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東烏劍拔弩張,俄羅斯和烏克蘭圍繞邊境調兵遣將,北約在東歐國家加強兵力部署,各方均擺出一副不服就幹的架勢。
但近期隨著美國和英國的先後表態,東烏局面有所緩和。
01、變化
12月11日,拜登在和普京通話時表示:
1、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付出「可怕的代價」並面臨毀滅性的經濟後果;
2、但拜登強調美國不會派兵去烏克蘭。
拜登此言一出,相當於給烏克蘭潑了一盆冷水。
五眼聯盟同氣連枝,美國表態,英國也不會落後。
12月16日,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本週在接受英國《旁觀者》雜誌採訪時說,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因此沒有哪個(北約)國家會派軍隊進入烏克蘭,幫助它挑戰俄羅斯。」
英美這番表態相當於告訴世界,如果俄烏開戰,北約不會出兵給烏克蘭撐腰。這個表態影響很大。
影響一,給東烏局勢降溫
原本劍拔弩張的局面,因為美英的這番表態暫時冷卻。起碼大家明白,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世界大戰了。
影響二,烏克蘭心中涼了半截
俄烏本無根本性矛盾,這些年鬧得不可開交,也無非是烏克蘭想要通過反俄的方式加入北約與歐盟。某種意義上來說,北約是烏克蘭的心理底線。
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內部出現了一些悲觀言論。其前國防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長、前特種作戰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克里沃諾斯聲稱:「我要提醒的是,在沒有遇到抵抗的正常情況下,俄羅斯軍隊能夠在6個小時內從蘇梅推進到基輔,我們還來不及為此做好充分準備,但對烏克蘭政府來說投降時間還是足夠了。」
影響三,輿論
輿論界的老鐵們就此開始了吃瓜大賽。
吃瓜一,繼續嘲諷烏克蘭政客水平低下。
這方面其實沒什麼好說的。蘇聯解體至今,烏克蘭政客群,無時不刻不在證明自己水平很菜。
吃瓜二,稱贊俄羅斯強硬。
毫無疑問,北約這些年東擴,給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造成很大壓力。如果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俄羅斯基本就相當於被拔了牙的老虎。
俄羅斯不顧一切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相當於維護自己在歐洲的戰略空間。當然還有另一種聲音,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是窮兵黷武的凌霸行為。
吃瓜三,嘲笑美英很慫。
烏克蘭拼了命地抱北約大腿,就是想加入北約找靠山。
作為北約中堅的美英,一邊拒絕烏克蘭加入,一邊又說烏克蘭沒有英加入北約所以無法出兵,說白了就是不想和俄羅斯硬剛。
對吃瓜界的老鐵們來說,能吃到這裡,也算合格。
但如果要提高吃瓜的段位,還需要多挖掘一些深層次邏輯。
從烏克蘭的角度看,美英確實有點慫。但事情可能還有另一面,就是北約有可能在誘惑俄羅斯出兵烏克蘭。
這裡先說一下,這是一種探討。畢竟當今國際關係非常詭異,即便作為吃瓜群眾,也該多留一個心眼。
02、探討
時間回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回顧一下英法對德國的綏靖政策。
長時間以來,談到綏靖政策時,通常只談論妥協。實際上妥協的另一面,就是引誘。
英法綏靖政策,本質目的是想把德國的戰爭機器引向東方。
當德國佔領捷克時,英法假裝沒看見。
當德國進攻波蘭時,英法表示看見了,卻不行動。
當然最後,英法玩脫了。德國佔領波蘭之後轉頭向西,進攻北歐和西歐,英法綏靖政策失敗了。但最終,德國也被戰爭摧毀,徹底失去了武力威脅歐洲的機會。
現在看美英在烏克蘭的舉動,有點像當年英法對德國的綏靖(誘惑)戰略。
美英強調北約不會出兵烏克蘭,相當於解除了俄羅斯面對烏克蘭的最大壓力。至於經濟制裁啥的,美英這些年把能打的牌(制裁俄羅斯的手段)基本都打了。
如果俄烏真的兵戎相見,烏克蘭很難在東歐大平原上擋住俄羅斯。
鑒於基輔是東斯拉夫人的龍興之地,俄羅斯又嗜領土如命。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能忍住進攻、甚至吞併烏克蘭的誘惑麼?目前看,俄羅斯似乎沒有進攻、甚至吞併烏克蘭的必要。但普京領導的俄羅斯,行事向來果敢狠辣。2014年之前,大多數人也沒想到俄羅斯會吞併克里米亞。
俄羅斯是否會進攻、甚至吞併烏克蘭暫且不談。這裡要先討論一下,美英為何要誘惑俄羅斯去進攻、甚至吞併烏克蘭?
