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史上最大的失敗,朝鮮戰爭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

天涯補刀

1950年7月,美國步兵第24師一部到達朝鮮大田車站。

很久以前就一直想寫一寫朝鮮戰爭了!

其實,關於朝鮮戰爭的文章非常的多,但是沒有多少人能夠看得下去,因為它們大多都是各種細節的戰術描寫和數字對比。

另外,再加上最近幾十年中國的發展實在太快了,過度的物質化,導致我們在思想教育領域出現嚴重的脫節,這才使得前幾年歷史虛無主義大行其道。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寫一篇能讓所有人都看懂的文章——美國軍史上最大的失敗,朝鮮戰爭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

我們先說說朝鮮戰爭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像一戰時候那樣靠賣武器發戰爭財,並沒有參加對法西斯的戰爭,而宣布採取「中立」的政策。

事實上,美軍非但沒有參戰,相反還給日本提供大量的貸款、輸出技術和提供物資。

美國這麼做除了發戰爭財外,還「期待」日本和蘇聯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然而日本卻沒有發動對蘇聯的戰爭——美國對日本的這些支持最終都成了美國幫助日本殘殺中國的槍彈和炮彈。

當時,美國31名議員聯名指出:「我們說日本有德、意兩個盟國。事實上,我們才是日本最要好的同盟國。任何人心裡都會毫無疑問地相信,我們正在積极參加日本在華進行的戰爭。」

1938年5月4日,在洛杉磯五千人集會上,美國議員司克脫說:「請大家注意,日本目前在中國殺死一百萬人的時候,有五十四萬四千是美國資本作為幫凶而殺死的。」

這裡有幾組數字:

旅美經濟學家胡敦源搜集美國官方資料以後發現,日本從美國獲得各種戰略物資佔其總進口量的比重,從1937年的54.4%升至1938年的56%。

1939年美國輸至日本軍用物資達1.869億美元,約佔該年美國對日本全部輸出額的86%。其中,當年美國對日廢鋼鐵出口量,比1938年多出9倍。

1940年,美國輸至日本的軍用物資達1.9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對日本全部輸出額的84%。

說實話,每當我們在網絡上看到一些鼓吹美軍在二戰中做出巨大「貢獻」的文章時就感到我們的教育的巨大失敗,同時也為美國的文化入侵感到擔憂——美國的大片美化了自己,同時給大量中國人給洗了腦!

甚至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大V給美國洗白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記住一點:日本人每殺死100個中國人,其中就有一半以上是美國的「貢獻」。

後來,隨着戰事的不斷發展,在英國和蘇聯的強勢反攻下、在中國的頑強抵抗下,美國發現法西斯敗局已定。

這個時候,為了採擷二戰勝利的果實,美國決定參戰。

參戰就需要理由!

當時的美國並沒有理由參戰,不參戰就無法採擷勝利的果實,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日本發動了「偷襲珍珠港事件」。

這就是後來為什麼有大量人懷疑「偷襲珍珠港」是美國的一個陰謀的主要原因,特別是一些日本人始終堅持認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樁特大的陰謀——因為日軍的偷襲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軍的戰略意圖沒有一件達成的。

美國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為由,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

但是,美國參戰的時候已經是1941年底(12月8日)的事情了,離二戰開始已經過去2年多了,那個時候歐洲戰場大勢基本已定,已經進入了反攻的階段了。

也就是說:美國已經看準了法西斯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了,為了能在戰後世界秩序的制定中「分一杯羹」,這才參加了反法西斯的戰爭!

二戰在歐洲戰場的轉折點就是——諾曼底登陸。

在諾曼底登陸戰中,盟軍共動用288萬人,而德軍由於「被騙」,總兵力僅有38萬人。而在這場戰爭中,美軍打的並不好,主要是盟軍打下的。

由於歐洲擁有大量的參戰國,即使取得了最終勝利了,美國獲得的利益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所以美國為了戰後利益,加緊了對日本的攻勢!

大家千萬要記住一點:美軍在後來的戰爭中對中國大量的援助並不是「良心發現」,而是想要中國拖住日本,然後美軍不斷佔領日本的勢力範圍,為戰後利益瓜分獲得籌碼!

