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空襲敘利亞,炸的卻是伊朗系武裝,這背後的水有多深?

熊熊之火

2021年2月25日夜,美軍空襲了敘利亞境內的一處目標,並造成了人員傷亡。一時間,美軍空襲敘利亞的詞條上了熱搜。

不明所以的圍觀群眾還以為,美軍又要對敘利亞如何如何,畢竟這算是拜登總統上台以來在軍事上的第一把火。當大家點開詞條,正待要看拜登政府的軍事首秀是如何模樣時,這裡面的情況之複雜真箇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美軍空襲了敘利亞,這不假,但打擊的不是敘利亞政府軍,也不是敘利亞形形色色的極端武裝,它打擊的是民兵武裝。

民兵武裝也就罷了,關鍵這還不是敘利亞本土系的民兵武裝,而是伊朗系的武裝派別。美國與伊朗水火不容,打擊伊朗系武裝並非不能理解,可這支武裝卻出現在了敘利亞——看看地圖就知道,敘利亞和伊朗之間還隔着一個伊拉克。

而美軍的軍事行動所打的旗號是「報復」,引爆點是近期在伊拉克埃爾比勒機場的遇襲事件,美軍聲稱伊朗支持的民兵武裝使用火箭彈襲擊了機場,導致1人死亡、6人負傷。死亡者為軍事承包商,負傷者中除1名美軍外,另有4人也是軍事承包商。

在這裡我們需要講明白的是,所謂的軍事承包商實則就是雇傭兵,是美軍為了彌補兵力不足,同時考慮到減輕正規軍傷亡和「幹黑活兒」考慮,而在伊拉克等戰區大量使用的軍事人員。

這些傭兵大都為美軍退役軍人,其所在的公司跟美軍的軍事合作非常緊密,實則是一支隱形美軍。它並不會受到國際法的嚴格約束,卻直接受戰區美軍的指揮,因此使用頻率極高。當然,這些人也不會講什麼軍紀,比起正牌美軍來,他們的手段往往更殘忍,所造成平民傷亡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當然,也正因為名義上不是美軍正規軍,而是所謂的「軍事承包商」,因此一旦發生惡性事件之後,美軍可以隨時甩鍋。

而既然能甩鍋,便也能以這口鍋去「做些文章」。

比如,軍事承包商遇襲後,這些傷亡不會計入到美軍傷亡中,但其卻可以以此為由展開類似現在所謂的「報復」行動。其諷刺點就在於,當軍事承包商虐殺平民後,美軍可以甩鍋說這是傭兵幹的,跟我無關;而軍事承包商被殺後,美軍又可以說,這是針對我們的襲擊,便能隨心所欲地進行軍事打擊行動。

雖然說,美軍所打擊的一般也是反美武裝,但是有些時候也未必真是人家策劃了對美軍及其軍事承包商的襲擊。

當然,對美軍來說這點無關緊要,它想要打誰,需要的只是一個理由而已,而這個理由是真是假本身並不重要。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想明白這個道理就很好理解了。

所以這次的所謂「美軍空襲敘利亞」,其實字面理解是第一層,第二層而且也是最直觀的理解簡述就是:

伊拉克的伊朗系民兵武裝襲擊了美軍及其軍事承包商,並造成後者人員傷亡;於是美軍策劃了報復行動,打擊了敘利亞境內的伊朗系民兵武裝。

第二層意思就是這麼直白,但大家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矛盾點:

伊拉克和敘利亞怎麼出現的伊朗系民兵武裝?而伊拉克的伊朗系武裝打擊了美軍,可為什麼美軍的報復對象卻是敘利亞的伊朗系武裝呢?

