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阿拉斯加戰略對話——拜登終於憋不住要找中國了?

雲石

11日,外交部發言人宣布: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於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這當然是勁爆消息,這意味着繼春節前夕的禮節性電話後,拜登政府終於開始跟中國進行實質性接觸——而應美方邀請這五個字,清晰無誤表明:這次會談,是美方主動提出的。

看到這則新聞,雲石君腦袋裡首先劃過的是:拜登終於憋不住了。實際上,雖然這近兩個月,有無數的評論說拜登要延續對華強硬政策,拜登表現的也確實像這個樣子。但我一直在涉美分析中堅持:拜登是做不到特朗普那種程度的——甚至哪怕是特朗普還在位,他都不可能對中國保持去年那樣強硬立場。所以只要繼續耗下去,拜登遲早會來找中國談。

為什麼這麼篤定,原因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大致也說了——拜登已經下定決心要大放水,而且疫情後的美國政府的放水不再像以前那樣,是單純的貨幣刺激,而是以財政刺激為主。這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貨幣刺激主要是把錢貸給企業,企業由於缺乏好的項目,就把拿到的低價貸款拿去炒股推高自家公司股價——這就成了資金空轉,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而財政刺激是直接把錢注入實體經濟,這樣就會引發通貨膨脹。

而現在,經過一年的財政刺激,再伴隨着疫情控制經濟活動恢復,現在通貨膨脹已經起來了——石油、鐵礦石、銅、鋁等等這些大宗商品和工業原材料在經濟復甦和濫發美元的雙重刺激下已經開啟了大漲模式——而這還是在拜登的1.9萬億刺激還沒正式發出來的環境下。而更狠的是,這1.9萬億剛剛國會通過,又傳出消息,拜登馬上又要啟動2萬億的大基建刺激。

大水漫灌之下,接下來大宗商品的漲勢可想而知!

而大眾商品的漲價,勢必傳導到下游消費品層面,引發通貨膨脹。一旦通貨膨脹突破底層民眾忍耐極限,勢必引發革命。

美國當然不可能坐視革命爆發。所以真到那一步,美國必須加息。而現在美股全是泡沫,如果在基本面沒大幅改善,債務沒有大幅消減的情況下提前進入進入加息周期,美股必崩——鑒於現在美股泡沫如此之大,一旦崩盤,不僅大蕭條要來臨,美元信用也將面臨一場史詩級的崩塌。

這才是拜登眼下的最大威脅。現在美股已經高度脆弱,最近一個十年期美國國債飆升,就能讓美股嚇尿了褲子——為啥大家現在對十年期美債這麼敏感?說白了還是因為它與通貨膨脹,進而與美聯儲加息有着密切的關係——大家生怕美聯儲被迫加息,以現在的美股的脆弱環境,根本承受不了。

但通貨膨脹又勢必會來——拜登必須要放水刺激,不然經濟沒法運轉下去;而放水又必然帶來大宗商品漲價,帶來市場需求驟增——這兩點拜登都完全一點辦法都沒有。

拜登唯一還能做的,就是想方設法增大供應。只要市場供應充足,對衝掉財政刺激和經濟復甦帶來的需求驟增壓力,這樣就可以把供需關係失衡、供小於求導致的商品漲價給消滅。這樣一來,通貨膨脹的驅動力就只剩下原材料上漲這一條線,這樣的通貨膨脹就溫和的多,就不容易突破民眾承受力的極限。

但問題是,美國市場的大眾消費品——尤其是工業品,並不是自己生產的。它們的生產者主要是海外國家——尤其是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拜登想保證供應充足,光靠自己沒用,得中國願意擴產能才行。如果中國不擴產能,甚至縮減產能,以中國製造在全球,以及美國市場中的龐大份額,這一時半會兒的,其他國家根本就不可能接上,那麼通貨膨脹立馬就會飆上天際,美股立馬就得爆倉。

所以美國必須要找中國幫忙。

這事兒在12年前就玩過一次。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瘋狂放水,通脹壓力巨大,最後是中國瘋狂擴產能,讓大量物美價廉工業品輸入美國,幫它壓住了通脹——這樣才使得美國的放水能夠繼續下去,而沒把自己搞崩。

但今時不同往日。12年前,中國外貿依存度是60%+,美國要是崩了,再把全球帶崩,中國也會混不下去。但現在中國外貿依存度只有30%+,美國的全球經濟影響力也大不如前,甚至它在疫情前都已不再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夥伴。這種情況下,美國崩了對中國影響沒那麼致命,中國犯不着再為了救美國而幫它背下通貨膨脹,並搞的自己產能過剩。

所以拜登現在面對中國的底氣,比當年的奧巴馬要弱的多。

當然,拜登也不是沒有牌打——畢竟美國在高科技行業還卡着中國的脖子,特朗普發動的科技制裁,現在依然沒有停止——這是中國非常在意,也非常希望美國解除的。

但問題是,雖然中美兩國在產能和科技方面,分別卡着對方的脖子,但二者的緩急卻大不相同——中國科技被卡雖然也難受的要死,但畢竟一時半會兒致不了命;而如果拜登不能說服中國趕緊擴產能,他的水根本就放不下去,若敢強放,美股今年過不完就得崩。

這是美國真沒法解決的。畢竟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所佔的份額太高,優勢也太明顯了。產業規模優勢、產業集群優勢、生產效率優勢、基礎設施優勢、行政效率優勢等等,這都決定了中國根本就是無可替代的——美國就算想找替代者都找不到——因為其他國家根本擴不及,也擴不夠——更何況絕大部分替代者現在連疫苗都還沒幾支,都還在疫情苦海裡掙扎。