這點我們從戰後美國佔領整個日本就可以看出來:按照戰後協議,日本應有戰勝國在其駐軍,具體劃分是美國佔領本州、英國佔領九州、中國佔領四國,蘇聯佔領北海道,但是美國卻禁止任何國家「染指」日本。

對此,美國總統杜魯門說:「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劃分佔領區。」

他還說:「不容他們(中英蘇)控制日本的任何部分。」

當時,蘇聯派出遠東軍區的中將前往日本東京見麥克阿瑟,想要商議蘇聯駐軍北海道的問題,甚至還發出了蘇軍強行登陸北海道的戰爭威脅。

麥克阿瑟勃然大怒,回答直接了當:「那我就把所有侵犯北海道的蘇聯士兵全部消滅,也包括你在內。」

於是,分區佔領日本的計劃胎死腹中——美國成了唯一的受益者,直到今天!

所以,我希望大家還要明白一點:當前,人類文明程度依舊非常的低,所有發動戰爭的一方都是為了自己利益,和正義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是為了利益,美國參戰也是為了利益!

當時朝鮮也是日本帝國的一部分,同盟國也制定了美蘇英中四國分區佔領朝鮮的計劃——朝鮮分為「八道」(道相當於中國的省),計劃基本上是每方佔領兩道。

原計劃是中國佔領西北部的平安、黃海兩道;蘇軍佔領東北部的咸鏡和江原道的一部分;英軍佔領西南部的忠清、全羅兩道;美軍佔領東南慶尚和江原道的一部分,並佔領京畿道。朝鮮首都漢城則由美蘇共同佔領。

相信大家也知道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了!

美國和蘇聯「瓜分」了朝鮮,其它國家根本無法染指!

朝鮮不是戰敗國,也不是戰爭的發起國,但是美國和蘇聯卻要瓜分朝鮮,你說朝鮮人民會答應嗎?

所以,當時,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朝鮮民眾,都掀起了民族主義運動(包括「反託管」運動在內),主張成立全半島統一的朝鮮人自己的政權。

蘇聯和美國當然毫不手軟,對己方勢力範圍內的朝鮮民族主義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然後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

蘇聯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美國走的資本主義道路,兩者「水火不容」,朝鮮半島自然也走向了分裂!

1948年8月,南朝鮮獨立,也就是現在的韓國;1948年9月,北朝鮮獨立,也就是現在的朝鮮。

就這樣,本來是一個民族的國家被分裂成兩個國家。

上面這段內容是高度的濃縮,涉及的內容非常的多,我們只是給大家大體的說了一個框架,想詳細了解這些歷史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閱相關文獻。

朝鮮半島被分為兩個國家,自然誰也不甘心,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都想統一朝鮮半島。

而對於美國和蘇聯來說,自然也是希望自己能徹底控制朝鮮半島。

於是,在1950年的時候,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後,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下令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韓國的突然進攻。

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並未事先告知中國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具體的開戰日期。而美國和中國大陸一樣,直到戰爭開始才得悉的。

由於戰爭是朝鮮發動的,所以朝鮮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再加上當時朝鮮的軍事實力遠超韓國,所以戰爭發生之時韓國國防軍大部分軍隊尚未進入戰備狀態,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僅僅三天,在1950年6月27日漢城(今首爾)就失守了。

隨後,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

1950年6月25日,朝鮮發動統一戰爭,到8月份,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朝鮮人民軍已佔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聯合國軍僅守住釜山防衛圈(僅佔朝鮮半島國土3%)一小塊地區。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朝鮮的巨大的優勢瞬間被逆轉!

聯合國軍在仁川成功實施登陸,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後路,使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一潰千里。

那麼這裡就出現一個重要的問題:仁川為什麼能起到那麼大的作用?既然仁川如此的重要,朝鮮為何沒有重點布防?

我們從地形圖上可以很容易看出:朝鮮絕大部分的區域都是山區,平原非常的少,在二戰時候的交通還是非常不便的,主要依賴平原,所以如果能切斷朝鮮人民軍的平原的通道,那麼聯合國軍就能逆轉形勢。

事實上,無論是朝鮮,還是中國自然都想到了聯合軍可能會孤注一擲的賭一把——賭贏了,形勢逆轉;賭輸了,那麼美軍就被攆下海,徹底的退出朝鮮半島。

當時,中國給出了聯合國軍可能登陸的地點有5個,其中仁川為關鍵中的關鍵,並給出了美軍登陸的具體時間就是9月15日!

