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大家感受不到,但現在,中美之間,確實正在經濟領域進行着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5月初,美國拉攏全球64家半導體產業鏈知名企業投資成立《美國半導體聯盟》,旨在將中國半導體行業封鎖排斥。而緊接着,五月下旬,美國又與歐洲達成重大妥協,以不再反對北溪二號為代價,換取歐洲議會對《中歐投資協定》的凍結。除了這些,美國在其他各個領域也是上躥下跳,不竭餘力的孤立中國;並在輿論上,利用意識形態竭力籠絡盟友;並重啟所謂新冠起源調查,並設定了個90天期限,隨時準備把屎盆子往中國頭上扣。
美國這麼窮凶極惡,當然也是有原因的。除了遏制中國崛起這個國家長遠戰略布局,其實也有極為強烈的短期利益訴求。而這個訴求,就是逼中國妥協,幫美國背通脹。
眾所周知,現在美國的經濟狀況,其實真的很危險了。股市膨脹、債務壓頂,整個經濟體系,已經越來越逼近大蕭條的邊緣。
美國當然要避免大蕭條的發生。而如何避免?這個其實是很困難的,但理論上也確實存在這樣的路徑——經濟復蘇+抄底海外優質資產,讓巨大的股市泡沫變得合理。放水洗債,把債務變相降低。
當然,以美國的現狀,想把這條路走通並不容易。但問題是美國現在也沒別的路可走,所以拜登別無選擇。
那,怎麼才能把這條路走通?簡單的說,就是在拚命放水的同時,壓住通貨膨脹。
美元是全球唯一的世界貨幣,所以美國可以踐行現代貨幣理論(MMT)——既無底線放水,來刺激經濟,爭取讓它重新進入良性循環。
當然,放水會導致通脹,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使得美國可以把這種通脹,轉嫁到全世界——也就是放水來的錢全給自己用,但通脹,最後卻是全世界一起幫它背。
與此同時,放水必然導致美元實際價值縮水——這就相當於變相減輕了自己的債務。
最後,放水導致全球大眾商品上漲,會侵蝕工業出口國家的利潤,大量美元融入新興國家,也會加劇他們資本市場的波動——加大了他們被收割的可能和經濟崩潰的風險。
總而言之,美國現在已經無法靠自身能力,來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經濟困局。所以要想脫困,只有死道友不死貧道,憑藉自己的全球霸權和美元世界貨幣地位,對全球來一次瘋狂收割,割別人的肉,補自己的瘡。
但這麼做也是有前提的——就是美國必須壓住內部通脹。美元大放水,自然會導致貨幣貶值,雖說是全球持有美元的人一起承擔損失,但首先這錢還是你美國人自己用的——畢竟美國本身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以美元為本幣,所以美幣貶值,乃至造成的通貨膨脹,美國自然是首當其衝。
過去這些年的放水,已經極大了加劇了美國的貧富差距,加大了社會撕裂,也極大的壓縮了底層民眾的消費能力——美國之所以會民粹泛濫,特朗普崛起,與此密不可分。現在一旦通貨膨脹起來,超過底層民眾的承受極限,那就意味着社會騷亂乃至革命——特朗普到時候也可以挾更洶湧的民粹之勢王者歸來。
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這更是拜登為首的民主黨建制派不能接受的。
所以,拜登既要放水刺激,又必須壓制通脹。
但問題是,怎麼才能既放水,又不通脹?
這就必須得找中國,讓中國人來幫美國背通脹。中國是世界工廠,佔據了全球工業製造的半壁江山,過去十幾年,美聯儲放了那麼多水,把債務抬到了天際,社會通脹卻始終維持在正常水平,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憑藉強大的工業體系和優質而且不斷提升的產業效率,給美國源源不斷的供應大量物美價廉的工業品——換回美國濫發的貨幣。這樣的結果,本應該由美國承擔的通脹,結果由中國人幫他們背了。
現在,美國又到了需要人幫忙背通脹的階段——而且由於疫情期間放水驟然加速,股市泡沫和債務累積也都到了挺危險的地步,所以這種找人背通脹的需求還很迫切。
那找誰背?當然還是只能是中國。畢竟本來就只有中國,才有體量接得住美國這麼大體量的放水。而且疫情期間,由於全球其他國家的工業生產基本上都陷入癱瘓和半癱瘓,只有中國維持正常運轉,所以中國之於美國當下的重要性,還進一步增加。
但問題是,現在中國不想背,也背不動了——中國的勞動力峰值已經過了拐點,工業體系也已經成熟,效率繼續提升不像以前那麼容易。而且美國現在經濟岌岌可危,眼瞅着都要大蕭條——這種情況下為了收美國印出來的綠紙,而瘋狂擴產能。一旦大蕭條來臨,綠紙成為廢紙不說,隨着全球市場的萎縮,今天擴出的產能,也必將在明天搞成一地雞毛。
而最關鍵的是,中美關係已經質變,兩國正不可避免的走向對抗;而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大加制裁,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施行嚴厲的技術封鎖——這意味着中國辛辛苦苦幹活賺回來的美元,也換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所以,現在的中國,不想再當這個棒槌。不僅不想當,而且還要堅定的通過控信貸、碳中和來防止產能過度擴張——在給自己降槓桿、降風險的同時,向美國反向輸出通脹,加重拜登面臨的經濟危機,逼它向中國妥協,放鬆對華制裁。
這時候就輪到拜登做選擇題:要麼,放鬆對華制裁——尤其是高科技封鎖,以換取中國產能放鬆,幫自己背通脹。要麼,就這麼耗下去,坐視通脹數據飆升!
