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露天火化,印度淪為人間煉獄
看到了一則令人震驚的視頻,印度疫情失控,殯儀館早已經超飽和,堆積如山的屍體無法火化。人們只好在恆河邊自行架好一堆堆柴堆,送別親人。
焚燒的同時,還有一具具屍體被陸續抬進來。由於需要火化的人太多,印度的木柴緊缺,竟然出現了洛陽紙貴的情形,價格飆漲。
在醫院,早已經人滿為患,甚至出現了兩個人共用病床。病人、家屬、醫護人員,全都擠在一個病房裡,剛去世病人的屍體,很可能就放在一邊。
醫療物資也嚴重匱乏,呼吸機早已耗竭,氧氣嚴重缺乏。BBC曝光了一段視頻,病患家屬眼睜睜看着親人在缺氧中窒息而死。
一名印度大法官悲愴地向莫迪喊話,要求莫迪儘快解決氧氣短缺問題:你去乞求!去借!去偷或去進口!
雪上加霜的是,還出現了事故。由於管理混亂, 4月21日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納西克一家醫院,在灌裝氧氣時突然發生泄漏,造成至少22名患者死亡。
禍不單行。4月23日,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另一家醫院突發火災,13名新冠患者喪命,據說是電線短路引發的。
這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在印度,人的生命真的如同草芥。
所以覺得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應該向印度提供必要的援助,這就要辛苦一下全國各地的牛了,牛尿和牛糞都收集起來,支援一下印度。
有人可能會認為,都這時候了開玩笑太不地道了。這你就冤枉蛋總了,在印度,牛尿和牛糞都是重要的抗疫物資,是得到政府批准,上了正規醫院的處方的。
2020年印度人民黨政府批准牛尿、牛糞元素等19種傳統療法進入該國臨床試驗。請看視頻截圖,印度一所醫院,醫護人員正在認真地給患者服用牛尿。
由於消耗量特別大,印度各地牛尿和牛糞都出現了緊缺。所以就拜託一下各地養牛的朋友發發善心,收集一下賣給印度,價格不要太黑就行。
面對印度的疫情,4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中方願為印方控制疫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剛看到這則新聞,我內心很糾結。一方面覺得應該幫助印度,一方面又想起了祁發寶團長和四名烈士,覺得除了牛尿和牛糞,什麼都不能給。
不過我很快就釋然了,因為印度還是挺有骨氣的。《印度時報》說,中國表示願意提供幫助,但印度準備從其他國家尋找氧氣,中國不在印度考慮的氧氣來源國家之列。
祝他們好運吧。不過印度也有自己的辦法,比如他們的國產光輝戰機總算派上用場了,上邊有制氧機。
印度光輝戰機可以說體現了印度慢工出細活的工匠精神。1983年立項,用四代機的造價把三代機造出了二代機的水平,飛行員艙蓋還是手動的。
光輝戰機自問世以來,始終派不上用場,熬死了我們的殲七,熬死了我們的殲八,馬上還要熬死跟巴鐵聯合研製的梟龍戰機,真正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管怎樣,光輝戰機都可以說是印度之光,解決了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問題,但尷尬的是,無論是印度的空軍還是海軍,都不願意接收,強行接收後也經常被打入冷宮。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大家都在感嘆光輝戰機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百億美元投入打了水漂的時候,人家迎來了高光時刻——第一次參戰竟然是參與抗疫,製取氧氣。
(二)養蠱模式,變異從這傳向世界
無論是屍體堆積如山的火葬場,還是混亂不堪的醫院,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印度的疫情非常可怕,印度人民正在經歷一場災難。
從公開的數據看,印度的疫情似乎正在爆炸期:4月21日確診315552人,死亡2102人;4月22日確診332730人,死亡2263人;4月23日確診345147人,死亡2621人。
但實際情況更可怕,因為印度的數據完全不可信。很多人認為印度的檢測能力上來了,其實恰恰相反,印度的檢測量不但沒增加反而減少了,只是確診率提高了。
4月21日,印度衛生部表示,新德里每日檢測結果中呈陽性的比例目前已達到32%以上,這意味着每3個接受檢測的人中就有1個人確診。
印度的數據十分混亂,只有四個邦的數據稍微可靠一點。更可怕的是,印度低種姓的民眾,根本不會去接受檢測,病發後也很難得到救治。
據英國人預估,印度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是每天報告的十倍。這也意味着,印度一個月內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美國58.6萬的數字,所以現在的印度用人間煉獄形容毫不過分。
而德國之聲更是發推特稱,印度有超過1500萬人死於新冠。這個數字我估計不可信,但是印度的疫情嚴重卻是事實。
更可怕的是,印度正在瘋狂向全世界輸出病毒。4月20日,據香港《經濟日報》消息,一架4月4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起飛抵達香港的航班乘客中,目前至少53人確診。
據加拿大政府官網最新數據,在4月5日~4月19日的這兩周裡,加拿大全國共有117次航班發現確診患者,其中有29次航班來自印度首都德里,佔比近25%。
這裡的問題在哪裡?在於登機之前是需要核酸檢測報告的,如果一個航班上有那麼一兩個漏網之魚是正常的,可是一個航班上後來確診53個,這個問題就大了。
第一,說明印度的檢測非常不準,(要麼試劑不行,要麼病毒變異檢測不出來);第二,檢測報告是假的。不管是哪個原因,都說明印度正源源不斷向外散播病毒。
要是試劑不準還好辦,要是病毒變異檢測不出來就麻煩大了。印度現在是個超大型的病毒培養皿,據印度NDTV報導,印度的衛生官員說印度的變異病毒有240種。
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專家古雷利亞表示,新變種可造成已產生抗體的人群再度感染,而且會削弱疫苗的作用。
(三)政府無能,愚昧的民眾搞狂歡
印度依然成了人間煉獄,這是天災,更是人禍,印度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要是在日本,不知道多少人鞠躬道歉了(似乎乳日了)。
要是在美國,不知道降多少次半旗了,不知道廣場上要插多少小旗了(似乎雙重乳美了)。
要是方方是印度人,日記早已經等身了,且發行一百多個國家了。
可惜了,印度政府既沒鞠躬道歉,也沒降半旗悼念,更沒有人寫日記。政府沒行動,不代表莫迪自己不積極,他疫苗已經注射第二劑了。
印度疫情失控的原因很多,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最近印度的宗教節日特別多,但是政府非常放任,到處都是人山人海。
比如3月份的胡里節,相當於印度春節,是印度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也稱潑紅節。人們在身上潑灑五顏六色的顏料,載歌載舞,爭搶一種傳統甜食。
今年4月11日,印度迎來了最盛大的大壺節,據說是十二年一遇的,一直持續到4月30日。上億的印度教徒都要參與,每天都有百萬人進入恆河沐浴。
新冠算什麼?跳進恆河洗清罪孽才是最重要的,萬一不參加節日慶典,得罪了濕婆神,來生不讓投胎做印度人就更麻煩了。所以必須乾一碗恆河水,上一份投胎險啊!
