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8年,中美多次海上電磁對峙,從被壓制到憑實力反擊

河東三叔

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

歷史在輪回,國家實力強弱總是在不斷交替變化中,最經典的案例來自中美無數次海上電磁對峙。從94年黃海對峙起步,到近日美軍F-35C南海墜機,解放軍殲-16D首次巡航「西南空域」等有必然也有偶然。雙方實力此消彼長,在長達28年間中方實現了從被壓制,到憑實力反擊的艱辛過程。

黃海對峙,美軍電磁作戰強勢壓制,解放軍毫無還手之力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8年前,1994年10月27日曾有件事令海軍一直銘記於心,憋屈了很多年仍無法釋懷它就是中美黃海對峙。那年由於朝鮮核項目進入實戰化開發,很有可能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核武器,而且明確拒絕美日所謂聯合核查等要求後,美軍「小鷹」號航母戰鬥機開入黃海以封鎖其西海岸。

從地理位置很容易判斷,這個位置就在我們家門口,「小鷹」號和一艘執行完任務返回基地的091型核潛艇碰了個正著。獨立出巡的403艇被美航母戰鬥群立體圍堵,美軍見平日裡難得碰到的核潛艇被困,立刻出動三艘驅逐艦,以及多架S-3「北歐海盜」反潛機進行反潛演練。在後續的72個小時內連續發動7次模擬攻擊,甚至明目張膽以主動聲吶探測攻擊,對此403艇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只能一路求助。

091型核潛艇

經歷過海灣戰爭錘鍊的美軍此時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當天除圍堵091型核潛艇之外,還對沿海周邊基地進行大規模電磁干擾。傳說中幾架就能癱瘓一個小國的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確實一出手表現就相當霸氣,在強電子干擾下當時山東空軍雷達一度收到200多架戰機的信號。飛行方向由東北至西南,現代戰爭出現這種場景的機會不多,更何況是在和平時期但問題出現不能不防。為預防萬一空軍立刻出動戰機升空查探,出動殲-7E、蘇-27戰鬥機各一架到公海進行攔截,另外再出動4架戰機查找懷疑中的干擾源。

升空後並沒有發現地面雷達所看到的大機群,當時最先進的蘇-27機載雷達也沒有發現可疑目標,最後反而由殲-7以目視方式發現禍首,它就是來自美軍航母上的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接下來美軍還在不斷試探虛實三天後的30號,再次以類似手段霸屏南京方向空軍警戒雷達,這次更誇張雷達顯示戰機數量高達700多架。有了經驗之後空軍起飛兩架戰鬥機升空查證,這次在空中發現一個空中干擾目標,由幾百公裡外的美航母放飛已經深入領空50公里。

可想而知這種力度的電磁干擾及壓制,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只能面對面目視確認,不僅反應遲鈍而且在外交上相當被動(上述數據是事後分析得出)。在美軍大範圍電磁干擾配合下,前出救援091核潛艇要考慮的因素更顯複雜,在包括S-3「海盜式」反潛機、F-14「雄貓」戰鬥機、F/A-18「大黃蜂」戰鬥機,以及水面航母戰鬥群不斷圍堵下,空軍出動兩輪戰機以死相拼才實現驅離,但其實美軍早就實現目的相當於主動撤離。

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

相比解放軍在這一領域的陌生,美軍對於電磁干擾、電磁壓制已經熟能生巧,特別是此前結束不久的海灣戰爭已經得到實戰驗證。美軍在「沙漠風暴」行動前24小時,對伊拉克無線電通訊及雷達防空系統等進行了強烈電子干擾,特別是發動空襲前5-9小時,美軍以EF-111A、EC-130H、EA-6B等電子干擾機為主力,大規模出擊使伊軍地空通訊聯絡、地面雷達,以及各類戰機和導彈中的雷達制導系統全部失靈。

缺少雷達預警伊軍就如同睜眼瞎,緊隨而來的就是成千上萬架戰機、巡航導彈,包括F-117隱形戰機等,在GPS導航已經投入使用的背景下,被多國部隊挨個點名精確攻擊。據統計在海灣戰爭第一個禮拜,美軍出動12000多架次的空襲中有一半是執行電子干擾、壓制以及偵察支援等任務,由此可見電子戰在美軍手上已經是成規模應用。正是這種體系對決加強電磁打擊,伊軍戰前以法國設計結合蘇制防空武器相結合的防空系統,在美軍電磁壓制下灰飛煙滅,可想而知裝備水平比伊拉克還低的我們壓力山大。

