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中段反導有何特別之處?

瀚海狼山

首先要明白一點,中段反導都是戰略反導,是戰略防禦的大殺器。全球到目前為止,真正搞過動能中段反導的只有兩大國,甚至北方大國都沒有搞過。北方大國只在冷戰高峰時代計劃過用核彈打到洲際導彈的來襲彈道上引爆,用高熱融化來襲的彈頭,但是這麼做等於在自家頭頂上先引爆自家的核彈;而核彈在幾百公里的高空沒有空氣制約下爆炸,危害性甚至比在地下和大氣層內爆炸的危害都大!因此用核彈頭高空反導,其實是想殺敵1000,自損1萬的沒有辦法的最後辦法。這種中段核反導只提出方案,最終也沒真正試驗過;因此真正的中段反導都是KKV動能高空反導。中段反導的技術之強,第一在於一個高字;也就是中段反導的碰撞區最低高度也在180公里以上。最高高度可以接近2000公里,甚至還可以更高。

碰撞區域如此之高,首先是因為中段這個定義,基本就是來襲導彈和彈頭軌道相對很高的一段,甚至只在最高的一段。普通的短程彈道導彈的軌道最高點,已經普遍在200公里以上。有些短程彈道導彈故意的不飛出大氣層,對其反擊,也要採取更特殊的攔截彈道。但是中段反導的主要價值在於攔截中程以上,中遠程甚至洲際導彈為主;這些導彈的軌道的最高點,普遍都在300公里到1800公里之間;因此反導攔截的KKV飛行器的碰撞點也必須需要飛得相當高。中段反導的第二個難點,就是碰撞的速度快而且距離遠。一般來說,來襲中程導彈的彈頭最高速度普遍在3000米每秒以上,而射程普遍在1500到5500公里之間;而來襲的洲際導彈的彈頭速度一般在6500米每秒以上,射程普遍超過8000公里。對負責中段攔截的KKV來說,

要攔截中程導彈,KKV飛行體的速度原則上就不能低於3000米每秒;要攔截洲際導彈的KKV飛行體就不能低於6000米每秒,攔截距離基本都在距離發射點的2000公里之外。正因為中段反導的碰撞點距離地面動輒數百公里,攔截速度快距離又遠,因此絕不是什麼阿狗阿貓之類的防空導彈隨便改造一下就可以做得到。就算是名氣很大的THAAD系統,也不過是射高180公里,攔截半徑只有200多公里的末端攔截系統,和中段反導根本不沾邊。而超級大國海軍想用標準3搞中段攔截,其實也是一個投機取巧的辦法。實際上新興大國的中段反導攔截,到目前為止進行了大約5次試驗,全部成功;但在技術上也是循序漸進的。最早的試驗,應該是攔截的射程不超過2000公里的液體中程導彈。彈道採用比較容易攔截的高彈道,碰撞角度採用最簡單的迎頭碰撞。

而第2次測試,來襲彈則是標準的作戰導彈,攔截難度更大。到了第3次試驗,來襲彈則升級為射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遠程彈,攔截夾角接近90度;到了第4次試驗,則來襲彈很可能是採用了類似洲際導彈。而本次攔截試驗,從導彈尾羽和疑似碰撞效果雲來看,攔截高度很可能在300公里以上,而且動能碰撞雲似乎不止一個!第一個碰撞爆炸後,似乎還有一個KKV攔截器繼續飛行,至少發生了2次以上的撞擊爆炸。因此極有可能是在全球第一次攔截了多彈頭的模擬來襲洲際導彈!而且發射裝置是全機動的車載發射。很可能是全球第一種實戰部署的陸地機動中段反導攔截作戰系統。專門針對超級大國的「NMD」,也就是傳說已久的「CNM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