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的「天賦」無法複製,但領悟她的「智慧」足夠普通人階級躍升!

北風

谷愛凌在比賽中

2月8日,谷愛凌的逆轉奪金燃爆了!但我估計絕大多數人是從「短視頻」或者熱搜新聞裡看到了「突破歷史奪金」的描述。

谷愛凌的生平,學霸級別的「美國高考」成績,以及同齡人「雪上天賦第一」的天才實力,讓大家只能以「仰望的心態」去崇敬別人家的孩子。

谷愛凌的運動天賦確實不可複製,但我建議大家這次冬奧會還是抽出時間看一些「精華比賽」的全程。

能夠站上世界之巔的運動員,他們的「奪冠過程」絕不僅僅是「傻大憨粗」的體力比拼,在一場世界第一擊敗「世界第二」的比賽裡,一些「細節智慧」你看懂了,或者讓孩子領悟了,是足夠改變命運,完成「階級躍升」的。

相信有許多人在本屆冬奧會之前,對一些比賽項目壓根不瞭解,因此大家並不知道「冰壺比賽」被稱為「冰上國際象棋」。

冰壺比賽最重要的不是用力量讓冰壺「旋進」與「擊打」,而是彼此雙方「彷彿對弈」一般的進行「落位佈局」。

許多人在冬奧之前,恐怕也不理解,為什麼「冰球」是全球「最高尚的貴族運動」,卻在規則內公然允許「雙方隊員球場打架」。

說「冰球觀眾」是「貴族」,是因為根據大數據統計,觀看冰球運動的觀眾,平均收入,職場地位,確實「遠超其他球類觀眾」。

這次冬奧會,給了大家「近距離看熱鬧」的機會,但如果能「看懂門道」,提取其中的智慧,對大家個人或者子女都會受益!

今天我帶大家提取「三場比賽」,大家可以找視頻重溫,看我提取的「智慧」是否正確。

壹、帶5-15歲孩子看男子1000米速滑

在寫谷愛凌8日的比賽之前,我想先複盤7日晚的「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比賽。

我從1/4決賽,一直看到最後的「兩次決賽」。這絕對是一場「精彩絕倫,無限反轉」的較量。

特別是7日晚的「最終決賽」,我認為很適合作為小學年齡段孩子的「啓蒙第一課」。

錯過比賽的家長,建議帶孩子回看視頻。

許多朋友反映,短道速滑比賽規則複雜,一些「犯規判罰」也不易理解,不是五六歲的幼童能夠看懂的。

但是帶孩子看7日晚的男子1000米的決賽,能夠讓他明白什麼是「團隊協作」,什麼是「信念傳承」,什麼是「成就自我」!

經過四分之一決賽與半決賽的爭奪,最後闖入男子1000米決賽的幾乎是「東北五兄弟」。

分別是代表中國出戰的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龍,以及代表匈牙利出戰,但祖輩是吉林長春的劉少林,劉少昂兩兄弟。

儘管兩位匈牙利選手是華裔,但他們的使命依舊是為匈牙利而戰。

我國的武大靖27歲,任子威24歲,李文龍21歲。如果以奧運週期來算,三名隊員剛好間隔一個週期。

李文龍在獲得這次冬奧會參賽權之前,是我國短道速滑隊的新人,在1000米男子國際排名中,壓根沒有名次。

決賽開始後,我國的三名選手顯然很有團隊精神,李文龍作為「國家隊的小兒子」,傻傻的「犧牲自我」,執行保「兩個大哥」的戰術安排。

在決賽前半段,「大師兄」武大靖處在領先地位,而且和匈牙利的劉少昂拼得很凶。

可就在此時,1/4決賽,半決賽已經「意外頻發」的比賽,在決賽居然出現了「冰刀磕冰」的嚴重事故。

在短道速滑比賽中,競爭激烈,彼此碰撞導致摔倒退出比賽的很常見,但是即便有選手退出,其他選手也會繼續完成比賽,然後再根據裁判判罰「重排名次」。

因為「冰刀磕冰面」事故,將已經進行了一半的決賽停止,重新開賽,唯一的原因就是「冰面留有碎片,繼續比賽會傷到運動員生命安全」。

在這次重賽之前,所有運動員都「更換冰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剛剛「決賽拼得最凶」,年齡最大的武大靖,此時是躺在休息台上讓教練組更換冰刀,可見體力透支嚴重。

