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憤怒:海權的衰落與困局!

壞土豆

看到這個數據,成立了245年的美國出離了憤怒:

我擁有著全球最強大的海軍艦隊,有著超過300個海外軍事基地,是全球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是二戰後全球秩序的制定者。

可是,在我覆蓋全球的艦隊的眼皮下,中國卻是海洋貿易的最大受益者,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成為了全球最大貿易國,拿到了最多的好處。

我到底在做什麼?

橫行霸道200多年的美國,壞事做絕,好處佔盡,什麼時候吃過這樣的虧。

可是,美國面對這樣的局面,還有破解之道嗎?

我們很多人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思維:

美國是海權國家,中國是陸權國家。

海權對比陸權,在掌控力上,在軍事和運輸上具備天然巨大的優勢。

進而再得到一些觀點:

美國對中國設置了島鏈,對中國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威脅,遏制中國的發展,如一島鏈,美國在宮古海峽、大隅海峽、巴士海峽等廣泛佈置軍事基地和駐軍,形成對中國的封鎖。

進而得到比較直觀的看法:

中國是能源進口大國,但馬六甲海峽是海洋運輸從印度洋進入大平洋的必經之路,而中國要確保能源運輸的安全,就必須剪除美軍在新加坡的軍事基地。

否則,中國在能源輸入上將一直受制於人。

這個看法是對的嗎?

很遺憾並不對,因為海洋是連成一片的,即使我們「拿」到了馬六甲海峽,根據這個邏輯,中國的海洋運輸就安全了嗎?

中國的能源除了從俄羅斯過來的陸地運輸,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亞丁灣的海洋運輸過來的,紅海和阿拉伯海周邊一樣遍布美國的海軍基地,而且是中東國家能源輸入中國的起點,我們搞定了馬六甲海峽,起點還是被美國控制著,有用嗎?

在亞丁灣的美國軍事基地不被剪除,如果美國要攻擊中國的商船,連進入馬六甲海峽的機會都沒有。

很可惜,木有用。

那中國可能成為一個海權國家嗎?

很遺憾,在邏輯上並不能,因為島國有著天然成為海權國家的優勢,如英國,根本不需要強大的陸軍,只需在曾經的霸權時代集中資源建設全球最強大的海軍,封鎖全球航運的交通要道。

在二戰時,因為海軍的強大,讓納粹德國雖然有著強大的陸軍,卻無法在英國登陸,只能望洋興嘆,開展大不列顛空戰。

要知道,英國的陸軍爛成了渣,在東南亞被騎著自行車的日軍趕得雞飛狗跳,最後成建制的帶著完整的裝備投降。

可一直到最後,比日本強大得多的納粹德國也沒有踏上英國本土。

而現在的美國呢?

把美洲所有的「不聽話」的國家政變的政變,侵略的侵略,在整個美洲橫著走,巴拿馬總統,一言不合直接就能被美國綁架,送到美國的法庭審判。

美洲,除了美國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可以看作是美國孤懸海外的一個大島,所以,美國先天就有成為海權國家的優勢。

中國雖然海岸線漫長,但卻是鄰國最多的國家,有著14個之多。

並不具備成為海權國家的天然優勢。

而且,在目前的局面下,中國不可能學蘇聯,和美國搞軍備競爭,否則,將成為我們沈重的負擔。

這個結論是不是很讓人沮喪呢?

