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欲用對付俄羅斯的招數對付中國?澳洲是破局關鍵

柏年說政經

講美國對付中國的招數之前,有必要回顧一下,這幾年美國是怎麼對付俄羅斯的。

早在成為美國總統前,拜登與普京就已經數次交手。

2011年,當時還是奧巴馬副手的拜登出訪俄羅斯時,對着普京的臉狠狠地說:

「看着你的眼睛,我覺得你沒有靈魂。」

普京回懟他:「彼此彼此。」

拜登說的這句話,其實來源於前任總統小布殊。

2001年,小布殊首次會見普京時,美俄關係本來不好,當時美國還以間諜罪驅逐了50名俄羅斯外交官。

但是兩人會面之後,普京給小布殊講了一個「十字架」的故事。大意是普京老家失火,所有物品都燒光了,但是唯獨母親留給他的十字架沒有燒。

篤信上帝的小布殊,被普京身上的「神跡」和他的虔誠打動了。會後的對外記者會上,小布殊說出了一番名言:

「直視普京的雙眼,我能感覺到他的靈魂。」

不久之後,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發生。普京投桃報李,在外國領導人裡第一個打電話給小布殊,表示願意開放俄羅斯領空, 支持美國反恐事業。

從此小布殊和普京的關係熱絡起來,此後8年間,兩人舉行了30多次雙邊會晤。

這種友好的氛圍,甚至影響了下一任共和黨總統特朗普。

然而在民主黨這邊,奧巴馬上任后與普京三次交鋒,俄美關係一次比一次差。

奧巴馬這個人很有意思。

作為美國首個「黑人總統」,奧巴馬一路乘着「人權與自由」的光環登上總統位置,年輕氣盛,天然不喜歡普京這樣的強人。

所以他在上台之初,選擇凡事繞開已經退居總理、但仍握有實權的普京,直接和總統梅德韋傑夫聯絡。

奧巴馬甚至對梅德韋傑夫和普京二人「一捧一踩」,被俄媒評價為「離間之計」。

這件事情在普京的心中,種下了不滿的種子。

2012年,普京回歸總統大位後,俄美關係停止改善。普京向奧巴馬稍稍還以顏色,決定庇護曝出「稜鏡門」的斯諾登。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小打小鬧,2014年,由於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美才真正撕破臉。

這一年初,美國在烏克蘭掀起顏色革命,把試圖走「中立路線」的前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轟下台。

眼瞅着家門口的烏克蘭徹底倒向西方,事態已經無法挽回。普京大帝果斷出手,收回克里米亞。

奧巴馬則藉機率領西方眾國,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GDP3年內倒退40%。

這一下,雙方梁子算是徹底結下了。

不過俄羅斯這邊也有「殺招」。

2016年美國大選前夕,普京指示斯諾登曝出希拉里「郵件門」,讓民主黨痛失4年總統寶座,與普京「稱兄道弟」的特朗普橫空出世。

不過誰都沒想到的是,「新冠」疫情意外爆發,打斷了特朗普十拿九穩的連任選舉。

這一回,全面繼承民主黨衣缽的拜登,將向普京噴射出復仇的怒火。

顏色革命

拜登首先打出「納瓦利內」這張牌。

1月17日,拜登正式上任前3天,俄羅斯著名反對派納瓦利內回國,號召發起街頭運動,推翻普京的統治。

1月19日,納瓦利內團隊在油管上發布了一段視頻,指控普京花1000億盧布(約合88億人民幣),在黑海岸邊建造一棟豪華大樓,並且順帶曝光了普京的婚外情和私生女。

這段俄文視頻,至今有1.1億次觀看,平均每個俄羅斯人看了一次,逼得普京本人出面澄清。

納瓦利內指控普京的視頻

很快,大大小小的遊行席捲俄羅斯幾十座城市。外界普遍認為,烏克蘭的「顏色革命」,大有在俄羅斯重演之勢。

然而,這場遊行最終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普京鐵腕處置,把納瓦利內和遊行組織者扔進監獄,抗議不了了之。

