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投降了,法國果然再無戴高樂!

天涯補刀

馬克龍果然投降了!

距離美英澳秘密簽訂協議組成「奧哭死」(AUKUS)聯盟,並撕毀高達900億澳元的法國潛艇採購合同才8天,憤怒的法國人就與美國重歸舊好了!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美國總統拜登在22日通了一番電話之後做出共同承諾:

第一,法美兩國將共同致力於恢復互信;

第二,法國駐美大使將會重返華盛頓;

第三,拜登與馬克龍將在今年10月舉行峰會。

正如《參考消息》所言:法國再無戴高樂!

大家都知道聯合國有五大常任理事國,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這五大國在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政治地位非常的高。但是,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中美俄才能決定世界的命運,英法的影響力似乎遠比中美俄要低。

從表面上看,中美俄無論是從領土面積、人口數量、軍事實力等方面,都要遠超英國和法國:

領土面積(主要指領陸):俄羅斯領土面積世界第一,達1708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面積世界第三,為960萬平方公里;美國第四,為937萬平方公里。但是,法國和英國則要小很多,法國領土面積排44位,為5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第五大省四川的面積);英國排78位,僅為2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第九大省廣西的面積)。

人口數量:中國人口為14億,美國為3.3億,俄羅斯為1.46億,但是法國僅為6700萬,英國為6600萬——法國和英國的人口數量相當於中國第七大省湖南的人口。

軍事上就更不用說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也是遠超英國和法國的;經濟上,俄羅斯要差點。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才忽視了英國和法國。

但是,很多事情並非大家看到的那樣簡單:五常裡面沒有一個弱國。

表面上看,英國和法國的實力在中美俄面前似乎沒有什麼看點,但是還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比如,軟實力。

在一戰和二戰前,英國和法國都擁有大量的殖民地,雖然這些殖民地在二戰後大多都獨立,但是作為曾經的宗主國,法國和英國都仍有巨大的影響力。

比如,英國在殖民地獨立以後,仍保留一個組織,叫做「英聯邦」。

英聯邦是一個國際組織,有53個獨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現任英聯邦元首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則身兼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

這些國家,無論是語言、法律和政治制度等幾乎都是從英國「複製」過去的,所以英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依舊很大。

同樣的道理,法國作為曾經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之一,對殖民地的影響力也依舊非常的大。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知道法國對曾經的殖民地影響力有多大了。

去年8月份,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發生驚天大爆炸,裝有2750噸高爆炸性危險化學原料硝酸銨的倉庫爆炸,將半個貝魯特港口被夷平,黎巴嫩人民對政府失望透頂……

大爆炸發生以後,作為曾經的宗主國,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對黎巴嫩進行了訪問,在訪問的過程中,大量黎巴嫩人喊出「讓法國託管黎巴嫩10年」的口號。

黎巴嫩人在網上發表一個叫做《未來10年將黎巴嫩交給法國託管》的請願書,這份請願書寫道:「黎巴嫩政府完全沒有能力保護和管理這個國家,失敗的體制、腐敗、恐怖主義和民兵組織讓這個國家奄奄一息。我們認為,應該把黎巴嫩重新置於法國的託管之下,以建立廉潔和持久的治理。」

然後,在短短的24小時內,這份請願書就獲得了5萬個簽名。

一位請願書籤署者說道:“自從法國離開后,這個國家一直在下沉。內戰、經濟、政治和邊境危機接踵而至”。他補充稱,他懷疑「黎巴嫩領導人是否會放下身段,承認他們的無能和失敗」。

在馬克龍訪問黎巴嫩的時候,大批黎巴嫩民眾堵在街道上,迎接馬克龍並不斷向馬克龍喊道:「幫幫我們!革命!」「人們想要推翻這個政權!」

黎巴嫩只是法國影響力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法國的影響力遠不僅僅在於黎巴嫩,還有很多地方。

比如,前段時間幾內亞發生軍事政變,很多人認為是美國在背後搞鬼,事實上我認為可能不是美國,而是法國,因為法國在幾內亞的影響力遠比美國要大很多——幾內亞說的是法語、用的是法郎,是法國曾經的殖民地,法國對其影響力巨大。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幾乎整個西非地區說的都是法語。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組織叫做「法語國家組織」。

