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很多自媒體還在那裡煞有介事分析印度和中國開戰的可能性,討論得熱火朝天,給人感覺是印度隨時有可能打過來,這兩天好像又突然間消失了。
其實如果大家和我一樣關注印度,就知道這是印度的大招,跟個嬰兒似的,一直想搞個大動靜讓大家注意它。大家一旦注意到它,就會產生一種「臥槽,印度要搞大事」的感覺;等注意力因為別的事被吸引,印度很快就被遺忘了,過一段時間重新回過頭來看,就會發現果然屁事沒,這貨純粹是想騙關注。
而且印度這個國家有明顯的特點,當你仔細研究它的時候,就會發現臥槽,這個國家這是要崩潰啊,但是注意力轉開去做別的,再轉回來,會發現它依舊屁事沒,什麼樣的大風大浪都能被它混過去。
這就是印度的魅力之一,永遠出乎你意料。
1、中印關係
中印邊境基本上消停了。
從現在來看,直接原因是那地方太特麼冷了。這段時間喜馬拉雅山上局部溫度已經跌到了零下30度,大部分地方零下20多度,這個溫度對於印度人來說有點過分了。
我在前文說過這事,印度次大陸整體處於熱帶氣候,非常熱,那裡的人長得有點黑,一方面原因是基因問題,還有個原因就是曬得,我的同事在印度工作一段時間後,都黑乎乎的。
長期在這麼熱的環境裡生活,印度人習慣了高溫,對低溫很敏感,有點像黑人。我們以前講過,早年美國奴隸制主要在南方,北方不太蓄奴,一個原因就是黑人在寒冷地方死亡率太高。
所以在喜馬拉雅和中國方面對峙的,主要是印度北部的錫克兵團,還有大量尼泊爾人,這也是為啥前段時間印度死了二十多人,其中有很多長著黃種人的面孔,他們是喜馬拉雅土著。那些土著才能在山上惡劣的環境里活下去,還有我國的一些流亡雇傭兵。
為啥我國的人跑印度去當雇傭兵了?這事又說來話長,主要是之前西藏解放那會兒,因為西藏以前是農奴制嘛,一群奴隸主們不太能接受和昔日奴隸們平等相處,就帶著親信跑掉了。這些人一直在印度混,印度也不能讓他們白吃白喝啊,在印度,只有神牛才能不勞而獲。於是這些人發揮專長,一直在協助印度軍隊駐守喜馬拉雅。
前段時間雙方矛盾激化,互相調兵前往邊境。
印度把能找到的喜馬拉雅土著都送過去之後,就得印度人親自上了,在喜馬拉雅烈烈寒風中挺了十來天後,有點扛不住,而且印度那邊一直沒好好修路,好多前沿哨所還是驢隊給送物資。
我方這邊儘管離大後方非常遠,不過整體已經實現了工業化運輸,一到某個地方就先修路,所以中方相對來說補給要好太多。下圖是印度那邊的主幹路,大家感受下這路況:
找了個印度在邊境上的哨站,是路透社拍到的,大家感受下,這個哨站前幾天已經被解放軍用推土機給推了:
關於基建這事,再多說一句,這次中印突然走向衝突,因素有好幾個,其中一個就是這幾年中國在西藏那邊瘋狂上產能搞基建,讓印度慌得一批。一件事是中方向爭議地區修路印度受不了,覺得明顯是不想走了;另一件事就是中國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幾個大型河流上搞水電站,問題是印度處於這些河流的下游,所以印度政府擔心中國把河流給掐了。
這兩天金政委說中方使用微波武器,讓印度軍隊嘔吐難耐退出佔領的山頭。我查了印度的新聞,確實沒看到,不過他們說有多個士兵受不了邊境嚴寒自殺了,士氣整體低下,練瑜伽都沒能調整過來;印度軍隊重新調整了部署,放棄了一些據點,印度媒體說是政府放棄了300平方公里的地盤,這兩天在罵莫迪。
而且大家對印度這個國家有個錯覺,覺得很溫和,其實不是,印度對那些惹不起的國家才溫和,對它周圍的國家非常凶。
如果不太理解,問問印度周邊的小國就知道了,比如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什麼的,都被印度暴打過,還有幾個國家他們想說話已經說不出來了,被印度給滅了。最近幾十年里,在整個南亞,能讓印度這麼克制而且保持風度的,只有我國了。
氣候導致的後勤補給困難是直接原因,不是全部原因。另一個原因也很明顯,美國大選換屆了,瘋王要下台了,印度有點迷糊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倒是應了一直以來那句話,說中國和周邊幾乎所有國家的關係,本質都是中美關係。
