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是個努力保持低調的老太太,她不玩社交媒體,也不帶着保鏢們閑逛讓人發朋友圈,對於那些不得不露面的場合,她也是長話短說毫不留戀,一切跡象表明她在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鋪墊,然而江湖險惡啊。
5月30號丹麥廣播公司曝光了一個秘密,說美國國家安全局跟丹麥國防情報局暗中勾結,弄到了丹麥互聯網的數據,監聽了不少歐洲的高級別官員,德國、法國、瑞典、挪威都沒能倖免,還指名點姓說其中有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
這樣的消息讓默克爾很煩惱,煩惱的不是她被監聽這件事兒,而是如何安慰激動的民眾讓這事兒早點過去。
2013年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外包員工斯諾登背着三台筆記本逃出了美國,在他的反覆催促和逼迫下,英國《衛報》和《華盛頓郵報》曝光了震驚全球的「稜鏡門」監聽項目,隨後各國安全部門都炸了鍋。4個月以後,德國媒體揭秘說,默克爾的私人手機和辦公手機一直在美國情報部門的監聽下,保守估計得有10年了。
當時默克爾很憤怒、奧巴馬很尷尬,德國外交部怒氣沖沖對白宮提出交涉,希望對方給個解釋,傳統的跨大西洋盟友關係變得名存實亡,假如美國認為它們彼此還算盟友的話。
這一晃8年過去了,類似的醜聞重出江湖,美國政府這個喜歡偷聽的惡習依然沒改,只是換了時間、地點和方式,被監聽的人依然有默克爾。過了今年默克爾就正式退休了,即使她為了安度晚年忍而不發,但是基民盟的支持者們也不會忍,一場需要她拋頭露面批評美國的記者會怕是躲不掉了。
在「稜鏡門」項目裡,美國情報機構是拿着不怎麼嚴謹的法律作為後盾,以反恐作為名義,以暴力機關的高傲姿態向美國互聯網巨頭施加壓力,強迫它們交出服務器數據,再從海量的數據里搜尋自己想要的東西,順手也把一幫盟友國家的官員們給查了一次。
這次美國和丹麥情報局的合作手段就不是找人要服務器數據了,它倆有沒有那個權力另說,丹麥也沒有像樣的互聯網巨頭。丹麥的優勢是位置好,連接歐盟主要國家的海底光纜在丹麥修了登陸站,它算是充當了歐盟的網絡樞紐。丹麥廣播公司聯手幾國媒體順着這個思路查,果然查到了美國和丹麥在光纜上動過手腳,畢竟這個手段美國早就用過。
一提到「監控」和「竊聽」這兩個讓人緊張的詞兒,大家第一反應是偷偷潛入對方的卧室或者辦公室裡,在燈泡、開關、床下等私密角落裝上竊聽器或者攝像頭,其實電影裡上演的方法早就過時了,如今玩這招成功率太低,現在直接在網線上下手。
只要一個人連上網打開手機或電腦,他產生的一切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內容都會通過光纜傳輸,所以美國情報部門直接和電信服務商合作,將機房裡的主光纜分出一條接到國家安全局的大樓裡,把所有的數據拷了一份。
這些數據包括但不限於美國網民在某個時段發布的一切信息,亂得毫無章法和頭緒,但是美國安全局有強大的計算機系統和高手們開發的各種程序,可以對關鍵詞和關鍵信息進行搜索分類,留下他們需要的部分,這個過程效率很高,完全不影響當事人玩手機。
像斯諾登那種級別的高手,懂得如何把上網地址多次偽裝定位到某個太平洋小島上,也有辦法把自己發送的內容通過連續加密變成一堆亂碼,從而確保自己在網上是個隱形人,但是普通人在美國情報機構的眼裡完全是個小透明,包括歐盟那些警惕性不高的官員們。
要是丹麥情報部門真把光纜給美國分了一條過去,這事就有得解釋了,光纜裡頭的數據來自不同國家,不屬於丹麥一家所有,未經歐盟議會的投票表決,就私自把數據提供給美國人,讓美國人偷看歐盟官員的聊天紀錄,丹麥這不成了歐盟組織的內鬼了嗎,其行為相當惡劣。
丹麥是北約成員國,面積小兵力也少,真遇到什麼外敵入侵的事兒它自己很難搞得定,多半得依賴北約的保護,如果它是因為美國的安全承諾給對方送數據,那它在防誰呢?是南邊的德國還是北邊的挪威呢?這就很讓友邦驚詫了。
而美國最看重的是丹麥那個龐大的格林蘭島,那裡不但可以監視俄羅斯的動態,地下的凍土裡還有數千萬噸稀土礦,去年生意人特朗普還提出過掏錢買下格林蘭島的荒唐想法呢。
丹麥廣播公司早在2015年就查出了這個勾當,但是調查結果一直放到6年後才公布,這個就有點意思了。前不久拜登無可奈何地表示德國和俄羅斯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已經基本完工,再制裁也不頂事了,所以停止制裁。現在那個被當做機密壓了6年的調查結果突然爆光,而且點名裡面有默克爾和他的部長們,這一切純屬巧合嗎?
