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是爭議,背後都是利益。
H&M等國外服裝品牌抵制新疆棉花,後果也慢慢出現。
根據央視報導,新疆一些企業,去年以來,已經簽好的棉產品出口訂單突然間全部被取消,企業經營出現了一定問題。
一些棉農、工人也擔心,工廠生意不好,最後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這次事件到底會不會影響新疆棉花?
更重要的是,我們到底該如何破局,徹底解決問題?
H&M等服裝品牌抵制新疆棉事件,看似是一個個獨立的品牌。
但它們背後卻都和一個叫做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的非政府組織有著密切關係。
關於BCI的文章已經很多,想必大家多少對這個組織都有一些瞭解。
簡單說,BCI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1900名會員,包括棉花種植單位、棉紡織企業和終端零售品牌。
它也是目前行業內最大的棉花標準制定者。
像我們熟知的NIKE、Adidas、ZARA、優衣庫,還有這次帶頭鬧事的H&M都是這家組織的會員。
很多人好奇這家組織到底是做什麼的?
BCI宣傳,自己要在全球範圍內推廣良好棉花種植項目,並且促進自己主推的這種良好棉花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流通,逐步改變全球範圍內棉花的生產方式。
實質是,BCI想做一家獨大,壟斷棉花產業的供應鏈條。
BCI是怎麼做到控制棉花生產鏈條的呢?
原來BCI棉花認證是一整條系統,從棉農就開始,每一包棉花都有BCI序號,再到下游的軋花廠、紡紗廠、面料廠、品牌方全部需要BCI認證。
此路是我開,想過當然要留下買路財。
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BCI當然做得不亦樂乎。
這種所謂的良好棉花並不是一種質量標準,像纖維長度、均勻度、馬克隆值等質量參數和普通棉花完全一樣,就連產量相比傳統種植棉花也沒有提升多少。
它所謂的良好棉花,更側重的是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保護從業者的權益、保護生物多樣性。
從這裡就能清楚地發現:
BCI其實從一開始就拿著人權、環保這樣的西方標準來衡量、要求全世界。
2018-2019棉季,BCI認證的良好棉花560萬噸,佔全球棉花總產量的22%。
其中,中國境內的良好棉花共計89.6萬噸,僅次於巴西、巴基斯坦,是全球第三大良好棉花生產國。
有人會問這個BCI不是非政府組織麼,為何要和中國過不去?
實際上從BCI這個組織的資金資助名單,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比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澳洲外交和貿易部、德國政府控制的GIZ。
所以,BCI這次充當反華勢力橋頭堡,也就不難理解。
東窗事發後,BCI中國和BCI總部說法可以說完全不同。
BCI中國發文表示:沒有發現任何強制勞動的現象。
可以說BCI總部自導自演強制勞動的事情,已經不攻自破。
說清楚了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我們再來聊一下這次BCI為什麼要向棉花下手。
之前的文章我已經談了棉花定價權的問題。
現在我再聊一下棉花背後的紡織業。
這次他們想打擊的不光是新疆棉花,還有中國的紡織業!
中國是紡織服裝出口大國,2020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外貿易總額高達3198.8億美元,佔全部貿易的6.9%,實現累計貿易順差2725.8億美元。
根據統計數據,202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順差一共37096億元(約合5600億美元)。
也就是,將近50%的貨物貿易順差是紡織品貢獻的。
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佔全球四分之一,產能佔全球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
紡織產品尤其是棉製品,我國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所以,需要進口大量的棉花,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總需求約780萬噸,缺口達185萬噸。
新疆棉產量520萬噸,佔國內產量的87%,這也是為何我們說新疆棉花中國自己都不夠用。
雖然新疆棉花產量大,但最頂級的新疆長絨棉只佔全部產量的2.3%,大部分都是普通棉花。
像國內很多服裝或毛巾生產廠家,你想用新疆長絨棉還需要單獨加錢。
所以,僅僅從供需角度來說,根本不用擔心新疆棉花賣不出去。
中國使用的大部分優質棉都依賴進口,而美國是我國五大棉花進口國中的首位國家。
這次打擊新疆棉花,目的就是讓中國紡織廠去更多地使用來自BCI認證的棉花。
這幾年,國外的棉花要比國內的便宜很多,如果大量國外棉花湧入國內,勢必會打擊國內棉花生產。
所以,中國國內一直有進口配額。
所以,BCI這次搞動作也有向中國傾銷棉花的目的。
而賣家則可能來自美國、澳洲、印度!
為什麼BCI如此強硬?
為什麼NIKE、Adidas、優衣庫冒著喪失中國市場的巨大損失也要站隊BCI?
表面是爭議,背後都是利益。
中國在很長時間一段時間扮演著「世界工廠」的角色,這種所謂的國際代工,雖然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但掙到的卻是最微薄的利潤,這背後有太多的無奈。
美國媒體《波特蘭商業雜誌》曾對NIKE運動鞋的成本構成進行過揭秘,每生產一雙NIKE鞋,所需的平均成本只需要25美元,而售價卻高達100美元。
像NIKE這樣的服裝時尚品牌護城河非常淺,他們大多數都是輕資產跨國公司,主要輸出的都是設計、理念,而具體的產品製造執行都是交給外包代工廠。
那麼在產品質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些品牌如何維持自己的溢價能力呢?
靠的就是品牌價值維護!
尤其是在中國品牌還未走紅世界,西方品牌掌握行業話語權的背景下。
人權、環保都是他們維護品牌價值的殺手鐧。
試想購買一件H&M等品牌的衣服,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就能輓救一個在第三世界強制勞動的童工。
這不是非常符合西方的主流價值觀嘛?
至於真實與否,這不是品牌方所關注的,他們只關心加入這個概念後,自己的服裝能多賣多少錢!
而BCI就成為最大的裁判者,你生產的衣服好不好,就它一句話。
一流的公司做標準,二流的公司做品牌,三流的公司做服務,四流的公司做價格!
通過這種「標準」的威脅,讓生產廠商不得不接受他們所提到的標準,對所有環節進行認證,驗廠,持續從各個環節收取「過路費」。
所以,破局之道,首先就是抵制BCI這種以西方主導的標準體系。
中國在全球紡織業的地位是不容動搖的,不僅是生產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產業鏈、品類最齊全的國家。
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服裝產量223.7億件,相當於為全世界人口每人提供2.94件衣服。
當所有中國工廠都團結起來,不玩BCI這一套之後,以目前中國的生產能力,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替代。
到時候大家就會坐下來,繼續探討標準該如何制定。
更好的辦法則是建立一套自己的認證體系,並且講好故事,在全球得到認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