二戰結束以後,法國的殖民地不斷的獨立出去,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擔心法國的影響力縮小,於是便提議建立一個「法語國家組織」——1970年,21個法語國家在尼日爾首都尼亞美召開的會議上籤署了成立文化技術合作局憲章,宣告該組織正式成立。

在全球將法語作為第一及第二語言的人口約有3.3億人,其中1.15億是非洲人,這還不包括那些在非法語國家使用法語的人口。

為什麼西非地區有那麼多國家講法語?

就是因為那些地區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每個國家在對外擴張的時候,都要想辦法將自己的語言、文化和政治制度複製到殖民地,其目的就是為了實現長久統治。

想想日本佔領台灣以後發動的「皇民化運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推行日語:1930年台灣懂日語的人不到10%,1937年猛增為40%,1944年更增加到70%。

大家記住一點:除了老蔣敗退台灣帶去的人不會說日語外,其它的台灣人及其後代幾乎都會說日語。

比如,有人就曾對我說過,他和台灣人有合作,在簽訂合同以後一起去K歌,然後那些台灣人都直接唱日語歌,讓他感到非常的吃驚。

事實上,如果你了解台灣經歷過什麼,那麼就完全不用吃驚了:台灣本土人(不含國民黨)幾乎都會說日語,包括蔡英文。

法國對非洲國家的影響絕不僅僅在於語言、政治方面,在經濟方面,法國對曾經的殖民地國家影響也非常的巨大。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當今世界仍有很多國家在使用法國曾經的貨幣——法郎。

法國自己已經不使用法郎了(改成歐元了),但是在非洲的15個國家仍使用的是法郎。

大家能知道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有多重要嗎?

法國和英國的殖民方式還不太一樣,英國殖民其它國家主要是為了掠奪資源,法國不僅僅為了掠奪資源,它還要控制殖民地的經濟,所以它在殖民的過程中還建立了受自己控制的銀行。

二戰後,大量的殖民地從宗主國的殖民下獨立了出來,原來宗主國的影響力大幅度下降。比如,英國雖然還有一個“英聯邦”,但是英國對英聯邦成員的約束力已經非常弱了。

但是,法國不一樣。

法國的殖民地雖然政治上取得獨立,但經濟上仍嚴重依賴於法國,最突出的表現是,他們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自己發行貨幣,而是繼續使用的是受法國政府控制的非洲法郎。

法語、法郎就是法國仍在當今世界上擁有強大影響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很多中國人未必知道這些。

法國的影響力不僅僅在於法語和法郎,還在於法國擁有很多海外領地。

什麼叫做「海外領地」?

就是與本土不相連的領土。

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強曾殖民很多國家,有些國家獨立了出去,有些國家非常小,沒有獨立出去,於是便成了它們的「海外領地」。

比如,直到現在,英國仍有14個海外領地:英國海外領地是主權歸於英國,它們是大英帝國的殘餘部分,部分領土經投票表決繼續成為英國領土,其餘領土則尚未取得完全獨立。

比如,在2019年的時候,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要求英國尊重國際法庭的裁定,結束在查戈斯群島的「非法殖民統治」,限時6個月把這一群島的主權移交給非洲東部島國毛里求斯。

但是,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卡倫·皮爾斯在聯大卻說,英國自1814年起對英屬印度洋領地即查戈斯群島持續擁有主權。英方不承認毛里求斯的主權主張,不準備歸還這一群島。

比如,英國在18世紀初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奪取直布羅陀,後來西班牙雖然試圖從英國手中奪回該地,但迫於英國的強大海軍實力,不得不簽署條約,任由英國統治。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39年,隨着西班牙佛朗哥政權上台,西班牙開始嘗試收回直布羅陀。直到今天,西班牙仍然希望通過各種方式收回直布羅陀,並與英國不斷發生衝突。

