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次普查有個「大驚喜」,三大隱憂!

占豪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5月11日終於公布了。就在日前,海外媒體和某些別有用心之人,還在藉此唱衰中國,暗示中國人口出現較大幅度負增長,藉此暗示中國經濟的潛在危機。

然而,5月11日的數據打破了這些人的「幻想」。

5月11日上午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並答記者問。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會上通報,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上述數據表明兩點:一是我國人口依然保持低速增長態勢,並沒有像某些人「期望」的那樣出現負增長;二是總人口14.1178億,比預期的數字還多那麼一點。這兩點至少證明,中國至少現在還未進入人口負增長的危機漩渦中,所以某些人的「期待」破滅了。

這次數據好於預期,根本原因在於一個「驚喜」!原來,我們國家竟然「隱藏」了1494萬的「小黑孩」。所謂「小黑孩」,就是計劃生育時期偷生或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報戶口的黑戶兒童。

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上顯示,中國0至14歲的人口25338萬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22246萬增加3092萬人,佔比則從16.6%增加到了17.95%,增加了1.35%。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截止時間是2020年11月,0到14歲的的人口的出生年份對應是2006年到2020年。從2006年到2019年,我國共出生了22694萬,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最後兩個月出生人口大幅降低,最終只有1200萬人出生,相比2019年降幅達18%。

稍微說一下近幾年的人口出身個情況。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是1465萬。但事實上,2019年我國新出生人口比2017年和2018年下降了不少,2018年是1523萬,2017年則是1723萬。因此,哪怕排除疫情因素,我國2020年新出生人口也很難超過1400萬,所以依然是明顯下降趨勢。數據說明,全面放開二孩的作用正在快速下降。

回到0到14歲出生人口的數字上來,我國之前統計的2006年到2020年的出生人口是22694萬+1150萬(2020年最後倆月出生人口按100萬計算)共23944萬,這是歷年統計數據。然而,2020年11月第七次普查數據則是25338萬,這就意味着我國這次人口普查有1494萬黑戶人口上了戶口。

之所以這一批「黑戶」孩子上了戶口,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國2016年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等級戶口問題的意見》【國辦法(2015)96號】。《意見》提出,超生等8類「黑戶」可辦理常駐戶口登記。也就是說,從2016年開始,「黑戶」上戶口不處罰了,於是原來的「黑戶」就上了戶口,尤其是這次人口普查時特別普及了該政策,所以我國突然多出來了1500萬0到14歲的兒童。

為啥說這1500萬人是驚喜呢?因為如果沒有這1500萬人,0到14歲的人口增速就沒那麼快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口一共增加了3092萬,其中近一半的增長數量應該主要源於超生的「黑戶」。在中國新出生人口開始減少,我國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這1500萬人就顯得尤為珍貴了!所以,這是一個驚喜!而且,如果真的把這近1500萬人給去掉,我國人口就真的不到14億了,那還真是出現了負增長,所以從這一層意義上看,這也是一個驚喜。

但是,在一個「小驚喜」的背後,則是更大的隱憂!當前中國人口面臨三大問題:

一、老齡化在加速

我國0到14歲的人口數據是相對可喜的,這主要是受全面放開二胎的政策影響。然而,另外幾個數據就難看了。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而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則上升4.63個百分點。

10年時間,我國15歲至59歲的人口下降了6.79%,60歲以上人口則上升了5.44%,尤其是基本退出勞動力市場的65歲以上人口更是增加了4.63%。這樣的老齡化速度,比西方發達國家還快!60後到70後這批中國的嬰兒潮,將在未來19年內不斷達到60歲。

1961年至1980年,我國共出生人口4.57億,這意味着未來19年將會有4.57億人達到60歲,大家可想而知我國的老齡化速度。很顯然,未來19年我國出生人口不可能達到4.57億,如果不採取措施,可能年出生人口會長期徘徊在1000萬以下,這意味着我國未來19年新出生人口很可能只有20000萬人左右,連4.57億人的一半都不到。

潛在危機大不大,大家自己可以掂量!可能有人會說,人少了不是更好嗎?此言差矣,人少了、老齡化,生產率降低、消費需求下降,經濟增長點就沒了,經濟一旦進入衰退周期,那才是可怕的!