當然,如果美國崩了,那肯定是全球性大蕭條——到時候中國也逃不掉——按說這可以威脅到中國。

但問題是即便拋開中國外貿依存度,尤其是對美國市場依存度下降這個長期趨勢不談,僅就現下而言,中國也是全球所有國家中,對大蕭條準備最充分的——它最早控制住疫情,損失最小,相反還趁其他國家疫情停擺,而擴大了自己的商品市場份額。同時,由於疫情控制得利,中國經濟受衝擊最小,放水程度也相對最低,又最早貨幣政策轉向,過去幾年又早早的布局金融去槓桿,控制信貸規模,今年為了控制樓市泡沫,連深圳小區指導價,甚至深滬倒查經營貸這種讓炒房人傾家蕩產的玩法都被祭了出來。

這種種防備措施,決定了就算全球性大蕭條,所有國家都從十米高台往下跳,中國也不過就是從三米跳板往下跳——崴個腳什麼的雖然難免,但肯定死不了。等包紮好了,正好趁着大蕭條的機會,推動人民幣出海,搶佔因美元信用崩塌而空出的世界貨幣市場份額。

總而言之,中國現在並不怕美國玩崩了把自己拖下水,甚至還早就做好了崩盤後的準備。

所以,現在中國是佔據主動的。咱們不需要去求美國。就在這裡坐着,等你拜登來求咱。

拜登明顯也明白這個邏輯。他知道,自己遲早會找中國談。前面不談,甚至還故意製造些強硬氛圍,不過是想趁着還有時間,製造點緊張氣氛,多給自己攢些籌碼。

可奈何中國穩坐釣魚台,就是不搭理。

這下拜登就沒轍了,現在1.9萬億馬上就發出來了,接下來還有2萬億想發。這時候還不談,後面等通貨膨脹起來,就真來不及了——畢竟中國效率再高,擴產能也是要時間的。

所以國務卿這就來邀請了。當然,這次肯定只是前哨。大家先把基調談攏。等基調定下來,後面肯定會由鶴總出馬談條件——你放鬆多少高科技限制,中國就相應釋放多少產能、等等。等這些條件都談攏了,未來幾年——至少在大蕭條來臨前的中美關係,也就基本上穩了。

這就是這次中美博弈的前後邏輯。中國這幾年的未雨綢繆,以及疫情的控制得利,為我們爭取到了極為有利的位置;而美國過去十年的放水上癮,再加上抗疫的糟糕透頂,讓它現在面對中國時籌碼大失。這就有了美國反華氛圍大熾背景下,這次美國對中方的主動邀請——不是拜登願意「降尊紆貴」,實在是自家不給力,形勢比人強啊!

而如果中美這一系列談判順利,相信中國肯定會相應釋放些產能去救美國。不過現在的中國,肯定不會像十二年前那麼瘋狂擴產能了,沒這個必要,自己也承受不起。但為了高科技解禁,為了救華為,為了幫中芯國際,在嚴防產能過剩的大原則下,適當的做些靈活性調整,估計在所難免。

而如果真的釋放產能,意味着信貸會有一定鬆動——畢竟只有銀行給貸款,工廠才有錢去買設備建廠房請工人。這流動性一出來,雖然肯定不是大水漫灌,但結合大宗商品漲價,外圍流動性超級泛濫的大背景,肯定會給社會帶來通脹壓力。

這也是大家很擔心的。

不過雲石君覺得,大家沒必要太過憂心。通貨膨脹肯定是有——光大宗商品都被泛濫的美元抬起來了——工業原材料都是國際定價,外圍漲了咱們想不漲也不行。但演變成惡性通脹不大可能。

畢竟,雖然樓市的池子不能用了——甚至還要擠壓。但咱們不是還有股市這個池子么?股市要死不活了這麼多年,一直就沒什麼起色,自然也就沒太大泡沫。最多去年在為了應對疫情的那一小波放水刺激下搞了個基金抱團的結構牛,但過完春節又因為央行控水和嚴查經營貸流入兩市,被狠狠壓了一把。

這控出來和擠出來的空間,未來正好拿來承接可能的流動性。反正中國又不會再一次的瘋狂擴產能。如果只是有限釋放,定量寬鬆,那出來的流動性,也不需要全國樓市那麼大的盤子去接,股市接下完全足夠。這樣,就達到了既搞定美國,換取高科技解禁的目的;又避免多出的流動性注入大眾消費品的目的。通貨膨脹,也就可以控制在良性範圍內。

看到這裡,對投資蠢蠢欲動的朋友,應該就懂得未來應該怎麼弄了。正深陷苦海的中國韭菜,乃至於部分去年未跟隨深滬廣成莞房市大幅漲價的南宋版圖內強二線城市的居民,其實接下來可以多關注下中美談判——雖然就算談判圓滿成功,這場水放出來也不會太大;但在樓市整體嚴防死守,大眾消費品絕不允許大漲的大格局下,灌滿一個股市、並惠及部分有潛力的南宋強二線,應該還是差不多可以的。

最後再多一句嘴,如果這次中美談的順,孟晚舟應該就可以回國了——畢竟扣這麼一人,實際作用不大,政治影響卻極為不佳,只要談妥,拜登肯定會點頭讓加拿大放人。而有了這一次蒙塵的巨大政治資本,再加上大公主的出身和多年華為核心高管的資歷,她未來接任華為掌門人,應該是妥妥沒跑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