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十大「極不尋常」

姜濤、鄒魯

你會如何形容2020年?除了它是一個閏年,有366天。

「四年一次」說明不了它的特殊性,但因為一場「全球大流行」並造成170多萬民眾死亡的疫情,2020年註定會像歷史上少數幾個年份一樣,被特殊的標籤定格。

在這一年,疫情不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它更考問了國家治理、社會秩序、道德良心。它加劇了「某國優先」與這個時代的格格不入,放大了國家之間既有的矛盾和不平等,也因此動搖了很多人對世界的認知。

當唯一超級大國被拉下神壇之際,「中國治理」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門話題,讚賞與詆毀相伴……

2020年是複雜的,它充滿動蕩,也留下驚嘆。讓我們一起盤點2020年共同的見證。

臨近歲末,英國突然曝出「病毒變異傳播失控」的消息。幾乎一夜之間,倫敦「封城」,歐洲多國停飛往返英國航班……

又是一個令人揪心的時刻。回首這一年,意外頻發,世界各地上演多起震撼事件,我們甚至一次次感嘆「見證歷史」。

跌宕起伏中,2020年行將結束。但它所留下的那些極不尋常的印記,或將對未來影響深遠……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

毫無疑問,這是2020年最重磅的全球事件,沒有之一。

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從亞洲到歐洲,從美洲到非洲,新冠病毒像幽靈一樣佔領了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甚至連南極都沒能倖免。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無論窮人還是富人,上至總統下至平民,都可能遭到新冠病毒無差別攻擊。

這不是戰爭,但慘烈程度卻勝似戰爭。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7900萬,死亡病例超過174萬;世界經濟產值至少比原本下降了7%,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幅度的衰退。聯合國估計,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這場疫情可能迫使超過2億人陷入極端貧困。

無數人的生活因為疫情而改變,有人痛失摯愛親友,有人生活艱難,有人學業中斷,有人放棄旅行。雖然壞消息不斷湧現,但是在厚重的陰霾中,我們也看到了希望:中國率先走出疫情向世人證明,新冠病毒並非不可戰勝。而在這場全球大流行中,有過「聞疫色變」的驚慌,也有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溫情。

▲11月13日,在德國慕尼黑,一條步行街上豎立着要求人們戴口罩的提示牌。新華社發(凱文·福格特 攝)

美國:確診與死亡病例世界第一

如果把時針撥回到今年年初,或許不會有人料到,美國會成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

截至12月26日,美國已累計確診超過1874萬例,死亡病例超過33萬例。美國人口佔全球人口比例不到5%,但確診數卻將近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作為頭號經濟和科技強國,美國交出這麼一份「抗疫」答卷,令人大跌眼鏡。

對於數十萬鮮活生命的逝去,美國政客難辭其咎。特朗普今年2月初就知道新冠病毒非常致命,但為了撈取選票,美政府不僅多次淡化病毒危害欺騙國內民眾,還打壓說出真相的衛生官員。在美國總統口中,新冠病毒不過是「大號流感」,更可悲的是,政治人物的反智表演,竟得到一批支持者吶喊助威。

他們拒絕戴口罩,拒絕保持社交距離,熱衷扎堆集會……當蔑視科學、為所欲為大行其道之際,只剩下確診和死亡病例數字一路狂飆——背後是美國人以生命付出慘痛代價。

▲12月14日,在美國紐約,工作人員將一名患者送入醫院。新華社發(郭克 攝)

特朗普敗選卻不認輸

特朗普不想認輸,儘管隨着12月14日選舉人團投票結束,拜登被確認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將於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但到目前為止,特朗普仍然沒有鬆口承認敗選,針對選舉結果的訴訟仍在繼續。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鐵杆支持者們還寄望通過軍隊重新組織選舉,讓大選結果「翻盤」。

用美媒的話說,這或許是美國選舉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幕」:華盛頓還在上演「二主相爭」,1月20日或將極為複雜、混亂。

其實經過此次大選的紛紛擾擾,美式民主已被認為徹底走下了「神壇」。美式民主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但它得的是慢性病,特朗普在大選前後的種種表現,最多只不過是扯下了美式民主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當地時間11月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特朗普的支持者們舉行示威遊行,抗議投票結果。

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

受疫情影響,東京奧運會延期,這在現代奧運124年歷史上是頭一遭。

今年3月,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與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通電話后,決定將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舉辦,時間最終定在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

在此之前,奧運會從未被推遲。兩次世界大戰期間,1916年、1940年和1944年的奧運會被完全取消,而冷戰期間的抵制行動只是對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奧運會的延期,給東道主日本帶來巨大挑戰。據東京奧運組委會估算,東京奧運需追加近20億美元經費。與此同時,屆時會有來自206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名運動員、至少5000名官員和教練員、2萬名媒體代表以及6萬名志願者到來。

尚未走出疫情陰影的東道主,如何保證此次體育盛會勝利舉辦?考驗菅義偉政府的時候到了。

▲6月12日拍攝的五環標誌和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一角。(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美股1個月內4次熔斷,油價跌至負數

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導致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時,股市會發生熔斷。美國股市歷史上總共發生5次熔斷,其中4次都發生在2020年3月。

連見慣了股市漲跌的巴菲特都感嘆,自己活了89歲,從沒見過這個場面。究其原因,除了有對新冠疫情擴散的擔憂,俄羅斯與沙特在石油減產問題上較勁也是導致美股熔斷的重要因素。

然而比起股市熔斷,油價跌幅更是讓全球開眼:原來不但有0美元的油價,還有負數的油價!因為疫情引發了基礎設施和交通物流不暢等問題,原油很難外輸或儲存,北京時間4月21日凌晨2時30分,WTI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每桶暴跌55.9美元,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

