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沸沸揚揚的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宣布撤軍,被帶歪了節奏,其實並非如此。
筆者查閱了官方消息,根據俄羅斯官方新聞通訊社俄新社的4月23日的報導,紹伊古真實的表態為,參與臨時軍演的部隊在5月1日前撤回「原駐地」,他們是俄羅斯南方軍區58軍、中央軍區41軍、第7、第76空降部隊和第98空降師部分人員,而根據俄新社的披露,「參加演習的有1萬多名官兵,1200多件武器和軍事裝備,其中包括40多艘艦艇、20艘補給船,以及包括40架軍用運輸機在內的約200架飛機。」
所以所謂的俄羅斯國防部長宣布撤兵,是撤回演習部隊,實際上只是從一線部隊撤走了1萬多人。這一萬多人按照配置裝備分析(40架運輸機-1萬人),基本為機動空降部隊。熟悉基本軍事知識的觀眾應該了解,機動空降部隊是「冷箭」、「暗器」和「敵後突擊群」,這樣的部隊原本就沒有「戰略固定部署」。
如何看待俄方小規模的撤軍?筆者認為:給法、德面子,單邊劃出局勢底線,就是普京的真正意圖。
從實情出發 俄羅斯方面不可能主動大規模撤軍
筆者在此前的文章中為諸君詳解過俄羅斯屯兵的態勢,其四大戰略集團分別為白俄邊境集團(俄西部軍區),基輔集團(俄中央軍區),烏東集團與克里米亞集團(俄南部軍區)。
這四大戰略集團並非普京為「秀出肌肉」或者嚇唬烏克蘭部署,而是應對多邊軍事威脅。其中烏克蘭方面重兵圍堵頓巴斯地區和克里米亞地區,甚至有烏克蘭自媒體曾在4月19日披露,在頓巴斯地區有長時間的炮擊,疑似烏克蘭方面炮火襲擊烏東民兵。
與此同時,來自波蘭方面的壓力並未緩解。4月7日起被美軍官宣部署在波蘭的美國騎兵第一師(在朝鮮戰場被志願軍痛揍的美國百年老牌),美國裝甲第一師加強營以及波蘭裝甲第一旅(波蘭王牌主力),對白俄方面形成了空前的壓力,波蘭無人機和轟炸機甚至在4月中旬頻繁侵犯俄羅斯領空。此前幾天,白俄與俄羅斯的安全部門還千鈞一髮地破獲了針對其總統盧卡申科的暗殺。
無獨有偶,美國國會在本周還剛剛通過了臨時援助議案,給烏克蘭政府「打錢」三億美金,這一數額是此前十年內美國援助烏克蘭總金額的三分之一。
因此,在波蘭、捷克與俄羅斯交惡,美國金援烏克蘭,同時北約和烏克蘭當局並未撤軍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可能主動撤回自己部署在諸多重點戰略地區的主力。無論從普京的個人風格還是當前的黑海局勢來看,俄羅斯的軍事優勢與高壓態勢,在北約和烏克蘭並未鬆手的情況下,不可能主動「懈力」。
根據一些各國官媒並未「蓋章」認可的小道軍情消息,此次俄羅斯撤回的主要為三月底至四月中旬以來連續參加克里米亞軍演,黑海聯合軍演,以及莫斯科-基輔一線的機動軍演部隊,其中部分演習部隊已經進入到俄烏邊境的共享地區、有傳言,俄軍突出部甚至控制了烏克蘭境內地區的一些戰術陣地和戰略要衝,正是這些動作驚出了烏克蘭政府和總統澤連斯基一身冷汗。
撤走部隊並非攻堅主力
按照此前紹伊古的官方表態,烏東作戰集團與克里米亞集團的兵力部署大概為每個集團四萬人左右。因此,撤回1萬人的機動兵力,本身就等於沒有撤兵。同時,就媒體揭示的部隊番號來說,參與演習的俄羅斯南部軍區58軍平常主要駐守在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北高加索),是多年以來長期與車臣分裂武裝作戰,擅長反恐與快速突擊(城市巷戰);中央軍區的41軍則是擅長全方位高強度電子戰、信息戰的部隊(適合綜合體系戰場);而世界聞名的俄76空降師則是俄軍遠程機動部隊王牌中的王牌,一直是跳過軍區由俄國防部直接指揮的精英戰略預備隊,這樣的「匕首」部隊是不可能擺在一線與敵人正面消耗的。
多方喊和 普京的友好動作 究竟是給誰的面子?
