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中國,印度所獲懲罰將很嚴重!莫迪卻渾然不知

占豪

印度是個奇葩國家!

僅僅選擇與中國對抗這一點的戰略錯誤,就意味着不久印度將付出慘重代價!

印度現在選擇與美國聯手,準備和美國、日本、澳洲建立「印太版的北約」,這就是個將印度推向深淵的歧途!印度,未來將會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中印之間本可深度合作

中印之間,本來是可以深度合作的,中國之前已經表達了足夠的誠意,在過去6年時間裡,中國最高領導人3次訪問印度,並願意與印度一起共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在亞投行,中國也給了印度較大的份額,印度甚至是亞投行運行以來的最大受益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國對印度表現出的誠意。

對印度來說,中國是他趕不走的鄰居,中國擁有更加廣袤的領土,已經實現了工業化,是全球第一大工業國,中國製造業已佔全球30%,是美歐日的總和。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事實上中國經濟已經突破了西方發達國家當前的體系並自成一脈,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抗風險能力、對全球經濟的穩定作用都是無出其右,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20大經濟體中唯一一個正增長的國家,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還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

面對這樣一個中國,相比西方國家,中國能給印度的比西方國家能給印度的要多得多。隨着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印度本可以承接中國的一些工業和製造業,中印緬孟四個國家近30億人口,如果展開深度經濟合作,所迸發出的經濟能量完全可以顛覆世界經濟傳統秩序。如果再把東盟、巴基斯坦整合進圈子,全球的政治經濟體系將徹底重組,由於人口與國土面積的基礎,印度無疑將會在新體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對中國來說,印度從來都不是對手,中國也從來沒有把印度當成對手,中國有足夠大的誠意來和印度共謀發展。然而,面對中國的誠意,面對中國的發展機會,印度最終卻選擇站在了美國一邊,與美國一道構建基於美日印澳四國的「印太版北約」來遏制中國。戰略上選擇與中國為敵,這實際上已經宣告關上了與中國深度合作的大門。

說得直白一點,由於印度戰略上選擇與中國為敵,中國也只能因此作出被動選擇。未來,雖然中國將繼續大步向前,但這個大步向前不但會丟下印度,還會真正給印度些顏色看看。

中印戰略互信已喪失,印度依然在對中國投機

中印雖然都是金磚國家成員國,雖然都是上合組織成員國,但兩國前些年積累下來的戰略互信已基本被印度折騰光了。中印戰略互信的喪失,完全是因為莫迪政府的兩次魔幻操作導致的。

第一次是2017年6月18日,印軍突然在中國洞朗地區非法越境,並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由於印軍遲遲不願撤離,對峙整整持續了兩個多月,直到2017年8月28日印度才撤走。這一次對峙,中國保持了足夠大的剋制才沒有將形勢複雜化。

經過2017年6·18中印對峙事件後,莫迪政府假模假樣裝作要恢復對華關係的樣子,在2018年4月突然宣布訪問武漢,中國對印度也寬宏大量,中印關係因此得到迅速恢復。然而,印度並沒有吸取教訓。

第二次的魔幻操作是從2020年的4月份開始,印軍無端又在中印邊境挑釁,並最終釀成6月在加勒萬河谷地區中印軍隊的劇烈衝突。這次衝突,最終印度大敗,中國軍隊在沒有開一槍一炮的情況下重創印軍,最終印軍被當場打死數人,回到自己邊界後由於印軍後勤補給太差,又生生凍死數十人。之後,印度一直向中印邊境的拉達克地區調集兵力,大約調集了約十幾萬人,中印對峙至今沒有徹底解決。

這兩次衝突,均可謂劍拔弩張。尤其第二次,兩國軍隊距離開槍其實僅一步之遙,甚至給雙方都造成了傷亡。這兩次事件,可以說把兩國的友好氛圍徹底破壞了,把兩國的領土爭端公開化、擴大化了。