在剛剛的決賽中,根據不同的「戰術選擇」,有人選擇前半程發力領滑,有人選擇前半程跟隨,後半程發力反超,因此每個人的體能消耗是不同的。

在冰面清理後,1000米決賽重新舉行,五名體力都有消耗的選手進行9圈的爭奪。

在第一次「決賽」裡,體力消耗巨大的匈牙利劉少昂很快落在後面,而與他同樣消耗巨大的武大靖,卻一路前衝。

在和任子威並駕齊驅後,武大靖悄悄碰了任子威的手一下,讓他先走,同時體力不支的他依舊頑強的卡住匈牙利劉少林的位置,讓任子威獲得領先。

在最後階段,武大靖體力不支掉隊到最後,李文龍就開始執行「保任子威」奪冠的戰術。

最終,匈牙利劉少林在「阻擋並拉扯任子威」的情況下率先衝線。一直執行教練組「跟隨戰術」的新人李文龍第三個衝過終點。

隨著匈牙利的劉少林犯規被取消成績,任子威獲得冠軍,李文龍獲得亞軍,因為前期幫任子威分擔壓力,體力消耗過大的武大靖,最後獲得第四。

這場比賽,是任子威奪冠,可是展現的卻是武大靖,李文龍「功成不必在我」的團隊精神。

在自媒體平台上,許多人都被「武大靖讓任子威前衝,自己卡位匈牙利」的視頻感動破防了。

到了21世紀,如果繼續給五六歲的孩子講「孔融讓梨」,絕大多數獨生子女不會有切身體會了。

相反,「大靖讓金」是可以取代孔融讓梨的鮮活教材。

過去,我們家長也不願意過多的教孩子「謙讓,吃虧是福」的道理,都在教孩子「凶一點」,決不能吃虧!

因為在過去很多家長的教導裡,為了團隊犧牲自我,是「愚蠢的,白白犧牲」的。

可是這場比賽,年輕的李文龍是「最傻的」,意志堅定執行教練的「保師兄」戰術,最終,他沒有「白白犧牲」,傻傻的他,最終收穫銀牌。

最懂得算計,自己人都「刀尖相向」的韓國隊,卻連決賽都進入不了。

如果回看任子威與武大靖過往的比賽視頻,會發現任子威就是當初的「李文龍」,他每場比賽的信念,都是對武大靖說:「哥,只要我們在一組,我一定保你,只要冠軍是我們的。」

正是任子威一路以「小師弟」的身份在保武大靖,今天才有「武大靖體力不支下的自我犧牲」,成全小師弟。

武大靖犧牲,任子威奪冠,李文龍一路保駕,最終收穫銀牌,這就是最好的戰術執行力,也是最好的「中國團隊精神」的團結。

這場「團隊協作」,「自我犧牲」,「大靖讓金」能夠作為孩子啓蒙教育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李文龍的犧牲」不是毫無價值的。有「信念傳承」的團隊,個人為團隊利益犧牲之後,團隊獲得最大的成功,但最終自己也能夠「成就自我」。

最傻的李文龍,最堅定執行教練戰術安排的李文龍,最終沒有犧牲成為「無名墊腳石」,而是在團隊獲得最大成功後,自己也收穫了個人最好成績,寶貴的銀牌。

中國三人組,一場決賽,各自展現團隊精神,又各自獲得成就,最重要的是「冠軍榮譽屬於中國」。這是5~15歲少年,明白「團隊與自我」,「犧牲與成就」的最佳啓蒙課。

貳、15~30歲如何看懂谷愛凌的「戰術智慧」?

