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提名前副國務卿伯恩斯出任美國駐華大使。此項官宣印證了外界之前的猜測和預期。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自1月上台以來遲遲未提名駐華大使,而在阿富汗政局突變、美國倉促撤軍引發混亂的當下,拜登突然作出這一重大人事任命可能顯露出某種「緊迫感」,即在阿富汗等重大地區問題上需要與中國協調。
外交老將
今年早些時候,就有消息傳出,拜登有可能提名伯恩斯出任美國駐華大使,但之後就沒了下文。現在,隨著白宮正式確認,人選總算塵埃落定。
現年65歲的伯恩斯稱得上美國外交界的老將。他曾在美國外交部門工作27年,橫跨從列根到小布殊四屆政府,歷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駐希臘大使、駐北約大使、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具有豐富的職業外交經驗。
伯恩斯目前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外交和國際關係,以及中美關係。白宮方面表示,伯恩斯精通法語,熟悉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但不會中文。
外界認為,提名伯恩斯意味著拜登傾向於選擇職業外交官而非傳統政客擔任駐華大使一職。
《南華早報》此前分析,若伯恩斯提名獲得批准,將開創美國國務院內部人士擔任駐華大使的先例。美國前幾屆政府一般遵循「政治任命」傳統,選擇資深參議員、州長等擔任駐華大使。
路透社認為,拜登挑選資深外交官而非政客出任駐華大使,表明美國希望駐華大使在美中兩個全球競爭對手關係日益緊張的情況下能發揮更核心的作用。
《紐約時報》指出,隨著中美之間日益嚴重的意識形態衝突導致兩國關係惡化,伯恩斯準備填補外交真空。
不過,與前幾任美國駐華大使一樣,伯恩斯不被認為是中國政策專家。相反,他更深耕俄羅斯、歐洲、非洲事務。
當然,伯恩斯與中國也並非毫無交集。據美國媒體報道,他在擔任副國務卿時直接參與了對國務院東亞局以及其他涉華事務的管理。一名曾在此期間與伯恩斯共事的美國外交人員說,伯恩斯對中國事務非常瞭解,「他曾在一個很高的級別上負責美中關係」。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稱,伯恩斯曾與中國政府就阿富汗、聯合國對伊朗制裁、朝鮮和美國政策等問題開展過工作。
為何選他?
輿論認為,拜登之所以相中伯恩斯,一方面是看中他豐富的外交經驗,尤其是談判經驗。
伯恩斯對俄羅斯、歐洲、亞洲、非洲和中東事務都非常熟悉,且能言善辯,曾在諸多外交事件中擔任首席談判手——從美蘇核裁軍談判到歐洲一體化談判,從美印民用核協議談判到美伊核談判等等。
美國Axios新聞網指出,中美關係是拜登總統任期內最關鍵、最重要的議題,拜登需要經驗豐富的外交官協助他處理兩國之間的問題。
另一方面則是伯恩斯深厚的政治人脈。
美國媒體稱,拜登政府對中國問題極為重視,無論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還是國務院都有龐大的團隊在專門負責中國事務。駐華大使不僅需要與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合作,還需要與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國安會亞洲問題協調員坎貝爾協商。這對駐華大使而言不失為一項挑戰。
而伯恩斯的優勢或許在於他與這些「圈內人」都很熟悉。比如他與布林肯、沙利文有著密切的工作關係;他還在克里擔任國務卿時成為其外交事務政策委員會成員。
不僅如此,伯恩斯還與民主黨頭面人物過從甚密,雖然他是無黨派人士。他是拜登2020年總統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顧問,還曾為希拉里2016年競選總統提供非正式建議。
特殊的人脈關係有利於伯恩斯在駐華大使任上開展工作,因此使他脫穎而出。
此外,據《紐約時報》報導,就駐華大使人選,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曾告訴人們,他有興趣選擇一位「校長」,這位「校長」將傳遞出超越職業外交官的不同信息。
未來角色
曾擔任奧巴馬政府的亞洲問題專家、目前在喬治敦大學工作的麥艾文(Evan Medeiros)說,選擇伯恩斯表明,在常規高層對話因意識形態競爭日益加劇而萎縮之際,拜登尋求與北京建立一種新的溝通模式。
「我們需要的是一匹埋頭苦幹的馬,而不是一匹華而不實的馬。」麥艾文說,「我們希望我們的大使是這一關係中的關鍵人物之一,我們需要理解大國政治的人。」
路透社稱,鑒於拜登政府表示不願恢復北京方面尋求的定期、有組織的高層對話,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新任駐華大使可能因此承擔更關鍵的角色。
曾多次派駐北京大使館的前美國官員詹姆斯·格林(James Green)說,「美國駐華大使可以重新擔任中國官員的信使和傳話人。」
格林表示,拜登提名伯恩斯將得益於他「對外交政策機構的深入瞭解」,以及他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擔任國務院發言人期間向北京發出的「明確信息」。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指出,當拜登政府將與中國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競爭作為其更廣泛外交政策的基石時,伯恩斯出任大使將會使其成為矛頭。他很可能肩負雙重任務,一方面要執行不受中國歡迎的對華政策,另一方面還要保持友好的工作關係。