事後,無論是地點,還是時間,完全和中國預測的一模一樣。

為什麼會是仁川?中國又是如何得出美軍會在9月15日登陸的?

主要基於兩點:

一是仁川離漢城很近,又是連接南北朝鮮的中心和樞紐,鐵路和公路都要經過仁川。佔領仁川後,一天就能佔領漢城,而漢城是韓國的首都,政治意義非常的巨大。這樣不僅僅能鼓舞聯合國軍的士氣,而且能夠切斷朝鮮人民軍的運輸補給線,並形成南北夾擊的姿勢,戰局就能迅速逆轉。

二是毛主席研究了麥克阿瑟的戰爭特點,得出麥克阿瑟必然會從這個方向進行軍事冒險——麥克阿瑟是一個名將,喜歡奇襲,只有仁川具有奇襲逆轉戰局的效果。

我們再來看一個地形圖:仁川並不是最佳的登陸地點,因為仁川周邊都是淺水區,易守難攻,只有在漲潮的時候才可能登陸,而根據推算,只有9月15日這天具備登陸條件。

但是,即使這樣,想要在仁川登陸也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在漲潮的時候,大型登陸艦可以靠近海岸,但是進入仁川僅有兩個航道(飛魚峽及東航道),它們很容易被水雷封鎖,而航道的水流十分快及危險,最後錨地十分細小及港口被很高的海堤包圍,而且朝鮮在仁川擁有堅固的防禦工事。

所以,麥克阿瑟是在賭命!

麥克阿瑟(右)

事實上,當時美軍內部的分歧也非常的嚴重,很多人都認為:在仁川登陸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但是,毛主席把麥克阿瑟這個人看的太清楚了!

歷史上有很多名將的名聲都是「賭」來的——賭成功了,就是「名將」,賭輸了就成了垃圾。

比如春秋戰國時候的李信就喜歡輕兵奇襲,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但是最終卻在滅楚的過程中奇襲失敗,導致秦軍大敗。

相反,還有一種名將從不奇襲,比如王翦。

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統兵六十萬大敗項燕,消滅楚國 ,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但是,大家都不喜歡看他打仗,因為非常的單調,不刺激。

麥克阿瑟就和李信是一個類型的!

那麼,又出現一個問題:既然中國得出這個結論了,朝鮮為什麼沒有在仁川加強防守呢?

除了上面所說的朝鮮認為麥克阿瑟不敢「賭命」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朝鮮認為很快就能把聯合國軍趕下海。

在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最終導致在仁川地區聯合國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兵力懸殊巨大:聯合國軍75000名兩棲部隊,而朝鮮人民軍僅有6500人——當時朝鮮人民軍的主力全部在洛東江(韓國第一長河流)圍攻聯合國軍,根本來不及救援 。

或許,這也是朝鮮半島的命運吧!

聯合國軍成功實施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的潰敗速度遠遠的超出了想像!

仁川登陸後,朝鮮半島局勢逆轉,中國政府幾乎每天都通過廣播警告美國:如果跨過三八線,中國就會出兵。

9月30日,總理周恩來在政協國慶大會上發表強硬講話:「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3日凌晨美國部隊大規模進入朝鮮半島北部前,周恩來召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要他轉告美國政府:「若美軍跨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我們不會坐視不顧。」

中國態度的雖然非常強硬,但是內部反對的聲音也非常大,大部分人傾向於不參戰,因為中國曆經多年戰亂,百廢待興,捲入這場戰爭對國家發展不利。

但是,最終毛主席還是決定出兵朝鮮,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朝鮮被佔領,麥克阿瑟有可能在取得整個朝鮮半島後繼續向北進軍,威脅到共產黨在中國大陸的政權。即使美軍不襲擊中國,一個與中國有長達1000多公裡邊界線的國家落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也是很大的威脅。

