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台灣才能突破第一島鏈?格局小了,台灣才是中國對美的殺手鐧

票姚校尉

08

在蘭德公司梳理總結的《克制戰略》報告中,有分析員認為美國應該撤出東亞,不干涉中國統一進程,甚至還要撤出韓國,僅在軍事上保護日本這艘不沉航母。這一提議事實上是認為美國對華戰略遏制的失敗,因此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在美國對中國的封鎖遏制戰略中,「島鏈」無疑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而從韓國、日本、琉球群島、中國台灣島延伸到菲律賓群島等形成的「第一島鏈」更是對華軍事遏制的重中之重。

第一島鏈距離中國大陸最近160公里,而且由於中國大陸的沿海地區都是海洋深度較淺的大陸棚,所以中國海軍的自由活動範圍就被卡在這一狹窄的海域內,尤其是對中國戰略核潛艇的限制尤為嚴重。

由於距離大陸太近,美國和日本在東海黃海精心打造多年的海底聲吶陣能夠詳細偵察到這些海域的水文信息,甚至曾經還一度號稱「中國潛艇剛從山東出發,美軍就能在沖繩聽到」。

中國海軍要想通過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深處,目前的一個方式是走宮古海峽,但美日的海上力量正好卡在這個位置上,而且經過多年的經營,美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偵察反潛體系,也就是說中國海軍只要經過第一島鏈,多少船、多少潛艇美軍立馬就能知道,毫無秘密可言。若是在戰時,這裡將會布滿水雷以及使用潛艇伏擊,對中國實施戰略封鎖。

美國的目的就是將中國海上的戰略縱深徹底扼制在東海淺海海域和台灣海峽之間,如果中國缺乏海上戰略縱深,最嚴重的問題就會導致當美國轟炸機或導彈攻擊中國時,留給中國的反應時間就會極少,對中國沿海的經濟發達區域造成極大的軍事威脅。

所以從表面上看,第一島鏈確實成為了束縛中國的法寶,尤其是限制了中國海軍的發展和遠洋利益的拓展,如果中國海軍走不出去,中國的遠洋利益就沒有安全感,像「銀河號」這樣的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另外在政治上,美國也可以通過第一島鏈來拉攏盟友對中國形成政治上的戰略包圍,造成中國在地區政治上的孤立,並以此對中國政治進行滲透,從而達到「改造」或「演變」中國的目的。

在美國眼裡,中國要想打破第一島鏈的封鎖, 「台灣」似乎就成為了一個最有效的突破點。一旦中國收復台灣,不僅可以打開中國海軍進入太平洋的缺口,在地理上也可以將美國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戰略連線給切割開,把日本和韓國的海上大動脈牢牢把握在中國手裡,從而使得日韓在國際事務上不得不看中國的臉色,中國進可攻退可守,美國的亞太戰略將面臨全面的崩盤。

同時在西方對於「中國崛起」或「中國復興」的這一理解中,認為中國將建立起一個以中國大陸為核心,扶植周邊附屬力量,構築一個新的「帝國」,並以此向外擴張,簡單說就是把中國看成了第二個蘇聯。

西方之所以會這樣理解,很大程度上只是西方以己度人,畢竟他們就是這樣崛起的,對於中國真正怎麼想,他們似乎並不在乎。

那中國到底是怎麼想的呢?中國人喜歡下圍棋,而下圍棋最忌諱的就是過於看重一邊或一角的「空」,而是要做「勢」,也即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格局」,圍棋高手之間的對決,就是要看誰的格局更大,誰的戰略眼光更遠,再在此基礎上加上「細節決定成敗」。

誠然台灣是中國大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當今中國人的歷史使命,從民族大義和國家統一的角度來說是必然收復台灣的。不過如果只看到收復台灣是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那格局實在就是太小了。

過於看重「突破第一島鏈」思維和前段時間非常火的「入關」思維有異曲同工之處,因為這種思維總是把中國看成被圍困在東亞這個範圍內,中國要繼續發展就要突破包圍。

這種看法不能說是完全錯的,畢竟從陣營這個表面的角度上去看,中國確實面臨著這種形勢。但是如果先入為主地將自己套入這個「困局」中,那麼第一島鏈就一定會成為中國的枷鎖。

如今時代變了,現在不是冷戰,中國更不是蘇聯,中國的外交和商業早就遍布全球,中國與外界之間不能單從陣營上劃分,因為要說陣營,俄羅斯還是資本主義國家,中俄就不應該在一個陣營,美俄應該是親密盟友,但事實上是嗎?