拜登怎麼選?從長遠看,只要這種局面持續下去,拜登多半還是選第一個——畢竟大蕭條可不是好玩的。
但現在,拜登還不想這麼做——畢竟在美國看來,通過放鬆對華科技制裁換取中國背通脹純粹是飲鴆止渴——短期內或許可以緩解下美國面臨的麻煩,但長期看,一旦套在中國科技企業脖上的繩子被鬆開,後患無窮!
、而最主要的是,拜登現在還有時間——畢竟通貨膨脹才剛剛起勢,離擴散到臨界點還有一段距離。在此之前,拜登還有時間,還可以想別的辦法,逼中國向自己妥協。
、所以這段時間中美之間暗流涌動,檯面上雖然冷凍,但在檯面下,和場外,雙方鬥得是熱火朝天——雙方都在施展全力,逼對方向自己妥協!
那麼,拜登手上還有什麼籌碼?
主要是兩個:
一個就是加快組建反華同盟,增大對中國的整體壓迫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拜登不惜做出重大讓步,一方面在中國伊朗簽訂25年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后,極大的放鬆對伊制裁;另一方面,就是在歐洲,一改對北溪二號堅決反對的態度,轉而點頭允許——通過這種利益讓渡,降低伊朗、俄羅斯這兩個中國重要夥伴的對華依賴和捆綁,換取歐盟凍結《中歐投資協定》,以及更加深入的參與美國反華圍剿。
這對美國來說其實也是損失很大的。這將極大的抬高未來美國在中東的霸權維持成本,削弱對歐洲的駕馭能力。但為了長期遏制中國,為了短期逼中國妥協,拜登顧不得這麼多了。他寧願通過這種犧牲,換取對華封鎖的加緊,以及對華博弈籌碼的增加。
而另一個方面,就是藉助放水,抬高大宗商品定價,薅中國的羊毛,增加中國的內部通脹壓力。
中國雖然是世界工廠,是當下全球幾乎唯一的大眾工業消費品供應國,但中國工業的原材料,絕大部分都得靠海外進口。大宗商品商品的快速飆升,必然急速抬高中國製造的成本——鑒於從漲價從生產端到消費端還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受多種因素影響,所以中國製造在一段時期內,將承受極大的壓力——訂單滿滿,但一算下來,卻賺不到錢,甚至可能還虧損。
一旦這一情況出現,中國製造憑藉疫情期間獨佔全球市場所得的利潤,就幾乎全被資源國和炒高原材料的華爾街資本薅走了。
而且還會加速國內通脹。畢竟中國製造不僅供應全球,同樣也供應本國——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消費市場,經濟基本面相對健康,受疫情衝擊小,所以消費力相對還是可以的——基本上現在全世界的消費,也就只有靠印錢維生的美國,和靠經濟正常運轉維持的中國還能勉強維持。
一旦大宗商品漲價,先是中國工廠虧損一波,接下來傳導到消費端,又會引發一陣內部通脹。這樣中國的經濟壓力就大了,就有可能會撐不住。
中國當然不能坐以待斃,所以5月份北京連續強勢出手,打擊囤積居奇、取消鋼材出口退稅,並放出人民幣升值信號。
中國此舉的意圖也很明顯——雖然中國沒有大宗商品定價權,但中國可以通過打擊中間環節炒作,來緩滯原材料漲幅;可以通過減少出口,來降低原材料需求,優先保障國內的同時,向美國反向輸出通脹(拜登不是要搞大基建么,現在鋼鐵產能都在我這);同樣中國也可以通過對人民幣升值,來對大宗商品價格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對沖。
而這是美國又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們看到,中國出手後不久,拜登又拋出了6萬億美元的2022財年預算方案。
其實拜登的6萬億,基本上不大可能真的通過——真又一下印這麼多錢,那美國恐怕會直接起爆。
但拋出這樣一個預期,尤其是強調預算中的提振基建,一下就刺激了市場情緒,因中國強勢出手而一度受到壓制的大宗商品價格,又一次恢復漲勢。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中美經濟博弈現在可以說是刀光劍影,真真的刺刀見紅。兩國都拼出了吃奶的勁兒,為自己拆彈降風險的同時,給對方挖坑埋雷。而接下來,中國肯定還會有後手——進一步限制出口,加強廢鋼利用,暫緩部分性價比不高,不緊迫的大基建等等,都有可能成為中國調控的選項。而在外部,針對美國的反華聯盟,中國肯定也還要用經貿等各種手段,繼續在海外想方設法挖美國的牆角,抬升美國的反華成本,加速它的通脹。
那麼,這場戰爭,誰能撐到最後?誰會先忍不住向對方妥協?現在當然不能下定論,但從整體格局看,我相信中國的勝算還是比較大的。原因很簡單——美國的經濟基本面比中國糟糕,而美國的通貨膨脹,看現在這加速趨勢,離飆到其閾值,也要不了幾個月了——如果再考慮到中美經濟戰,中國反向對美輸出通脹,這個時間可能還會進一步提前。
這種情況下,雙方耗下去,中國固然會受損失,但短期內應該不至於無法承受;而美國,即便是短期內,也很難維持可控——而一旦通脹突破閾值,就得被迫提前加息,進而觸發大蕭條,屆時檣櫓灰飛煙滅,美國元氣大傷,拜登也勢必因此,而遺臭萬年。
所以,拜登想拖,那就拖吧。即便戰術層面,美國依然有打擊中國的手段;但在大勢方面,留給美國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不想服軟妥協,那咱們就繼續互相傷害下去,看誰最後撐不住先爆,看誰耗得過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