如果說3年時間裡的兩次衝突尚能用時間修復的話,印度在戰略上徹底倒向美國,與美國一起搞美日印澳四國聯盟針對中國,甚至還有干涉台海、南海的意圖就不可原諒了。對中國來說,印度加入了美國的「印太戰略」,意圖與美國共組針對中國的「印太版的北約」,就是徹底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

印度主動與中國發生衝突,並在戰略上徹底倒向美國,這讓中印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喪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到現在印度還在對中國投機。

據環球時報轉引《印度時報》11月12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稱,中印雙方已大體上同意從班公湖-楚舒勒地區的「摩擦點」撤軍,並公布了所謂的「撤軍方案」。中方消息人士和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印雙方經過多輪談判正在逐步達成共識,但印度媒體報導中提及的「撤軍方案」並不准確,不利於雙方按照既定步驟達成既定目標。

很顯然,由於中印邊境現在已經進入了極寒天氣,印度在高原與中國軍隊對峙已經非常得不償失,如果不能快速撤人,未來印度士兵可能凍死在中印邊境。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老老實實與中國達成協議撤軍就完了,結果還想藉機讓中國讓出實控領土,簡直是痴人說夢。

不僅如此,印度哪怕在接下來中印第九輪軍長級會談結束後願意撤軍,那也是暫時的,等來年開春後,如果中美關係不能緩和,印度將很可能再次在中印邊境挑釁中國。甚至,如果台海爆發危機,印度會挑釁得將更加強烈,甚至再次主動挑起對解放軍的軍事衝突。

中印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沒有了,想實現完全修復已經錯過了時機。未來,哪怕中印關係恢復,印度也不可能再獲得中國完全的信任。

印度將付出三大慘重代價

在這個世界上,印度誰都可以得罪,唯獨不能得罪中國。之所以這麼說,原因有3個:

一是因為中國將是未來的世界第一強國。雖然美國現在依然是世界第一強國,但中國的GDP將會在5到8年後超越美國,中國的綜合國力10年後將至少與美國旗鼓相當,而10年後中國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長,美國卻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也許十年後,也許用不了十年,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除軍事、金融、科技等局部領域外,總體上都將實現逆轉。2035年後,中美的實力對比將會徹底逆轉。

美國雖然極力在遏制中國,但他並不能實質性地遏制住中國,2018年與中國打貿易戰都打不贏的美國,傾舉國之力、不顧規則對中國進行科技打壓都做不到,請問美國在接下來的幾年又能做到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莫說10年後,就是5年後,中國就能在穩住美國的情況下,對印度施加印方完全無法承受的巨大壓力。既然中國復興是確定的態勢,作為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鄰國,為什麼要與中國在戰略上為敵呢?這不是作死又是什麼?

二是因為印度的未來繫於中國。印度人口已經超過13億了,不久人口規模就將超過中國。在這種情況下,缺少工業化的印度又如何實現充分就業?無法實現就業的印度,又如何造福印度人民?

現在,印度城市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貧民窟,未來更是如此;而且,對印度來說,如果不能實現工業化,大量的人口也只能在農村做“低碳”生活,等待下輩子投個好胎。

如果印度能明白自己的未來繫於中國,在經濟上與中國展開深入融合,把一些人口密集型的產業從中國接走,與中國經濟形成良好的互補,印度就能讓自己的經濟上新台階。

然而,現實就是現實,印度選擇了與中國為敵,那就怪不得中國拋棄你了。印度站在中國對立面至少付出三大代價:

一、印度將錯過工業化的戰略機遇

在這個世界上,能幫助印度實現較好工業化的國家,除了中國不會有第二個。為什麼?原因有3個:

一是因為只有中國有10億以上人口工業化的經驗。在這個世界上,在中國之前,只有美國和蘇聯實現了兩億以上人口的工業化,中國則是實現了10億以上人口的工業化。印度人口現在已經超過13億,很快將達到14億,如此規模的人口,除了中國能給印度一些工業化經驗外,其他國家都不行。中國則是經歷了新中國頭三十年的基礎工業化和改革開放後40年的不斷產業升級與城市化,才最終有了今天的成果。如果沒有中國真誠的幫忙,印度怎麼可能實現工業化?

