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已名存實亡,RCEP出世,西方主導全球貿易的時代正在遠去……

天涯補刀

相信大家都看到一則重大的新聞:全球最大自貿協定RCEP正式簽署。

所謂的RCEP就是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共涉及15個國家,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等5國,另外加上東盟10國。

這個協議異常的重要,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整個東亞+東南亞地區都是實體經濟分佈地;

我們都知道,WTO成立以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世界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善的產業分工,整個東亞(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東南亞地區都是實體經濟,而西方國家主要是以高端製造和虛擬經濟為主。

什麼叫做「虛擬經濟」?

這個東西是比較複雜的,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以交易股票、債券等所形成的經濟活動。

比如,特朗普上台後,整天掛在嘴邊的就是股市:股市稍微漲點,他就不斷喊是自己的功勞;股市一跌,他就出來發表講話,甚至出台政策,穩定股市;他還不斷的以「拜登上台股市就會大跌」來嚇美國老百姓——由此可見虛擬經濟在西方國家的重要性。

但是整個東亞地區不一樣,東亞地區主要都是商品(實體經濟),這點我們從港口分佈就能看出來: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60%左右,但是中國的港口數量卻比美國+歐洲還要多(港口主要是用來運輸商品的)。

僅僅是中國的工業GDP就等於美國+日本+德國的總和。

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果東亞地區和西方完全的切斷聯繫,西方國家估計都會因為缺少生活必須的商品而崩潰了。東亞國家雖然難受,但不會崩潰,因為東亞地區有人們生活所需的各種商品,只不過有些高端製造商品質量沒有西方那麼好而已。

第二,RCEP國家產業互補;

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RCEP國家的經濟構成,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區域內的國家產業是互補的:

1、中國、日本、韓國主要是高端製造業,包括汽車(日韓)、芯片(日韓)、通訊設備(中國)、航天航空(中國)、國防軍工(中國)、石油化工(中國)等。

2、中國、東盟國家主要是中低端製造業,包括電視、冰箱、紡織、玩具等;

3、東盟國家+澳洲+新西蘭等主要是原材料供應地,鐵礦(澳洲)、農業(澳洲、新西蘭、泰國)、橡膠(泰國、菲律賓)等。

大家看出沒有,東盟等國家提供原材料、中日韓進行加工,形成商品,然後再出口到東盟等國家,形成了一個循環。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RCEP那麼好,為什麼談了那麼久?

RCEP是2012年由東盟10國發起的,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談了8年才談成——印度於2019年退出了談判。

為什麼那麼難談?

這裡面的原因非常的複雜,我們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比如,中國也有鐵礦和煤炭開採業,涉及的人口也非常的多,但是中國的鐵礦和煤炭的質量總體上不如澳洲的好,所以一旦取消關稅進行自由貿易,那麼我們的煤炭和鐵礦開採業可能都要倒閉了,大量的工人可能會失業;

比如,我們中國人口多、地少,農業的競爭力比較弱,而澳洲、新西蘭和泰國都是農業強國,一旦我們取消關稅進行自由貿易,那麼我們的農業就可能會「雪上加霜」;

比如,東盟10國也有很多中低端製造業(紡織、玩具、鞋襪等),一旦它們取消關稅進行自由貿易,那麼它們的中低端製造可能也都會倒閉……

比如,日本、韓國的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產業非常的發達,如果取消了關稅進行自由貿易,那麼我們的汽車製造、芯片製造等就可能遭受重大打擊……

比如,印度退出RCEP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度主要依靠農業,一旦印度加入RCEP,逐步取消關稅的協議,就會讓印度國內市場對大量來自澳洲和新西蘭的農產品開放,從而損害印度生產商的利益。

還有一些國家,比如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家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它們什麼都不行,如果取消關稅進行自由貿易,這些國家就徹底完蛋了——為了照顧這些國家,在RCEP中給予了它們一定的保護。

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困難,比如公平競爭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RECP有很多國家,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都不盡相同,尤其是中國、越南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有很多的國企,而國企很可能會得到政府的大量補貼和政策支持,這樣在競爭的過程中就會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同樣一件商品,只要我們出口出去了,那麼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不是從企業的角度),保守估計也有40%的利潤,其中包括30%的稅收和10%的人工。由於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可以通過給企業補貼20%,這樣我們的商品在價格上就非常有優勢(資本主義國家採取自由競爭,不干預經濟發展,是很少給企業補貼的)。