第二,如果朝鮮亡國,中國勢必要讓金日成在中國的東北設立流亡政府,但這對中國十分不利,因為將為美軍侵犯中國東北提供了強有力的借口。

第三,由於美軍進入台灣海峽,迫使中國中止攻打台灣的渡海戰役,讓中國直接感受到美國的威脅。

但是,麥克阿瑟認為中國人不敢出兵朝鮮,所以他無視中國警告,命美陸軍24師向鴨綠江推進,並提出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朝鮮。

10月1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跨過鴨綠江,秘密赴朝。

1950年11月5日,也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第十八天,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協同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共殲敵15000人,粉碎了麥克阿瑟的「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

中國出兵朝鮮讓麥克阿瑟大為震驚,因為就在上個月15號的威克島會議上,他還信心十足的告訴杜魯門:中國是不可能出兵的。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中國不但出兵了,而且首戰告捷。

不過,麥克阿瑟認為中國進入朝鮮只是象徵意義,人數也極為有限,估計在最多也就6萬到7萬人之間,所以不足為懼。

而事實是志願軍的人數遠遠超過了麥克阿瑟的估計,人數超過了40萬。

那麼就出現一個問題:為什麼麥克阿瑟估計的志願軍人數和實際人數差距如此的大?

原因就在於朝鮮的地形:整個朝鮮半島幾乎都是山地,這些山都不太高,在500-1000米之間。

不高,就沒有那麼陡峭,不至於無法前進;不低,便於隱匿和防守。

志願軍入朝的時候採取的是晝伏夜行,白天志願軍隱匿在叢山峻岭中,夜晚又進行急行軍,所以美軍偵察機雖然不斷偵查,但是偵查效果卻非常差。

正因為如此,第一次戰役快要結束的時候,彭德懷給毛主席發去電報,說道:因消滅敵人不多,我軍實力尚未完全暴露,擬採取鞏固勝利,準備再戰的方針,構築必要攻勢,如敵再進,誘其深入殲滅之。

志願軍在贏得第一次戰役後,為了誘敵深入,主動後撤,千軍萬馬瞬間隱藏在叢山峻岭之間。

朝鮮戰爭的另一個轉折點、美軍歷史最大的一次失敗即將到來——血戰長津湖!

志願軍的主動後撤,讓麥克阿瑟再次做出錯誤的判斷。

他們認為志願軍人數比較少,而且當時朝鮮遭遇50年不遇的嚴冬,夜間最低溫度接近攝氏零下40度,志願軍補給又差,所以他們認為是志願軍怯戰敗走。

於是,聯合國軍加緊了攻勢。

按照麥克阿瑟的計劃,美軍分兩路進攻,兩線同時夾擊,互為犄角,徹底擊敗中朝聯軍。

由於志願軍故意放過了他們,所以聯合國軍推進速度非常的快,很快就推進到鴨綠江邊。其中一路已經到達鴨綠江邊的惠山鎮,而另一路就是長津湖一帶的聯合國軍。

看到美軍已經達到鴨綠江邊,麥克阿瑟興高采烈,認為勝利已經近在眼前。

而志願軍看到美軍已經上鉤,毛主席和彭德懷立刻下令反撲回去,圍殲這兩路軍:西線由於山地較少,志願軍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而東線則都是山區,兵力調動比較困難。

想要圍殲美軍就必須要切斷美軍後路,而負責殲滅東線長津湖一帶美軍的任務落在第九兵團的身上。

第九兵團共有15萬人,司令員是宋時輪,相當厲害,曾經在孟良崮戰爭中把國民黨軍整編74師幹掉了,後來在淮海戰役中又讓杜聿明成了瓮中之鱉。

但是,第九兵團是華東地區的野戰軍,並沒有在極寒地區打仗的經驗。

按照原計劃,第九兵團是準備攻打台灣金門的,當時還駐紮在上海附近練兵。但是由於當初朝鮮局勢非常危急,所以緊急抽調第九兵團進入朝鮮。

可能南方人無法理解東北地區在冬天有多冷,無論你穿什麼,只要站在外面五分鐘全部凍透。當時,第九兵團入朝的時候,基本都穿着南方的單衣。

他們以為到了東北就會得到各種補給,但是由於朝鮮情況十分危急,到了瀋陽以後才發現根本沒有補給。

當時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兼參謀長賀晉年,見到南方來的先頭部隊衣着如此單薄,而且要馬上入朝作戰,大吃一驚:「這怎麼得了!這怎麼得了!穿單衣去朝鮮,不要說打仗了,就在屋裡睡覺也不行啊!」

他當即吩咐隨行人員:「快去倉庫找棉衣,翻棉鞋,弄皮帽,有多少拿多少,讓兄弟部隊快換上!」

然而,他只能湊出5萬套的禦寒衣物。

這根本遠遠不夠,於是他又讓自己部隊的幹部和戰士脫下冬裝,全部給第九軍團,但是這仍是杯水車薪!

