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是拜登?美國大選終極預測

地中海螃蟹:血鑽故事高級研究員

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創造未來。 ——林肯

整個十月,從月初特朗普意外「奪冠」三天痊癒,再到月中網上「突然」出現的拜登兒子陳年醜聞,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話來說,今年的美國大選,「光看就已『眼花繚亂』」。

如今,「十月驚奇」翻過了自己的篇章,距離塵埃落定的日子也已剩不到一周時間。究竟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這不僅是3.3億美國人民尤為在意的事,這個世界第一大國頭號人物的歸屬問題,同時也和未來四年世界脈搏的跳動脈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為此,在最終答案揭曉前,我決定進行一場終極預測。

相信直覺還是科學?兩個月前,我本人還對特朗普的連任言之鑿鑿,可如今,各項比民調更具參考價值的指標也都在強調:那位令我難以分辨是否已罹患老年痴呆的拜登,才是更有可能叩響白宮大門的那個人。

年齡不是問題

一般人對大選的預測,往往把論據的重點放在了候選人本人身上。大概兩個月前,就有讀者留言道:民主黨難道就只能推個拜登出來選了嗎?

的確,無論怎麼看,迷糊到連特朗普名字都能喊錯的拜登,實在很難讓正常人把他和美國總統聯繫起來。但美國大選,從來都跟候選人個人的主觀因素無關。

1984年,年已古稀的列根代表共和黨,同年輕的蒙代爾競選總統寶座。競選期間,一名支持民主黨的記者不懷好意地向列根提問:「您不認為在這次選舉中,年齡會成為問題嗎?」

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45位總統。他們成功坐上寶座時,平均年齡在55歲。而在當時,列根已經73歲了,並在四年前創下了以69歲高齡當選總統的就職年齡記錄。

競選者的年齡對最終結果的走向會有影響嗎?放到2020年,這個問題也顯得格外值得關注。因為列根的小迷弟特朗普在2016年以70歲這個數字單位,打破了列根保持多年的記錄,而一旦他輸掉幾天後的大選,那麼拜登又將以77歲高齡再次刷新這一紀錄。

這是兩位爺爺之間的pk。

回到1984年,那名記者提問背後所涵蓋的質疑,依然值得今天的美國選民思忖再三:過大的年齡可能導致未來總統精力不足、反應遲鈍等問題,恐難以勝任。

36年前的列根明白記者的意思,今天的特朗普也明白。他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調侃比自己大的拜登是「瞌睡喬」,旨在讓選民像36年前的那名記者一樣,引導選民把注意力放到拜登那所剩無幾的精力和反應力上:美國人民難道是傻子嗎?不選一個反應力快到可以隨時來場單口相聲、還什麼都懂的人,去選一個隨時有可能死在任期上的瞌睡蟲當總統?

特朗普的這一策略看似沒有問題,但列根的故事又給小迷弟特朗普潑了一盆涼水:1984年11月,共和黨人羅納德·列根斬獲525張選舉人票,民主黨僅僅收穫13張選舉人票。這一懸殊比分,甚至創下了20世紀獲勝方贏得選舉人票最多一次的紀錄。

候選人的年齡和美國總統位的歸屬,這兩件事之間其實沒那麼大聯繫。這一殘酷現實,讓特朗普針對拜登的那些調侃顯得格外多餘。但更殘酷的是,早在36年前,一名預言家就已經發現了這一規律。

2016年11月3日晚,隨著一億三千萬選民的選票投出,當曼哈頓上西區的希拉里辦公室充滿疑惑的時候,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則陷入了狂歡。在那個令世界費解的夜晚,華盛頓特區一所高校內,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教授臉上卻異常平靜。

利希特曼

利希特曼,美利堅大學(AU)歷史教授,他曾成功預言了1984年美國大選的勝出者將是73歲的列根。在此之後,他又連續9次成功預言了美國大選的結局,並在2016年異於常人地指出不被看好的特朗普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指誰誰就贏,是什麼讓利希特曼這個非政治領域的教授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手指?答案是一套神奇的大選模型,而在這套模型內,候選者的年齡並沒有被納入參考系數。

顯然,川·什麼都懂·普不懂這套幾十年就已誕生的模型,白白費了大波口水去證明拜登真的比自己老,給大家帶來了不亞於去聽德雲社相聲般的歡樂,卻對他的連任做了一堆無用功。

這讓特朗普多少顯得有些滑稽,但所謂殺人誅心,川·什麼都懂·普他懂經商、懂政治、懂新冠,甚至還懂核物理,卻偏偏不懂這個大選模型。於是,感到自己被懂王輕視了的利希特曼就根據這套模型,簡明扼要地指出:2020年大選,特朗普必敗無疑。

從近期民調來看,拜登的確勝率更大。可如果民調真能決定總統位的最終歸屬,就不會出現四年前特朗普驚人上位的一幕了。好在除了「年齡」不重要外,這套模型還反常地把「民調」如此重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利希特曼的預言從不以民意調查為依據,他只相信自己的模型。

那這套連民調都不參考的模型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又為什麼這套模型會說特朗普將連任失敗?

