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於學會捋直舌頭說話了。
中美高層在瑞士舉行的第二次會晤進程,傳出了第一個不是消息的消息
——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內德·普賴斯在面對記者提問「中美會晤是否已經達成了什麼切實的變化」時,一貫在全球面前以直白倨傲而著稱的美國人,罕見的展露出了一種相當「不美國」的含蓄:
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是具有多面性和不確定性的,既有競爭和對抗性,也有可以合作的領域。美國希望在今後通過與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來減少這種關係中的摩擦,促進在一些領域的合作。
這段話什麼意思?
普賴斯此言大致翻譯過來應當有以下三點:
1、對於中美關係變化方向,美國已喪失完全主導權;
在發言中,普賴斯說「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是具有多面性和不確定性的」。
很顯然,這一表態與此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謝爾曼赴中國天津會談前曾公開揚言的「美國將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進行談話」的叫囂,可謂天壤!
作為美國決策層的「傳聲筒」,普賴斯的此次發言真切的反映出了短短幾個月之間美國白宮的對華態度所切實發生的變化:
即,美國可以完全的把控掌握中美關係全局,到中美關係未來走向,已經到了站在美國的角度上,成為了「多面性」和「不確定性」。
是什麼促成了談判桌上的這一轉變?
毛主席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而我們也能看到,自古以來所謂的「談判博弈」,無不是與雙方在戰場上的各自表現所息息相關的。
所謂: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得到。
短短幾個月時間裡美國對華態度的飛速轉變以及美國在中美關係大局中的角色地位變化,無論如何也離不開這場世紀大戰中,在談判桌外的戰役變化進程!
彼消我漲,大勢在中國一側!
2、美國再次對華伸出「橄欖枝」,但是這條橄欖枝很大概率會沾染劇毒!
在發言中,普賴斯說「(中美關係)既有競爭和對抗性,也有可以合作的領域。」
從語言表達角度來看,「合作的領域」在通行的閱讀習慣中,會被大多數人視為是這句話的重點。
因此,普賴斯的這段講話大概率會被視為是美國對華友好信號的釋放,即:在當前「美國需要中國配合共結友好關係」的情形下,美國尋求對華合作。
然而,就在「合作的領域」之前,我們看到的又是什麼?
競爭和對抗性
2020年7月24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馬克。埃斯珀在就職一週年的時候,曾對當時的中美關係做出了這樣一段總結:
中國是美國的首要戰略競爭對手。
事實上,埃斯珀的此番言論不僅僅只是「特朗普政府」對華態度認知的一個縮影。
作為一名「對華接觸政策」的堅定支持者,即支持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致力於一個中國政策,支持美國在中國台灣問題上採取「戰略模糊」政策,嚴厲反對美國插手台海軍事衝突的美國奧巴馬政府前副總統拜登,在2020年美國大選擊敗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在揚言將要推翻一切特朗普時期的主要對外關係政策之余,卻相當罕見的在對華關係態度上,選擇了繼承。
今年2月4日,拜登在視察美國國務院時發表了上任後的首次外交政策講話,在講話中,拜登這樣描述美國新政府的對華關係認知:
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者」,對我們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構成了挑戰。
作為對這一認知的實際踐行,3月3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佈了《國家安全戰略過渡性指導方針》。
在該文件中,美國方面明確表示:
世界權力格局正處於重大拐點;在美國的競爭者當中,只有中國有潛力結合經濟、外交、軍事與科技力量來持續挑戰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
因此,在特朗普強硬對華政策告吹失敗,拜登綿里藏針三部曲,即中美阿拉斯加會晤、中美天津會談、中美瑞士會談逐步發生歷史轉折的當下,美國的對華政策基本方針改變了嗎?
到現在,白宮「傳聲筒」普賴斯還在說:中美關係具有競爭和對抗性。
這表明瞭美國對華關係的「表層矛盾、深層堅定」的真實態度
——受疫情失控、美債危機、通脹危機、對華政治訛詐失敗等多重問題影響,此刻內外交困的美國急需獲得來自中國的主動救援。
對於美國而言,這是美國此次會晤對華釋放「合作」善意信號的根本原因。
然而,善意的「誘餌」無論如何善意,也終究只是誘餌——在甜美的誘餌之下,是「競爭和對抗性」的尖銳鐵鈎。
毛主席說,「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什麼叫逼不得已?
逼不得已終究是內心不情願的,終究只是暫時妥協的,一旦強迫妥協的環境不復存在,一旦美國在我們的幫助下挺過了這口氣,所謂的「理」,則必將不復存在!
