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局勢之後,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立馬進行了三場談判,分別是1月10日的美俄會談;1月12日的俄羅斯與北約會談;1月13日的俄羅斯和歐安組織談判。
美俄之間已經談完了,雙方談了7.5小時,基本沒有任何成果,倒是中國的一個主張,即「核戰打不贏也打不得」,成為了雙方唯一共識。
出現如此結果,並不意外,包括後面的兩場會談,大概率也不會有多大成果。
這裡有3個基本邏輯:
1、俄羅斯體量巨大,對歐洲有天然威脅
俄羅斯一方面國土面積巨大,另一方面核武力量強大,有此兩點便構成了對整個歐洲的天然威脅。
並且,這種威脅還不是經濟或文化等次要內容,而是一種最根本的生存性威脅。
這一因素,導致了歐洲對俄羅斯的天然戒心,即使俄羅斯一遍又一遍的說自己人畜無害。
也正是這點原因,決定了俄歐之間必然對抗的天然宿命。
2、美國必須塑造俄羅斯成為敵人
歐洲是美國霸權的核心支撐,一旦歐洲盟友散隊,美國霸權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美國必須抓住上述歐洲的「七寸」,塑造俄羅斯成為敵人、製造恐懼並放大這種威脅、惡化歐洲生存環境,從而讓歐洲對自己產生安全依賴,從而凝聚歐洲,讓它們圍繞在自己周圍。
3、「波白烏土」——雙方必爭的戰略要地
正因為歐美的上述需求,美國必須不斷的挑動俄歐局勢,而歐洲則必須打造一個緩衝帶來隔離俄羅斯的直接衝擊,來減小俄羅斯的威脅。
「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成為了理想地帶。
▲」俄歐隔離帶」 環球視野製圖
波羅的海三國已經站隊北約;它們也對白俄羅斯嘗試過,目前失敗了;對烏克蘭,雙方目前在反覆拉鋸;土耳其在騎牆。
就烏克蘭而言,是雙方都不想放棄的必爭地帶。從烏克蘭發射的導彈,只需要四五分鐘就能到莫斯科,俄完全沒有反應時間,它成為了俄羅斯絕對不能放棄的底線。
但對歐洲而言,放棄烏克蘭意味著少卻了一塊構築自己安全屏障的重要版塊,這也成為了歐洲要盡可能爭奪的要地。
這便是歐洲與俄羅斯都不願放棄烏克蘭的內在邏輯。
上述三點,便是當今歐美與俄羅斯關係的基本邏輯,也決定了俄羅斯與歐美必然對抗的天然宿命。除非天下有變,或是美國突然崩塌、歐洲全面衰落,或是俄羅斯分裂成數十小國並全面削弱核力量,否則宿命難消。
所以,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的談判,多是走走過場、做做樣子。
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小國寡民的悲哀,特別如「波白烏土」震蕩帶上的這些國家,它們幾乎沒有選擇。
還說烏克蘭,2點:
1, 本次哈薩克變局,很可能是西方對烏克蘭問題的一次「圍魏救趙」,同時給俄羅斯一種警告;而俄羅斯則借這次事件向西方展示了自己大規模出兵能力,以及快打快撤的戰略投射能力;
2, 美俄、北約與俄、歐安與俄三場會談,烏克蘭都是核心議題之一,於是就出現了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有人在決定4158萬烏克蘭人的未來,卻沒有一個烏克蘭人在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