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邊界

張志剛

日前政務司長率領官員和流行病學專家前往深圳與國家衛健委會面,會後有簡短公布。根據日前《明報》的報導,衛健委只傳達中央囑港訂清零目標並敦促落實,但未有指令要求香港作全民檢測。

究竟香港特區政府面對今次疫情,是否以清零為目標,根據過去的報道,個人覺得是時有反覆、模糊不清。有時表示力求清零,有時又表示難以清零。今次中央明確要求以清零為目標,究竟用什麼方法,中央在表面上也是留有餘地。目標清楚告訴特區政府,因為香港特區市民也是國家一分子,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當然是中央政府最關切的事情。

日前張炳良教授撰文,其結論就是希望政府開誠布公,把所有問題「攤出來」,究竟全民檢測的難度在哪裏?是不是真的難以操作,難以執行?不用全民檢測,又有沒有其他方法?政府不能只是以「我知,你唔知,我最清楚,你唔清楚」的態度來決定如何抗疫。

專家和外行一鍋煮

政府現時經常引述「專家意見」,根據「專家意見」,全民檢測不可行,在此,我們不妨檢視一下什麼叫「專家意見」。

首先,對絕大多數問題,該問題的行內專家也經常持不同意見,在醫學界內也不例外。在年初疫情最初爆發時,口罩有用還是無用,一眾醫學專家也有不同意見。Laurie Garrett雖然不是醫生,但也受過正規的細菌學和傳染病學的訓練,她在《外交政策》撰寫有關新冠肺炎的報道,她就直接認為口罩無甚大用!有用無用的爭論起碼爭到6月,一路爭來,大家最後都戴上口罩!

對其行內問題,專家們固然有不同甚至矛盾的意見,而更大的問題,就是那些專家,往往不知道自己只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在講呀講的同時,把一些不完全是自己專業範圍的事情都講上,那就變成專家和外行一鍋煮!

一些醫學專家反對戴口罩,並不是在科學上分析了口罩能否成功阻隔病毒,而是基於我們沒有足夠的口罩生產和供應。那生產和供應就不是醫學和傳染病的問題,而是技術、生產,甚至是國家大政策的問題。

同樣,許樹昌作為政府的專家顧問,他反對全民檢測,並不是基於醫學上的專業知識,而是因為他判斷市民不配合,除非政府推出居家令,否則無法落實執行。這些推斷和言論,已經完全是公共政策而非醫學的範圍。而更令人困擾的是,當許教授認為全民檢測沒有條件進行,但又同時建議政府收緊隔離措施,甚至效法一些外國措施,實施某程度的「戒嚴」!如果可以連「戒嚴」招數都用上,那為何不可以實施居家令去推全民檢測?而政府目前連晚市堂食都禁止,許多活動處所都下令關閉,這種限制手段,其實和配合全民檢測所需的手段已無兩樣。

公共政策,完全是一門專門學問;政治,就更是抽象的藝術。我很懷疑,那些醫生、醫學教授,有幾多人是具備公共政策和政治的訓練以及素質?誰要為抗疫負上最終的責任?是特區政府的相關官員,他們是背負了政策和政治的責任,但要直接負責的就神隱,不用負責的就越俎代庖,天天去講政策政治!

作為專家,就請在其專業的範圍提供意見,就等於一間大機構的行政總裁,他會不時向律師尋求法律意見,但作任何決策,都會自行判斷然後再作結論。哪個律師會代替行政總裁又或者董事會主席去做決策,甚至在股東會上做代言人!

可先以10人一組混合樣本檢驗

正如張炳良教授所言,全民檢測是否可行,請負責官員公開算個帳,日前本欄已經引述中央官員態度:只要特區政府配合,中央可以支援一天檢測30萬,有需要可以再適度增加。如果一天可以檢40萬,那大概兩星期多一點就可以檢完。而檢測可以先以10人一組的混合樣本來檢驗,綜合樣本初步確診才10人逐一檢驗,那對個人私隱有足夠保障。再有疑問,市民可以自費到指定機構檢測,那私隱的問題也不必去爭,輕易獲得解決。當專家不停警告,社會內有相當數目的隱性帶菌者,一些更是超級傳播者,但同時又反對全民檢測,那又有何方法去找出和隔離他們呢!

「為政之道」的重點,就在那一個「道」字。首先,絕大多數市民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人,他們不是精英,更不是超人,長時間、無休止的隔離,一般人很難做到。所以專家顧問只是不斷提出收緊,再收緊,但又沒有清零的手段,也沒有清零的目標,結果部分市民就選擇「自己出嚟抖啖氣」!就算比平時少一半人出街,350萬人也足夠「人山人海」。 ■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0年12月24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