第一島鏈的存在,事實上是美國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這是早就該丟進垃圾堆的過時的東西,如果老想着用軍事上的行為去「突破」,就是被束縛在這一過時的思維中,就會跟蘇聯一樣把自己給繞進去,這也是美國希望看到的。

在和平時期和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美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幾乎是不可能的,美國也不可能阻止中國的軍艦和商船在國際海域里合法通行,島鏈也無法切斷中國進行「一帶一路、中歐投資」等全球經濟戰略建設,所謂的封鎖事實上根本不存在。

而當中國以經濟戰略的方式跨過「第一島鏈」進行外向發展時,這根島鏈反倒成了束縛美國自己的枷鎖,困住美國的關鍵正是「台灣」。

台灣問題是中國當前最核心的利益問題之一,無論是從民族感情,還是國家利益上來講,「和平統一」對中國和兩岸人民都是最有利的,所以中國不到最後一刻並不會放棄和平統一的希望,武統是最後不得已的選項。不過如今台獨分子是愈加囂張,武統的呼聲和可能性是在不斷變大的。

其次台灣問題實際上已經上升到中美戰略博弈問題,從奧巴馬時期開始,美國在國力衰退的情況下,在全球採取戰略收縮,在台灣及中國周邊地區採取對華戰術進攻的意圖已經非常的明顯了,這樣的做法是既能實現力量收縮,減緩國力衰退,又能遏制中國崛起,為對抗中國贏得空間和時間。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對華的遏制戰略中,台灣是關鍵棋子,但事實上還有一個問題被很多人忽視掉,如今美國如果要利用台灣和第一島鏈遏制中國大陸,那他必然要加大在這個方向上的投入。

如果是20年前,美國可以向台灣或日本出售一些先進武器,派兩艘軍艦晃悠一下就能在軍事上形成對中國大陸的威懾,但是現在不同了,因為不管美國賣什麼武器(不可能出售他自己最先進的,也不敢賣進攻武器),也改變不了和解放軍在實力的差距,而且還發現美國軍艦來晃悠也不管用了,因為中國海上力量的提升速度大大超出了美國的預料,在不少技術上完成了對美軍的追趕,乃至超越。

因此美國若還想借用第一島鏈圍堵中國,就必須要更多地投入的力量,而如果過多地投入,那就和美國的全球戰略收縮相矛盾。

所以當現在台海、南海等海域的局勢逐步向中國大陸方向傾斜之後,美國反倒是在第一島鏈進退兩難了。

從實力上講,中國大陸收復台灣已經不成問題,加上台灣在經濟上對中國大陸也是非常依賴,因此中國大陸事實上已經對台灣完成了控制,回歸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既然只是時間問題,那在收回來之前為什麼不加以利用呢?當前美國霸權是阻礙中國發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所以美國國力的衰退是符合中國利益的,因此中國需要給美國持續「放血」,把美國從戰略收縮中拉出來,不能讓美國休養生息,讓美國加速衰落!

所以中國拿出了「一帶一路,中歐投資」這樣的現代版遠交近攻戰略,這不僅是有利於中國的對外發展,更是逼着美國要加大對盟友的投資和援助,讓美國的全球收縮戰略落空。

而在第一島鏈這邊,解放軍在軍事上已經對釣魚島、台灣島、南海等區域形成了優勢,美國為了維持住第一島鏈的穩定,就需要不斷投入軍事力量,從而陷入「軍備競賽」。

特朗普在任時就在台灣問題上採用了極為強悍的攻勢,台海問題一度進入戰爭邊緣,特朗普以為在軍事、經濟、外交上對中國採取極為強硬的戰略恫嚇,可以讓中國害怕、屈服,但事實中國不僅沒有嚇住,反而採取了同等強硬的反擊手段。

美國沒有想到中國的態度會如此強硬,尤其是軍事上,軍機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給了台獨分子和美國極大的震懾。因為美國事實上在台灣問題上能打的牌,基本都被特朗普給打完了,美國要再在台灣問題上真正刺激到中國,就只剩承認台灣「獨立」這一條路。但這一條路,即便是特朗普也不敢走。

現在的拜登一會軍機降台,一會兒高官訪台,雖然很噁心人,但事實上還是打擦邊球,而且刺激性和壓迫性遠沒有特朗普時期來得強烈,更多的效果可能只是在安撫島內的獨派以及周邊盟友的情緒。

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所謂「中國地圖不能包含台灣」的這個提案,說白了也只是嘴炮,對於現在的局勢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美國要想真正在台灣問題上困住中國,就只剩開戰這一條路,但這條路的代價他承受不起。

美國發現打台灣牌沒用後,就基本沒招了,那麼問題來了,台灣握在手裡還有用嗎?