在結束下一段落後,除了這兩個問題外,此次美國大選的答案亦將大概率被提前揭曉。

神奇的大選模型

上世紀80年代初,加州理工大學舉辦了一次晚宴。在晚宴上,來自蘇聯的地球物理學家和地震學家波洛克恰巧坐在了「神算子」利希特曼的身邊。

當時,利希特曼還只關心自己的人文歷史領域,對這位研究自然科學的蘇聯專家聊不到一起去。家長里短瞎扯過後,波洛克突然對利希特曼說道:我們合作吧!

利希特曼很是吃驚,兩個八桿子都打不著的領域,能怎麼合作?「這人要麼是瘋子,要麼就是蘇聯間諜。」利希特曼口頭上答應了下來,心裡卻這樣想著。

幾天後,波洛克找上了門。利希特曼有些困惑,但還是招待了他。在溝通中,他驚奇地發現,這個蘇聯地震學家的想法有點意思!

「把現任總統謀求連任當作一個研究對象,如果敗選,在政治領域,不就相當於發生了一場地震嘛。只要是地震,就可以用研究地震的思路去構建模型,識別是否會發生地震的預兆。」

利希特曼被這驚人的想法打動了,最終接受了地震學家的建議,一起合作。他們既不研究地震,也不研究歷史,而是把落腳點放在了一個他們倆都不屬於的領域:政治。

對美國歷史了如指掌的利希特曼提供有可能影響結果的各項指標,蘇聯地震學家將其作為參數,按照預測地震的方式搭建縝密的數學模型,並將1860年到1980年間的總統選舉結果拿來一一驗證,最終把複雜的數學模型簡潔明瞭地歸納成了12個決定性指標。後來,經過反復測試,他們又把這12個指標修正成為13個。

不是直覺,也不是經驗。這13個關鍵指標,均是嚴格按照自然科學的邏輯算法縝密推導出來的。

就此,自1984年列根連任成功起,美國大選開始擁有了13把通往白宮的鑰匙。眼花繚亂的總統位之爭,就此變為一場「保七大作戰」:執政黨能守住至少7把鑰匙,就百分百勝出,反之則百分百失敗——30多年來,除了00年的小布殊因最高法院的介入獲勝,無一例外。

那麼這套模型為何判定今年的大選,獲勝者會是拜登呢?理由也很簡單:與民調和搖擺州都無關,那個看起來啥也沒做的拜登,已經拿到了7把鑰匙。

而搶奪鑰匙的戰爭,自特朗普任職之日起,就已打響。2017年1月9日,距離特朗普就職典禮還有11天,利希特曼就預言:特朗普在任期內會被彈劾。果不其然,2019年10月31日,在南希佩洛西的領導下,眾議院以232票對196票通過了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程序。

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彈劾的成功率為0。不僅如此,如果彈劾調查啓動,特朗普就多了一個「受害者」的身份,從而進一步煽動特朗普支持者的情緒,不利於2020年大選。但民主黨還是啓動了彈劾,這不是因為他們喜歡白忙活,而是為了率先搶到其中一把鑰匙——「醜聞」。

彈劾案並不是真的要把特朗普趕下台,而是為了讓人重新關注到特朗普的「通烏門」。在利希特曼那個神奇的大選模型中,「現任政黨無重大醜聞」正是其中一項指標,也是四年前,壓死希拉里所代表的現任政黨,民主黨陣營的最後一根稻草。

前陣子,關於拜登兒子的陳年醜聞再度被翻出來,有媒體說很多選民都希望能把投給拜登的票收回來,並就此認定大選走勢仍舊撲朔迷離。可遺憾的是,非執政黨是否有重大醜聞不在模型考慮範圍之內。只要現任政黨有醜聞,這把鑰匙就自動送到了對方手裡。只能說懂王不懂大選模型,又多做了一次無用功。

說到彈劾案,就不得不提中期選舉了。2018年11月6日,美國迎來中期選舉投票日。最終民主黨在眾議院435個席位爭奪中獲得218席,超過半數,從而贏下眾院。也是因為贏下了眾議院,才讓民主黨對特朗普的彈劾啓動有了可能性。而「執政黨在眾議院獲得更多席位」恰好又是另一項關鍵指標。

