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體經濟數據形勢大好,但我們普通人卻感覺「日子有些艱難」。
是「數據欺騙了我們」?還是我們被「周邊和網絡上個別的負面情緒」傳染?
2021年,我們贏在什麼地方?困局和痛點在哪裡?2022年,又如何破局?
「我們個體與國家的命運休戚相關!」一些人認為這是今年「愛國文」的標準語句。
但實際上,我發現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社會的位置與「國家在世界國家叢林」中的地位和處境很相似。
從這個視角,我們可以找找我們的「2022破局之道」。
壹,我們和國家的地位和處境
我先來談談這篇文章所指的「個體」。市場經濟也發展了四十年,十四億國人的受教育程度,所處工作生活環境,家庭收入,資產價值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我這裡的個體取的是「中位數」,就是我默認我的龐大閱讀群里,最多的人還是這個國家的「普通階層」,也具有最廣泛的代表性。
我認為我們普通「個體與家庭」,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如果沒有「特殊機緣」,我們和家庭的發展軌跡與處境,和國家在「世界的發展和處境」是相通的。
如果翻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記者」拍攝的中國民眾照片,會發現是「迷茫」而苦難的一代。
那個時候的國人在西方人印象中,不會比我們今天的「印度觀感」好多少。
我們雖然人口多,但是購買力弱,輕工業,市場經濟,進出口貿易循環都沒有打通,對西方最大的吸引力也就是「廉價勞動力」和「商品傾銷的市場」。
三十年前,闖社會的還不是我們,是我們的父輩。我們「普通人」的父輩,都是在那次改革浪潮中,「抓到了一些機遇」,但是又沒有抓住「最關鍵機遇」的那群人。
因為抓住了一些機遇,所以我們今天奮鬥的基礎「不是社會最底層」,因為沒抓住「最關鍵機遇」,所以大家的家庭在「父輩」階段沒有完成躍升!
過去三十年,我們國家的GDP,從世界排名大幾十名,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從成為發展中國家領頭羊,到慢慢的將西方G7集團裡,除了美國之外的英法豪強,拋在身後。
當然,我們國家雖然經濟總量穩居第二,但是人均GDP,人均收入,依舊是世界將近200國家的中游水平,我國直到2020年,才剛剛完成極端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
這三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年,我們個人的家庭裡,奮鬥主體都完成了父輩向我們的交接棒,如果對標我們小時候和當今孩子的飲食營養,娛樂遊戲,教育環境,我們也能感受到從一個月一次肉一次燉湯到現在需要合理減肥的變化,物資和娛樂產品的豐富程度,就像國家從幾十名躍升到全球第二一樣。
但同時,對標周邊人群,我們會發現我們和父輩所處的階層,有所躍升,但差距不大,我們還在14億人的「中游水平」,就像國家的人均GDP,人均收入在全球兩百個國家的排名一樣。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分析自己家庭這些年的「變化」,分析自己的成功與困局,把自己放到周邊環境人群中去看,我們中的大部分,會發現自己和「兩百個國家裡的中國」差不多。
那麼我們感覺到的「困境與難處」,就與這個艱難崛起的大國,有相通之處!
破局之路,過上更好日子的方法,就有借鑒之道。
貳,疫情對國家和個人的衝擊
今年我們大家對生活的觀感,恐怕是:這一年挺過來了,但是這一年不太愉快!