印度也一樣,他們其實並不想矛盾激化,據估算,印度已經在中印邊境消耗了幾百億美元。印度也知道沒法逼迫中國在疆域上後退,現在鬧事本身也意義不大,但是搭配台海、南海,一起鬧事,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鬧事版圖。這個鬧事版圖對於印度來說也沒啥意義,有意義的是美國,中印衝突的本質是印度配合美國在鬧事。
現在美國要換總統了,接下來美國的政策到底怎麼搞,誰都不知道。 這也是美國一直以來的毛病,每次換領導,政策就跟著變,不出意外的話,特朗普的政策也要被全面推翻了。
而且這兩天印度學者們寫了不少文章擔心印度和美國的關係惡化。
莫迪自己是很滿意他和特朗普的關係的。他倆脾氣比較對付,都是那種不太鳥媒體、也不在乎人權的人,莫迪這兩年為了壓制克什米爾,壞事沒少乾;還有對印度境內的穆斯林也不太友好,就在特朗普訪問印度那幾天,印度軍警打死好幾個示威遊行群眾。
特朗普倒是無所謂,但是民主黨對莫迪的騷操作意見很大,希望莫迪政府注意點;甚至在大選的時候,拜登竟然在自己的競選網站上發佈了文件,譴責了印度對克什米爾的做法,以及對印度穆斯林的做法。
此外那個副總統哈里斯,按理說她算半個印度閨女,不過有人扒出來,她從沒替印度說過一句好話,而且這幾年這個女人一直在強調自己跟克什米爾人站在一起,大選的時候甚至說過要對印度採取措施。這倒是跟海外華人從政後對華態度有點像。
莫迪估計也知道,所以在英國和加拿大慶祝拜登當選後,印度官方和莫迪自己的推特都對拜登發了祝賀,要知道,這些都是提前祝賀,拜登還沒拿到足夠法定選票就站隊了,與印度一直以來的風格不太搭。這麼急吼吼地表態,估計是指望得到新大哥的諒解。
有點缺德的是,莫迪把拜登植發前的禿頭照片給放推特上去了,估計拜登看了心裡一百隻草泥馬飄過:
而且莫迪還主動給拜登打了電話,不過拜登沒接;印度還不甘心,已經在官方媒體上說等到雙方都方便的時候,要跟拜登通電話。看來拜登還是不瞭解印度人,以為拒絕一次對方就能善罷甘休,他顯然錯了。
2、疫情
一句話描述印度疫情,那就是:基本放棄了治療。
主要原因也是沒法治。作為一個全網唯一一個被印度官方認證過的博主(印度人多次登報批評我,說我仗著對印度的瞭解,一定程度上醜化了印度。醜沒醜化是仁者見仁的事,不過「我瞭解印度」這事印度人也是認的),我早在疫情一開始就預測印度會平白無故搞個大雷,然後掉坑里躺著,最後躺贏。
現在印度處於第二個狀態,在坑里躺著。估計是在等疫苗,或者等病毒毒性徹底減弱到忽略不計,到時候印度人就跟沒事人似的滿血復活。
不過印度畢竟是一個文明國家,不能平白無故說要放棄、躺地上等著,那樣容易被人說閒話。所以印度的政治家和學者也做了理論研究,從理論上突破了「不抗疫為什麼是合理的」這個超複雜課題。
轉來轉去就一句話,反正我們做得比美國強。
拜託,大哥,你們倒數第二,美國倒數第一,贏了美國很光榮嗎?
受到外界質疑的時候,不但不反省,還吹牛逼自己超低死亡率。反正印度的統計工作一塌糊塗,政府自己都不太清楚具體情況,誰也別想戳穿,政府說啥就是啥。
而且面對肆虐的疫情,印度非常不care。
這不年底了嘛,印度這兩天也在過節,動輒十幾萬人上街溜達,該幹啥幹啥,心態上已經是個王者了。
大家還記得我那個同事吧,剛爆發那會兒慌得一批,大使館撤僑的時候把他給帶回來了。
不過回來後很不適應,沒僕人,啥事都得自己幹,缺乏在印度那種主人翁的感覺。而且回國後時間把握不好,日常遲到,遲到後發現只有自己一個人遲到,缺乏歸屬感,竟然有點懷念印度。每次都一拍腦袋,「臥槽,我這是印度時態」,搞得我們還以為他沒把表調到北京時間,其實他說的是在印度人人遲到,也就沒人遲到。
這段時間印度復工了,印度那邊果然順利把項目搞砸了,那邊的負責人天天招呼讓他趕緊回印度現場指導工作。可是他既怕病毒,又怕印度的醫療環境。印度人很著急,於是每天給他灌輸一些奇怪的東西,類似:
你知道給你做飯的那個老兄,他同時患有乙肝和丙肝,這你都不擔心你擔心啥新冠?