我們上面就說了,美軍想打誰,很多時候找的理由它就真的只是個理由而已,我們不要看這個理由到底是真是假,而要看美軍落實下去的行動到底是何意味就可以了。

接下來,我們就談所謂「美軍空襲敘利亞」更深層次的理解。

首先,伊朗跟美國水火不容,這個大家都知道;其次,伊朗還是世界上最大的什葉派國家,其與美國支持下的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也不對付;再次,伊朗跟以色列也是死敵。

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支點,一個是以色列,一個是沙特,而要說最大的敵人,則莫過於伊朗了。

伊朗與美國的對抗,大多數人以為只在海灣地區,其實則不然,兩者之間的對抗實則是在整個西亞地區展開。

多年來,伊朗一直試圖打造所謂的「什葉派之弧」,即從伊朗向西延伸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黎巴嫩,拓展到地中海;同時在南線,伊朗還對也門胡塞武裝大力支持,以此呼應北線。

我們看看地圖就知道,一旦這條伊朗的勢力帶形成,對美國、沙特、以色列勢力在當地的存在會有嚴重威脅。

而近幾年來,這條「什葉派之弧」確實是在日漸成型,這令美國及其盟友如坐針氈。

首先在伊拉克,2003年美軍推翻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後,佔伊拉克絕大多數人口的什葉派在政治上異軍突起。而伊朗的「聖城旅」武裝則潛入伊拉克,發展什葉派民兵武裝,就此在伊拉克軍政兩方面,親伊朗系勢力極度膨脹。

這對美國而言其實是非常諷刺的,如果沒有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該國的伊朗系勢力斷不會到如今這種地步。

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後,美國等西方勢力急於搞掉阿薩德政權,而伊朗則通過伊拉克向敘利亞輸送大量什葉派民兵武裝,彌補了敘政府軍的兵員不足。因此伊朗是除俄羅斯之外,對敘利亞支持力度最大的國家。也正因如此,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才會有大量伊朗系什葉派武裝。

敘利亞以西是黎巴嫩,該國雖小,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而黎巴嫩著名的真主黨武裝是伊朗多年前就扶持建立的,其甚至能跟以色列軍隊打得有來有回,近年來的實力更是比當年更強。

而在南線的也門,著名的胡塞武裝也是伊朗所大力支持的,該武裝的戰鬥力已經不用多講了,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聯軍深有體會。

所以我們很明顯地能看到,近些年來伊朗海外勢力的拓展速度是極為驚人的,已經對美軍及其盟友在中東的存在造成巨大威脅。

對於伊朗勢力的做大,美國絕不會沒有反應,可是其在本世紀接連深陷於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泥潭。在面對新型大國崛起時,已經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在2010年代,美國並不願意在中東投入過多資源,它所採取的應對策略是「養蠱」。

2014年,在敘利亞的極端武裝異軍突起,接連佔領了敘東部及伊拉克北部的大片國土,實力增強數十倍。

以美國為首組織起所謂的國際聯軍,號稱是要打擊極端武裝。

可我們看到的是,以堂堂多國聯軍的實力,在這一過程中竟然沒能夠擋住極端武裝對伊拉克的攻勢。而俄羅斯在隨後支援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僅僅保持了40到60架戰機便基本掌控了局勢。

是美軍的空襲效率遠不如俄軍?非也。

美軍在「誤擊」 敘利亞政府軍和伊拉克政府軍時,效率可要高得多。

其中對敘利亞代爾祖爾政府軍的一次「誤擊」,就造成後者陣亡83人,負傷超過120人;在對伊拉克摩蘇爾政府軍的一次「誤擊」中,也造成其8輛步戰車、4輛悍馬車被毀,陣亡90多人,負傷100多人的慘劇。

而在這兩次「誤擊」後,極端武裝均展開反擊,給兩國政府軍的行動造成巨大損失。

他們指的是極端武裝因此,很多敘利亞和伊拉克人都在大罵美軍是「ISIS的空軍」。

很明顯,美軍其實縱容了極端武裝的壯大,而且美軍與極端武裝中部分派別的聯繫還非常緊密,它能夠掌握其中一部分力量的調動。後來美庫聯軍形成後,極端武裝的主力基本不與其死磕,便讓出大片土地。直到碰到美軍不能掌控的派別時,才會爆發激烈戰鬥。

其實美國的意圖也不難推測,它是想通過極端武裝之手來將敘利亞政權顛覆,同時打擊在伊拉克的伊朗系武裝,破壞什葉派之弧的形成。至於極端武裝如何作惡,當地百姓如何受苦,美國其實並不關心。

