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10月4日上午10點,美國貿易代表戴琦首次公佈了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願景,基本信息可分為2部分:
壞的部分:
定性中國未遵守全球貿易規則;將同盟友合作,一起打造公平的國際貿易體系;暗示美國有可能採取新的貿易措施,包括重啓「301條款調查」……傳遞出的總體意思就是美國「強硬」,美國都是對的,錯的只是中國。
好的部分:
表示要與中國「坦誠對話」;
加大關稅豁免;
不尋求加劇同中國的緊張關係;
不尋求同中國脫鈎,而是不同基礎上的「再掛鈎」;
還用上了一個新詞,同中國「長久共存」;
通過上面這些信息,美國傳遞出什麼信號?
作者認為至少有如下2點:
一是美國的保守勢力未能佔據上風
在《信號》一文中,作者提出過2個問題:
1, 美國資本與保守勢力誰將佔據上風;
2, 美國產業資本與全球資本,誰將佔據上風;
如今看來,答案應該是很明顯的了。至少,保守勢力未能佔據上風,全球資本在與美國產業資本的PK中,未落入下風。
二是對美貿易戰,中國確實佔據了上風
這裡主要有2點含義:
1, 談判,中國不急美國急
通過戴琦所釋放的「不尋求同中國脫鈎」、「不加劇同中國的緊張關係」、「與中國坦誠對話」等信息可以看出,美國其實有點著急同中國進行貿易談判。
早前,美國一波接一波的派高官出訪,要麼在中國周邊訪問,要麼派出捨曼、克里等人直接來中國,特別是克里,一個搞氣候的,三天兩頭的往中國跑什麼?很大程度不為談氣候,而是當拜登的專聲筒。
中國方面,則顯示出了穩如泰山,向美國開出「兩個清單、三條底線」便是例證,我們能開除這樣的條件,就表示不著急同美國談。
2, 美國認識到了失敗,在進行調整
早前美國打貿易戰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想打垮中國貿易、壓制中國科技崛起、抽離中國製造業、擊潰中國產業鏈,最好能夠一舉壓垮中國。
但現在,從戴琦上述表態中可以知道,美國已經認識到了與中國「脫鈎」是不可能的,戴琦的原話是「全球兩大經濟體停止貿易並不現實,美方可能要思考的問題是我們尋求某種再掛鈎的目標是什麼」。
也說不尋求加劇同中國的緊張關係,要與中國進行坦誠對話,雲雲。
還有另一點,美國實際上已經在減少關稅了。
由於要考慮到美國輿論、保守勢力、產業資本的阻力,雖然沒有直接取消關稅,但是戴琦表示拜登政府將啓動「有針對性的關稅豁免程序」,實際上就是擴大關稅豁免,不斷削減關稅。
所有這些信息,說明美國已經認識到了早前發動貿易戰的一些初衷,其實是難以現實的,是不現實的,美國正在做一些調整。
這些調整,說明瞭美國早前貿易戰的失敗,因為只有進攻失利、不順利的情況下才會進行調整。
三, 未來
應該說,戴琦的這些表態是符合預期的,這在早前《信號》一文中已有所估計。通過上面的信息大致可以判斷,未來一段時間,若是不出什麼大的變故,拜登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大概也就那樣了。
這裡主要有幾點原因:
1, 貿易戰,美國已經失敗,再加碼已無意義
美國原本是想通過貿易戰來一舉壓垮中國,結果中國不論出口的數量還是質量,都在快速增長,哪怕是美國,其對華貿易逆差都在不斷擴大; 中國的製造業不但沒衰落,我們的「世界製造中心」地位反而被加強……,美國貿易戰的初衷已經失敗。
反而是美國,通過貿易戰不斷推高了自己的物價,美國消費者為此至少多支付了900億美元,在當前通脹高漲的情況下更是不利。
2, 全球資本的強大
從資本角度來解釋特朗普為什麼會下台,正是全球資本戰勝美國產業資本的結果,他搞的那一套「美國優先」影響了資本的全球逐利。
典型的案例,就是特朗普執政期間,3500多家公司起訴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競選期間,一百多家美國巨頭聯合施壓臉書,要求封殺特朗普社交賬號;貿易戰期間,依然有大量美國公司來華投資經營,比較有代表的就是特斯拉、美孚等公司逆勢來華設廠。
還有,今年8月5日,美國30多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商業協會致信財長耶倫與貿易代表戴琦,要求取消關稅;華爾街已經繞開白宮直接與中國會談;美國環球影城逆風在北京開業。
於是在今天,當美國產業資本在博弈中未能佔據上風時,拜登政府就不得不顧慮到全球資本的強大。
在這裡,不得不再次感嘆一下中國的高明,即貿易戰時,我們並未收縮,而是進一步擴大開放,這就導致了全球逐利的美國資本難以割捨中國市場,最終讓美國國內無法形成合力。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中國全面排斥美國資本,美國國內全面形成合力對付中國,則我們的壓力就會大得多。
3, 美國「三高病」,拜登政府的極大顧慮
這一點早前說過多次,美國目前面臨高債務、高通脹、高泡沫三大問題,並且解決其中一個,另兩個就容易崩掉。
比如,美聯儲如果加息收緊銀根,倒是有利於抑制通脹,但美國償還國債利息就會增加,股市也麻煩大大的;如果繼續印美元注水,自然有利於股市,但美國通脹就會繼續攀升。
在此狀態下,再對中國廉價商品加徵關稅,美國通脹就會雪上加霜。擴大豁免或取消關稅,讓廉價的中國商品進入美國,是降低美國通脹的方式之一。
過去這些年,正是中國廉價商品才支撐起了美元購買力,甚至可以說是支撐起了西方人高工資、低消費的幸福生活,結果美國人自己來加關稅推高物價,削弱美元購買力,真是不作不死。
不僅是通脹,還高債務等方向,「三高」之下的美國,其實是有求於中國的,幫它的也只有中國、歐盟這些重量級選手,這也是作者早前多次預估中美貿易戰有可能走向進一步緩和的依據所在。
總之一點,美國確實有那麼點「放軟」的味道,只不過顧忌到美國輿論以及保守勢力,還在死鴨子嘴硬,還在硬扛。有一點要注意,美國看似有些「緩和」,但美國的本質是有求於中方時就尋求合作、對話、不加劇緊張;但在有優勢的領域就脫鈎斷供,封鎖制裁,比如芯片行業;為了遏制中國,會不惜衝突對抗。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帝國主義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但凡在講理了,往往就是沒辦法了。
也確實如此,如果美國有辦法時,你何時見它客氣過?一定是直接動手招呼過來,而不會是在那裡叫嚷著「你等著,我搖人兒(盟友)」,也不會在那裡嚷嚷「我爸是李X(同盟)」,更不會說「我要與你坦誠對話」!■
驢子牽著不走非要倒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