從去年以來,我們生活中的最大變量,最大的不便與痛苦,都來源於「新冠疫情」。
今年從年初開始,因為境外國家大多選擇「防疫躺平」,我們受境外輸入影響,散髮疫情一直不斷。
哪怕現在,陝西西安也在進行去年武漢封城以來,全國規模最大最嚴格的封城管控。
每一輪散發疫情,我們都消滅得非常快速,疫情的直接影響人群並不廣,可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社交選擇,就業選擇都在被改變。
疫情之下,讓我們戴口罩成為常態,外出聚餐減少,朋友同事同學的交往都減少,許多大學的封控措施,使得學生去年以來,入學到畢業,不曾出校。
我們在疫情下的生活,明顯過得沒有以前自在,愉悅,有情調。
當然,與我們「不方便不開心」的生活環境相比,西方躺平國家的國民,哪怕在聖誕週末,都要忍受一天新增幾百萬病例,過萬死亡。
雖然世衛組織和多個國家,都表示「2022年結束新冠疫情」,可是從去年的德爾塔,到今年的奧米克戎,從這個冬天的新增病例和新增死亡曲線來看,明年結束新冠疫情更多像一個「願望」,而不是科學判斷。
今年12月的西安疫情,我們防疫極為嚴格的省會城市,只是機場的一次感染,十天的隱蔽傳播,德爾塔就讓一個省會城市停擺。
因此可以判斷2022年,各大機場,各大國際航班直達城市,各大陸地邊境城市外防輸入的壓力只會更大。
我們受疫情影響的社交限制,消費限制,遠程旅遊限制,在2022年不會改善。
在個體層面,我們與西方國民的對比是過得不自在,不開心和過得水生火熱的差別。
疫情對國家的衝擊也是如此。必須承認,因為多地散髮疫情的持續衝擊,我們下半年的消費復蘇,旅遊餐飲等服務業復蘇完全被打斷,我們下半年整體的經濟衝擊,是高於常規預期的。
因此我們國家今年的經濟走勢,並不算「風景獨好」,只是「穩中有進,還過得去」!我們的優勢在於和全球任何一個國家比較。
受疫情衝擊,去年已經被整破防的印度,經濟增長再次低於預期。去年的防疫優等生,韓國,新加坡,越南,都在德爾塔的肆虐中敗下陣來。
我們國家受疫情衝擊,經濟環境,社會民生領域也運行不自在,暴露了一些問題,可是放眼全球將近兩百個國家供應鏈被衝擊,經濟繼續負增長相比,我們全年8%的增長率,依舊冠絕全球。
叄,個體和國家的2021困局
2021年,我們個人最直觀的感受,網上最火的一個詞,就是「內卷」。
我們經常抱怨的一個詞,是「階級固化」,「財富固化」。
可是從2021年初的反壟斷開始,再到重錘校外培訓,嚴查明星網紅偷漏稅和「流量變現」,內卷確實真實存在,但是階級固化已經不存在了。
很多人肯定嗤之以鼻:上升通道依舊狹窄呀!
確實,從2021到2022,階級躍升的通道依舊狹窄,但是階級固化被打破了。
因為,階級墜落的通道快速開啓。
這一年,我們財富增值確實依舊很難,但是財富金字塔頂端的人,已經遭遇了「再分配」。
在社會總財富進入存量博弈時代,2022年,財富下沈的通道既然開啓,就一定會越開越大。
我們每個人,在2022不墜落,就跑贏了足夠多的競爭對手。
我們國家在世界產業鏈中的困局同樣如此。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工業化的進程就是像人力成本的窪地不斷遷移。
我們感受到的內卷,就是過去幾年,我們能力與財富快速增長的動能消失了,我們的上升通道變得很狹窄,而我們具備的能力,同事阿三,同事阿越都能做到。
而且與我們自己相比,阿三,阿越更年輕,工資更低,家庭負擔也不像我們要拖家帶口一起致富,他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正是他們的競爭,讓工作和工資都是存量的我們,感覺辛苦一年,收入在變少。
我們國家在全球化,製造業產業鏈轉移中遭遇越南和印度的衝擊,和我們個人的感受是一致的。
疫情在印度和越南的肆虐,短暫的延緩了製造業產業鏈遷移的進度,但是競爭趨勢並沒有扭轉。
全球一共78億人口,歐美累計十億出頭,除去歐美體系內「優勝劣汰」的底層民眾,當今世界就是歐美的7億人口佔據金字塔的頂層。
我們國家在推進國家崛起,這一進程是14億人共同富裕,因此我們要帶著14億人,全球人口的20%進行階級躍升。
全球20%人口的收入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幸福,這條路當然不會是坦途,那頂端的10%一定想把你從爬坡的路上推下去,這就是人性,也是國家競爭的法則。
因此2022年,我們個體如何在社會「同質化競爭」中突破內卷,實現階級躍升,和國家突破西方「封鎖」,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進程一致。
肆,2022的破局之道,路在何方?