同樣,法國作為曾經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也擁有大量的海外領地。

目前,法國還擁有5個海外省、19個海外領地和4個特別行政單位,其領地面積仍遍布全世界,仍可稱為「日不落國家」。

我們對比上面英國海外領地和法國海外領地就會發現明顯的區別:

第一,法國的海外領地面積遠比英國的大,而且人口也比較多;

英國的海外島嶼都大多只有幾百、幾千人,上萬的都很少,面積也都是幾十或者僅幾平方公里而已的小島礁;但是,法國海外領地則要大得多。

第二,法國海外領地海域面積比較大;

比如法屬波利尼西亞和南極領地,所屬的專屬經濟區都非常之廣,英國僅存的海外袖珍小島們是難以與其項背的。

所以,大家記住了:法國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差。

正是因為法國在世界上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在二戰的時候,戴高樂才敢和德國對抗:二戰的時候,法國政府300萬大軍在抵抗38天後就向德國投降(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始進攻法國,到6月22日,法德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政府宣布投降,歷時38天),但是戴高樂卻在抵抗。

由於法國在非洲擁有強大的影響力,戴高樂才能組織起高達40萬的軍隊,其中非洲黑人士兵就有30萬。

正是因為法國在世界上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在二戰後,戴高樂才敢公開向美英要權力,在美英沒有滿足自己的條件下,果斷的退出了北約。

二戰後的1958年,戴高樂重返政壇後,在給美,英首腦的一份備忘錄中稱:現在北約組織已不再適應整個自由世界的基本安全需要,法國的責任也擴大到世界各地,因此提議在北約組織中建立一個由美、英、法三大國組成的理事會,掌握世界政治和戰略問題的決策權。結果,遭到了美、英的委婉拒絕。

說白了,就是戴高樂向美國和英國要北約的主導權,但是被拒絕了。

於是,戴高樂一怒之下就退出了北約:法國從1966年退出北約,直到2009年才重新加入北約——法國退出北約的時間長達43年。

正是因為戴高樂知道英國就是想要搞亂歐洲大陸,所以他在1963、1967年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戴高樂曾經說道:「英國有朝一日會加入歐共體的大家庭,但毫無疑問,那時我將離任了。」

……

法國在二戰過程貢獻非常的小,為什麼還能佔據「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一個席位?

除了因為英美俄想要在德國身邊安插一個「眼線」專門盯住德國和大國之間的博弈(主要是美蘇),法國強大的世界影響力恐怕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戴高樂為什麼敢對抗美國主導的北約?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法國在二戰的過程中損失極小,戰後仍有強大的實力;

不同於俄羅斯、中國、英國和美國,法國政府在戰後很短的時間內就投降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沒有被戰爭大規模的摧毀;法國在戰爭過程中,犧牲的人數也非常小……

第二,法國在非洲殖民地國家仍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這點從戴高樂能組織30萬黑人士兵就能看出來。

我們公正客觀的說,目前法國的這些影響力依舊還在。

目前法國的軍工體系依舊非常完整,擁有核武器、核潛艇、航母和先進戰機,同時法國在西非地區依舊擁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法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影響力帶着歐洲擺脫美國的控制。

沒有法國的帶頭,歐洲根本不可能從美國的控制下實現真正的「獨立」——德國軍事重工業被閹割了,沒有能力帶領歐洲;英國是「攪屎棍」,近500年來都在分化歐洲;其它歐洲國家又太小……能帶領歐洲從美國的控制下實現真正獨立的國家只有法國!

現在的法國完全不知道利用自己的力量,相反盡幹一些蠢事:2017年的時候,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還以為法國是一個多牛叉的國家,空着手來中國想要和中國簽訂大單,結果中國讓他空手回家了;這幾天,法國參議員代表團又定於今年10月4日至11日訪問台灣……

原本法國是可以成為像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那樣的大國的——不僅僅因為法國在世界上仍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中俄也有“幫助”法國打破美國霸權的需求——但是,法國卻完全不知道利用自己的力量和國際力量。

果然,法國再無戴高樂,戴高樂之後也再無法國!

法國,再難出現像戴高樂的政治家、戰略家。

這是法國的悲哀,也是歐洲的悲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