正是因為這裡面的利益關係非常複雜,所以即使大家明知道這個協議對每個國家都有利,但是談判卻異常的困難——因為涉及到大量的利益重新分配,搞不好就可能給本國經濟帶來劇烈的動蕩,甚至威脅到國家的穩定。

所以,這個談判異常的困難:誰都想保住自己國家的產業,讓本國人有工作,然後還希望加大對其它國家出口商品賺錢,用賺來的錢購買機器、設備、技術等來發展自己想要發展的產業,不受別國的控制、威脅。

困難非常的多,而且很多問題是很難調和的,但是為什麼最終還能談成?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WTO已經名存實亡,西方發達國家逆全球化的大勢正在形成。

我們都知道WTO是美國主導的,開始的時候主要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對抗社會主義國家所建立的一個所謂的“經濟聯盟”,但是隨着中國和俄羅斯的加入(中國是2001年加入的,俄羅斯是2012年加入的),這個組織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大家都加入了,那麼不就等於大家都沒有加入嗎?

這就好像大家玩遊戲,開始的時候只有幾個人有VIP,所以這些人升級比較快。但是,現在系統給每個人都發了個VIP,那麼這個VIP還有意義嗎?

這個時候怎麼辦?

對的,要升級為SVIP——超級VIP。

於是,便有了各種新的經濟、政治聯盟。

比如,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TPP、TTIP、中日韓自貿區、亞歐經濟聯盟、南美國家聯盟等等。

這些聯盟與WTO相比,它們的關稅水平更低。

目前WTO成員的總體平均關稅水平為6%,發展中國家為10%,發達國家為3%。

在這些經濟、政治聯盟中,對中國威脅最大的就是TPP、TTIP,因為這兩個經濟貿易協定主要就是針對中國的。

TPP就是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TIP就是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

這兩個協議都是奧巴馬和希拉里策劃的。

一旦這兩個協議簽訂了,那麼就等於中國再次被排除在世界貿易體系之外,又被美國給孤立了。

那時,如果我們想要再加入它們的貿易圈又要給它們讓渡很多的利益。

但是,這兩個協議都沒有談成。

為什麼?

因為這兩個協議都是「喪權辱國」的條約,協議中含有高於國家主權之上的條款。

什麼意思?

我們以TPP為例。

美國和中國周邊的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幾乎降至為0,美國的中低端製造能發展起來嗎?

很顯然是不能的,因為美國產業已經嚴重空心化了,不僅僅產業鏈不全,而且人工成本比較高,所以TPP的本質就是:原來美國的中低端製造由中國提供,現在轉成由東南亞國家提供。

美國會那麼好心的幫助東南亞國家?

當然不可能了!

所以,美國在這裡面加上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條款:ISDS條款。

所謂的ISDS條款就是指: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條款。

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來說就是:由秘密法庭來裁決投資者和國家之間的爭端。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美國人在泰國投資了一個養雞場,這個時候泰國發生了嚴重的禽流感,大量養殖戶的雞都死了,而美國人的養殖場管理的非常的好,不但雞沒有死,而且還有大量的現金可以收購那些破產的養殖場。

由於泰國有很多的養殖場,如果那些養殖場都破產了,那麼就會對泰國的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這個時候泰國政府就不能置身事外了,所以它們給泰國的養雞場進行了救助,給它們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不讓它們倒閉。

泰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明顯的傷害到了美國人的利益——如果泰國政府不救助那些養雞場,那麼美國人就可以收購那些養雞場,就能壟斷泰國的市場。

所以,這個時候,美國人就可以用ISDS條款對泰國政府提起訴訟,要求泰國政府賠償美國人的損失——這個條款使跨國大企業超越國家法律、破壞了國家主權。

最真實的例子就是:阿根廷。

1990年代,阿根廷總統梅內姆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全力引進外商投資。在其任內,阿根廷簽署了55個雙邊投資協定,並加入ICSID(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

2001年阿根廷經濟崩潰、社會失序,新政府頒布《公共緊急狀態法》並出台一系列緊急經濟救助政策。許多外國投資者以緊急政策侵犯自己利益為由,通過各類平台對阿根廷政府提起訴訟,其中通過ICSID的總訴訟數量就達到43個,使得阿根廷成為在ICSID被訴訟數量最多的國家,涉及賠償總額800多億美元,而2002年阿根廷全年GDP僅為1020億美元。