預測到特朗普將被彈劾,同時也意味著預測到了共和黨的中期選舉失利。在離特朗普就職典禮還有11天的時候,利希特曼就已看到特朗普將失去兩把鑰匙。

但這個預測其實並不難:中期選舉向來被認為是總統選舉的風向標。而傳統上,中期選舉往往都是總統所在黨派會失利。過去80年,只有兩次例外。要拿到中期選舉獲勝這把鑰匙,意味著共和黨要創造奇跡。但顯然,越科學的模型,越不願意把奇跡納入參數。

如果說上面兩把丟失的鑰匙算黨派競爭失利的人事,那麼2020年發生的一切,就是特朗普不得不接受的天命了。

首先,是疫情。被大家拿來討論最多的疫情,對特朗普的連任確有影響。但影響的點並不在於他是否防疫不利,而是觸發了另一項指標:在競選期間短期經濟沒有衰退跡象。

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暴跌32.9%,創下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最大跌幅記錄。如今,按美聯儲的說法,美國經濟已恢復疫情前9成,但經濟究竟有沒有衰退,幾無異議。

我願意相信懂王是真的懂經濟,他一定是因為不懂模型,才會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把精力全用在了怒懟FakeNews和告訴大家沒人比他更懂新冠上,才不是沒有能力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搞好經濟,白白送給對手一把鑰匙。

但他真的只送出了一把鑰匙嗎?2020年這一波新冠病毒,不僅僅短期影響了美國經濟,而且長期來講,亦是重創。而這又觸發了另一指標:長期經濟表現強勁。

至此,特朗普已丟掉了4把鑰匙。

在波詭雲譎的2020年,特朗普可謂是昏招頻頻。疫情帶來的經濟問題還沒解決,黑人佛洛伊德事件又觸發了模型中的另一項指標:在任期內沒有持續的社會動蕩。

因不懂模型,肯定懂維穩的特朗普還是下令軍隊向遊行群眾開火,非但不勉強一下自己向人民道個歉,減輕事態嚴重性,還要把影響最大化,交出了第5把鑰匙。

這五把鑰匙,特朗普是徹徹底底的丟了。除此之外,按利希特曼的說法,特朗普在任期內並無重大外交或軍事成就,而特朗普本人也沒有什麼很大的人格魅力。加上這兩項,特朗普已失去7把鑰匙,注定無緣白宮。

細心的人這時會發現,後面這兩把鑰匙是否丟失,尚有爭議。在軍事上,擊斃ISIS頭目巴格達迪,今年初又炸死了伊朗三號人物,這算不算重大軍事成就?在個人魅力上,狂熱「川粉」的存在是否能證明特朗普的人格魅力?

利希特曼個人的看法不能代表特朗普真的已經丟了7把鑰匙了,但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鐵定丟了5把鑰匙,他只剩兩把鑰匙可以丟。而除了外交和軍事上的重大成就和個人魅力這兩項外,還有以下6項指標也同最終結局緊密相連:

  • 現任政府在外交和軍事上無重大失敗
  • 執政黨內部沒有競爭
  • 執政黨把持白宮
  • 沒有特別顯著的第三方獨立競選陣營
  • 現任政府頒布了重大的國家政策
  • 挑戰者不具備超凡的個人魅力

上面幾項裡面,至少還有1~2項存在爭議。這也意味著,特朗普能丟的鑰匙只剩兩把,可至少還有3~4把鑰匙有沒有丟均是存在爭議的。行文至此,雖然我們還不能百分百預測特朗普真的就必敗無疑了,但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連任的概率,遠低於拜登當選的概率。

當然,即便概率極低,我們還是不能排除裁判就認定了剩下那3~4項存在爭議的指標特朗普達標了。

而能對這些爭議做出判定的裁判,不是你我,也不是神算子利希特曼一個人的主觀判定,而是選民——這也是我們最後一部分要重點分析的地方。

義烏不再具有參考性

「我的客戶只找我定制特朗普的,前幾天剛接了一個2000的訂單量,其他競選人的幾乎沒有,可能特朗普的呼聲比較高吧。」

距離美國大選只剩幾個月時間,而義烏接到的應援訂單清一色都是特朗普的。

回顧2016年美國大選,希拉里曾以72%的驚人勝選率誤導了世界的判斷。可當時,義烏接到的應援訂單佔比最多的,也是特朗普的。

不同於希拉里的大起大落,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其實很穩定。最低也在30%以上,最高又不超過50%。其支持率始終在40%左右徘徊。即便放到歷史上比較,如此穩定的支持率也是極為罕見的存在。

換句話說,不管特朗普做了什麼,說了什麼,總有約40%的美國人民無條件支持特朗普。而最可怕的是,通過義烏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特朗普的支持者更願意付出實際行動。

有著近40%鐵桿粉絲的特朗普根本就不打算拉攏中間派。因為現在的美國社會,已經走到了「左」和「右」的十字路口,紅藍涇渭分明。20個人中,可能有8個無條件支持民主黨,8個無條件支持共和黨,只有剩下的4個才是中間派。