回到文章開頭,蘭德公司的分析員提議撤出東亞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中國大陸在亞洲的實質影響力已經不是美國所能阻止的,經濟上日本韓國都是以中國市場為核心(日韓加入RCEP,以及中日韓三國希望打造的自貿區,就已經說明了日韓兩國在一定程度上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美國如果要繼續控制日韓等國的思想,就必須得加大戰略投資,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甚至需要美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親自下場。

但是還是那句話,美國現在要想在台灣問題上給大陸製造真正的麻煩,必須要冒着開戰的風險。這也就意味着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投資在隨着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而加大的同時,卻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回報。台灣如同美國的一個無法止血的傷口,不斷地消耗着已經嚴重衰退的國力,而這場消耗戰在當前局勢下的最終結果,必將是美國的慘敗。

事實上對於美國來說,最划算的方式就是放棄台灣、南海等亞太地區的一些他所謂的利益,只要在軍事上控制日本,對於美國的太平洋利益來說只是損傷了皮毛,畢竟沒了第一島鏈,還有第二、第三島鏈。

但是,美國是絕對不可能這麼幹的,因為這就意味着對亞洲盟友的背叛,而且是對日本、韓國這樣的核心盟友的背叛,這種背叛會加速全球盟友對美國的離心。本來歐盟跟美國也是貌合心不合,而且中國不是蘇聯,威脅不到歐盟,相反利益交換甚多,合作傾向是大於對抗的。

所以撤出東亞引發的蝴蝶效應是美國不敢想像的,因此美國必須保住第一島鏈,目的已經不僅是封鎖中國,更多的可能還是為了維持住現在的盟友體系。

當然美國也不是傻子,死耗在第一島鏈對他來說只能加速自己的衰落,於是這個時候盟友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美國如今在不斷地強調盟友應在地區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周邊,美國不斷地拉日本、韓國、印度進行聯合軍演,讓日本參與到南海、印度洋的戰略中,又讓印度攪入到南海的泥潭裡,甚至還不遠千里讓毫不相干的法國、德國、英國的軍艦來到亞太演習。

這個陣仗看似唬人,事實上則也是表明了,美國已經到了難以依靠自身來對抗中國,尤其是從歐洲搬救兵這一點,或許已經證明,美軍力量的衰落遠超我們的想像。

有的人或許會想,你看美國那麼多盟友,他自己不怎麼出力,整體力量還變強了。

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是問題還是在於,在不開戰的情況下,不管是美國自己投入力量,還是拉盟友一起來,美國一方就是被消耗的更多的一方,他自己來,消耗的是他自己,他讓盟友來消耗的就是整個盟友體系。

要知道盟友的國力可遠不如美國,像英國的航母編隊來一趟南海就出動了全國三分之一的海上力量。美國幾乎所有盟友的海軍僅僅只能滿足自身的海上防衛需求,欺負伊拉克、利比亞還行,在中國眼裡根本不具威脅。

而且像歐洲國家的軍艦要來一趟亞洲可不容易,美國要在這其中做很多工作,承諾這個、補貼那個,但即便如此歐洲國家受國力的限制,海軍來亞太是做不到常態化的,美國衰落後在亞太地區形成的力量真空是不容易填補的,除非讓中國來填。

另外,自古以來都已經證明了一點,在很多時候,盟友是靠不住的。各自利益不同產生的隔閡終會導致大難臨頭各自飛,尤其是當盟主不靠譜的時候,手下盟友各自的心思就會藏不住,而這也是埋給美國的一個大雷。

綜上所述,由於中美因為台灣在軍事上打起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現在台灣成了美國的一大累贅,反而是中國對美國的殺手鐧,用軍事上的話說叫「圍點打援」:台灣圍而不攻,吸引美國不斷投入有生力量,也不斷地消耗他的有生力量,最終讓美國的霸權落幕。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美國近年來在台灣問題上加大投入,反倒是給了台獨分子錯覺從而在戰略上產生了錯判,認為美國親自下場「圍剿」中國,是他們的戰略機遇期,可以從中獲取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所以果斷站在了反華第一線。

殊不知台獨越囂張,最惱火的其實還是美國,因為當台獨鮮明地站在反華立場上時,美國就更不能拋棄他們,日韓可都看着呢,所以美國在台海問題上是越陷越深,進不得也退不得,進一步就是開戰,退一步就是聯盟領導力的崩盤。

也許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在現在實力允許的情況下,還不儘快收復台灣,其實這和當年的香港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全國解放時,解放軍已經做好了武力收回香港的準備,但是毛主席卻表示要留下香港,當時的新中國連抗美援朝都說打就打,那為什麼要留香港呢?

事實證明留下這個對西方的交流窗口是利大於弊的,所以要等到合適的時候收回,什麼時候合適呢?當改革開放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中國和西方的交流在不是只有香港的時候,就可以順利收回。

台灣也是這個道理,台灣問題已經拖了70年,島內什麼思想想必大家也是都知道的,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收復,統一的過程和後續的治理,美國都會是一個阻礙最大的外部因素。所以不如在收回之前,更多地去利用,最大程度消耗美國國力,也有利於島內民眾重新認識美國,更有利於降低收復和治理台灣的成本。

而從美國的衰落程度上來看,比如美國負債、通貨膨脹、航母力量短缺(亞太地區甚至出現航母力量真空),祖國完成統一的時間或許已經非常近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