其實,這個很多人認可結論從開始就是錯的,因為無論是海權論還是陸權論,都是經過英國人的實踐,美國人馬漢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的觀點,經過二戰之後,斯皮克曼理論加強了這一論述。

斯皮克曼認為,可以通過邊緣地帶,離岸島嶼和新月型地帶,美國通過強大的海上力量,對世界島即歐亞大陸進行分割、控制與圍堵。

可現在過了近百年,因為國際政治、軍事、科技的變化,這個理論早就不適合於當前的國際局勢了。

用100年前的理論看今天的世界,最後得出的結論必然是錯誤的。

海權論能夠出現,本質上是因為水域運輸在成本和效率上遠遠的低於陸地運輸,是國際貿易的生命線。

而最早意識到海權核心價值的,是英國人。

1455年到1485年,英國爆發了爭奪皇位的30年玫瑰戰爭,這個名字好聽,但是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場內戰,戰爭各方殺得血流成河,男爵以上的貴族戰死了65人,封建主超過千人,英國元氣大傷。

等打完戰爭,抬起頭來,滿目瘡痍的英國發現自己早就被西歐各國遠遠的拋到了後面。

此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為西班牙,在美洲拿到了廣袤的殖民地,並發現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多的貴金屬,黃金和白銀一船一船源源不斷的輸入西班牙,西歐所有國家的黃金加起來還不如他的零頭多,此時,國力可謂如日中天。

英國看到西班牙大發橫財,羨慕得口水直流,但是沒有辦法,實力差距太大了!

而且,當時的西班牙運氣好到逆天,一到美洲就發現了遍地是黃金的阿茲特克帝國,而英國的運氣差到摳腳,在北美把地都翻遍了也沒找到黃金……

這個時候,英國如果說要趕超西班牙,幾乎是沒有可能,連葡萄牙和荷蘭都遠遠不如,但慢慢的,英國人發現了一個機會。

因為此時歐洲各國,還是傳統的陸權思維,即認為:

佔據土地,才是提升國力和持續發展的根本要素。

這種傳統思維很容易理解,因為在陸地是穩定的財富,陸地上才有勞動力,能夠開礦開工廠,並且設置安全的防線,最終源源不斷的創造價值。

但作為島國的英國,創造性的開啓了自己的思維模式,即控制海洋。

正常來說,海洋是無法控制的,因為海洋上無法設置防線,也無法駐軍,但是英國做了兩件事情。

首先自己找不到黃金,就去搶西班牙的黃金。

西班牙在美洲大陸上搶走印第安人的黃金,英國就在海洋上搶走西班牙人的黃金。

英國不斷的收編海盜,下發私掠許可證,進入國營搶劫模式,搶劫西班牙的船隊,西班牙整船整船的運輸黃金,快到歐洲大陸的時候就被英國人截胡了。

接著,英國人開始在歐洲和美洲的各個交通要道和海峽,即歐洲船隊的必經之路進行攻取,即不佔領大陸類的土地,只佔領關鍵島嶼和海峽類的軍事據點。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英國放棄了陸地上的爭奪,而集中精力幾乎佔據了遼闊大洋上的所有核心據點和交通要道。

直到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世界上的第一個海權國家的基礎被奠定了。

英國,在14到15世紀時,也曾經想過佔據歐洲大陸上的土地,如英法百年戰爭,但是從16世紀開始,英國再沒有動過歐洲大陸的念頭,只是各種挑撥離間,防止歐洲各國做大,影響自己的霸權。

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全面圍堵沙俄,至始至終,讓沙俄沒有得到好的出海口。

當然,英國奪取海洋霸權,西班牙被英國打敗,有很多原因,比如西班牙金銀太多了,導致一切都是買買買,放棄了自己的工商業,但這些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海權與陸權的觀念碰撞,是英國和西班牙主要的戰術選擇。

從17世紀開始,海權的觀念開始有了明確的體現。

英國,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霸主,因為我們說過,海洋是可以連成一片的,而且海戰和陸戰有根本的不同,陸地戰爭,很容易形成對峙或持久戰,最終相互妥協和談判,因為陸地上有太多山川和河流形成的天險。

但是海戰基本上都是大比例的殲滅戰,沒有天險,不存在拒守一說,失敗的一方往往是全軍覆滅。

如1588年的格拉沃利那海戰,英國幾乎全殲了西班牙無敵艦隊,西班牙160艘軍艦剩下了只有40艘;

1905年對馬海戰,日軍幾乎全殲了俄國艦隊;