黑海局勢吃緊的關口,利益攸關方的元首均公開在世界頻道呼籲和平。
拜登壓制住北約主戰派,主動與普京通話表態願意「關係正常化」並尋求會晤,同時在拜登的私下授意下,美國取消了原本向黑海增派軍艦的計劃,改為「單邊制裁」。從「增派軍艦」改為「單邊制裁」,拜登意圖轉向政治解決俄烏問題的意圖明顯。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期先後在法國、土耳其等國奔走,全面釋放與俄羅斯緩解的信號。此前一天,澤連斯基更是公開喊話普京,願意與其在烏東地區的任一地點舉行會面。
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統默克爾先後在澤連斯基到訪之時,重新高調提出「諾曼底框架」(法-德-俄-烏 四國和談),後者曾經在2014年-2016年實現過俄烏停火,並讓普京與時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一度握手言和。
多方高喊和平的同時,普京象徵性地撤走一萬人。這樣一個釋放友好信號的舉動,究竟是誰的錦囊妙計奏效了?還是普京給了誰一點點面子?
綜合各方因素,俄羅斯可能更願意給德國和法國面子。
筆者在此前文章為大家分析過,俄羅斯財政命脈是天然氣石油出口,其中七成輸出歐洲,而輸出歐洲之中的七成,被法國、德國、意大利佔有。也就是說,法國,德國,意大利是普京的三大金主,毋庸置疑。
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是俄羅斯能源主要買家
同時法國與德國也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因為能源大幅改革之後的歐洲,沒有俄羅斯的天然氣,中歐的能源成本將空前上升損害經濟社會正常發展。
所以近幾年的國際大事之中,無論特朗普如何大鬧天宮。俄羅斯與法德兩國的默契始終沒有最終切斷,在敘利亞戰爭、伊核協議和烏克蘭問題上,雙方雖有摩擦但是從不「取關」「絕交」。比如特朗普要圍剿俄德之間的「北溪」管道,德國甚至以拒絕繳納北約會費的模式抵抗美國;比如特朗普在敘利亞與俄羅斯陷入焦灼之時,北約中的法國軍隊打醬油式的消極應戰,以迷路為由當了俘虜被「完璧歸趙」。(這年頭的部隊還能迷路嗎?)比如特朗普重拳制裁伊朗之時,法國總統叫囂組建「歐洲軍」維護歐洲利益。
目前只有法德兩國主持的和談實現過俄烏停火
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以來,諸多方面都曾介入過危機的調停。
比如當年與烏克蘭同氣連枝的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獨聯體國家曾試圖息兵罷戰,但是普京沒有買賬;比如當年全世界高喊和平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願意主持公道,派時任副總統拜登多次赴烏克蘭調解,普京沒有理會。比如聯合國安理會也多次對話俄羅斯,要求將局勢回歸政治解決的渠道,但是普京也沒有重視。
唯獨在法國主辦的2014年紀念諾曼底登陸70年大會上,普京實實在在的給了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面子,坐下來與波羅申科耐心和談,並最終達成了停火協議。
說的通俗一些,現在誰來勸架都不好使,目前普京只給法國和德國點點面子。這就像巴以問題,以色列只買美國的人情;印巴衝突,巴鐵只看我們的態度。
象徵性撤兵===普京畫出俄烏局勢單邊底線
俄羅斯象徵性撤回1萬人,不僅僅是政治上給予法國和德國調停空間,更是普京為拜登和北約多國畫出了俄烏局勢的當前底線。
在諸多複雜的國際局勢之中,政治底線劃線是各國元首在應對局勢變化之時均要做的必修課,並且涉事國的掌權人會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底線原則。我們在諸多國際新聞之中不難捕捉或者看清一些政治底線:(舉一些實例)
朝鮮的底線其中之一為:韓美軍演。只要韓美聯合軍演,朝鮮必然會進行軍事行動回應,炮擊、軍演;或者雙方外交成果的崩塌。
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底線之一為「恐襲」。一旦巴勒斯坦發動針對以色列的恐怖襲擊,哪怕只是開了一槍,或者一處爆炸。以色列必然會以成倍的空襲回應,沒有任何政治解決的空間。
一旦日本政府敢於提及或挑釁與俄、中、韓的爭議領土問題,「北方四島」、「竹島」、「釣魚島」,韓國必然爆發反日遊行,俄羅斯軍機必然巡弋日本或軍演,中日海軍或海政執法船隻必然在釣島發生對峙。
這些多年來清晰的政治底線例子,如同計算機程序一般精準無誤地發生。涉事各國也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對手,只要跨越這一底線,就幾乎沒有政治解決的空間。
目前普京的象徵性撤軍,無疑也是向所有黑海局勢利益各方傳遞相關信號——俄羅斯的底線即為當前的軍事與政治狀態。我們像截屏一般截取當前的狀態,可以大致形成普京底線的輪廓:1、美國沒有直接軍事介入。2、烏方不主動挑釁開火且尋求和平,以當前軍事實際控制範圍劃分臨時邊界。3、與北約國家打嘴仗、外交仗、互相制裁可以,但是不準涉及軍事行動。
在底線的基礎之上,如果惡化那麼就是俄方增兵,如果局勢向好或者烏克蘭接受,那麼普京可能進一步退兵。這才是普京象徵性撤1萬人的真實意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