你看看印度的空氣,毒死牛的空氣,你呆了這麼多年都不怕,現在怕病毒,是不是雙標?
美國人都不擔心病毒,你擔心啥?你能比美國人的命還貴?
如果你實在是擔心,可以買個好保險,再入一下印度教,這樣萬一出了事,既能賺到保險費,又能快速轉世,雙贏是不是?
…….
反正天天嘮。我同事突然發現印度人的說服力非常強,他已經動搖了,有點想回印度。他也突然明白了為啥那些印度人在海外賺到錢一定要回印度去養老,實在是個很適合養老的國家。
不管咋樣吧,反正印度人歡樂地復工了。不復工也不行了,因為印度今年經濟受到了重創。在美國,抗不抗疫本質是個「要錢還是要命」的問題;在印度,這個問題就不單純是個選擇題了,因為繼續像前期那樣激進封城,勢必又沒錢又沒命,所以也就不存在選擇問題了。
只要把每天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比美國低一些就行了,確保不做倒數第一,這是印度一直以來的原則。
3、RCEP傷害了印度
這兩天這個話題非常熱,不過大家都是從中國角度來講。我從印度角度講下,因為印度這段時間對這個協議意見很大,很不爽,要罵人。
先說幾句這個協議,這個協議如果強行比的話,類似1951年歐洲搞出來的「煤鋼聯盟」;後來這個聯盟一步步加深,成員國之間統一了市場和貨幣,直到現在的規模。而RCEP要走到那一步的話,還需要很多年。
而且東亞國家江湖人稱「東亞怪獸房」,一個比一個狠,比如中日韓三國,沒一個善茬;印度說它也不是善茬,那就把它姑且差不多湊合也算上吧。這些國家過去都相互傾軋太厲害,所以走向合作是100%有利於大家的——減少內耗,互補有無,合作共贏。
如果大家不太明白這玩意的利弊,記住一件事就行了,自由貿易對貿易中的強者優勢非常大。看看歷史上誰最愛自由貿易就知道了,一開始是英國人,後來是美國人,現在吼得最凶的是中國人。
只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國內的一部分低端不賺錢的產業會轉向越南等沿海國家。這也沒辦法的事,工資一兩千塊工作十幾小時這種事,在越南緬甸搶著做,在中國根本沒人做,不轉移沒天理。
所以在東亞搞個群這事是好事,只是一直被美國干擾。
甚至有日本學者說,日本自從「二戰後」犯過的最重要的戰略性錯誤,就是當初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依舊沒出息,想繼續跟著美國混,經濟太依賴美國,比如各種電器芯片都主要賣給美國,然後被美國一打一個准。美日貿易戰,說白了就是美國不買日本的東西了,日本就崩了。
應該學習人家德國,德國人搞了個歐盟經濟圈,美國想制裁德國不買德國貨,德國就賣給歐洲其他國家,歐洲一家子過得有聲有色,美國乾瞪眼。中國現在最大的三個貿易盟友,東盟>歐盟>美國;美國制裁中國,儘管也很疼,不過遠遠沒有傷筋動骨到日本當初那樣,整個產業被連根拔。
這次日本這麼積極參加RCEP,可能也跟這事有關,過了這麼多年,終於明白了,不能太依賴美國,要加入一個自己有話語權的圈。
只是這個協議的主導方現在明顯是中國(倡議是東南亞那幾個發起的,但是接下來肯定是誰體量大誰話語權重,這幾乎是個類似「引力定律」之類的東西了)。
RCEP被美國干擾,說明這事是對的,不過美國勢力如日中天那段時間,再怎麼對的事,都能給你搞黃了。像這種需要大家一起合作的事,搞黃太容易了,找准關鍵角色,丟個仨瓜倆棗,那貨從美國這裡得到的收益大於搞自貿圈的協議,他自然就退出了,協議也就黃了。
現在美國有點自己都顧不過來了,而且各國都有點虛;新一波的衰退就在眼前,大家都指望不上美國,只好指望身邊的人,這個協議簽了也就簽了,抱團取暖吧。而且現在亞洲地區貿易規模很大,美國丟出來的那幾個棗也不太有吸引力了,連土澳也跟過來了。
咱們接下來說印度的態度。
對於這個協議,印度是100%支持的,甚至早在尼赫魯時代,印度就提出來了一個想法,讓亞洲國家聯合起來,搞個共同市場,大家一起做買賣,合作共贏。
後來印度不是跟中國打起來了嘛,於是印度就把中國從這個計劃裡踢出去了,而且堅定不移地遊說其他亞洲國家組建經濟共同體,印度國內把這個政策稱為「東進」。看地圖就知道,東南亞國家都在它東邊,所以要東進:
