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如此快攻入喀布爾,可以說超出了所有人預料。儘管這是典型的「閃擊戰」戰術,可從實力對比來看,塔利班贏的一點道理都沒有。那麼,塔利班的攻勢為何如此凌厲?
在宣布撤軍之時,拜登一再強調,阿富汗有30多萬政府軍。重要的這是由美軍親自武裝和訓練的軍隊。據說還有不少的攻擊力突出的特種部隊。更有空軍和裝甲部隊。這就是他不顧反對的迅速撤軍理由之一。
而塔利班方面呢?據說真正的塔利班武裝只有6萬人左右。其它就是不同派系的武裝和民兵,大約有10多萬人。
重要的是,塔利班武裝沒有空軍和遠程炮火裝甲部隊,只有輕武器。而且還是萬國裝備和土裝備。
這樣力量對比,任誰都想不到會出現目前這樣的戰果。也難怪拜登一直對撤軍後的局勢那麼有信心。即使無法消滅塔利班,也足以重創。即使無法重創,至少也能頂個一年半載的。可以為拜登的全球戰略大調整爭取時間。
塔利班的攻擊非常迅速,可以用「閃擊戰」來形容。可這似乎又超出了閃擊戰的範疇。因為,阿富汗的空軍和重裝部隊並沒有上陣,也沒有見到特種兵上陣。只知道特種兵保護總統攜大量現金出逃了。
塔利班之所以能夠迅速得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動作迅速。以迅雷之勢發動攻擊,可以說是打了個措手不及。就在人們想不到會攻擊的時候,發起了攻擊。
動作迅速,對手的火力再強,沒有準備的情況之下,自然就亂了陣腳。這可能是一個方面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阿政府軍似乎從一開始就失去了鬥志,甚至於可以說一開始就沒有想與塔利班交鋒。因此,很多大城市基本上就是通過談判兵不血刃的拿下。也就是政府軍不戰而降所致。這真有點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思。
強大的政府軍,為何會不戰而降?這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美軍一宣布撤離,政府軍就失去了鬥志。
要麼是政府軍過於依賴於美軍的威懾力和保護。一旦失去這個保護,自然就沒有了戰鬥的能力。
要麼是這些政府軍官兵,參軍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或者說是為了養家糊口。根本沒想過打仗。美軍不打了,這碗飯也就吃到頭了。自然也就只能是丟盔卸甲的「離職」回家「待業」了。
要麼就是政府軍對政府嚴重失望。據媒體報採訪報料,在一些地區的政府軍即無糧也無彈藥,軍餉可能早被剋扣了。自然不願意為政府而戰。從總統攜大量的現金跑路來看,先阿政府很是腐敗。
要麼就是阿富汗人都不希望美軍長期佔領。內戰越凶,美國控制的程度也就越大。只有放棄或停止內戰,美國人才能徹底的離開阿富汗。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政府軍對塔利班非常恐懼。這當然與塔利班經常採取一些極端的手段有關。與塔利班正面作戰,勝了還好,一旦失敗有可能受到懲罰。即使塔利班得不了勢,同樣也會採取極端手段進行報復。
重要的是,20年前,強大的美國聯軍加上扶持的反塔利班勢力推翻了塔利班政權。據說當時的塔利班武裝也就是6萬多人。可清剿了20年的結果,塔利班武裝還是6萬人。被美軍殺死的還不知道都是些什麼人。
在互聯網上可以查出20年間死傷了多少阿富汗平民,也可以查出阿政府軍的傷亡人數,更可以查出美國和歐洲聯軍的死傷人數,但卻查不出塔利班武裝到底死傷了多少人。你說奇怪不?
塔利班有如此強的生存能力,被美軍清剿了20多年戰鬥力不降反升,這就更讓人恐懼。美軍要撤出,塔利班要進攻,其它武裝勢力當然也就不敢抵抗了。
其實,之所以取得這樣的勝勢,與塔利班長期謀划有重要的關係。也就是說,在僵持了20年之後,已經意識到了最後時刻的到來。所以塔利班一直在周密謀划大反攻戰略。
一邊與美國政府和阿富汗政府接觸談判,一邊與主要相關大國進行積極接觸。同時也在與各部族勢力明裡暗裡的協商談判。談了這麼長的時間,既摸清了美國政府和阿富汗政府的底,也明確了國內國際形勢。
把美國逼到了談判桌上來,這本身就是個勝利的鼓舞。自然,信心會暴漲。
而反覆談判本身,實際上更像是一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戰略。迷了美國政府和阿富汗政府同時,一邊在喀布爾周邊秘密調動生力軍,一邊與部族武裝聯合,一邊又與一些部族武裝協商。
拜登加速撤軍之時,阿富汗雖然在一些地區發動了攻勢,似乎並不是那麼凌厲,甚至還有被政府軍炮火重創的時候。這樣就麻痹了拜登和阿政府。
所以,儘管美國這邊撤軍那邊塔利班就開始攻擊,拜登並沒有當回事。甚至美軍還在預測最壞的情況也是在一個月後攻到喀布爾,90天後才有可能拿下。
而塔利班一夜間就出現在了喀布爾城下,顯然是早就把主力軍秘密部署到位。而對於眾多省份的攻擊,更像是分割包圍。把30多萬政府軍調動分散開來,就形不成局部優勢了。
這裡就出現了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了。
絕不相信美國的情報部門沒有這點偵察能力。而是這些人根本無心掌握具體的情況,心早就飛回到了美國。給拜登的情報恐怕也都是編瞎話糊弄鬼的。反正撒謊、欺騙與甩鍋已經成為了當今美國政治的流行病。可以說,拜登失敗的一大原因就是被自己人給出賣了。
這麼多因素累積在一起,也就成就了塔利班在世界戰史上創造出最經典的「閃擊戰」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