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將結束。關鍵時間節點為2022年3月份。」
1月19日刊登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多篇文章的結論指向,刷爆了今天的朋友圈。
你沒看錯,2年時間,第一次有人這麼正式地告訴你:
一切都要恢復正常了。
引爆整個世界的是克里斯托弗·默里(Christopher Murray),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
這位老兄憑什麼如此狂妄?難道他沒看到毒王奧密克戎在五大洲像瘋了一樣傳播中嗎?
是的,作為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主任,過去兩年負責給美國做新冠病毒建模,十分準確判斷了疫情諸多重要拐點。他的確有這個資格。
比如,2020年4月份,默里跟IHME預測美國(第一波)疫情將會在4月15日達到峰值,會有10萬名患者死亡,果真如此。
他同樣是依據這個建模得出大流行在3月份結束這個最大膽的結論。
根據這個數據模型的走勢,全球新冠感染浪潮將會在未來幾周到幾個月間消退,增長曲線的斜率明顯變得平緩的時間點,就是今年的3月。
3月,也是世衛組織宣佈新冠大流行開始的月份。整整兩年過去,我們終於可以等到勝利的曙光了!
剛剛,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世衛組織發佈最新建議:恢復國際旅行,取消疫苗簽證!
中國政府也發佈了「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適時啓動入境旅遊促進行動!
疫情,真的要終結了?
默里的文章提出了幾個重磅結論:
第一,高達80%~90%以上的奧密克戎患者為無症狀感染;
第二,公共衛生措施抵御奧密克戎的有效性正在下降。今後四個月,即使80%的人戴上口罩,也僅能將感染率降低10%;
第三,到2022年3月份,全球一半人口將感染奧密克戎,但由於奧密克戎集合了多種變異毒株的突變,因此可以幫助全人類建立免疫屏障,預防新的變異毒株;
第四,在北半球,這個冬天奧密克戎引發的死亡人數跟嚴重流感相當(2017-2018年冬季是美國過去十年中最嚴重的一個流感季,當年有52000名美國人死於流感);
第五,儘管疾病嚴重程度有所降低,但迅速傳播的奧密克戎意味著控制與處理感染病例給醫院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各國需要在未來4~6周內優先保護醫療系統……
最終的結論是:新冠病毒將會持續存在,但是遍及全人類的大流行將會在不久的將來結束。
默里的分析跟我們之前提到的,奧密克戎成為「天然疫苗」的研判不謀而合。
首先,一次次的實驗證據證明,奧密克戎的傳播性真的非常厲害,厲害到讓追蹤傳播的努力成為徒勞。
IHME模型顯示,無論是增加口罩的使用、擴大疫苗接種範圍、提供第三針加強針,沒有哪一種方法能夠明顯改變奧密克戎的傳播曲線,都得等到3月份才能趨於平緩。
比如,IHME的預測表明,如果全人類的80%都戴上口罩,在未來4個月也只會減少10%的累積感染。至於擴大接種和使用加強針也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因為等到那個時候,傳播浪潮都基本上結束了。
這些方法對於保護個人免受新冠的影響,還是有作用的,但想著靠這些政策行動來影響奧密克戎病毒傳播的進程,未免過於樂觀了。
默里認為:「奧密克戎傳播浪潮會在所報告病例開始呈指數增長後的3到5周達到頂峰。截至2022年1月17日,奧密克戎傳播已在五個區域的25個國家和美國的19個州見頂。預計從現在開始到2022年2月中旬,大多數國家都將出現奧密克戎傳播的峰值。預計最新的傳播峰值將出現在東歐和東南亞等地。」
換句話說,奧密克戎的高侵入性,產生了兩個方面的後果。第一,這使得一些國家似乎永遠不太可能清零它。第二,它的傳播很快就能在一個地方見頂,連追蹤傳播這個行為本身都變得毫無意義。
其次,人類可以反過來利用奧密克戎的特性,終結大流行。