無須懷疑。
一旦到了那個時候,該翻臉的還是會繼續翻臉,該打壓的絕不會有絲毫留情,今天我們的哪怕絲毫善意和援助,到了那個時候必然會是百倍、千倍的惡毒與荼害反施在中國的身上!
顯然,對此「後果」不僅美國人心裡明白,中國人心裡更加一清二楚。
3、中國談判藝術已「爐火純青」,美國無處下嘴,一無所獲。
在發言中,普賴斯說「美國希望在今後通過與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來減少這種關係中的摩擦,促進在一些領域的合作」。
關鍵詞有三個:今後、建設性對話、一些領域。
普賴斯言談中的這三個「詞彙」幾乎已經對此次的中美高層瑞士會晤最終結果進行了定論。
即:
此次的中美瑞士會晤,至少站在美國的利益角度來看,是缺乏「建設性」的老一套。
但是根據美國方面的反饋來看,作為當前世界唯一能夠解決美國當前困境的國家,美國對華合作願望的最終希望似乎依舊存在
——「今後」與「一些領域」,反映了中國在會晤中雖然沒有對美國方面的合作訴求表示支持,但是大概率也並未提出反對!
顯然,在美國方面已經初顯「山窮水盡」端倪的當下,這種頗具智慧的處理手法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遏制住美國方面兵行險招的僥倖慾望。
而對於中國而言,未來不論是戰是和,時間的後延,不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對於我們而言都一定是利益的最大化…
鑒於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選擇的權力其實依舊還是握在美國人的。
當然,美國這種「權力」的選擇適用範圍,僅僅只適用於中國所提供的選項。
——美國當地時間9月30日,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用一句話概括了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
中美兩國正在「磨合」當中,尋找新的相處之道。
對此,秦剛解釋稱:
中文兩個字——「磨」和「合」,「磨」就是摩擦,「合」其實最後就是怎麼相處。中國有句老話「不打不成交」。這個磨合現在還在進行中,通過磨合來重新發現對方,重新認知對方,從而找到一個如何相處之道,這就是中方所主張的。
此言何意?
在歷經數年爭鬥,無數客觀成敗已經明明白白的攤在了桌面上的當下。至少站在中方立場上來看,曾經的一些「規矩」,是真的到了必須改一下的時候了!
但是很顯然,短短數月的倉促角色轉變,似乎並沒能將美國從過往30年間的「世界霸主」迷夢中拉醒
——就在我們已經明確的給出了自己的條件之後,美國卻在不甘與糾結中,繼續遲疑…
模糊的「今後」二字,成為了美國對當下火燒房梁解決之機的時間期限。
可是,如今的美國還等得到「今後」嗎?
資本主義世界的燈塔,所照亮腳下的「市井百態」,是如此的魔幻。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
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10月8日8時21分,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統計確診病例達4415萬7058例,累計統計死亡病例71萬0168例。
在過去的25小時里,美國新增統計確診病例10萬3445例,新增統計死亡病例2508例。
就是如此魔幻,作為集合了全球最龐大物質資源、最優質人才優勢、最強大資本力量的美國,在面對新冠疫情不過僅僅兩年不到的今天,局勢竟已糜爛至此!
作為對比,截止2021年10月7日,中國大陸31省份及新疆建設兵團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為9萬6357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現有確診病例516例、當日新增境外輸入病例22例,本土報告感染數為0。
中美之間在抗擊新冠疫情上的「天壤之別」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不僅僅是兩國對於「人權」的不同解讀,更不止是雙方體制優劣的照妖鏡。
相較於「止於口頭」,在以中-美兩國為代表的新冠抗疫原則分道揚鑣將近兩年之後的今天,一場正在改變人類歷史走向的現實一幕,已經在不可遏止中轟然上演!
2021年9月,美國農業部公佈了《2020年美國家庭食品安全報告 》。
報告顯示,在2020年,有89.5%的美國家庭能保證糧食安全。剩下的10.5%則面臨著糧食不足的威脅(1380萬戶家庭)。
其中,3.9%的美國家庭(510萬戶)面臨較低的糧食安全水平。
何為「較低的糧食安全水平」?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解釋,「較低的糧食安全水平」是指因為糧食短缺的原因,一些家庭成員的食物攝入量明顯減少,正常飲食模式會被打亂。
再直白一點就是:沒飯吃!