直到後來,極端武裝的惡行太過於反人類,加之特朗普上台後不喜玩弄這些套路,美國才真正將IS視為敵人,加以進剿。所謂的收復「拉卡」及擊斃巴格達迪,實則對美軍來說並不難辦到,而美國總統需要這個「榮譽」時,便隨手拿來即可。

可ISIS這隻臟手不在了,伊朗的「什葉派之弧」則勢力更盛,美國便不得不考慮自己下手了。其在軍事上雖不具備直接打擊伊朗的條件,但斬斷「什葉派之弧」勢在必行。

2019年4月,美國發布了一份關於伊朗的軍事報告,該報告認為608名駐伊拉克美軍的死亡與伊朗相關,矛頭直指伊朗控制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及從事海外活動的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武裝。

2019年12月27日,1名美國軍事承包商在伊拉克基爾庫克遭到火箭彈襲擊身亡,同時還有幾名美軍士兵負傷。12月29日,美軍對伊拉克一支什葉派民兵武裝展開空襲,後者至少有25人死亡,另外還有51人負傷。

時隔僅僅一年多時間,我們再看看眼下美軍的行動,是不是如出一轍呢?

2019年底的這次事件直接導致了伊拉克人圍攻美國大使館,隨後美軍空運82空降師的快速反應部隊加強使館區防衛。

幾天後的2020年1月3日凌晨,美軍空襲「斬首」了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副領導人阿布馬赫迪穆罕迪斯。

蘇萊曼尼是伊朗革命衛隊的核心人物,在打造「什葉派之弧」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他可以實際指揮和協調海外幾乎所有的伊朗力量。

而美國能精準空襲蘇萊曼尼絕不是短短几天時間內就能搞定的,其必然早就已經瞄上了這個目標,只待何時下手而已。

蘇萊曼尼被殺後,伊朗對美軍駐伊拉克基地實施導彈襲擊;本來這次導彈反擊讓伊朗多少扳回幾分,但其鬼使神差般地擊落客機,並在第一時間矢口否認,卻又對伊朗的國家信譽造成極大打擊。

在這一過程中美軍基地被導彈洗地雖然不光彩,但畢竟沒死人,相較來說伊朗海外行動的核心指揮官被殺,而國家信譽又敗壞如此,實則是大大的損失。

美國斬殺蘇萊曼尼是一個標誌性時間,即其已經開始使用武力直接清除伊朗的海外勢力。而在美國動手之前,以色列早就摁耐不住,多次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武裝實施打擊,我們平常聽到的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大都是此類行動。畢竟伊朗武裝都到眼皮子底下了,以色列不跳腳是不可能的。

那麼這次拜登政府的軍事首秀又有何意味呢?

拜登跟特朗普不一樣,用網友的話說,特朗普是「真小人」,而拜登是「偽君子」。比起特朗普的簡單直接來,拜登這種傳統的美國精英其實更擅長捅軟刀子,並尤其願意在輿論上投入資源。

在對伊朗及其勢力的針對上,拜登的手段也更加複雜。

如在也門方向,其採取的是緩和態度,既停止了相關軍售及對沙特聯軍的勤務支援,同時還撤銷了對也門胡塞武裝的「恐怖組織」認定,明顯是在打軟拳。當然,這也是在沙特聯軍爛泥扶不上牆之後必然的政策調整。

而在主弧線上,之所以打擊敘利亞境內的伊朗系武裝有三個考慮:

第一:明確表明了美國新政府的態度,在輿論上塑造拜登政府強硬和為美國利益考慮的一面;

第二:是對以色列等盟國需求最直接的回應,畢竟後者對伊朗系武裝在其家門口的發展如芒在背;

第三:之所以沒有選擇回擊伊拉克境內的伊朗系武裝,主要也是考慮到了一年多年事件的影響,擔心進一步刺激伊拉克民眾,同時美國也有爭取伊拉克現政府的考慮。

接下來,拜登政府對「什葉派之弧」的應對策略實則是軟硬刀子都要下的路子,能拉攏的拉攏,能分化的分化,能瓦解的瓦解,而像在敘利亞這種註定無法挽回的地方,則實施軍事打擊。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一個開始的信號,真正的「大戲」還在後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