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個案看到香港抗疫如何鬆散

盧永雄

香港第4波疫情蜂擁而至,政府的抗疫政策好像永遠落後於疫情的發展。例如葵盛西邨8座爆疫,沒有馬上強制要求疫廈所有居民進行檢測。到麗晶花園第6座爆疫的處理手法,好像已學精了,要求全座的居民都要做檢測,D座向就全部隔離。但政府的學習速度太慢,行動太遲。

從具體個案作詳細檢視,就可以看到政府的抗疫措施是如何的鬆散。

最近有一個朋友的朋友確診,她是一個56歲的女士。兩個多星期前,她覺得有些不舒服,有點咳,就去看私家醫生,醫生建議她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她看完醫生吃了藥,覺得好了,就繼續活動。但到了11月27日星期五,私家醫生打電話給她,說檢測報告確認她染上新冠肺炎。從這位女士及家人檢測的過程,可見政府控疫的漏洞。

第一、確診者要一天之後才送到隔離中心。這位確診女士在星期五收到私家醫生的通知,但她在家裏等了一晚,到星期六下午4時多,即超過24小時,才有人送她到機場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隔離。這位女士在等候入院的一天,都乖乖留在家裏,但她這種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身體狀況如常,明知道即將要隔離兩星期,恐怕有人會出外購物吃飯,大有播毒的可能。

第二、緊密接觸者要48小時之後才隔離。該女士的丈夫和她的父母,被列為緊密接觸者,衛生署用電話通知他們要隔離,但該女士周五確診,但要到周日,即48小時之後,才有人接她爸媽到八鄉的隔離中心。老人家已經80多歲,他們的親人提醒他們不要在等候隔離時候外出,但同屋的女傭卻不是隔離對象,之後可以隨意外出。緊密接觸者要48小時之後才送走,同往的女傭不用隔離,等候期間可以發生很多事情,同住傭人也可以播毒,控疫過程非常鬆散。

第三、各司其職,回應官僚。確診女士進了機場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之後,知道父母等了一整天都沒有人接他們走,就問那裏的護士怎麼辦。護士說她屬於醫管局,這些事情要問衛生署。打去衛生署則說負責接送的是民安隊,叫她問民安隊。皮球踢來踢去,最後不知踢到那裡去了。確診女士和她的家人都說,在社區治療設施和隔離中心的前線工作人員都很友善,服務態度良好,但他們處理疫情,只當作一份工作。他們有服務精神,但沒有作戰精神。控制疫情傳播,追蹤緊密接觸者,好像宗全和他們無關,但也不知是關誰的事,回應得很官僚。

第四、追踪接觸史,相當寬鬆。確診女士說,衛生署人員查詢她的接觸歷史,她之後才發覺忘掉了很多事情,例如忘記了在上周見過夫家的全家人,這種憑回憶講述接觸史的方式,即使無心隱瞞,本來已不可靠。

更有甚者,她覺得衛生署人員對她確診一星期以前的接觸歷史,並不著緊,好像無甚所謂。由於衛生署人員這種態度,她也沒有太詳細申報。但確診前14日其實都有播毒機會,如此鬆散追查,自然會走漏大量可能的傳播者。她結果也被認定為一個「源頭不明個案」。

如果香港使用了內地的健康碼,人人下載,確診後可追蹤到出行紀錄,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出現的人都列為接觸者,就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單憑記憶、前線執行人員鬆散地提問的漏洞。在現時的安排下,大量確診者的緊密接觸歷史都錯過了,結果出現很多源頭不明的個案,根本無法追踪。

總的來說,香港的防疫出現種種鬆散問題,主要原因還是政府沒有將整件事以「作戰模式」去處理,而只是以一個「返工模式」去應對。「返工模式」是各司其職,大家做好份內事就算;「作戰模式」是執行者將腎上腺素提高到最高水平,作出極高戒備,要全殲新冠病毒這個敵人,一個都不能走漏,人人有責。

香港用一個「返工模式」去對抗這場世紀疫症,能夠有現時抗疫結果,並未恐怖大爆發,其實已要劏雞還神了。若看看內地抗疫劇《在一起》,看看人家如何滴水不漏去防疫,如何鍥而不捨去追踪,就知道內地為何可以成功抗疫。祖國抗疫,靠的不是專制制度,而是靠科學態度和作戰的精神啊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