當然,全球第一農業大國有510萬戶家庭沒飯吃還不是最讓人驚嘆的。
在此份報告中,美國農業部還指出了美國有子女家庭(290萬戶)中,有7.6%的兒童無法獲得充足的食品,有0.8%的兒童,面臨著食物安全性極低的問題!
何為「食物安全性極低」?
對此,美國官方解釋稱:「食物安全性極低」是指兒童沒有足夠的錢購買食品,經常挨餓、不吃飯或一整天都沒有食物。
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
資本主義小政府模式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固然是根本原因,對比2019年的數據我們卻又會發現,在短短一年時間里以上數據普漲20%的背後,其實很大程度都來自於那沒完沒了的新冠疫情…
對此,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的《合眾國際社》在去年4月6日刊載的題為《農民銷毀為飯店、酒店種植的農作物》的報導中,可謂提前的預言了美國飢餓:
受新冠疫情影響,餐館關門、貿易萎縮,農產品無處可去。農民突然之間有了大量現貨,而地裡未收割的作物賣不出去了。為了保持利潤,他們銷毀了大量易腐爛的食物,下半年的播種計劃也被大幅度縮水。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最被農民寄予希望的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在發給農民的信件中,卻開始建議銷毀莊稼和正在地裡成長的黃豆…
無法解決問題,那麼就殺死提出問題的那個人,這就是美國式的解題思路。
是天災嗎?
不!這就是純粹的人禍!
就在此刻,從美國西海岸的長灘港到東海岸的紐約港,壅塞了來自全球各地等待卸貨的各式貨輪。這其中,僅僅是沃爾瑪一家公司,就有高達110萬標準集裝箱的海量貨物飄蕩在港口外無法卸貨!
然而,另一邊我們看到的又是什麼?
在港口卸貨積壓的急劇惡化下,無數空置的集裝箱已經堆積如山卻又無法發出!
就是如此魔幻。
一方面,沃爾瑪的貨架正被飢餓的美國人所搬空,曾經儼然已經成為美國民族習性的「清空冰箱」劣行浪費,此時正在被愈加拮據的美國人所摒棄。
作為對應,包括沃爾瑪、好市多、喬氏、利多等大型商超所賴以為生的促銷打折,也在更多的被限購漲價所替代…
而另一方面,則是曾經充當了美國享樂消費的各主力生產國,開始大幅度的限制生產、限制出口。
此外,對於美國而言更加致命一擊的是,在全球輸血斷絕的當下,曾在全球大宗商品貿易中充當國際貨幣的美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摒棄
——據《聯合早報》此前報導稱,俄羅斯央行最新數據顯示,該國總出口中美元結算的比例首次跌破50%,僅為48.3%。
其中,中俄超75%的貿易放棄美元結算,轉而使用歐元、人民幣等其他貨幣結算。
當然,雪崩不止只是發生於此。
據IMF9月3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元第二季度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已經下降至59.2%。而在本世紀初時,美元在全球儲備份額佔比高達73%。
此外,根據全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SWIFT)綜合200個經濟體跨境支付數據顯示,目前美元跨境支付使用量僅為37.64%,敗給了歐元,因此失去了全球第一大支付貨幣地位。
對於美國而言,正在逐漸失去「國際貨幣」地位的美元,又將帶來怎樣的災難?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194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在面對美國在中國的「政治投資」失敗時,終於在耐心耗盡後,朝著蔣介石集團脫口而出了那足以載入史冊的怒罵:
他們是賊,每一個人都是賊!
蔣介石從我們寄給中國的數十億美元中偷走了7.5億美元。他們偷走了它,並投資於聖保羅的房地產,還有一些就在紐約。
但是世事就是如此諷刺
——僅僅73年,曾經跳腳怒罵的那個「人」,終究還是成為了自己口中的那個「賊」!
如果非要說兩者有什麼不同的話。
那麼就是曾經的蔣介石偷了美國人7.5億,如今的美國人偷了全世界30萬億!
歷史無數次證明:「賊」並不好做。
截止目前,全球53國已加入美債拋售大潮,中國連續4個月拋售美債達數百億,470噸黃金已於近日運抵!
在此之下,受全球美債拋售大潮影響,美聯儲9月報告顯示,高達1262噸黃金,已被多國央行從美國運出!
作為應對,美國人又做了什麼?
是全力抗擊國內新冠疫情,恢復生產?
還是發揮全球領導角色,團結一切力量共同度過人類此次劫難?
幸也不幸,截至目前為止美國除了繼續開動印鈔機瘋狂掠奪全世界以外,沒有半點動作!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毀滅,成為了美國對未來的唯一選擇!■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