這意味着,將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這是世界石油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幕。

反種族主義怒火久久不能平息

5月25日,黑人男子佛洛伊德遭警察跪壓7分鐘死亡,引發美國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反種族歧視、反暴力執法運動。一個又一個城市,人們在憤怒抗議;一家又一家商店乃至警察局,被縱火焚燒。甚至連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獨立宣言》主要起草者傑斐遜的雕像也被抗議者推倒。

這也激怒了總統特朗普,他甚至調動准軍事力量來維持「法律和秩序」,但這又引發了其與地方官員的矛盾,形成惡性循環。而且連美國人也沒想到,特朗普居然一度因為白宮外抗議者的槍擊事件躲進白宮地堡……

馬丁·路德·金1963年在《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講中說:「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很遺憾,將近60年過去了,美國的現實反而離他的夢想越來越遠了。

佛洛伊德之死不僅震動美國。聯合國、非洲聯盟等國際組織和非洲多國政要先後發聲,批評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在歐洲、非洲、大洋洲,多地示威者不顧疫情期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規定,走上街頭抗議。

美國的「系統性種族主義」頑疾再一次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佛洛伊德臨死前的那句「我無法呼吸」,消解了美國內「人權」「民主」「法治」所有道貌岸然的外衣。

▲佛洛伊德死亡,引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連續幾日發生打砸搶燒事件,圖為5月30日,國民警衛隊成員在一處起火建築附近警戒。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明尼蘇達州首次動用國民警衛隊。新華社發(安格斯·亞歷山大 攝)

美對華打壓無所不用其極

事實證明,特朗普政府的最後一個月,的確在上演對華「最後的瘋狂」。

12月21日,美國商務部又將58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宣稱這些企業「與中國軍方有關聯」,並將限制其購買一系列美國商品和技術。同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對中方官員實施進一步簽證限制。美國參眾兩院當天也祭出「小動作」:21日表決通過的年度撥款法案,納入了《2020台灣保證法》,呼籲對台軍售常態化。

打壓中企、限制簽證、干涉中國內政……這一年來,美國對華打壓「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把矛頭對準了中國普通民眾。

今年7月,美國單方面挑釁關閉中國在美建立的第一個領事館: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4個多月後,美國將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其直系親屬赴美商務或旅遊簽證有效期從10年縮短至1個月——這種以強行限制、切斷中美正常人文交流的方式施壓中國,自中美建交以來幾乎前所未有,「人們不禁要問,是不是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正在回潮?」

「麥卡錫主義」早已被美國內視為一出「政治悲劇」。而華盛頓一小撮反華政客懷抱冷戰劇本,妄圖煽動中美意識形態對抗,終將危及美方自身發展。

中方不會隨美起舞,但絕不會任美胡來。正如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所言:中國歷史上曾遭受過列強的欺凌,但這一屈辱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美方在對華問題上的強權邏輯只會激起中國人民更加堅定的回擊。

以色列和「宿敵」建交

藉助美國的「穿針引線」,以色列在2020年實現了「外交大豐收」。

自9月份以來,以色列先後與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等中東北非地區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或建立外交關係。美國撮合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有着自己的小算盤——特朗普想在大選前「刷外交業績」,爭取猶太裔選民的支持;另外,美國也藉此擴大中東支持以色列和美國的「反伊朗同盟」。

但中東這塊虎狼之地,局部平靜的表面下皆是洶湧暗流。美國幫以色列擴大阿拉伯朋友圈的操作,令巴以問題將更加邊緣化,伊朗問題則更加凸顯。未來,中東以「親伊朗、反伊朗」「親美、反美」為標準劃分的陣營可能會更加清晰,部分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的敵對關係也將加劇,給多災多難的中東地區又增添了新的不安全因素。

朝鮮罕見凌晨閱兵

10月10日零時,慶祝朝鮮勞動黨成立75周年閱兵式在金日成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朝鮮首次在夜間舉行大規模閱兵式,備受外界矚目。

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出席閱兵式並發表了講話。金正恩說,為了遏制敵對勢力持續的核威脅等危險企圖,將持續強化作為自衛正當防禦手段的戰爭遏制力。他還表示,將繼續落實增進人民福利、更多惠及人民的優越政策與措施,早日建成復興繁榮之理想社會。

此次閱兵式展示了一系列新型先進武器,最引人注目的是搭載於可移動發射平台的一款洲際導彈,它比「火星-15」洲際導彈更巨大,而「火星-15」導彈射程就足以覆蓋美國本土大多數地區。

朝美關係在兩國領導人舉行了兩次會晤后沒有任何進展,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美國沒有取消對朝制裁。分析認為,通過朝鮮這次閱兵展示新型導彈以及金正恩的講話內容可以看出,朝鮮意在對美國傳遞信號,表達了在專註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決心。

▲朝鮮在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閱兵儀式慶祝朝鮮勞動黨成立75周年。

日本「安倍時代」落幕

在打破日本首相連續在位時間最長紀錄的四天後,8月28日,安倍晉三突然宣布辭去首相職務;9月16日,安倍內閣集體辭職。安倍的首相任期以3188天畫上句號,日本「安倍時代」落幕。

安倍創造了日本政治史上諸多「第一」,他不僅是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還是日本首位二戰後出生的、二戰後最年輕的、平成時代唯一回任的首相。

在日本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仍未復甦的關頭,安倍選擇離開,他給繼任者留下了不限於內政領域的一連串難題。比如在外交領域,如何平衡與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如何解決日俄之間懸而未決的領土爭端?等等。

安倍的繼任者菅義偉執政3個多月以來,由於應對新冠疫情不力,支持率一直在下滑。不知道「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是否又要回歸首相走馬燈更換的模式?■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