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投資協定》要黃?想多了,歐盟現在沒這個底氣!

雲石

這兩天,中歐關係也出了不小波瀾:歐盟追隨英美,以憑空捏造的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由,對幾名中國官員和實體施行了制裁,而中方針鋒相對,也制裁了一批歐洲反華議員和實體。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歐洲議會甚至取消對《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

關於這場突如其來的中歐博弈,網上說什麼的都有:很多人認為歐洲這是充當美國狗腿子,所以中歐這是要幹上了;但也有人認為歐洲這其實只是在做戲而已——畢竟歐洲的制裁從實際效果來說其實微乎其微,只是履行一下作為美國盟友的義務,做個樣子給美國看;而中國方面的反制,其實本質上也不過是跟歐洲配合演一場戲,讓它好給美國交差。至於雙方現在鬧的熱火朝天,其實並不會真的開幹——更不會耽擱做生意。

中歐之間這場糾紛,確實有點像是在做戲。但做戲的同時,中國也給歐洲加了一把戲。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大家仔細看一下,中國對歐洲的反制裁力度,可以說是略高於歐洲對華制裁的——歐洲的對華制裁只是針對新疆建設兵團公安局這一個實體和4名相關人員,而中方的反制裁則指向了歐洲的4個機構和10名個人。

這個大大超出了歐洲的預料。按照過去經驗,既然明知歐洲是在敷衍美國,中國方面由外交部發言人出面罵一罵也就完了,就算真制裁,肯定也不會超出對等範疇。萬萬沒想到,中國居然玩了一票狠的——也難怪歐洲如此氣急敗壞。

當然,歐洲這也是自找的,誰規定了中國就只能為大局忍氣吞聲的?誰又規定了中國最多只能對等反擊呢?

不過,在驚詫於中國亮劍的同時,我們也必須了解一下,為什麼歐洲要這麼做?以及中國為什麼會超常反擊?

首先,歐洲確實有反華的利益訴求——而且這種訴求未來還有可能增長。

歐洲之所以要響應英美的新疆人權污衊,主要是基於幾方面促因:

拜登上台後,美國對盟友政策的調整——由特朗普時代的只認錢不認人,轉變為重新尊重盟友利益,重視盟友關係。既然美國老大哥改了態度,歐盟不做出點表示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當拜登拿新疆問題搞中國時,歐洲肯定多多少少都要有所表示。

除此之外,歐洲內部的反華勢力也需要回應。中歐畢竟人種、文化、政治體制、意識形態乃至文明形態都南轅北轍,所以其對中國的敵意是天然的。雖然看在經濟的份上,建制派政客對中國相對客氣,但現在歐洲正面臨右傾化的大趨勢,極端國家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思潮在民間影響力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歐洲建制派勢力也有必要通過反華,來迎合民眾情緒,避免右翼政治勢力的指責。

而防疫失敗和經濟頹靡,使得歐洲也有轉移矛盾的需要。歐洲本來這些年經濟就不行,疫情一來更是一潰千里。最關鍵的是,歐洲防疫也挺失敗的——之前還可以拿英美做墊背,結果現在英美打疫苗進展順利,歐洲卻因為搞不到疫苗,不僅針沒打上幾個,反而在開春后居然還鬧出了第三波疫情。

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政府面臨著極大的經濟和社會壓力。這時候趁機跟中國挑點事,轉移下民眾和右翼勢力的注意力,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不過,雖然歐洲確實有反華的利益訴求,但也有不會,乃至不敢鬧大的原因:

首先是拜登不靠譜。這個倒不是說拜登是在忽悠歐盟。只不過美國民粹如此嚴重,特朗普雖然下野,但人氣一直不減,民主黨到現在也沒能把他送進監獄;拜登政府又面臨史上最大的債務——一旦他任期內爆掉,四年後特朗普一系必然捲土重來。

特朗普對歐洲這幫盟友是什麼態度,過去四年大家都算是見識了。如果他——或者他的徒子徒孫捲土重來,美歐關係會成什麼樣可想而知——偏偏從形勢發展來看,懂王東山再起的概率還不低。這種情況下,很難想象歐洲會把寶全壓在美國,壓在拜登身上。

除了不靠譜之外,拜登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現在拿不出實實在在的好處。

美國的同盟之所以能維持,除了共同政治體制、文化、意識形態這些虛活,以及防範俄羅斯戰略需要,最關鍵的是,大家跟着美國混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不管是美國的市場,還是美國帶着大家去洗劫第三世界,反正總歸是有利益的。

但現在,俄羅斯早已外強中乾,根本就無力,也不想威脅歐洲——反倒是美國要想方設法在東歐製造混亂,逼俄羅斯秀肌肉,好把歐洲繼續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至於利益——現在美國自己都沒肉吃了,完全靠放水維持經濟。要想避免最後自爆引發大蕭條,除了寄望於虛無縹緲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美國必須要對外收割一個大型經濟體,抄底它們的優質資產來弭平債務——而以美國的天量債務,全球能餵飽它的也就中歐兩家——連日本都不太夠格。而無論從哪方面看,歐洲在經濟上都比中國危險的多——所以別說跟着美國喝湯了,現在歐洲最擔心的其實是自己先撐不住爆掉,然後被美國收割。