新毒王奧密克戎有兩大破綻,使得它看起來竟然更像是解決新冠的「天然疫苗」。
一個是它不那麼容易感染肺部。
在過去一個月,世界各地五項獨立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該變種不像之前那樣容易感染肺部。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到達肺部,引起肺炎,進而導致其他重症和死亡。所以不那麼容易感染到肺部的奧密克戎,就相當於打了一針疫苗,只是為了引起人體自然免疫反應,而不會去引發重症死亡。這看起來有點像平常的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俗稱的流行性感冒。
另一個是它能喚起更加強烈的T細胞反應。
我們知道,抗體的白細胞分為兩種,一種是B細胞,它負責正面對抗病原體;另一種是T細胞,它負責偵查病原體的入侵並通知B細胞。
大部分B細胞和T細胞都會在戰勝病毒後死亡。但是,有一種T細胞會繼續留在人體內,時刻準備著在遭遇病原體入侵時再次調動免疫系統,並促進人體產生新的抗體。
在T細胞作用下,感染奧密克戎很有可能激發對新冠或其他潛在冠狀病毒有效和持久的保護,即便日後產生更強的新冠變種毒株,這便是所謂的「超免疫」。
在荷蘭和南非的獨立研究中,都得出相同的結論:T細胞在抵御奧密克戎方面很有效。
既然病毒的高傳播性是可認知的,那麼重點就自然可以從死盯傳播轉向嚴防醫療系統的崩潰。
默里在文章中引用了來自希臘的數據。希臘的醫療資源在世界恰好屬於中位水平,對高低水平層面都有借鑒意義。從2021年12月21日到2022年1月17日,希臘新冠病例增加了接近10倍,但因新冠住院患者的插管率卻與12月持平。
就算是最早爆出奧密克戎的南非也體現出病例數與病死率之間的「脫鈎趨勢」。過去八周,南非的28天平均病死率從8%下降到0.2%,僅略高於流感。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提直接說:「南非的奧密克戎疫情正走向結束。」
世界亦是如此。按照世衛的說法,如果一種病毒變得高度可控,它就不再「流行」。
未來,新的新冠變種肯定還會出現,這是生物學的角度。其中一些甚至比奧密克戎還要牛。然而,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將變小。因為:
全球各地的民眾已經在不同途徑下接觸過病毒;
科學家和疫苗生產商正在定期調整疫苗來適應新的變種;
抗病毒的口服藥或者注射液已經出現;
政府在更有效率地讓更多弱勢群體在需要時可以使用高質量口罩和健康距離來保護自己……
在奧密克戎浪潮之後,人類必須採取非常規措施的時代將要遠去。
然而,很多人看到全球新冠大流行即將終結的判斷,肯定會認為在大放厥詞,嗤之以鼻,壓根不信。
他們會說,看看燈塔國獨好的風景吧!多麼美麗!
在美國,1月19、20日單日新冠新增確診人數繼續衝破百萬,這樣的數據把許多中國人嚇得不輕。甚至有人懷疑,美國人會不會因為新冠而亡國。
1月20日,英國開始「徹底躺平」!官宣取消防疫B計劃,1月27日開始不再強制要求戴口罩,3月起感染者無需隔離。
這條令全英國人歡呼雀躍的消息,在一些中文互聯網媒體看來簡直瘋啦!連英國首相鮑里斯6周大的小女兒也了感染新冠,英國人這是在作死啊。
但是,統計數據不會騙人。
我們一直在說,相對於美國,英國是一個我們能更好觀察西方國家疫情趨勢的窗口。
同美國一樣,英國是一個醫療體系非常健全的移民國家,且國內疫苗接種率較高。而且,英國總是會有各種在外界看來堪稱奇葩的操作。從而,為世界提供一個觀察窗口。
英國的數據顯示:新增陽性病例,正快速下降!
在英國新冠確診人數的高峰,單日確診超過24萬人。而1月18日,英國的新冠新增確診病例為108,069例,只有高峰時的一半不到。在截至1月15日的一周內,全英國共有350萬人檢測呈陽性,低於此前一周的430萬人。
新增住院人數,下降!
由於奧密克戎變種的高傳播特徵,人們都在擔心奧密克戎快速傳播導致住院人數激增,從而引起醫療系統崩潰。然而,英國的住院率已經大幅下降,1月16日,英國因感染新冠而新增的住院人數僅有1905人,醫療系統因遭擠兌而崩潰的情形並沒有如期發生。
死亡人數,下降!