更為殘酷的是:由於朝鮮情況非常危急,很多衣物還沒有等送上車,便開向了朝鮮戰場。

這導致在後來的長津湖戰爭中異常的慘烈,整個戰爭過程中凍傷3萬多人。僅僅在長津湖戰役發起總攻之前的那個晚上,就有1000多人再也沒有從雪地裡站了起來。

而在後面的阻擊戰中,在美軍撤退的戰略要地上,有一個100多人的連隊為了阻擊美軍埋伏在雪地裡,全部凍死在陣地上。

關於這段歷史,在《那年那兔那些事》中專門有過一集,每當看到那句「原來眼淚也會凍住」的時候,我的眼睛也忍不住的濕潤了。

為了實現包圍並殲滅美軍的目的,志願軍不僅僅要頂着嚴寒,而且為了防止被美軍偵查到,還要在夜晚、在陡峭的山頂上急行軍,到達預定的埋伏圈,否則根本無法切斷美軍後路。

就這樣,第九兵團10萬人悄無聲息的進入了預定戰區。

志願軍冰雪天氣進行急行軍奔赴戰場阻擊敵

雖然聯合國每天都派出大量的偵察機偵查,但是卻絲毫沒有發現第九兵團的蹤跡。

戰後,對第九兵團的這次行軍,「聯合國軍」稱作是奇迹。

美國著名的軍事評論家格登是這樣評價的:「以任何標準來衡量,中共軍隊的強行軍能力,都是非凡出眾的。」

除了極其嚴寒的氣候,第九兵團的對手也異常的厲害!

美軍海軍陸戰第一師!

它是美國部隊中精銳中的精銳,也是當時世界上裝備最精良、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悍的一支部隊。

它曾參加過瓜達爾卡納爾島、貝里琉島、沖繩島等諸多著名戰役,具有豐富的山地戰經驗,從未打過一場敗仗。

志願軍將美軍陸戰第一師和步兵第七師切割成5段,包圍了起來。

但是,由於美軍有大量飛機、坦克、裝甲車,而志願軍只有步兵,而且火力與美軍根本不是一個級別上的。

再加上美軍陸戰第一師也不是「無名之輩」,戰鬥力也很強悍,所以戰爭異常的艱難和殘酷。

為了防止空襲,志願軍只能在晚上發動攻擊,但是始終無法在天亮之前解決戰鬥,又不得不撤出戰場,否則白天將會面臨美軍戰機的瘋狂轟炸。

就這樣,志願軍層層阻擊,「聯合國軍」一路南逃,開始了「美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的退卻」——興南大撤退。

11月24日,美軍全部撤入到興南港,在艦炮和航空兵密集的火力掩護下,從海上撤離到南朝鮮,而跟蹤追擊的志願軍隨即佔領了興南港。

至此,第二次戰役以志願軍推進到38線附近而告結束。

美軍在朝鮮遭到慘敗的消息傳到美國後,輿論一片大嘩。

《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文章將美軍的這次失敗稱作:「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

《時代》雜誌說:「我們吃了敗仗——美國歷史上最慘重的敗仗。」

《新聞周刊》稱其為:「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最慘的軍事敗績。可能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軍事災難。」

而麥克阿瑟在戰後向美國總統報告中驚呼:「美國是在完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完全新的戰爭。」

長津湖之戰對於整個朝鮮戰爭來說,影響非常深遠。志願軍九兵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將美國人徹底轟出了朝鮮東部元山平原地區,一舉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大局。

今天,每當我想起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就想起現在!

今天,我們的生活與69年前相比不知道要幸福了多少倍,可我們又有多少人在整天的抱怨?

現在美國在不斷的打壓我們,而我們的網絡上竟然有那麼多的投降派,竟然鼓吹向美國投降?

其實,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