當然也正是EA-6B電子干擾機初試中國雷達各種蒙騙,甚至深入中國領空達50公里,這樣的情況發生足以引起我軍對電子戰技術空前重視。也可以說正是這款飛機的挑釁,直接開啓了我軍現代電子對抗大門,成為我們必須牢記的「啓蒙老師」。

EF-111A電子戰飛機

台海危機電子干擾場景再現,沿海雷達一夕三驚

不需要耗費真槍實彈,僅以少量電子戰飛機配合三軍就能取得不對稱優勢,對於美軍來說這就是未來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顯然美國人永遠不會消停,有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一晃兩年後的96台海危機期間,局勢緊張雙方甚至進入准戰爭狀態。美軍出動兩個航母戰鬥群前往台海,除查探及威懾解放軍三軍聯合演習外,EA-6B電子戰飛機故技重施再次登台表演。

按當年的形容是沿海部隊一夕三驚,EA-6B電子戰飛機虛構大量空中目標,在沿海解放軍雷達上產生無數亮點。同時還使用強烈阻塞式電子信號干擾正常通訊網絡,演習期間轟-6曾遭遇干擾事件大概率就是該機搞鬼,不僅無法鎖定目標甚至雷達制導信號被切斷,機載反艦導彈發射不出去。甚至還有流轉更廣的東風-15干擾事件,本來用於成批發射進行戰略威懾的東風-15,其中有幾枚在發射後無法追蹤最終偏離落點,事後分析可能是GPS信息被干擾或中斷引起。

可能是技術裝備水平發展更先進,再加上這次是准實戰演練,美軍再次動用的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偵察騷擾東南沿海,不僅規模大而且頻率高手段也更複雜。不過解放軍多少已經有點經驗,再加上此前從俄羅斯引進部分電子戰技術,對這種成本低見效快的戰術手段有更深的瞭解,雖然再次引發混亂但不再毫無頭緒。採用新型干擾技術進行反擊,雖然不像傳說中那麼神奇可以壓制美軍,但多少還是有些效果。

正是通過這種實戰電磁對抗,知道美軍仍在使用老式干擾手段,同時又驗證了自己的干擾和反干擾裝備。為防止掐脖子行為再次發生,後續北斗導航系統開始打造,成為歐美俄之後第四家同類裝備而且性能更強。至於電子對抗、電磁壓制等技術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在中國航空及電子技術發展神速的今天,從零開始已經推出運-8、運-9以及殲-16D等電子戰飛機,性能足以媲美美軍同類產品。

南海雙擊,解放軍已具備同等電子威懾能力

前面這兩次的電磁對抗,在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也利用美軍這類干擾手段進一步驗證自產反干擾設備。2021年初中美首場角力在南海開鑼,美軍「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出現在南海,以E-2C和P-8A進行抵近偵察,中方出動數十架次戰機進行同等威懾。當時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出現在巴士海峽附近,飛行方向由東南朝向西北,一路打著擦邊球邊飛邊進行電子偵察,同時收集我海空軍相關電磁信號。

針對這種主動挑釁行為,解放軍出動了一架運-8G電子干擾機、一架運-8GX6反潛機,同時以兩架殲-10護航出擊。運-8G電子干擾機正面實施電磁干擾,阻止EP-3E進行正常電磁信號收集,這款時不時出現在我國周邊沿海的機型,終於在時隔多年後開始碰到強有力對手。而且在周邊中方還出動了兩架空警-500預警機,一架運-9電子戰飛機進行協同,除此之外在整個空域內還有一架空警-2000進行全局布控,協調對抗現場指揮以及預防其他方向威脅。

空警-500預警機

美軍EP-3E型電子偵察機從飛行航線看處於被包抄狀態,左側由空警-500及運-9電子偵察機守衛,右側由運-8電子干擾機負責夾擊。除了預防對方進行情報收集外,還主動干擾壓制美美機和指揮部的電磁信號,完全是按整套預案主動進行對攻而不是消極防守。