當然了,TPP的條約裡面還有很多很多其它國家難以接受的問題:比如,要求所有國家實行國企私有化,公共部門市場化等。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會看出三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美國加入TPP並不能促進美國的就業,不能將工作崗位帶回到美國;

第二,美國加入TPP獲得利益的只是那些實力強大的跨國企業(以前我們就和大家分析過,民主黨是跨國資本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代表美元霸權的華爾街、科技霸權的硅谷都是支持民主黨的);

第三,很多國家被迫加入ISDS條款,損害了國家的主權利益。

正是因為這三個原因的存在,TPP不僅僅在美國遭到巨大的抵制,在其它國家也受到了很大的抵制。

美國最大的問題是產業空心化,大量老百姓沒有工作,所以他們需要的是工作。

奧巴馬政府制定的TPP不僅僅不能將工作崗位帶回美國,反而加大了美國跨國資本利益集團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超越了某些國家的主權,所以這個政策不僅僅受到美國老百姓的強烈反對,而且受到共和黨,甚至一些民主黨人的反對。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2016年美國大選的時候,特朗普提出的一個重要口號就是:如果他當選美國總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退出TPP。

  我們都知道奧巴馬和希拉里是一夥的,2016年的時候,希拉里和特朗普競爭總統,按照道理,希拉里是應該支持TPP的——因為TPP本來就是奧巴馬和希拉里策劃的——但是,最終希拉里都不得不出來反對TPP。

2016年,希拉里在美國密歇根州發表經濟政策演講時說,她將阻止任何「扼殺就業和壓低薪資」的貿易協定,包括TPP。她說:「我現在反對它(TPP),(總統)選舉結束后也將反對它,就任總統后還將反對它。」

所以,大家記住了:TPP真的不是一個好玩意,它傷害的一些小國的主權和美國的底層人民的利益,唯一獲利的就是那些跨國資本利益集團。

特朗普退出TPP並不是他自己拍腦門做出的決定,而是背後有着強大的民意基礎的——不僅老百姓支持退出,而且共和黨人也支持(共和黨是保守派,支持逆全球化的)。

就算沒有特朗普,美國也很難加入TPP,因為從美國國家利益角度出發,美國最需要的是把工作崗位拿回美國,重新發展製造業讓大家都有工作,而不是圍堵中國(除了和世界打貿易戰,沒有其它辦法)。

同樣的道理,TTIP沒能簽訂也是這個原因。

現在很多人擔心拜登上台後會重新啟動TPP,這個擔心是有必要的,但是即使是拜登,也很難逆轉美國國內的強大民意的,也很難搞掂特朗普領導的共和黨的。

美國無法簽訂TPP和TTIP的本質還是因為美國衰弱了!

試想:如果美國還像以前那麼強大,製造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或完全壟斷高端製造業,那麼美國國內也不會有如此強大的反對聲,這兩個協議的簽訂就成了必然。那時,中國就等於再次被美國給孤立於世界貿易體系之外。

但是,由於中國、歐盟和日韓的強勢崛起(中國打敗了美國的中低端製造,歐盟、日韓等國家侵蝕了美國的高端製造業),導致美國的產業嚴重空心化,再也無力在世界範圍內隨心所欲的通過經濟政策圍堵一個國家了。

相反,隨着中國的不斷崛起,我們的高端製造業在不斷的發展,需要容納大量的人員,很多企業也積累了大量的資本(資金、技術和人才),急需對外輸出資本,在世界「攻城掠地」……

這不僅僅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機遇,對世界來說,也是一個機遇:RECP簽訂以後,日韓的汽車進入中國市場價格就會大幅度的下降,歐美汽車在中國市場上就會生存困難,利好於日韓;中國的航空航天、國防科技、中低端製造就會無阻礙的進入RCEP國家;其它國家的農產品、資源等也會無阻礙的進入中國……

隨着RCEP的簽訂,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西方則會進一步的衰弱。

可以想像的是,在未來的不久,RCEP的規模會不斷的擴大,一旦把俄羅斯、伊朗等能源產出國納入進來,那麼以後我們就再也不怕歐美的圍堵了——現在RECP有原材料、農業和製造業(包括中低端和高端製造業),唯一缺少的就是石油。

西方主導全球貿易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