這個事印度一直很上心,多年以來一直在促成這事,並且已經搞了好幾個貿易小團體。印度以前底子比中國好,英國人給他們搞了初步的工業化,修了大量鐵路,而且沒經歷戰爭破壞,加入世貿組織也比中國早,跟西方和俄羅斯關係都不錯,「二戰」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有話語權。
不過最近二十多年出了點問題,中國強勢崛起了,亞洲地區的格局一下子就變了。
以前亞洲的格局是日本負責高科技,印度負責低科技,他倆可以主導亞洲格局。現在中國來了,前幾年誰是亞洲龍頭這事有爭議,這幾年基本沒了爭議,中國趕上來了。
中國在有些高科技領域現在還不如日本,但是趕超得非常凶,我在前文說過,日本去年為了制裁韓國搞事,斷了韓國半導體工業原料,指望韓國低頭;韓國很快不但沒低頭,反而很快告訴日本他們那些原料自己留著用吧,因為他們自研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從中國進口了。中國這些年很多大家不太聽說的企業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正在持續發力。
這也是為啥今天簽了協議,日本論壇上已經爆了,幾乎所有人都在譴責政府賣國,懷疑政府要把整個日本剩下的高科技倒騰到中國去。
不過最鬱悶的無疑是印度。印度因為這個聯合整個亞洲的協議已經折騰了半個世紀,等協議最終成型了,卻有點糾結自己是不是該加入。
我看不少人說印度加入這個協議沒啥好處,當然不是了。自貿協定對誰都有好處,有些領域你不想開放,你可以談嘛,比如中國當初加入WTO,就是這麼做的,中國開放了一部分產業,還有一部分到現在也沒徹底開放。
真正沒好處的那種協議是其中一個成員太強勢,根本不給小夥伴活路。比如北美貿易協定,墨西哥在簽約前農業還搞得不錯,簽約後美國的強勢農產品湧入墨西哥,徹底毀掉了墨西哥的農業,於是墨西哥全國加油種鴉片,賣給美國人,現在把美國搞得要死要活。
這也是為啥這次印度糾結了這麼久的原因,政府里很多人是想簽約的。但是印度國內的精神病不乾。
我們以前說過,印度其實不是一個完整現代的國家,在他們內部內部莫迪其實說了不太算,他只是代表了他們一部分人的態度,如果反對勢力太強,他也不敢硬著來。
這也是為啥印度到現在還沒廢除國內關稅,利益集團太多,莫迪搞不定他們。而我國1949年剛建國就廢了;多說一句,民國一直沒廢,但到了台灣終於廢了,因為台灣只有一個省嘛,一個省內部再搞關稅,有點沙雕了,讓人笑話。
印度國內的農產品和剛剛有點萌芽的中高端產業都有點害怕中國產品會搞傾銷,我們以前講過,工業社會想乾死一個國家的產業,最好的辦法不是封鎖,而是低價傾銷,讓對方國家的企業都在競爭中淘汰掉。所以落後國家一般要竪起貿易壁壘,給進口貨加稅,保護本國企業。
印度這些年一直致力於限制中國工業品流入印度,不過沒辦法。大家想想就知道了,中國的產品質量好又便宜,印度的東西又垃圾又貴,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需求堰塞湖」,每年大量中國工業品通過第三國,換掉標籤後進入了印度。
中國對東盟那麼大的貿易量,其中一部分是印度貢獻的。印度自己不想買中國的,讓東盟倒爺開心了一把,他們從中國買到工業品後轉手賣給了印度。
這次印度國內很多人擔心中國工業品湧入印度,他們又不想奮起直追,只想躺著賺錢,這些部門就聯合起來搞事,逼著莫迪不讓簽字。
儘管RCEP裡其他人都覺得有話好好說,印度你有啥條件就提嘛,又不是不能談。
不過印度國內精神病們不放心政府,覺得一旦加入這個協定,政府迫於壓力萬一同意了什麼協議,他們就死定了,擔心自己成了墨西哥農業。政府說服不了他們,乾脆,在最後關頭印度退出了。
奇葩的是,前期東盟國家都說不能沒印度,後來談判過程中越談越過癮,現在已經不管印度了。
還有日本,日本之前也表示印度不簽它也不簽,差點流產了這個協議。
這裡就有個奇怪事,他倆為啥突然間形同手足了呢?