別忘了美國現在是個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液化石油氣生產商們一直在覬覦歐盟這個優質客戶,一旦「北溪二號」通了氣,美國本土的油販子恐怕得關閉一些油田和工廠來降低成本了,拜登只想着跟歐洲搞好關係對付別人,卻忽略了國內那些看不懂他那盤大棋的資本家們。
「稜鏡門」曝光的那一年,拜登是奧巴馬的副總統,他和奧巴馬一起研究新聞發布會的講稿,通過三點內容把自己的責任降到了最低:一、竊聽這個事兒得到了國會的批准,總統說不上多少話。二、只針對外國人不針對本國公民,大家對我們不要太苛刻。三、通過監聽扼殺了好多次恐怖襲擊,還是有好處的。
8年後拜登又一次需要向外界解釋並撇清自己的責任,他到底會怎麼開口呢?
對於美國喜歡偷聽偷看這個事兒,嚴格說來早就不是新聞了,圈裡人肯定心照不宣,對此一驚一乍的是純樸善良的選民和故作矜持的政客。不出意外的話,德國情報機構6年前就知道這件事兒並強化了防護措施,默克爾也早就知道美國和丹麥之間的勾當。
只是當這個事被作為政治籌碼公布出來,就讓涉事的各方都很被動和麻煩,受害者需要派出部長級官員聲色俱厲地批評美國,而拜登也得派出部長級官員巧言令色地辯解,不然那些無辜的選民們怎麼能安心上班呢!
最後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美國老喜歡監聽默克爾?原因其實也簡單,論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德國是歐盟事實上的領導國,並且德國老早就不願意跟隨美國的倡議,比如從2012年開始德國一直反對北約干涉敘利亞內戰,尤其在能源問題上德國一意孤行地跟美國的敵人俄羅斯合作。對於這樣一個不聽話的所謂盟友,弄清楚總理府那幫人每天在想什麼和聊些啥,對白宮的主人相當重要。
那麼對於監聽這個行為究竟該怎麼看?不同立場的人想法完全不一樣。
斯諾登滯留俄羅斯都已經8年了,而且據說已經拿到了俄羅斯的永久居留權。有人憤怒地說斯諾登是叛徒,應該押回美國關他個終身監禁;有人激動地說斯諾登是英雄,應該赦免他一切罪行併發一枚獎章。斯諾登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事兒,恨他的人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愛他的人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
那麼對於美國監聽默克爾及其官員的行為,在美國一定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但是最好反對者更多一點,讓這種行為迫於輿論的壓力儘可能收斂。在技術不發達的古典時期,談判桌上拼得是智慧、才華和博弈論的成績,如今在入場前通過監聽做到胸有成竹總給人一種作弊的感覺,一家作弊迫使家家作弊,然後互相鄙視和彼此不信任,那行業風氣得多差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