為什麼俄羅斯版的「顏色革命」,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

2014年起,美國實施了6年制裁,意圖讓俄羅斯經濟崩潰,從而引出民眾對於普京的不滿。

然而,美國卻沒有掐住俄羅斯的經濟命脈——能源出口。

俄羅斯能源出口佔到總出口比重的一半,能源收入佔到財政收入的45%,能源工業佔到GDP的1/4。

每年3000億美元的收入,順着天然氣和石油管道流回俄羅斯,最後流進了俄羅斯民眾的腰包。

因為經濟尚可,民眾對於普京的支持度並不低,自然沒有顏色革命的基礎。能源收入甚至讓普京有餘力插手敘利亞,同美國打得有來有回。

想要徹底制服俄羅斯,美國勢必要掐住俄羅斯的能源命脈。

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目的地有兩個。向東是中國,這個我們待會兒再講,向西則是德國。

拜登「顏色革命」一計不成,而他的下一計,便是利用烏克蘭,離間俄羅斯與德國。

烏克蘭,進攻

俄羅斯向歐洲輸送能源的「大動脈」有三條,第一條經過白俄羅斯和波蘭,輸入德國。「大毛」和「小毛」關係很好,但是波蘭由於歷史原因,一直仇視俄羅斯。

另外兩條則經過烏克蘭。

俄烏關係惡化後,雙方經常在「過路費」等問題上發生矛盾,烏克蘭去年甚至威脅切斷管道,讓俄羅斯有着很深的不安全感。

為了直接對接出口地德國,俄羅斯不惜花費近百億歐元,建設穿行波羅的海,輸往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

而這條管道,則被拜登視為眼中釘。

歐洲天然氣管道

拜登上任第二天,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要求德國停止「北溪2號」管道建設。

然而「福島核事故」之後,選擇放棄核能的德國,在天然氣問題上有着重大利益。管道一旦建成,德國就是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節點,默克爾堅決支持管道建設,讓拜登很是頭疼。

為了逼德國站隊,拜登的唯一方法,就是讓德國人民回憶起,冷戰期間對於蘇聯「鋼鐵洪流」的恐懼。

而喚醒這種恐懼,需要一場戰爭,一場俄羅斯親自參與的「熱戰」。

拜登這麼想着,便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撥通了電話……

拜登原本在烏克蘭,有很深的根基。

2014年顏色革命之後,烏克蘭當時上台的總統波羅申科,與拜登「私交甚好」。在他的就職典禮上,拜登作為美國政府代表為其站台。

波羅申科就職時期,因吸毒被美國海軍開除的拜登小兒子亨特,也托父親的福,加入烏克蘭最大天然氣公司「布瑞斯瑪」賺賺外快。

這件事情,後來被烏克蘭總檢察長維克多·肖金發現。拜登便以「10億美元援助」為條件,要求波羅申科撤換檢察官。

波羅申科十分聽拜登的話,照章全辦。

可惜的是,2019年波羅申科敗選,烏克蘭總統換上了喜劇演員澤連斯基。

相比於波羅申科,澤連斯基就沒有這麼聽拜登的話了。

電話這頭,拜登許諾澤連斯基,只要你出兵攻打烏東部親俄武裝,拖俄羅斯下水,美國雙手送上3億美元「軍費大禮包」,另外美國艦隊進駐敖德薩港口,給烏克蘭壯壯聲勢。

更重要的是,美國會發聲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一勞永逸地解決烏克蘭分裂問題。

聽到拜登開出的豐厚條件,澤連斯基滿口答應,轉頭調集7個重裝旅、150輛坦克、200門榴彈炮前往東部前線。

普京一邊也不甘示弱,在俄烏邊境上集結了10萬大軍,戰爭一觸即發。

澤連斯基雖然是政治素人,但腦子卻不糊塗。他知道如果對烏東開戰,俄羅斯親自上場,僅靠烏克蘭一家肯定打不贏。

所以身處前線的澤連斯基,屢屢喊話拜登,要與美國結成同盟。

美國不同盟,堅決不開戰。

再看美國最關心的德國一邊。

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時,美國多次向德國施壓,甚至動用核潛艇干擾施工建設。但德國頭依然很鐵,甚至派遣護衛艦巡邏,確保管道施工不被干擾。

德國的堅決,讓美國陷入了兩難境地。

如果不和烏克蘭同盟,烏克蘭是萬萬不會擅自開戰的。而不開戰,德國就不會停止天然氣管道建設。

但如果和烏克蘭同盟,放手讓俄烏大打一場,天然氣管道倒是停了,但是美國卻被拖進又一戰爭泥潭裡。

兩相權衡之下,拜登選擇認慫。

於是拜登又一通電話給澤連斯基打過去,表示由於烏克蘭“自身的一些問題”,美國軍援還要等一等、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事情,還要再討論。

澤連斯基自然聽懂了拜登的意思。

既然美國軍援不會來,那麼這場仗肯定打不得。澤連斯基趕緊撤回軍隊,並向普京釋放求和意願。

拜登離間俄德的計策,徹底落空。

截止到3月底,「北溪2號」已經完成95%,預計今年內完全建成送氣。

在「北溪2號」完全建成、普京給它剪綵的那一天,我想拜登應該會十分懷念波羅申科。

如果更聽話的波羅申科,今天依然呆在總統位置上,指揮烏克蘭來個「魯莽衝鋒」,沒準拜登的計策就成了。

誰是下一個烏克蘭 ?