倒也不複雜,首先日印和印俄一樣,都是好基友。
那印度和日本也差不多,兩國關係以前就湊合。以前印度是英國的奶牛,日本是英國的乾兒子,在英國的撮合下,奶牛和乾兒子彼此建立了初步的感情。
後來中國強勢崛起,讓印度和俄羅斯關係更緊密了,一起防中國,一邊搞軍購。同理,印度和日本關係更緊密了,也是一起防中國,一起做買賣,後來還搞成了《特殊戰略夥伴關係》。大家不要奇怪,大國之間都是一邊合作一邊提防,沒這個覺悟的國家墳頭草都兩米高了。
在協議裡最大的三個巨頭就是中日印三國,如果印度在,日本就可以拉著印度和中國談條件,避免中國一家獨大;印度不參加,日本就有點怵。
只是協議太誘人,把澳洲都拉進來了。日本一開始是拒絕的,但是算了下賬,估量了下協議可以提供多少崗位,賺多少錢,搞到多少投資機會,也就認了。畢竟只聽過為了金錢背叛了親情(此處可以替換為友情、盟友、兄弟等等),沒聽說過為了盟友背叛金錢的。
而且日本現在也頂著好幾個大雷,比如天量企業債什麼的,如果不盡快消化,遲早要爆。日本的經濟結構非常不健康,這類文章大家搜一下,到處都是,估計日本人也比較揪心。更重要的是,日本安倍政府時期就預測過,中國在接下來十年中會更加勢不可擋,日本人當然會站在趨勢的一邊:
於是日本說話不算數,把印度丟下自己加入了RCEP。不過印度想找日本評理也找不到人,因為安倍晉三已經「因病辭職」了。我一直說,安倍就是司馬懿,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得病,事情過了再出來,說不定明年躲過美國換屆、RCEP簽署、疫情、奧運會等讓他尷尬的事,明年咱們熟知的安倍又治好病回來了。司馬懿、蔣委員長、安倍晉三,都是以退為進的高手,歪腦筋一大堆。
所以吧,印度這段時間非常不爽。我之前看美國那邊的分析,說是印度以為自己退出後會有一堆國家跟著退出,就可以順利攪黃RCEP,到時候再搞一個以它為主導的;沒想到大家不守武德,丟下印度在一起了。
儘管印度可以隨時回到RCEP,不過那時候為了留住它開出來的一堆優惠條件可就保不住了。有點像你去買菜,說是嫌貴走了;過一會你再回來買的時候,行情可就變了,賣家也會一臉鄙夷地看著你。
而且印度這根攪屎棍在其他的貿易協定裡一直都不太老實,成天鬧事,這個意義上講,RCEP沒它挺好。
4、尾聲
說的是印度,也是在說我們自己。
絕大部分問題的本質都是經濟問題。就像一個人有了資源和實力,大家跟著他能獲利,什麼歷史恩怨,什麼意識形態差別,可能都不是問題,背叛啥的都有,就是沒有背叛利益的。
如果二十年前搞這麼個協議,幾乎不可能。
十年前也費勁。
現在卻水到渠成,本質不是你長得帥,而是你能幫到大家;一起發財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也是最良性的事,大家都願意添磚加瓦共創美好明天。接下來會有一大批人在東南亞貿易中發大財,大家也都留意下。很多時候,都是過了一些年回過頭來,才發現黃金時期就在眼前卻視而不見。
這個協議本身接下來道阻且長,不過大家要看到這種趨勢,人要活在趨勢中。如果中國繼續維持不斷增大的經濟規模,絲毫也不用懷疑將來英國和意大利這倆「站隊狂魔」也會加入RCEP,嗯,咱們把話撂在這裡,不怕打臉。不斷擴大的經貿體會進一步加速經濟。
所以我一點也不懷疑,中國還最少有十年大發展。我們正在經歷幾百年難得一見的大發展大時代,我輩加油就是了,不要被悲觀主義蒙蔽雙眼,多做艱難的決定,未來可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