從美國那撈不到好處,反而要擔心被它割肉,這樣美國,跟它混能有什麼好處?而中國就不同了,中國控制疫情得利,經濟發展穩健,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這樣的市場,是歐洲拯救經濟,反制美國收割不可或缺的——難得中國現在又面臨美國戰略壓力,願意對歐洲更大程度的開放市場。這樣的利益擺在面前,很難想象歐洲現在有動力真跟中國翻臉。

基於這些分析,我們基本可以相信:中歐這輪政治摩擦,其實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嚴重。歐洲很大程度上只是演戲,演給拜登看、演給極端右翼看,演給因疫情和搞不到疫苗而越來越憤怒的民眾。

那麼,中國方面既然明知歐洲這是在演戲敷衍美國,為什麼還要趁勢出擊,用超出常規的方式加碼反制?

首先,這是為了維護尊嚴——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一百二十年前的大清,不是你想玩就可以玩的——哪怕是為了應付美國交差也不行。咱們連面對美國都敢當面教他做人,何況你一個歐盟?

其次,歐盟這次開了個惡劣先例。雖然歐盟這次的對華制裁,從內容上看確實很敷衍——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實際影響,但這畢竟是30年來歐洲首次對華政治制裁。這個先例太過惡劣,必須給予強勢反擊,正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現在先給他一個超預期的反擊,讓他認識到中國已不復往日,這樣才能避免以後無情無盡的麻煩。

最後,也是為了震懾一下歐洲右翼。

畢竟現在歐洲右傾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德國的默克爾馬上就要下台,接班人明顯不具備她的威望和號召力,能在多大程度鎮住場子難以預料;而另一個歐盟核心——法國,馬克龍的支持率接連下滑,已經跟右翼《國民陣線》的勒龐不相伯仲,下一次大選保不準就是右翼上位。

這個問題還是需要重視的。雖說屁股決定腦袋,右翼就算上位,也必須考慮自家經濟這個根本問題,但畢竟右翼受民粹意識形態影響更大,所以它們對華的態度肯定會更強硬。

這就必須要給他們提個醒,讓他們擺清楚自己的位置,別指望一邊想從中國搞錢,一邊還要對中國指手畫腳。

而現在,恰恰就是提醒的好時機:現在歐洲經濟已經危如累卵,離自爆越來越近;而中國卻因為防疫得力,經濟在全球主要國家中相對最佳。

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就算中歐經濟合作是互利互惠,但至少在當下這個時間點。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歐洲對中國的需要,遠超中國對歐洲——中歐鬧掰,中國最多是遠慮,短期內衝擊相對可控,而歐洲很有可能就會直接跌下懸崖,坐視美國資本收割了。

所以,中國這次通過一定程度的「加戲」,用超出歐洲預期的反制裁力度,給他提個醒,讓它理解「平視」這個詞彙的內涵。這時候不打,等將來歐洲緩過氣來,對中國指手畫腳的慾望和膽量都會更大,到時候再教它,費的心思和投入的資源,肯定會比現在更多。

綜上所述,對歐洲議會取消《中歐投資協定》審議的決定,這個其實不必太過恐慌——正如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所說:《中歐投資協定》不是「恩賜」,而是互利互惠。而華春瑩沒說的是:以當下中歐兩方的經濟形勢,至少在現階段,乃至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歐投資協定》對歐洲帶來的利益比對中國更大——畢竟現在歐洲的經濟狀況要比中國糟糕的多——它更需要中國的錢,需要中國的市場;何況這份協定裡面還包含了中國為歐洲中立不站隊,而支付的政治溢價——歐洲在經濟上本來就是更划算的!這樣的協定,因為政治糾紛暫停一下有可能,但如果真會因為政治衝突就徹底撕毀——這種事兒我覺得中國幹的可能性都比歐洲要大。

所以,當下的外交形勢,看着像山雨欲來,但實則似危實安。這一輪中外之所以激猛交火,一方面固然是西方出手挑釁,但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我們稍微調整了下過去韜光養晦的程度,變的更加硬氣。至於為什麼我們會變硬氣?原因很簡單——誰叫我現在拿了一手好牌,你們卻把牌打的亂七八糟呢?防疫的迥異表現,進一步縮小了東西方實力差距,更使得東西方在泡沫和大蕭條面前,身處截然不同的境遇。既然形勢發展到了這一步,那我們當然得亮亮劍,至於你美歐,樂意也得受着;不樂意也得受着,要不然,咱們就繼續互杠,坐視大蕭條加速來臨,看到時候誰哭爹叫娘!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誰家時來,誰家運去,這一輪博弈下來,答案昭然若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