏!也是他扭轉民調劣勢最後的機會。
在這場辯論中,「如何讓中國付出代價」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但是,正如一些美國媒體在辯論後做出的「總結性評語」中所述,特朗普和拜登在大選辯論中就對華政策中唯一一次交鋒,「中國牌」打的都毫無殺傷力。
不過,從這場辯論也能看出特朗普和拜登未來對華政策的一些跡象。
顯然,隨着特朗普對華「新冷戰」等強硬措施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在南海台海也未能製造「十月驚奇」,特朗普在最後的投票日,還有可能實現「反殺」嗎?
01、打「中國牌」無效
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的最後一場辯論在當地時間10月22日晚上9點舉行,由於民調仍然落後拜登10個百分點左右,這場電視辯論被認為是特朗普最後的機會。在美國媒體和國際輿論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堅信能反敗為勝。
從目前來看,這的確是在公共領域,提升特朗普支持度的最後機會。所以,特朗普方面非常重視,也非常在乎。而從最後一場辯論的規則設定和議題設定來看,對特朗普都不利。
根據目前公布的規則,為避免像第一場辯論那樣出現在對方發言時插話的混亂局面,協調機構推出一個新規則就是「麥克風靜音」。就是對手發言的時候,你的麥自動關閉。這讓喜歡插話的特朗普很不高興,他說「這很不公平」。
從本場辯論的議題來看,主要關於抗疫、美國家庭、美國種族、氣候變化、國家安全和領導作用等領域。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對特朗普來說大部分都是負面效果更明顯,而且特朗普認為本場主持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駐白宮記者克里斯汀·韋爾克(Kristen Welker)對自己也有偏見。
所以,一切都似乎對特朗普不利。特朗普競選團隊也展開了最後一搏。
一方面,特朗普「不辭勞苦」走南闖北搞競選集會,試圖改變選民對他的看法。另一方面,他的競選班子提出最後一次辯論應該聚焦外交問題,而不是圍繞新冠疫情。很明顯,如果說抗疫,特朗普政府的糟糕表現已經是實錘,只有被拜登攻擊的份。
但對特朗普來講,在外交領域他認為自己成績卓著。比如,推進中東和平進程,四處打貿易戰,爭取與俄羅斯就軍控問題達成協議,對中國無比強硬,在南海和台海搞事情等等。顯然,聚焦外交,可以轉移美國選民對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利的注意力。
此外,特朗普還想抓住拜登兒子在烏克蘭的醜聞不放。
在辯論正式開始後,兩位候選人一如所料在新冠疫情、國家安全、健康照顧、移民、種族和環境等議題上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激辯,並在其中多個議題上談到了「中國的角色」。兩位候選人在辯論前都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所有觀眾和場內工作人員都必須佩戴口罩。
在新冠疫情議題上,特朗普依然沿襲之前的「操作」,甩鍋中國,聲稱「都是中國的責任」,他一早決定禁止來自中國的旅客進入美國是非常正確的。但拜登抓住了一點猛攻:特朗普沒有應對疫情的全面計劃,而且為啥在疫情當初,你特朗普稱讚中國應對疫情的方式有效和透明。
特朗普顧左右而言他。
在國家安全議題上,辯論會主持人韋爾克問兩位候選人,「如果當選,會如何要中國付出代價?」
拜登說,他會堅持要中國在各個領域尊重國際規則。而且會跟歐洲等其他美國盟友一起,要求中國尊重國際規則。而特朗普在回應時則說,他讓中國正在支付上百億美元的關稅,因此中國已經在付出代價。
但是,這樣的說法很蒼白無力。一是中國一直就很遵守國際規則,在現有的國際秩序下憑藉政府制定正確的政策和民眾的辛勤勞動,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相反最近這些年,反而是美國不尊重國際規則,頻頻退出現有的國際組織、撕毀國際協定。中國更歡迎大家都遵守國際規則。
二是特朗普的貿易戰打到現在,中國對美出口不降反升,貿易額也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就能看出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失敗的。連美國共和黨知名人物佐利克都說,特朗普對華打貿易戰和搞「新冷戰」的做法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奏效的。
此外,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特朗普和拜登在「如何應對中國挑戰」時所做的論述,因為各自指責對方在中國有私人利益而變成一場相互的個人攻擊,但是雙方又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最後只是一地雞毛。令美國媒體很失望。
02、美國人最關注什麼?