如果說7日晚中國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決賽是5~15歲兒童的「啓蒙課」,谷愛凌8日的比賽,她的戰術運用,都是15~30歲青少年,可以提取的「智慧」。

7日因為資格賽第二跳的失誤以及第三跳的「求穩」,谷愛凌最終以160分出頭,預賽第五的名次進入8日的「自由滑空中大跳台」項目的決賽。

谷愛凌在比賽中

奧委會主席巴赫都親自趕到「首鋼大跳台」來觀看這場比賽。

因為不僅中國人對「首次」格外看重,全世界對「首枚金牌」都情有獨鍾。

谷愛凌衝擊的不僅是中國雪上項目的第一塊冬奧會金牌,也是「自由滑空中大跳台」項目進入冬奧會的首枚金牌。

空中大跳台項目在非冬奧的賽場上,已經誕生數十年,有眾多名將,谷愛凌卻是練習不過一年多,這是她奧運會參加的三個項目裡「最不擅長」的一個。

去年一個賽季,谷愛凌在滑雪世界杯的六個分站賽裡,「U型場」項目包攬了六個冠軍。

在「空中大跳台」項目,她只得到了一個分站賽冠軍。

空中大跳台的規則是每個選手跳三輪,選區最好的兩輪成績相加的總分進行排名,這兩個成績必須是一個A類前滑行起跳動作+一個B類背滑行起跳動作。

與資格賽期間,多個選手都有「大失誤」不同,8日選手的第一跳就展現「很強的競爭力」。

谷愛凌的戰術,在第一輪選擇火力全開,拿出她在過去唯一奪冠的一次「正滑1440」奪冠動作。

比賽的評分規則是六個裁判,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四名裁判算平均分。

谷愛凌的第一個冠軍動作,以3個94,1個93,最終得分93.75分。

第八個出場的谷愛凌,憑借唯一一個超越93分的成績,成為第一。

可是在隨後出場的預賽成績更好的對手裡,法國的泰絲·勒德居然得到94.5分。

第一輪比賽谷愛凌已經拿出「曾經最好的,奪冠的自己」,也只得到第二名,並且英國選手90.25,瑞士選手89.25,都保持強大的競爭力。可見這場比賽對手的水平之高。

按照規則,所有運動員的成績,都是兩個不同類型跳躍動作的分數相加,因此第二輪必須是另外一個類型的跳躍動作,得到一個基礎分。

谷愛凌在這一輪選擇的背滑動作,是難度相對較低,但是確保高質量完成的「背滑1080」的動作,得到88.5分。

這是一個足夠優秀,但是不夠絕頂的成績,在所有選手裡排名第四。

在第二跳中,谷愛凌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法國選手泰絲·勒德居然在第二跳得到93分,兩跳累計187.5分,這個成績在以往的大跳台決賽中,是穩穩的冠軍,很少有選手一場比賽跳出兩個93分以上動作。

在第二跳中,空中大跳台項目的「現世界排名第一」,瑞士的格雷莫德,終於展現自己的冠軍競爭力,得到第二輪最高的93.25。

因為格雷莫德第一輪跳了89.25,兩跳累計,182.5分,領先谷愛凌0.25分,將谷愛凌總成績擠到第三。

在過去的世界杯分站賽上,一個180分以上的成績,已經足夠拿冠軍了,可是今天180分以上的就有三個。

而且第一跳排第三第四的,雖然第二輪沒有反超,但是第三輪成績只要跳出更高分,是有反超機會的。

因此在谷愛凌拿出一跳「冠軍壓箱底絕活」,一跳高水平穩定發揮之後,也只搶到「五強爭霸」的第三名。

帶著前兩輪累積的第三名,谷愛凌在第三輪倒數第三個出場。

第三輪谷愛凌面臨「第三被衝擊,銅牌都不穩」的局面,

因此首先就要看兩名衝擊者的表現。

第一輪跳出90.25的英國選手,第三輪追求超高難度,直接摔倒失敗,失去競爭力。

前兩輪排名第四的加拿大選手,第三跳跳出88.75分,總成績升到178分,卻依然威脅不到前三名。

因此比賽在谷愛凌出發前,已經確定登上領獎台,就是獎牌顏色的差別。

前兩輪排第二的「世界第一」僅比谷愛凌多0.25分。

此時谷愛凌與媽媽通電話,媽媽的建議是選擇「最擅長的1440冠軍動作」,依靠熟能生巧,以更好的狀態,將第一輪的93.75分,提高到94分以上,就可以反超拿到銀牌。

這是最穩妥的做法。

如果想要挑戰冠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需要一個「背身的94分以上」的集合難度和完成度的動作。