1944年的萊特灣大海戰,美國徹底摧毀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失敗的一方,能夠僥倖脫逃的軍艦,屈指可數,這在陸地戰的歷史上,很難出現。

所以海洋可以形成霸主,成為真正的海權帝國並形成壟斷。

而陸權更多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而陸地被各種地形分割,只能是區域型的強國而多雄並立,最強大的也就是蒙古帝國,但是也只是控制了歐亞大陸的一部分,並很快就衰落了。

我們以世界島的觀點來看歐亞大陸,是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國家形成真正的陸權帝國,來對整個歐亞大陸進行控制。

所以,海權,一直為西方的學者所迷戀,他們認為掌控了海洋,就是掌控了世界。

但是,我們今天依然要說,海權的觀念,早就已經過時了。

在這裡,我們就必須要搞清楚,英國和美國,先後得到了海權,帶來了什麼利益?

這裡,我們聊兩個海權時代,一個是英國的海權時代。

這個時候,英國的規則是廣泛的獲得海外殖民地,建立了全球領土最廣袤的帝國。

而印度、北美、澳洲、南非這些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了英國的原料市場和商品傾銷市場,英國人一船一船的將棉花從印度或北美運輸到本土,在本土的工廠裡面加工成棉紡織品,然後再通過自己的航線傾銷到全球各地。

英國的市場太過於廣袤,殖民地過於分散,而英國製造在全球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最鼎盛時每10艘商船至少有6艘是英國的。

英國依靠製造業和貿易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此時,全球的海面上,到處都是英國的艦隊或商船。

要知道,英國是幹海盜起家的,這個時候,最怕別人學他自己,截糊自己的海上運輸隊,所以,英國人的海上霸權對自己商業帝國的發展和安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這個時候,英國的貿易霸權和海洋霸權是完全統一的。

而到了二戰之後,全球海權霸主易位,美國肢解了英國的殖民地,取代英國成為了全球海洋霸主,所以,美國到今天是不簽署聯合國海洋法案的,因為在美國的國際秩序中,美國默認的全球四大洋都是他家的內河……

在二戰結束後的30多年時間,可以說美國的海洋霸權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個時候,美國製造是全球鼎盛時期,甚至遠遠強於二戰前的英國,美國的商業貿易最強大時超過了全球的一半以上,美國製造銷售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美國的海權體系為自己的貿易體系進行了有效的護航。

可是,從80年代到今天,美國卻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這個局面是美國和英國都不曾碰到過的。

因為貿易霸權和海洋霸權分家了!

工業霸主和貿易霸主被盎格魯撒克遜人掌控了300年,今天,他們卻永遠丟失了這個地位。

從列根時代開始,美國全面推進不加管控完全自由的貿易體系,為了掙更多的錢,美國的資本家把製造業被全部遷出到低成本地區,剛開始是日本,接著是東南亞,然後是中國,到今天,美國別說搞製造,幾乎都已經沒有完整的供應鏈了,連口罩和呼吸機都不能獨立做出來……

美國,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個金融型帝國,依靠美元霸權收鑄幣稅,來對全球進行掠奪,而金融帝國的運作,靠的是銀行和網線,根本不需要商船,更不需要海洋霸權。

現在全球的10大吞吐量最大的港口,7個在中國;

在全球四大洋航行的遠洋商船,至少6艘開往中國或從中國開出;

甚至於說,所有的產品,供應鏈上或多或少都離不開中國;

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跌到15%都不到,如果說這個航線依然重要,僅僅是因為美國需要用美元來換取工業品,僅此而已。

那問題來了,美國的海洋霸權,還有什麼意義呢?

能夠為美國帶來什麼呢?

這也是美國最具盛名的智庫,蘭德公司新報告《保持克制》的核心內容,就是告訴美國:

美國應該從部分地區撤離,尤其是東亞地區!