對於伯恩斯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認為,伯恩斯預計是一位中規中矩而非開創型或者交往型大使。從其職業外交官生涯看,他和現有美國外交和安全團隊會保持高度一致,而不太會有開拓性舉動。
不過,呂祥認為,美國終於決定任命駐華大使,對於中美兩國交往來說是一件好事。對美國來說尤其如此,美國與中國外交決策層將擁有更直接的溝通渠道,溝通效果將勝於電話、視頻交流。而且,如果美國有意改善對華關係,伯恩斯的到任也會在兩國之間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時機微妙
儘管提名伯恩斯在意料之中,但是拜登的宣佈時機引發關注。
《紐約時報》稱,提名是在週五(20日)下午宣佈的,就在幾個小時前,拜登剛就阿富汗亂局發表了講話,這是他擔任總統以來遭遇的最大外交政策危機。
除了駐華大使,拜登當天還宣佈提名前芝加哥市長、白宮前辦公廳主任拉姆·伊曼紐爾出任美國駐日大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注意到,這兩個最高外交職位已醖釀數月,但白宮直到8月20日下午晚些時候才正式宣佈。此刻正值拜登政府遭遇迄今最大的外交政策危機——美國在阿富汗塔利班接管政權之際從阿富汗撤軍。
自去年10月,前總統特朗普政府的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卸任回國後,美駐華大使一職空缺至今。拜登政府今年1月上台後,也遲遲未提名新的駐華大使,僅任命了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
此後,隨著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的卸任,中國和美國一度出現彼此都沒有大使任職的情況,在兩國關係史上分外罕見。而這一真空狀態直到上月底秦剛抵美出任中國新駐美大使時方才打破。然而,拜登政府並未及時「互動」,仍對美國駐華大使人選諱莫如深,儘管外界已經消息滿天飛。
如今,拜登為何突然打破沈默?
在呂祥看來,拜登可能有了「緊迫感」。一方面,眼下,美國遭遇阿富汗問題的全面混亂潰敗,可能需要在阿富汗等一些重大問題上與中國協調。「美國現在可能意識到,在阿富汗等地區問題上若沒有大國協調,對其來說是災難性的。」
另一方面,也沒有理由再繼續拖延大國大使的任命。自拜登執政以來,不少大國大使空缺至今,這在美國歷史上很少見。拜登此次宣佈大使提名不僅有中國,還包含日本。從長期來看,駐華大使等大國大使空缺太久對美國外交是不利的。
呂祥指出,以長年的國會生涯和外交事務經驗而論,外交原本應該是拜登的得分項,現在卻成失分項,導致其民意支持率大跌。以均值計算,其淨支持率已跌為零。目前,美國外交處於混亂局面,拜登已把外交優勢揮霍殆盡,把一手外交好牌打爛。
至於之前遲遲不宣佈駐華大使人選,呂祥推測拜登可能猶豫不決,不知起用誰最合適,最符合其需求。此外,還有華盛頓朋友私下透露,考慮到中美兩國疫情管控、人員往來不便的情況,美方可能認為過早將大使派駐北京容易被孤立,容易受中國影響,因此不如保持距離更好。
不過,《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是,拜登幾個月前就敲定提名伯恩斯與伊曼紐爾。但官宣推遲的部分原因是,美國在宣佈之前需要先得到駐在國的批准。
棘手難題
即使伯恩斯等人獲得提名,最終還將通過美國國會參議院的確認。不過,外界認為,伯恩斯獲得參議院批准應當沒有懸念。
呂祥說,一旦進入提名程序,確認過程應當會比較順利。因為伯恩斯獲得兩黨支持。一邊是共和黨新保守派接受他。伯恩斯過去出任幾項重要職位,包括副國務卿、駐北約大使,都是在共和黨執政時期。另一邊是民主黨主流的溫和派也支持他。
呂祥還說,雖然確認過程不會有障礙,但需要時間。國會目前正在休會,參議院到9月中旬開始議事,加上各種排期,預計國會最快會在10月份批准伯恩斯的提名,後者則於當月上任。
路透社報導,伯恩斯表示,如果得到參議院的確認,他期待重返公共服務領域,並致力於「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以及兩國關係在這一關鍵時刻所面臨的其他困難和複雜挑戰」。
從伯恩斯迄今一系列涉華表態看,一方面,他在所謂「人權」問題上對中國發難,將中美關係形容為「非常激烈的競爭狀態」,強調與歐洲、日本步調一致應對中國。另一方面,他也表示中美經濟「脫鈎」不現實,雙方需在氣候、防疫問題上合作。
外界預計,伯恩斯若出任駐華大使將面臨一堆棘手難題。
首當其衝的是如何處理中美關係。路透社指出,伯恩斯將在兩國關係處於幾十年來最低點之際前往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正在貿易、技術、新冠疫情、台灣以及南海等幾乎所有問題上存在分歧。
與此同時,在阿富汗政局突變的新背景下,伯恩斯還將面臨一個新的難題——如何處理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和美國從喀布爾撤離造成的混亂。倉促撤軍、留下一堆爛攤子,已導致外界質疑拜登政府是否有能力迅速將重心轉移到印太地區以對抗中國。■
來源:上觀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