在死亡人數方面,英國1月15日死亡病例為242例。
看上去不是一個小數目對不對?但如果我們和Alpha變種相比較就會發現,這個數據和Alpha肆虐英國時的死亡人數高峰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每日郵報》的分析顯示,目前英國每日新增死亡人數還不到嚴重流感年份高峰的單日死亡人數的一半,這是英國接近戰勝疫情的一個標誌。
疫苗接種率,上升!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英國接種第二針新冠疫苗的人佔比高達83.3%,接種第三針以上加強針的人佔比高達63.8%。
劍橋大學研究指出,英國可能是世界上新冠免疫力最強的國家。
根據專家預測,3月份之後,加強劑接種率將獲得大幅上升,屆時,幾乎所有人都將對新冠具備免疫力。再加上新冠注射藥和口服藥的推出,勢必將大幅降低因感染新冠至重症的住院人數,醫療系統所面臨的壓力將會進一步降低。倫敦大學學院的蒂姆·科爾伯恩教授預測,今年內,英國可以將新冠對醫療系統的負擔減少95%。
海外的消息顯示,它們似乎迫不及待要宣佈對疫情戰鬥的勝利。這對中國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默里在文章中提到,一些國家的「零病毒戰略」給增加疫苗接種率以及更好瞭解變種對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影響方面爭取了非常寶貴的時間。
因此,「動態清零」恐怕依然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最優解。
中國相對來說更加擔心醫療資源被擠兌。
如果看每千人的人均普通病床數,中國還是很穩的。
2021年12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辰昕21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的床位數達到了6.51張。而根據CIA WORLD FACTBOOK 2019年對世界千人病床數的排名來看,中國以4.2張在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列第50名。
中國通過2年時間從每千人4.2張快速建設達成每千人6.51張,又一次以中國速度震驚了世人。
然而,如果看的是每10萬人的ICU病床數,從2017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國每10萬人僅有3.6個ICU床位,並不能算是多出色的成績。
而且,中國的醫療資源分布非常不均衡。
2018年《柳葉刀》發表了一篇報告,對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水平,從各個指標上進行了量化排名。
這張圖中,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年份,藍色代表1990年,紅色代表2000年,綠色代表2016年。柱形圖表示每個國家不同地區的得分跨度,從該國醫療水平最低的地區和醫療水平最高的地區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柱形。
通過這張圖,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醫療資源在各地區的分數跨度比其他國家都要大。
而且,中國醫療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差異還要遠遠大過地區之間的差異。
一旦奧密克戎在中國大陸形成廣泛傳播,對醫療資源緊缺的鄉鎮地區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新冠的陰霾即將散去,但中國面臨的挑戰才剛開始。
2021年,中國全年的GDP增速達到了8.1%,但是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實在不太好看,分別只有4.9%和4.0%。
去年上半年,致死率頗高的阿爾法和德爾塔新冠變種先後在全球肆虐,導致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生產供應鏈幾乎癱瘓。
而中國由於採取嚴格的防疫政策,國內的生產供應幾乎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因此,中國大陸幾乎成了西方國家最穩定的生產供應端。上半年的國際貿易為中國創造了近乎瘋狂的GDP增速,去年第一季度,中國的GDP增速高達18.3%,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也達到了7.9%。
去年全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量連續突破5萬億和6萬億大關,成績喜人。正是因為在進出口貿易上斬獲頗豐,才讓中國政府有底氣率先主動刺破泡沫,去槓桿。
但是,去槓桿短期給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在國外疫情尚未恢復,中國進出口依然強勁的情況下,這種負面影響已經反映到了中國放緩的第三、四季度GDP增速上。
所以,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央媽已經開始著急了。
一周之內,央媽連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7天逆回購利率以及對普通人影響最大的LPR報價利率,一年期和五年期雙降。
按照央媽自己的說法,「發力」是政策的關鍵詞:
一是充足發力,二是精准發力,三是靠前發力。
甚至,在央媽一連串大動作平息之後,住建部還緊跟著甩出了一張王炸!
1月20日深夜22:47,住建部官網發出消息,罕見強調,要充分釋放居民住房需求。
這是在央行、發改委之後,短期內第三個重磅發聲的主管部委了,顯示了極為強烈的迫切感。
房地產這個夜壺,終於還是要啓動了嗎?
過去兩年,中國從疫情中收穫的戰略紅利就要結束了。後疫情時代,拼的是經濟的韌性。
中國是強大的「基建狂魔」,機場、大橋、運河……還有新能源等新基建正蓄勢發力。
能源、芯片、種子……中國越來越重視初級戰略產品的自給自足,要把它們牢牢放在手裡。
一切都將恢復正常,韌性十足的中國,也將如此。■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