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感覺,關鍵時刻,美國新的噩夢來了。
因為在中東,美國最大的冤家對頭伊朗,剛剛選出了一位更強硬更反美的總統——萊西。
美國人倒吸一口涼氣,這意味着一系列新的變數。
本來,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雖然政見迥異,但在中東問題上,有一點卻是相通的:從中東撤離。
美國必須要撤。
1,對美國來說,中東最大的價值,是石油。但藉助頁岩氣革命,美國現在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油氣都能出口,中東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已經大大降低。
2,更重要的,美國資源畢竟有限,為了集中對付東方大國,再將大量資源浪費在中東泥潭,顯然是最不明智的。
3,所以,美國正加速從伊拉克撤軍,從阿富汗(大中東概念)撤軍,並撮合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媾和,掃卻後顧之憂。
這個時候,強硬派萊西上台了。
而且是以壓倒性優勢獲勝,伊朗的溫和派一敗塗地。
為什麼會這樣?
歸根到底,不是伊朗溫和派不爭氣,而是美國太可氣。
奧巴馬執政後期,美俄英法德中,六大國與伊朗達成伊朗核協議,伊朗放棄尋求核武器,國際社會解除制裁。伊朗舉國歡慶,作為溫和派領袖的魯哈尼,也因此輕鬆戰勝萊西,再次當選伊朗總統。
請注意,這是萊西第一次參選總統,但失敗了。
哪知道,美國來了一個特朗普,2018年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撕毀伊朗核協議,對伊朗各種制裁絞殺。伊朗本就孱弱的經濟,遭遇極端困境,貨幣暴跌,物價飛漲,民眾苦不堪言。
同時,特朗普又採取冒險政策,定點清除伊朗將軍蘇萊曼尼,讓伊朗舉國激奮,一度將美國和伊朗推到戰爭邊緣。
殘酷的現實,也讓不少伊朗人清醒。一紙核協議,並沒有給伊朗帶來真正的好處,魯哈尼也遭遇各種指責,伊朗溫和派除了痛罵特朗普外,別無他法。
特朗普的意圖,是通過極限施壓,讓伊朗屈服;但伊朗不僅沒有屈服,最終的結果,強硬派萊西第二次參選,輕鬆當選總統。
反正,對比特朗普上台時,現在的伊朗新政府,肯定更加強硬,更加反美。
求特朗普心頭的陰影面積大小?
但這位老兄畢竟下台了,以他的個性,我就這麼做了,管你什麼洪水滔天。
這樣的結果,卻是拜登和以色列必須面對的噩夢。
1,從個性和經歷看,萊西都不可能繼續魯哈尼的溫和路線,那意味着更加強硬,更不敢輕易對美作出妥協。
2,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談判,正進入最後階段。按照伊朗外長扎里夫的說法,談判爭取在魯哈尼8月份離任前達成。留給美國人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3,最關鍵的,哪怕達成了,落實的還是萊西新政府。在伊朗,擁有最終拍板權的,是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這不假,但總統仍擁有較大發言權。
4,以色列已經感覺到了危機。在普京向萊西發出賀電的同時,以色列外長拉皮德痛罵萊西是「德黑蘭的屠夫」,聲稱,「他的當選應該促使人們重新下定決心,立即停止伊朗的核計劃,結束其破壞性的地區野心。」
5,伊朗又豈是嚇大的?別忘了,伊朗在敘利亞、伊拉克、也門、黎巴嫩等國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也不乏手握重兵的盟友,被逼急了,絕對也夠美國和以色列喝一壺的。
6,如果制裁繼續,伊朗最大的皇牌,肯定是加速發展核武器。以色列又豈會善罷甘休,沙特又怎會聽之任之?那意味着一場更激烈的衝突,乃至戰爭。更要想想,核武器的後果……
當然,政治是現實的。最強硬的政治家,作出最突然的轉變,在中東也不是沒有先例。
伊朗當下最關鍵的,毫無疑問,還是美國儘快解除制裁,挽救崩潰邊緣的經濟。因此,萊西對伊朗核協議並不強烈反對,他曾說:「我們將尊重協議,但條件由我們而不是美國設定。」
但美國和以色列又豈能讓伊朗說了算?
那就意味着更激烈的鬥爭,談判桌上不能達成的,那就沙場上見。不經過一番較量,不知道對方的底線所在,如果都還有的話。
反正,萊西上台,美國人在中東的警戒級別,肯定又要提高了。
最後,怎麼看?
第一,伊朗曾經是卡特的噩夢、列根的噩夢。現在,肯定又是拜登的噩夢。美國重返核協議,以色列會憤怒會反對,肯定還會各種搗亂破壞;但繼續高壓制裁,伊朗更不會坐以待斃,中東將是血雨腥風。多災多難的中東啊!
第二,本來一盤好棋,但美國人的霸道和折騰,卻又徹底激怒了伊朗、攪亂了中東。從中東撤離,集中資源對付東方大國,對美國來說,這真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可惜,美國管不住自己手腳的陋習,讓一切也只能是個夢而已。
第三,我們還是要冷靜,冷靜看變化。這是中東新格局的開始,可能會突然轉圜,也可能更加混亂。我們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別忘了,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抓,根源就是美國絞殺伊朗的長臂管轄。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美國,你就接着折騰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