二是因為只有中國有相應的產業轉移給印度並支撐印度實現工業化。西方發達國家雖然實現了工業化,但他們早已進入了後工業時代,產業已經空心化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絕大部分已經轉移到了東亞尤其是中國。在這種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哪裡還有產業向印度轉移?能向印度提供一些產業轉移的,只有中國。

然而,現在印度在戰略上徹底與中國站在了對立面,甚至還要與美國一起建立針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中國還怎麼可能將更多人口密集型的工業轉移給印度?雖然印度人多,但東盟有6.2億人口,巴基斯坦有2.2億人口,加在一起8.4億,雖然不如印度多,但足以讓中國將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出去,中國又何必選擇「敵人」印度呢?

三是沒有西方國家會認為印度是真正「安全」的。所謂真正安全,就是當西方將工業轉移到印度後,印度政府能否保全這些資產的安全。能否保全的內涵是,當印度與其它國家爆發戰爭後,這些資產能否安全。

說得直白一點,當印度與中國爆發戰爭的情況下,印度能保全印度境內的資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中國只要在青藏高原部署一些火炮,就能打到300公裡外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中國可用極低的成本對印度的工業體系進行徹底破壞,而印度卻無法對中國的工業體系構成任何威脅。所以,客觀上說,西方國家連向印度進行大規模投資的勇氣都沒有。

印度得罪中國,將會錯過工業化的戰略機遇,這將會讓印度未來陷入「萬劫不復」!沒有工業化,只能持續貧窮,不會有第二個結果。

二、印度將被中國力量重重包圍,印度內部將在未來走向分解

無論印度願不願意,無論美國想盡一切辦法,都擋不住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的經濟合作,都無法阻擋人類命運共同體向前發展的步伐。「一帶一路」倡議的發端是中國,中心也是中國,隨着時間推移,中國會和印度周邊國家建立越來越緊密的經濟聯繫,伴隨的必然是政治關係的升溫。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印度願意與否,無疑都會被中國的影響力重重包圍。

然而,印度自己又在戰略上站在了美國一邊,錯過了與中國經濟實現對接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內部的矛盾如何化解?沒有經濟作為「粘合劑」,200多種語言的印度,在未來出現分裂、肢解都是很可能的。原因很簡單,當印度周圍的國家都發展起來了,印度卻止步不前陷入落後,請問印度如何自持?可能有人會說,印度經濟發展潛力很大,不可能到那一步。是的,印度的潛力是很大,但如果不能實現工業化,印度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走不動了,接着就是伴隨經濟危機的衰退,如此反覆。很多國家還會走向「中等收入」才會遭遇陷阱,印度在低收入水平就到了陷阱了。

一邊是跟着中國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越來越好,一邊是印度不斷墮落,印度還能維繫連文字都沒統一的國家嗎?

三、印度將會失去戰略支撐,成為西方炮灰

印度之所以可以成為地區大國,除了其的確是地區大國外,他過去在政治上的選擇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過去幾十年印度與中國的矛盾沒有激化,一直保持着一種平衡狀態;另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印度在美俄(蘇聯解體前是美蘇)之間是保持戰略平衡的。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才能「左右逢源」,展示出了超過其國力的地區影響力。

然而,現在印度徹底倒向了美國,後果是不但與中國為敵,還得罪了俄羅斯。對俄羅斯來說,印度一旦加入了美國的「印太版北約」體系,客觀上就是俄羅斯的敵人。而且,一旦印度成了美國的軍事盟友,也就會更多購買美國武器而少買俄羅斯武器,這一定會得罪俄羅斯。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實際上在政治上就失去了巨大的戰略支撐,變成了美國與中國鬥爭的馬前卒,考慮到中印的實力,印度是一定會是「炮灰」。

印度倒大霉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不用10年後,哪怕5年後,印度就會越來越難受,並逐漸陷入爬不出來的漩渦當中!然而,已經到了這種地步,莫迪還在做着自己的大國夢,對這種危險渾然不知!

對印度來說,悲哀之後,必然是悲劇!■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