就像前文說的,2021年開啓,2022年延續的「個人財富下沈」在國家層面,也是一樣的規律。
2022年,新冠疫情對各國經濟和產業鏈,就業和通脹的衝擊仍在繼續,重點是明年還要疊加美國的「收割週期」。
就像我前文說的,我們每個人明年的目標都要確保「財富階層不墜落」一樣,國家制定的目標也是「穩中求進,穩字當頭」。
我國態度很明確,這輪收割,我們絕對不做「墜落」的哪一個。從這個月一些國家的匯率崩盤來看,土耳其,阿根廷等國已經注定是明年第一批「階層墜落」的國家。
既然我們個人和國家明年的風險都是防止「階層和財富墜落」,個人和國家的目標都是「突破內卷競爭」那麼國家許多智慧人士凝結而成的「突圍之策」,對我們個人突破當然有借鑒意義。
如果你還有自己的智慧比不上「高層智慧總和」的自知之明,大可以在「突破之道」上抄國家作業。
第一條,「國家財政過緊日子」
這一條放在我們個人身上,就是「壓縮非必要的消費」。國家過緊日子,壓縮最多的是「三公經費」,也就是地方政府的鋪張浪費,吃喝宴請。折射到我們個人,就是個人「慾望消費」「奢侈品消費」「借貸消費」等必須嚴格控制。
第二條,「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繼續進行」
在節流的同時,國家的「開源」依舊是堅持的,放在個體身上,就是有利於自我增值,無論是身體健康的增值,學習能力的增值,財富投資能力的增值等等,有利於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博大」的消費支出要保持,這是後續自己財富增值,階層不墜落的重要保障!
第三條,「適當進行超前基建投資」
今年國家在明年的經濟政策上,首提「適當進行超前基建投資」,過去幾年,國家對基建投資是壓制政策居多,這次提出鼓勵「超前基建投資」是信號強烈的轉向。
放在我們個人層面,「超前投資」其實可以理解成「早婚早育」。大家如果激烈反對,可以把這條當笑話看。
如果把個體人生放長,婚姻和生育都是兩次非常重大的「建設投資」,一個是「組建家庭」,一個是「升級家庭」。
許多人慣性的以為,應該在經濟環境,個人賺錢能力事業巔峰時選擇結婚生育,但實際上,這樣的年景恰恰適合全心全意拼事業。
相反,在「穩中求進」,激進一搏等於放大風險的年月,提前考慮婚姻和生育,是人生的「逆週期調節」和「超前基建投資」。
明年完成婚育的成本不會增加,而且會在幾年後,適合拼事業拼增長的光景有更強的動力和狀態去拼搏。
第四條,「我們也要尋找增長新動能」
這幾年國家尋求突破「競爭內卷」的方法中,提的最多的是「經濟增長新動能」。
國家對「經濟增長新動能」一直很渴求,早幾年是「尋找」,後來是「加大,增強」,現在是要求「夯實」增長新動能。
這條對應到我們個人,就是我們「傳統的經濟增長動能」當然要繼續保持,這是我們「穩字當頭」的底線。
可是我們個人也必須在2022年,開始思考和尋找自己和家庭的「財富增長新動能」,不必激進,但要開始佈局。
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財富新動能」,利用好新動能,是我們個人能否在2022年穩中求進的關鍵!
2021年已經過去了,無論過得是輝煌還是糟心,都已成過去!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浪潮的一朵小浪花,不對抗趨勢,與國家共踏2022的破局之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