印度還有潑糞節。當地時間4月14日,印度安得拉邦一個叫Kairuppala的村子,數千人無視社交距離進行「潑糞大戰」以慶祝節日,當地村民們會互擲牛糞以祈求健康,繁榮。
莫迪有直接的且不可推卸的責任。4月22日,印度公開的確診數字第二次突破了30萬,但是莫迪卻不顧人民死活,號召大家去投票參加選舉!
2月底,印度選舉當局宣布在印度的5個邦舉行關鍵選舉,有1.86億居民有資格投票選舉824個席位;從3月27日開始,投票將持續一個多月。
為了選舉,各黨派還舉行各種宣傳造勢和拉票活動,關鍵是沒有任何疫情防控措施,也沒有什麼安全社交距離,更沒有人戴口罩,太藐視病毒了。
除了各種各樣的宗教節日活動和選舉,印度人對板球運動情有獨鍾。三月中旬,13萬多名球迷在古吉拉特邦的納倫德拉·莫迪體育場觀看了兩場印度與英格蘭之間的國際板球比賽。
要知道人家英國人可是打了疫苗的。然而印度的疫苗卻非常落後。印度雖然號稱研發出了疫苗,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生產,更沒有大規模注射。
要是全怪印度政府,也不公允,因為這是個體制問題。印度畢竟是一個從未實現大一統的國家,既沒有出現過秦始皇,也沒有出現過毛澤東。
印度國內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在近代也沒有經過徹底革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更沒進行過掃盲運動和思想解放,還保留這幾千年前的種姓制度。
由於人和人的不平等,導致了低種姓人的自卑,他們安於生活在平民窟,參加革命都沒有底氣,有病更不敢去看,只寄希望於下輩子投胎。
近代的印度,偏偏又選擇了最糟糕的制度——西式民主制和聯邦制。西式民主讓選舉成為了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聯邦制讓中央和地方政令不通。
印度獨立七十多年,沒能建立起工業體系,連裝疫苗的玻璃瓶都無法生產,就算是有疫苗,又如何生產和接種呢?
印度歷史上,從來不缺莫迪式的民主偶像,再來十個一百個莫迪也沒用,印度缺的,是一位真心救國救民的毛澤東式的人民領袖。
(四)四處求援,遭到美國無情拒絕
遍觀全球,目前能幫印度的,也只有中國。中國從去年3月就逐漸從疫情中走出,然後開足馬力恢復經濟,源源不斷地為全球抗疫提供醫療物資。
但是莫迪政府不但不抓住這個機會,與中國搞好關係,反而走向了反方向,不斷越界與解放軍發生衝突,激化中印矛盾。
不僅如此,莫迪政府還積极參与美國主導的旨在圍堵中國的四國機制(美日澳印),頻繁搞聯合軍事演習。
拜登上台之後,積極攛掇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印度進一步向美國靠攏。2月8日,拜登跟莫迪打了電話,表示要加強合作。
3月12日,美國、日本、澳洲、印度四國領導人舉行線上會議,中國依然是焦點問題,他們討論表示捍衛在南海和東海進行所謂的航行自由。
然而印度的疫情一爆發,印度立刻被西方拋棄。原本要去印度訪問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和英國首相鮑里斯,分別取消了行程。
取消行程也屬於正常,關鍵是在抗疫上,印度向他們求救,卻遭到了無情拒絕。比如,印度最大疫苗生產商要求美國總統拜登解除涉及新冠疫苗30多種原材料的出口禁令。
4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給出了回應,他表示拜登政府的首要義務是滿足美國人民的要求,也就是「美國優先」,印度氣得直呼疫苗黑手黨。
印度熱臉貼了個冷屁股。可以預見,印度的疫情還將持續很久很久,而且將會更加慘烈。與其說是天災,不如說是人禍。
靠煽動民粹主義和宗教思想起家的莫迪,不但救不了印度,還把印度帶向了危險的方向。
再次慶幸自己,生活在了種花家,不然我們比印度好不到哪兒去!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