而且隨著海空軍實力不斷增強,信息化時代對於電磁干擾、壓制需求更加迫切,此前有過被全面壓制無力反擊的海空軍。在切身體會下不斷研制高新產品,特別是近年不斷投入使用的運-8、運-9高新機,憑借機體平台大滯空時間長的特點,可以在周邊海域發揮出更大優勢。再加上多型號空中預警機及護航戰鬥機支援,可以在局部區域和美軍達到平衡,甚至某些情況下完全可以實現壓制。

對峙場景

吃飽了撐著找事幹很符合美國氣質,這才過去僅僅一年,1月24日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再闖南海。在演練期間一架F-35C艦載機發生墜機事故,在著艦降落過程失誤沒能停穩,飛機掉入南海飛行員彈射逃生,不知道是不是將攔阻索給扯斷,造成甲板人員受傷合計已達7人。相當巧合的是,當天解放軍13架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包括8架殲16戰鬥機、1架運-8反潛機、2架轟-6轟炸機,以及去年才正式露面的2架殲-16D電子戰飛機。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2架殲-16D電子戰飛機,作為首次出現的明星戰機,性能超過美軍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和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持平。而且這次出動的機型包括電子戰飛機,多用途戰鬥機,以及轟炸機和反潛機等,在編組上相當完善也極為少見,幾乎就是一個實戰化條件下的編成。由於事發時間很巧合,甚至傳聞F-35C是不是遭遇了電磁干擾,在最後著艦階段沒能操控住直接往海裡飛,雖然可能性太小但看起來還是挺舒服,畢竟雙方實力在此消彼長下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飛行路線

結語

時隔28年,從當年多次憋屈被電磁壓制,到現如今已經成體系擁有眾多電子戰機型,中美在電子對抗方面已勢均力敵。解放軍經過多年奮起直追跨越式發展,擁有運-8、運-9各式高新機,以及殲-15、殲-16電子戰飛機,再加上配套的先進電子戰吊艙和鷹擊-91反輻射導彈等,不僅可以實施常規電磁干擾還能實現戰場反制主動進攻。

以殲-16D電子戰飛機為例,雖然早在2015年就已實現首飛,但在去年才公開以航展方式亮相。殲-16的基礎帶來巨大航程及載彈量,可以搭載超過3.5米長的電子戰吊艙,具備自發電功能,具有輻射功率大、壓制距離遠、壓制頻道多等特點,可以在防區外進行有效電磁壓制。和美軍E/A-18G攜帶的AN/ALQ99電子吊艙相比,干擾作用距離高達200公里,比AN/ALQ99電子吊艙的160公里還遠不少,很明顯對手大部分時間看得到卻打不著。

殲-16D從性能上已經被外界認為超過E/A-18G電子戰飛機,常規作戰中只要2架就能實施全頻段電子壓制和干擾,攻擊對象甚至包括衛星、雷達、手機,以及機載設備通信等,可以令對手先進裝備瞬間變成「盲人」。這跟多年前美軍戲耍我們一樣,在這種單向透明的電磁環境中,就算對手以隱形戰機對決也面臨失聰風險,從而在毫無知覺下被輕鬆擊落。類似案例已經過E/A-18G驗證,在美軍演習中曾擊落過F-22A和F-35A戰鬥機,更何況中方除了空軍殲-16D外還有一個艦載版的殲-15D,兩者師出同門性能上差距不會太大。

殲-15D電子戰飛機

時隔28年,解放軍早已習慣在複雜電磁對抗環境下進行實兵演練,不僅電子戰機型越來越多而且各類導彈抗干擾能力也顯著增強。特別是隨著下代彈射型航母入役,殲-15D電子戰飛機也將伴隨,那麼今後不僅在周邊沿海甚至遠洋之上也具備電子作戰能力。當年光挨打卻無力還手,現在不論是機型還是裝備水平都直線上升,在北斗等加持下已經可以站在世界第一梯隊實現有效反制。

殲-16D電子戰飛機

而且殲-16D在台海方向投入實戰化訓練,也意味著解放軍正在快速獲得電磁優勢,成為擊破對手空防體系以及打亂對手指揮系統的有力手段。作為首批踹門機型,在強電子干擾下能為後續戰機快速掌握制空權製造機會,可以預期隨著殲-16D實戰化參與巡航等任務,周邊海域電磁對抗結果將明顯受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