因為美國已經無法保持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優勢,在東亞地區的繼續投入已經毫無意義。

注:蘭德公司因為精准的推算出了中國將抗美援朝而成為美國具影響力的國家智庫。

報告對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部署的評估是:

美國無力阻止中國的統一與蛙島的回歸;

美國所謂的海權優勢,尤其是在亞太地區的海權優勢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美國應該對自己設置一個底線,減少軍事開支,減少軍事部署。

這個底線建議就是僅僅在日本被攻擊時,美國才應該使用武力。

否則,維持如此巨大的海軍和艦隊,意義在哪裡?難道是為中國商船護航嗎?

而美國所有政客的尷尬於憤怒在於:我守護海洋安全,但是卻讓你通過貿易去賺錢?

我特馬虧大了,就給中國做嫁衣了。

當然,美國這句話依然是有問題的。

第一,美國才是這個全球的最大威脅和最不安定的因素,沒有美國,世界會安全和平得多;

第二,美國這個國家,早已是全球最窮國家,每年依靠印鈔和發債過日子,沒有遠洋貿易,美國連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做不出來。

但是,看到自己債台高築,而中國通過國際貿易實力大增持續發展,美國心理太不平衡了。

美國搶劫了245年,從來只有他壞事做絕,好處佔經,什麼時候吃過這樣的虧?

其實到了今天,美國任何一個智庫,自己都搞不清楚:

我們這個海洋霸權,究竟還有啥用?

究竟有什麼用?

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當然,會有人認為,美國的全球海軍基地,是對我們的重大威脅,美國在海洋艦隊上的數量,遠勝中國,現在是美國沒有和中國撕破臉,如果一旦撕破臉,以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基地,我們根本打不贏,美國的霸權,是對我們實實在在的威脅。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美國能夠遏制中國,但凡有招數,早就拿出來了,難道美國還心慈手軟放任自己的競爭對手發展?

美國的確可以先下手為強,擊沈中國的商船,那就是和中國正式撕破臉要打仗了,如果開戰,美國的海洋霸權會讓自己處於絕對優勢嗎?

你這樣想,是因為你算了下賬,美國有13個航母編隊,中國只有兩個航母編隊,13比2,現在是科技戰,中國在力量上處於絕對劣勢,怎麼贏?

我們先不談是否發動核戰爭,因為美國沒有這個膽子,而是只有「借剿匪的名義斂財」的膽子,不會為了去搶劫,而把自己的命搭上,和中國搞核戰1換1。

而在今年8月的時候,美國明確喊話日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希望日本支持。

也就是說,美國想同中國打區域有限度戰爭,但是能打贏嗎?

有一個根本的誤區,就是戰爭不是取決於現有軍事力量的對比,而是取決於雙方的軍事動員能力。

二戰前期,日本就有了25艘航母,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全球航母最多的國家,比現在的美國都多了2倍!

美國剛參戰時只有5艘航母,海軍力量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可是一旦打仗之後呢?

美國在二戰期間製造了147艘航母與准航母,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瞬間將日本秒成了渣。

現在不說別的,中國掌握了全球50%以上的鋼鐵產能,美國還有這個軍工製造能力嗎?誰的戰爭動員能力更強?

或許,你可能說中國的鐵礦石都來自於澳洲啊…

可是,別忘記了,中國的鐵礦石蘊藏量全球第4,只是因為澳洲都是露天優質鐵礦,中國開採鐵礦石的成本是澳洲的3倍而已,但如果打仗的時候,還會在乎這3倍的成本?只要鋼鐵管夠就行。

美國別說已經完全喪失了這個軍工製造能力,現在連抗生素都99.6%來源於中國製造,包括青霉素在內的9種常見抗生素,美國連供應鏈都找不到了,特朗普的顧問曾經說:如果中美之間開戰,中國只要對美國封鎖基礎藥物的供應,我們都亂套了。

更別說航母和軍艦,美國的造價在中國的6到12倍以上。

打仗,依靠的是軍事動員能力與工業基礎,而不是看誰是國際貨幣。

而且,一旦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美元霸權還有用嗎?全球投資者難道還會大量增持美元嗎?