之前很多人說「十月驚奇」,但是對此美國專家們目前有三個觀點:
第一,特朗普團隊想抓住拜登兒子在烏克蘭的醜聞,但是這個事情本身在美國政商界來說就是小兒科,而且那些郵件黑料獲得的來源不明,特朗普團隊支支吾吾。所以,很可能是通過黑客的手段非法獲得,美國媒體也不願意報道。
第二,留給特朗普搞「十月驚奇」的時間不多了。之前不少人擔心特朗普會在選前打「中國牌」,在台海或南海製造衝突,現在來看可能性不大。因為那意味着美國必須付出巨大代價,美國人心裡也不敢。
第三,華盛頓已經有「樹倒猢猻散」的跡象,據稱,在政府和國會為共和黨效力的人已經開始投送簡歷,尋找新的就業機會。
所以,特朗普方面之前想利用這次辯論,試圖削弱拜登在全國和多個州民意測驗中領先優勢。
拜登在全國範圍的民調中領先特朗普9到10個百分點,在對選舉結果至關重要的「搖擺州」裡,民調顯示拜登領先特朗普大約3%左右。特朗普對這些民調結果不以為然。他說,在四年前的大選前夕,民調看似也對他不利,但他最終勝出。
對於兩位候選人在對華政策議題上的交鋒,美國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 (Robert Daly)認為,雙方都沒有很深入地進行討論。
「特朗普老說,自己會讓中國付出代價,但他沒有回答會怎麼做。他說,中國已經給我們很多錢,因為他們付了關稅,拜登說的非常清楚,這些關稅根本不是中國付的,是美國的納稅人付的,這是事實。我對他們討論對華政策不太滿意。」
實際上,當前美國人最重視的是經濟、醫保和新冠病毒的議題,而不是外交政策和中國議題。根據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和民調機構Morning Consult在9月中進行的一份民調,認為這三個議題「非常重要」的受訪者比例達到了70%以上。
相比之下,外交政策和與中國關係是排在最後的兩個議題,只有35%的選民認為這兩個議題「非常重要」。
上次大選投票前,希拉里的「郵件門」為什麼發酵引起美國人的關注?一是希拉里被揭露控制媒體、導演遊行、政治腐敗;二次是被指責其支持者對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謾罵及錢權交易。這跟美國國內政治和社會議題密切相關。
儘管特朗普於10月19日在亞利桑那州競選集會上向選民喊話,要求FBI調查拜登及其兒子的腐敗事件,但比起過去幾十年來重大的政治醜聞,例如「郵件門」、「水門事件」,本次大選中兩黨陣營互相攻擊更像是互相抹黑的手段。
最後,民調方面也沒有顯著變化。根據民調公司RealClearPolitics10月21日的全國民調,在關鍵搖擺州:佛羅里達,北卡羅來納,亞利桑那,威斯康星,賓夕法尼亞及密歇根州,目前均為拜登領先,只有在俄亥俄州特朗普以0.2%微弱的優勢領先。
可以看出,民眾對於本次兩黨陣營的互相攻擊,反應並不是很大。進一步講,除非有爆炸性的大新聞公布,否則不會改變民眾目前的投票傾向。
03、特朗普險中求勝?
那麼,特朗普會自認失敗嗎?以他的性格來說不可能。行哀兵之策,這可能是他大選的最後一招!
最近特朗普聲稱,如果他在競選中敗給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那麼他有可能離開美國。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美國和國際媒體的關注。該怎麼看這個問題?
第一,特朗普在目前的民調方面確實落後拜登比較大。在距離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還剩兩個星期的時候,一項民調顯示,拜登在全國的支持率為54%,特朗普為42%,前者領先12個百分點。
特別是在「中間派」選民中,拜登的支持率達到了69%,特朗普的支持率僅為25%。據悉,這是自1988年聯合推出選前民意調查機制以來,候選人在中間派選民中的最大領先紀錄。
如此一來,特朗普在公開民意支持方面落後不少,特朗普如果用常規手段,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局面。
第二,正因為在民調方面落後,特朗普在短時間內只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基本盤,以及那些仍然徘徊不定,但是在基本立場上傾向於特朗普的美國民眾站出來投票。而此時特朗普擺出哀兵的姿態,以一種弱者的形象,才能更大的激發自己的支持者,或者是堅持保守派價值觀的選民,讓自己有一線勝利的機會。
第三,最重要的,是美國大選制度並非單純的看選票數量,而是看選舉人票數誰佔優勢,贏者通吃。美國總統大選採用的選舉人制度下,每個州依據人口擁有不同數量的選票,全國一共有538張選舉人票,總統候選人需要獲得至少270票才能當選。
2016年希拉里就贏了選舉票數,但輸掉了選舉人票,最終敗給了特朗普。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所謂的「搖擺州」,誰能贏得搖擺州的選舉人票,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以目前民調來看,雖然幾個搖擺州裡拜登民調依然領先,但是現在距離投票時間還有一周多,情況出現變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特朗普也有反敗為勝的機會。所以特朗普以哀兵之策,希望能夠險中求勝。
最後,我們不能排除特朗普最後採取極端手段。比如,民主黨的選民不少都提早投票了,但是因為郵寄選票在很多州只能在11月3日選舉日投票結束之後開始計票。所以,特朗普或許會根據當時計票的情況宣布自己獲勝,並指責郵寄選票都是假票或是廢票。
這會大大增加11月3日沒有候選人當選的可能性,並因此將美國帶入不可預測的政治混亂。另外,如果拜登出現健康問題或者在重要問題上說錯話,都會成為特朗普最後反敗為勝的機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