二、出生人口呈現遞減趨勢

新生人口1200萬什麼概念?大家對此可能沒有什麼感覺。1200萬,是除去三年困難時期最後一年的1960年外,我國出生人口最少的一年。我國新出生人口從2011年開始一直徘徊在1600萬至1700萬之間一直到2017年,2018年開始快速減少,到2020年加上疫情因素直接降到了1200萬人。

哪怕排除疫情因素,2020年我國新出生人口恐怕也很難超過1400萬,這意味着我國新出生人口下降的趨勢已成,而且如果不作調整的話,很可能會呈現持續遞減效應。這必然會加速我國的老齡化趨勢,會給我國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

三、多重因素導致社會呈現不婚、不生趨勢

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生人口下降呢?占豪總結了如下4大原因:

一是社會生活多元化讓新一代年輕人思想上不願多生。隨着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城市多元化的生活讓新一代年輕人在思想上不願多生,他們更希望多享受人生,也不想背負太大壓力,思想上不太願意生二孩,更別說三孩,這大大降低了人口出生率。由於我國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晚於計劃,使得想生孩子的60後與70後,在後來因為年齡問題生不出來或養不了而減少了人口出生。

二是社會生活壓力讓新一代人年輕人懼生。後工業化、後城鎮化時代生活壓力大,尤其近年高房價讓年輕人生存壓力大大提高,這使得他們不敢太早要孩子,更不敢輕易生二孩。

三是長期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的計劃生育宣傳讓社會意識固化。過去,我國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計劃生育宣傳,國家政策長期提倡晚婚晚育和優生優育,整個社會因此產生了晚婚晚育符合時代潮流,優生優育即少生少養的誤解,這導致更多人不願早生孩子、多生孩子。

四是女權意識提升讓更多女性將生孩子放在次要選項。隨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他們追求更加獨立自主的生活,更加註重事業發展和生活品質,女權意識也日益提升,這讓他們更加註重獨立和自我實現,生育意願因此有所降低。

人口既是生產力又是市場,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要素。尤其後工業化時代的消費經濟體系中,後備人口的可持續增長對宏觀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陷入長期低增長惡性循環,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長期的低生育率,人口瓶頸直接造成市場需求瓶頸,尤其人口老齡化後需求進入下降趨勢,經濟發展將會出現長期熄火的局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0至2019年這30年較上個30年少出生1.42億人。據此推算,從2021年開始退休洪峰將逐漸到來。出生率降低給人口結構帶來重大壓力,未來將對養老金、住房需求、勞動力市場、消費市場等產生深刻影響,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影響巨大。

基於這些問題,在年初的時候占豪曾提出三點建議:

一、大力鼓勵和激勵生育,給生二孩、三孩家庭進行強力支持。為刺激80后、90后加快生育,建議制定系列鼓勵、刺激生育政策。如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措施予以鼓勵,大力鼓勵二孩、三孩,對二孩、三孩家庭予以長期財政補貼、稅收優惠。

政府還可免除二孩、三孩一直到大學的教育費用等。另外,為鼓勵女性早生育、積極生育,建議專門針對女性制定鼓勵生育政策,譬如女性25歲之前生育可獲特殊補貼,生二孩、三孩可獲特殊補貼等等,要更加積極保障生育女性的權益,在各方面政策上向生育女性傾斜。

二、大力投入建立托兒和嬰幼兒教育體系,降低養育門檻和壓力。現在城市一般都是雙職工,很多人想生但沒條件生,生了也沒人管。政府只有幫他們解決了這些問題,降低了養育門檻和壓力,才能讓他們敢生、多生。因此,為讓想生的人敢生、多生,政府需大力投入建立托兒與嬰幼兒教育體系,給婚育家庭減負。

另外,像現在教育改革中,中小學三四點就放學的政策還是改改吧,這會嚇壞年輕人,讓他們不敢生,而且這也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三、大力宣傳適齡婚育。為消除過去計劃生育時期大力宣傳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給當下生育觀念帶來的負面作用,現階段應大力宣傳提倡適齡婚育,並讓更多的人理解生育對國家、對社會、對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現在發展得很好,很多戰略問題在國家政策的調整下都正在得到解決。然而,關於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們的對沖政策顯然還不夠及時、有力。為了進一步對沖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我國應該全面大力刺激生育政策,在80後還能生、願生的情況下,抓緊讓他們趕緊生孩子。同時,也應該積極鼓勵年輕人早婚早育,解決他們生活、工作的後顧之憂。

這個問題是戰略性的,非常重要,應該大力推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