03、邏輯
老鐵們不要忘記,美英是海權帝國,對歐亞大陸有著天然的「離岸制衡」思維。
美英在歐亞大陸的制衡對象無非是,西歐大陸上的法國與德國、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蘇聯)、東亞的中國、某些時候再加上南亞的印度。
所謂的制衡思維,無非就是拉攏一群人,幹掉可能會威脅海權根基的強國。
諸如英國拉攏一幫國家乾掉拿破侖的法國和威廉二世的德國。
諸如美國拉攏一幫國家乾掉蘇聯,如今又針對中國。
如此等等,都是「離岸制衡」思維的體現。為什麼要如此這般呢?邏輯很好理解。只要歐亞大陸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資源和人才就會往海權帝國匯聚。
當年的大英帝國能成長為日不落帝國,是在搞垮了法蘭西帝國、奧斯曼帝國、德意志帝國、沙俄帝國和大清帝國的基礎上。
如今的美國能夠獨霸一方,也是借兩次世界大戰的天時地利人和,匯聚了歐亞大陸的資源和人才。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的壯大,俄羅斯的回暖,加上西歐比較穩定,美國想搞事也不是那麼容易。美國雖然打了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但並沒有達到戰略目的,最後都變成賠錢買賣。今年從阿富汗撤軍,還頗為狼狽。
簡而言之,如果歐亞大陸的大國之間不發生碰撞,那麼美英想從歐亞大陸收斂財富的戰略目的就很難達成。與此同時,美國日漸債台高築,危機已經到了必須化解的地步。
瞭解了這些就能明白,為什麼美英一直在圍繞中國與俄羅斯搞事。
搞亂了中國,也就搞亂了東亞。那麼東亞的財富(中日韓經濟體量龐大)就要去北美與歐洲避險,從而化解美國的債務危機。但是中國的戰略定力很強,不論是南海危機還是貿易戰,都能從容應對。如今美英又圍繞台灣搞事,也是類似思路。
搞亂了俄羅斯,也就搞亂了歐洲。那麼歐洲的財富(歐盟有著天量的財富)就會去北美避險,從而化解美元債務危機。但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也比較堅固。
但俄羅斯終究和中國不同。
中國大國崛起復興,追求的是和平的手段。
俄羅斯對領土和地緣比較看重。所以當烏克蘭試圖全面倒向西方時,俄羅斯忍不住了,吞併了克里米亞。俄羅斯此舉,讓美英看到了動搖歐洲大陸的機會。
所以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
轉眼到2016年,英國就公投脫歐,而且把脫歐搞成了一出漫長的扯皮大戰。其實就是想動搖歐盟的基礎。但是德國和法國穩住了歐盟,同時也不想和俄羅斯撕破臉。
沿著這種思路就會很容易發現,如果想繼續搞亂歐洲,那麼最佳途徑之一,便是誘惑俄羅斯進攻、甚至吞併烏克蘭。
如果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勢必引發原蘇聯加盟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與原華約國家(波蘭、捷克、羅馬尼亞等)的恐慌,這些國家勢必會更加牢固地保住美國大腿。
由於這些國家既是歐盟成員也是北約成員,基本上也就裹挾整個歐盟緊跟美國。在歐洲慌亂的情況下,歐洲的資源和人才會重新流向美國。
當美國吃肉,英國也能喝湯。這就是美英誘惑俄羅斯進攻、甚至吞併烏克蘭的邏輯,也符合海權帝國「離岸制衡」的思維。
當然這只是一種推理,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
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取決於俄羅斯是否會進攻、甚至吞併烏克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