結合這一社會背景,再把投票率納入坐標參數,我們可以重建一套義烏模型。

美國的投票率在西方國家裡是出了名的低,最高不超過60%,通常不到50%。如果按50%的投票率,那在這8個無條件支持者裡面,只有4個會真正投出自己的選票給特朗普,還剩4個是棄權。

不出意外的話,正常人都不會選特朗普,但自己的支持者裡面還有爭取的餘地,這就給了他發揮的空間。如果按常規出牌,去爭取那些中間派,即便他多爭取到了2個中間派——這意味著要煽動50%的中間派,然後我們再按50%的投票率計算,最終票數就是8*0.5+2*0.5=5。

而同樣多煽動2個極端的支持者去投票——這意味著只需要提升2/8——也就是25%的支持者投票率,那在這個20人的小模型里,總票數就變成了8*0.5+2=6。

煽動50%的中間派,不如提升自己粉絲25%的投票率。溫和的中間派已經不重要了,關鍵在於那些極端的支持者。這是來自義烏的數據,為特朗普提供的最合理的連任路線。而透過今年美國暴亂期間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我們也能看到,他的確是在遵循這一規律。

然而,這一規律還具備參考價值嗎?

有民調顯示,將票投給拜登的群體中有67%是因為反對特朗普,而真正支持拜登的只有33%;相應地,投票給特朗普的人中真正支持特朗普的佔76%,以反對拜登為由者僅佔24%。

這一數據從表面看,真正支持特朗普的人是比支持拜登的多,但往深了看:特朗普提高自己支持者投票率的做法,同時也提高了反對派和中間派的投票率,甚至把後兩者推到了同一陣線。

換句話說,讓自己支持者行動起來的連任路線已經不再適用。因為建立在50%投票率基礎上的義烏模型被破壞了:截至28日,美國2020年大選提前投票人數已超過7516.2萬人,這一數字相當於2016年大選投票總人數的54%。這一創紀錄的數字,也在強調今年的大選投票率很有可能高於4年之前。

四年前,特朗普靠來自義烏的神秘算法提前鎖定了總統位,可如今,時勢又不得不逼著特朗普親手毀掉這個算法。而追根溯源,義烏模型也只是恰巧在2016年意外符合了利希特曼的神奇模型:希拉里的郵件門觸發了「現任政府無重大醜聞」的指標,並連帶著觸發了「現任總統擁有個人魅力」這一指標,在短短兩個月內,連失兩把預料之外的鑰匙。

四年前的特朗普也醜聞纏身,卻因不是現任執政者變得無關緊要——這仍未跳出利希特曼的大選模型。

其實利希特曼的模型也沒那麼神奇,那13項指標,每一項都影響著選民對現任政府的看法,進而影響了選票的最終歸宿。

有5項指標不達標,至少可以說明過去四年,現任執政黨做得沒那麼糟,卻也沒那麼好。這時的大選,討論的才是誰更適合總統位的問題;6項都不達標,大選討論的其實是現任總統的去留問題;而一旦超過了7項,為了讓現任總統下台,沒人介意要不要牽條狗來當總統。

換而言之,拜登哪怕真的老年痴呆了又怎樣?今年大選,討論的其實是特朗普個人的去留問題。設身處地的想一下,當公司開始討論一個人的去留問題了,那麼這個人還能留下來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當然,我們的預測,都是根據利希特曼的大選模型來的。近40年,唯一一次繞過這個模型的,就只有2000年的小布什。特朗普的命運,將不得不取決於這一小概率奇跡能否再現。

相信科學還是奇跡?

理性告訴我,再過兩天,拜登將登上王座;而人之所以為人,正是我們願意相信奇跡的存在。引用清華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的話就是:「如果你問我中國的利益所在,我會傾向於選特朗普,而不是拜登。不是因為特朗普對中國利益的損害會比拜登小,而是因為他對美國的損害肯定會比拜登大。■

部分參考資料:

1、Thomas Neuburger .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Allan Lichtman’s 「13 Keys to the White House」. downwithtyranny.blogspot.

2、Kevin Breuninger . Biden will beat Trump, says historian who predicted every presidential race since 1984. CNBC.

3、U.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2nd Quarter 2020 (Advance Estimate) and Annual Update.?eaccny.

4、David Mayhew,「Incumbency Advantage in U.S.Presidential Elections:The Historical Record,」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123,No.2,Summer 2008,pp.201-228.

5、2020年美國大選:階段性預估,刁大明、陳佳駿、李東辰、王棟、董春嶺、張昭曦、季澄,世界知識

6、2020年美國大選的特殊性及其影響,刁大明,現代國際關係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