看完拜登對付俄羅斯的招數,我們其實可以很容易地總結出來,美國顛覆「敵對國家」,不過「三路拳法」:

下路,對於弱國,直接武力入侵,像阿富汗、伊拉克。

中路,對於中等國家、或者有大國撐腰的小國,武力入侵成本太大,就利用輿論權搞「顏色革命」,在混亂中扶植代理人,例如敘利亞。

上路,對於政局穩定的大型國家,「顏色革命」不成,就故意激化該國與周邊地區的矛盾,渲染「X國威脅論」,離間該國與中立國家。

這幾年,美國對付俄羅斯多用「上路拳法」,對中國也是如此。

相比於俄羅斯,中國民心所向、經濟更加發達,美國也自知「顏色革命」不可能成功。

但是中國的地緣形勢,比俄羅斯惡劣得多。周邊有三個潛在衝突對象,可以被美國充分利用。

從先到後,分別是印度、日本,以及中國的台灣地區。

其中,將印度變成「中國門口的烏克蘭」,是美國的最佳選擇。

如果印度與中國大規模交火,美國不但可以趁機渲染「中國威脅論」,還會強迫俄羅斯選邊站。就像馬島戰爭中,夾在阿根廷與英國之間的法國,被迫站隊那樣。

由於俄羅斯既是中國的能源供應國,又是印度最大的軍火來源國,如果俄羅斯站隊中國,那麼它將會失去印度這樣一個大市場;如果俄羅斯站隊印度,那麼中俄之間將會分裂。

對美國來說,這是個穩贏的情景,而對中俄兩國來說,則是「雙輸」。

拜登就是懷着這樣的大戰略,今年初拉上日本、澳洲,和印度組成「四方安全對話」,由前三國出錢,印度充當打手。

不過拜登沒想到,印度自己防疫不力、先倒下了。這一輪疫情爆發後,印度沒有兩年緩不過來。

不得已,拜登只能將目光投向日本。

關於拜登和日本新首相菅義偉的互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講過很多次了,這裡不再重複。

日本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國,如果中日發生衝突,中國經濟勢必也會受到一定折損。

我預計最近,日本將在美國的支持下,在釣魚島方面展開一番「大動作」。

最後是台灣地區。

美國若要打這張牌,只能親自上場,風險與成本極大。否則和澤連斯基一樣「聰明」的「蔡政府」,不會貿然追求獨立。

這是美國的最後一張牌,不會輕易打出。

中國的反擊

既然知道了美國的招數,我們如何反制?

關鍵就在於,現在被我們狠狠打擊的澳洲。

打團架都知道,抓住一個狠狠地揍,效果遠比每人不痛不癢地打一拳要好得多。這樣讓對方所有人都有所忌憚,害怕自己是被揍的那個,從而不敢出頭。

在中國傳統智慧裡,這叫「槍打出頭鳥」、或者「殺雞給猴看」——現在澳洲就是這個「雞」,被我們按住死命地揍。

既然美國的敵意,我們沒法改變,那就改變周邊小國的反華傾向,讓它們不敢出頭。

其實若要論反華嗓門,很多國家聲音一點不比澳洲小。但是我們就是精準打擊,對我們負面影響最小的澳洲,其他的還是以安撫、拉攏為主,不貿然將他們推向中國的對立面。

這樣起到的效果是,中國的「威懾力」得以提升,所有還沒在中美之間站隊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日本,乃至南海小國和域外的歐盟,心裡都會有一桿秤。

因為害怕成為「下一個澳洲」,沒人敢全面倒向美國,充當美國的「馬前卒」。

正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當沒有一個國家,敢替美國出頭時,美國就只剩下兩個選擇:

要麼自己上,來一場終局大決戰;

要麼甘心認輸,迎接「中國世紀」的到來。

你猜猜,到時候美國會選擇哪種?■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