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覺得中美台上互撂狠話就是要撕破臉,今天從阿拉斯加中美交鋒的細節,跟大家分析會談背後真實的博弈。
首先,我們要看談判背景。
第一,本次阿拉斯加2+2是美方提出的。
第二,在會談前一周,美方每天都在搞「極限施壓」,從制裁中國企業,到制裁中國官員,從替澳加出氣,到拉攏日韓施壓,彷彿「連發十八道金牌」一般的緊急。(本周股市跌幅之小,令人挺詫異的)
第三,美國政府目前正在與日韓進行軍費分攤的最後談判,此時訪問日韓並要求他們公開站隊美國,必然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與妥協。
綜合以上三條,拜登政府着急的究竟是什麼,筆者不敢肯定(大概率是緬甸、伊朗+朝鮮),但是可以確定,拜登政府對於中美此次阿拉斯加的會談不是一般的着急。
既然對手着急,還是那句老話,抻得越久,賺的越多。
所以,外事會談這種極少對外公開的場面,讓無數的政治愛好者今天看到了「現場直播」。
由於手頭信息有限,今天只聊一下三場會談中的第一場。
看完現場視頻之後,筆者對楊主任與王國委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們節奏把握的非常好,把原本每人兩分鐘的寒暄,變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秀,讓早就應該退場的媒體記者,愣是錄出了一個多小時的視頻。
這背後,是面對布林肯持續一周的外交蓄力施壓,老楊同志沒有直接硬接,而是拖到最後時刻,來了一手反客為主。甚至在美方要求記者離場時,用新聞自由反制要求記者繼續留場。
在中美媒體面前,以人權與自由反擊布林肯,讓這位大意了的國務卿沒機會閃,搞得頗有點措手不及。
而對於急於跟中國進入正題討論的布林肯來說,人權問題不過是其逼迫其他國家妥協的幌子,用來在其他領域進行交換。
此時,在大批記者面前被中國拎出來,就會變得非常尷尬和難以選擇。
要麼為了沒意義的人權耽擱老闆拜登的正事兒,要麼為了快速進入議題而對中國人權問題含糊過去。
前者會喪失主場優勢,被中方牽着鼻子走,不利於後續的薅羊毛;後者則會給自己以後挖坑,以後再揪着中國人權問題時,就會被拿出在阿拉斯加時的表態。
所以,今天記者們在會場不得不進進出出,而一貫風度翩翩的布林肯,竟然撂狠話讓記者趕緊退場。
可以說,第一回合的前半部分,中國代表隊「用太極」巧妙化解了會談前美國連續給出的施壓,客場打出了主場的氣勢,抗住了老美的三板斧,極大避免了被薅羊毛。
而第一回合的後半部分,由於記者都在外面無法進去,裡面的內容無從知曉,但是從一些細節當中,還是可以推測的。
譬如,在第二次會談入場的時候,王國委問楊主任,吃了什麼,楊主任說是泡麵。
感動之詞就不多說了。
作為此次談判的一二號人物,兩個副國級領導按理說應該是要在午餐期間共同商討協調對美談判策略的。
王國委問出這話,不僅意味着楊主任沒有在團隊午餐中出現,而且王國委也知道楊主任一定很忙。
忙的是什麼,很簡單,那就是向領導彙報。
而楊主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彙報,只能抽空吃一碗泡麵,也就意味着,談判的內容「超預期」。
要知道,我們這幾天可是一直對外放風,表示可以談不出什麼結果。
尤其是在我們推了一個多小時的太極之後,在僅剩的少數時間之內出現的「超預期」。
所以,對比第一場前半程的拖沓效率就會大概猜到,在沒有急着出現的後半段,急於進入正題的布林肯很有可能直接越過「前戲」,趕時間的提出了需要中國配合與妥協的領域。
也就是說,在楊主任的倒逼之下,國務卿布林肯提前亮出了「底牌」。
做過生意就會明白,提前亮底牌意味着什麼。
而這些底牌的內容,已經大幅超過了外交一哥楊主任的權責範圍,需要對此進行詳細的上報和尋求拍板。
所以,這一輪中美地緣外交的初交鋒,不僅談判的內容「超預期」,正在進行的第三場談判之下的秘密交易,搞不好也要在我方的硬氣之下,「超預期」。
回想巴黎和會,回想馬關條約,回想南京條約,甚至回想幾年前艱難的貿易談判………
此次硬氣與超預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楊王的縱橫捭闔與才氣縱橫,更是十四億中國人民在全球疫情之中精誠團結共赴國難,以巨大的勇氣與犧牲,讓中國率先從疫情當中走出來。
這才是我們今天能夠硬氣說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的底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