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了!不抵制還好,一抵制,反把中國抵制成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

縱橫十

2月23日,傳來了一條令印度非尷尬的消息,那就是中國取代美國,重新成為了印度最大貿易夥伴,並且是印度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

根據印度商務部的數據,2020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777億美元,超越了美印之間的759億美元。

▲彭博社報導截圖

為什麼說這是一條令印度非常尷尬的消息呢?這是因為它標誌着印度諸多政策與努力的失敗。

印度自2014年就推出「印度製造」戰略,效果卻是不好,結果印度製造業佔GDP的權重反而越來越低。

到2020年,受國際局勢、疫情及中印對峙影響,印度加強「印度製造」力度,加速與中國脫鉤,像莫迪就公開呼籲印度人「列份常用品清單」,只買印度貨。

還有,印度人不斷抵制中國貨,官方也出台各種對華限制政策,比如限制中國投資、增加中國商品關稅、設置多種貿易壁壘以限制中國產品,封堵對中國產業鏈條的對接。

甚至,印度這種遠小於中國的經濟體量,還上演制裁中國經濟的搞笑戲碼。

2020年印度的整體表現,從官方到民間,從其政府首腦到普通民眾,看起來好像真是要玩真的了。

然而,數據一出來,就尷尬了。

不抵制還好,一抵制,反而把中國抵製成了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並且還是印度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逆差將近400億美元。

從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可以知道,2020年印度幾乎向中國進口了所有章類中的所有商品,從重型機械、工業原料、電信設備,到家用電器、農產品、工業製成品以及生活日用品,應有盡有。

這說明,印度在自力更生、抵制中國貨、嘗試與中國脫鉤、試圖擺脫中國產業鏈、甚至不切實際的制裁中國經濟,均以失敗告終,這便是數據一出來,令印度非常尷尬的地方。

話說,印度這種國家,確實是腦迴路精奇,常人難以理解。

正常情況下,它應該學習中國,不挑戰守成大國、不挑戰現有世界秩序,韜光養晦。一方面對內增強內力如發展基建(比如鐵公基)、能源(比如電力)、教育(比如提高人口文化素質)之類的;另一方面,應該在國際上左右逢源,努力爭取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同時又依託中國產業鏈來努力發展自身工業。

這一點,越南就做得很不錯,形勢一片大好,越南最新提出要在2045年建設成發達國家,這便是大好形勢下的自信心。

連越南都懂的東西,印度卻不懂,把自身搞得亂七八糟的。比如如上文所說,印度自2014年提出「印度製造」戰略後,其製造業在GDP的比重反而越來越低;即使在疫情之前,印度經濟增長已連續10個季度下滑,疲態盡顯。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最應該做的便是如上所說,一方面發展內力,又一方面藉助好外力。

結果印度倒好,2020年不但同中國搞對峙消耗國力,還直接惡化了與俄羅斯的關係,不但俄外長提出嚴厲警告,普京甚至首次取消了俄印20多年來從未中斷的首腦會晤。

所有這一切,其實還是歸因於印度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在《印度行為根源》一文中,我們介紹過印度當下一些奇葩行為,很多是源於它的歷史與文化,從而造就了一種獨特的民族性格。

孔雀王朝時期,印度有一位著名戰略家考底利耶,他在他的代表作《政事論》中這樣寫道,「國際關係是一種以征服者為中心的動態等級體系,直接鄰國是天然的敵人,而敵人的敵人又是天然的盟友」。

這種思想體系充滿着對抗與征服,此後2000多年直到如今,印度精英一直深受這種思想影響。

除此外,印度被英國殖民了幾百年,繼承了英國那一套霸權思想。

上述兩種根源融合在一起,就造就了當下印度的思想根源,以及它一系列讓人難以理解的的行為。明明不具備稱霸實力,卻時不時的展現出霸主姿態;明明還是一個窮弱之國,卻偏偏要時時展現出大國雄心;明明應該謙遜的抵下頭來搞發展,卻動不動就要展現印度的「超強」實力…

下面這段是《印度問題》一文中的內容,看過的就直接略過,沒看過的就看看,作者就偷個懶,直接複製了帖出來:

印度要想自力更生、要想工業化、要想「印度製造」,恐怕沒那麼容易:

有可能中國趕上了全球工業化的最後一班車,拿走了最後一張票,印度還有沒有這個機會,已經很難說;

印度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幹啥都困難,比如你想徵用一下土地,私人就死死卡着。印度當初也批准了200多個特區,一個都沒搞起來,重要原因正在於此;

印度的掃盲做得不好,它的很多勞動力難成工業化勞動力,人多未必會是印度的優勢;

工業化是依託在良好的鐵路、公路、電力能源等基建設施之上的,但印度的基建不好,2020年印度甚至還非常愚蠢的排斥中國基建、排斥中國投資;

西方通過早期對全世界的掠奪、中國通過2代人勒緊褲腰帶,都完成了工業化的原始資本積累,才最終完成了工業化,而印度工業化所需要的天量資金,根本不知從何而來。

還比如印度沒有進行宗教改革,國家形態上也不是真正的統一,只是一個「大號縫合怪」,這都會成為印度工業化的障礙。比如要想在水資源豐富的印度北方,搬遷上百萬人建個像三峽一樣的大電站,然後將電輸送到南方,很難,因為印度北方人不幹。

再說了,全世界的需求只有那麼大,當前工業國已足以滿足全球生產,新國家的加入就意味着損傷老牌工業國的利益,這就決定了印度要想搞工業化,就會遭到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不樂意。

所以說,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是建立在世界秩序、國際環境,以及自身土地、基建、能源、人口、教育等諸多因素之上,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工業化所需要的天量原始資本。西方完成工業化是花費了一二百年時間,中國工業化也是窮盡了至少2代人的艱苦努力,這哪裡是印度想象的那麼簡單,抵制抵制中國貨、同中國搞搞摩擦、偷偷中國產業鏈、獲得一下西方援助就能完成的?

印度還是少一點胡思亂想、多一點真抓實幹,少一點好高騖遠、多一點切合實際的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