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前,先算一條奧林匹克數

屈穎妍

鯉魚門「銀龍咖啡茶座」門口,老闆娘Kate 姐守在政府那個「安心出行」二維碼標誌及一疊紙仔旁邊,重複又重複說:「勞煩掃安心出行,或者填紙仔,多謝合作。」

心力交瘁的,不是由朝到晚說一千遍相同的話,而是每日無一倖免地要跟客人為此起衝突,然後被X老母。老闆娘苦笑說,這陣子,我娘親好忙,天天都有人問候。

Kate姐是典型的守法順民,政府推出的政策她做到加零一,但對朝令夕改、改完又改的食肆防疫措施,一個如此撐政府的乖市民,都忍不住抱怨:「每次有新政策,我們都積極配合,但唔該政府諗新政策的時候,諗一些可行的。」

一言驚醒。

大家一直詬病政府的防疫招數天天新款又複雜,有人說,要理解,非常時期,大家忍耐一下,別事事投訴。我都反省,自己是不是刁民?是不是太挑剔?Kate姐一句說中要害:改不要緊,天天改都不要緊,問題是:可行嗎?

政策要成功實施,先要有可行性,不掃「安心出行」者可以填紙仔,是可行性問題。你怎樣擔保客人填的名字、電話號碼是真的?其實,每間食肆天天都會收到千奇百怪的紙仔,有字體撩草到看不清名字及電話的,有7位數字手機號碼,有叫「武松」或者「習大大」的客人……

大酒店、高級會所當然可以安排人手守在門前看你登記,但也難保客人所寫資料真確無誤。小食店、茶餐廳人手緊拙更無可能派專人把守,不少食肆都是讓客人自己填完放入箱,怎樣填?填什麼?管不了,政府要做,大家做了就算,做官的和做生意的心態都是兩個字:交差。

最近,政府放寬食肆限聚令,那個A、B、C、D模式看到大家頭都暈,食飯啫,使唔使咁複雜?「可行性」三個字,到底官員在計劃新政時有沒有考慮過?

員工打了一針、顧客使用安心出行,就可6人一枱、營業至12點;員工打兩針、客人有安心出行又有打針,就可8人一枱兼營業至凌晨2點……還有那些宴會人數上限、不供餐飲婚宴規定……玩死的,仍是食肆從業員。

食環署要求有不同入座模式的食肆,要以平面圖顯示出B、C、D區,結果,四人枱的B區爆滿不夠位,六人枱的C區無人問津,客人見有枱不能坐,不是跟經理理論就是索性鼓躁離開,得罪了客人,流失了生意。

網民設計了一道牛津大學入學試級數數學題來嘲諷新政:

「餐廳有3張二人枱、4張四人枱、2張八人枱,我們一行8人,當中有阿婆和小朋友,3個打了針, 5個有安心出行3個沒有,應該點坐?」

這並非天馬行空,母親節快到了,一家人又要食飯,大家真的要計一回奧林匹克數。

為官的,請貼地點,請別再官僚地擺一個「我做咗嘢」的姿態,做事、做到事、做好件事,是不同層次的。A、B、C、D一大堆條件,只是告訴大家你們做了事,但此事可行嗎?才是重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