他們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瘋狂的拋售美元和美債。

因為資本家不傻,小學生的智商都夠用了。

中國和阿富汗誰厲害?美國打不贏阿富汗,能打贏中國?

所以,美國沒有能力,更沒有勇氣和中國去打一場戰爭。

這就是美國的兩難境地,的確,美國擁有了海權,卻不能讓海權發揮作用。

想堵死中國的發展之路,打核戰不敢打,打常規戰打不贏。

在這樣的基礎上,海權,就成為了美國的雞肋。

所以,在美國看來,就只有一種局面,維繫著自己的海權,卻讓中國的商船自由的航行。

看完這些,可能很多人會說:

中國不是海權國家,中國是陸權國家。

其實,中國既不是海權國家,也不是陸權國家。

所謂海權和陸權,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他們的思維下,總結出來的國際政治術語,以為依靠海權或者陸權來稱霸。

完整的解釋是:

海權或者陸權,是控制或佔據某一區域內的全部交通線為基礎的。

從這個詞就能看出來,是為盎格魯撒克遜人量身打造的,因為他們從來是搶劫和掠奪,而基礎就在於侵略和佔領。

但是中國從來不需要稱霸,也沒有稱霸的目標,更沒有想過和美國爭奪所謂的世界的控制權,中國要的不是控制某一個區域或者全球,要的是交通和商貿能力。

正如同美國,從來是零和博弈,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雙贏思維,如果一定說有,那就是美國要贏兩次,要贏麻了。

所以美國想利益最大化,就想掌控世界,就在全球布滿了軍事基地,首先想到的是控制與威脅。

但是中國出發的中歐班列途經22個國家144個城市,成為了各個國家商貿和交流的有效手段,成為各國振興經濟的重要工具,那中國控制了誰呢,難道把22個國家都控制了?

中國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進行駐軍,可中國依然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家,商船航行到每一個角落。

如果我們陷入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思維,才會陷入死局,去打造最昂貴的海軍與美國爭奪霸權,去開戰軍備競爭,將自己的軍費上漲10倍……

其實,這一切本質上來說,還是中國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不同。

起源與歐洲的海盜文明,從北歐開始,就習慣了掠奪與搶劫,他們所構想的強大,從一開始就伴隨著強權和侵略;

但是1000年前的中國,已經通過朝貢體系建立了整個儒家文明圈,將自己的先進文明和技術傳播到全球。

中國從漢代就開始的絲綢之路,從宋代到達鼎盛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沒有說把沿途的國家全部打一遍吧。

歷史上,我們唯一遺憾的是:西邊是沙漠,北邊是雪地,南邊是不適合開墾和移居的熱帶雨林。

雖然我們有著漫長的海岸線,但是很可惜,東邊就是一個日本,日本所有的文化都是源於中國,還窮得要死,幾乎沒有貿易可以做,再然後就是遼闊的太平洋,那個時候的美利堅根本就不存在……

在那個時候,歐洲根本沒有有價值的土特產能夠引起中國的注意,東南亞國家出個長頸鹿都要當作寶進貢到中國。

因為實在沒有有價值的貿易夥伴和貿易產品啊。

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終於讓環繞地中海,習慣商船貿易的歐洲人,尤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撿了漏,成就了自己海權帝國。

但是,西方海盜文明從崛起到現在,已經步入了崩潰和瓦解的邊緣,到了自己也不能解開的困局與悖論。

而以中國為主導的新的秩序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快速的搭建中。

美國,要麼如智庫說的一樣,放棄自己龐大的海軍具備,撤出亞太地區,進入戰略收縮。

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美國政客敢做出這樣的決定,所以,就只能死撐著自己全球霸主的虛名,在四大洋和自己的軍事基地中,耗盡自己所有的能量和資源。

伴隨中國加速回到歷史上的地位,海權霸權的瓦解,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