對於練習大跳台一年的谷愛凌來說,她的「技能庫」裡,沒有這麼強的大招了。

在這種情況下,倒數第三出場的谷愛凌,選擇超越自我,追求一個「女子運動員從沒完成的1620超高難度」。

最終,谷愛凌超越自我極限,也超越女子運動員極限的1620動作,拿到了94.5分,她將總分提高到188.25分。

谷愛凌的超常發揮,將壓力完全給了前兩輪排他前面的對手。

瑞士的格雷莫德要超越谷愛凌奪冠,第三跳必須完成95分以上的超高難度動作,還要超級完美的完成,這種高分,「世界第一」也挑戰失敗。

最終的壓力,交給了法國少女泰絲·勒德。泰絲·勒德比谷愛凌還小幾個月,在賽前一直被炒作為「天才少女」的終極對決。

一個運動員,在「三輪選二」的決賽中,前兩輪都耗費體能和調動狀態,拿到一個93,一個94.5,以為穩拿冠軍的時候,要讓她再次調動狀態,再跳出一個94.5以上的超高分。

這樣的壓力,最後逼得法國姑娘落地失誤。

谷愛凌最終以「超越自我,超越全球所有女運動員」的超高難度,第三輪逆轉奪冠。

我們所有人如果只注意到許多自媒體宣傳的「最後超越極限逆轉奪冠」,是無法體會到谷愛凌的「戰術智慧」的。

首先,作為一個15~30歲的青少年,觀看冬奧比賽,會被那驚險刺激的場面所吸引,但除了看熱鬧,還要看智慧。

谷愛凌的「三跳」,可以用來解決每一個年輕人,要做好一件事的「三個抉擇階段」。

面對學業,或者第一份工作,或者走上創業,我們在拼搏任何一個「確定目標」時,第一階段,一定要做「最擅長的事」,展現自己的「冠軍狀態」,就像第一跳的谷愛凌。

完成了第一階段,我們還沒有成功,或者與同學,同事,同行競爭者比較,我們還沒有脫穎而出時,第二階段不是「冒險時刻」。

第二階段是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個方向」完善自己的過程。這個階段,因為不是自己熟悉的「冠軍領域」,成就與「加分」會不如第一階段。

這個時候,不要放棄,不要懷疑自己在退步,只是「爬坡」中的增長放緩而已。就像谷愛凌的第二跳。

第三階段,其實谷愛凌給年輕人提供了兩種選擇,一個是以更成熟調整更好的狀態去「重復」自己曾經的優勢領域,將曾經的優勢領域,取得更好的成功。

選擇這條路,會讓你成為「更優秀的自己」,不夠拔尖,但比「錘鍊前」的自己強多了。

另一種,就是發揮少年人,勇敢無畏愛拼搏的精神,去挑戰「從未有過」的自己,搏成功了,會成為同齡人里的「卓越」人物。

即便失敗了,依靠前兩個階段的積累,具備更強能力的年輕人,未來還有很多「再次挑戰」的機會,又有何可懼?

8日谷愛凌的比賽,之所以這麼燃,絕不僅僅因為最後一跳,而是因為她用最智慧的「戰術選擇」,來持續對抗同樣天賦卓絕,又有驚人發揮的對手。

在有四個對手持續壓迫,前兩輪僅僅搶到第三的背景下,最後的「超越一搏」才顯得那麼波瀾壯闊。

熱血之後,除了對天賦的羨慕與仰望,對於普通人,只有「戰術智慧」,是可以提取吸收的。

叄,30~45歲,多看王濛解說的比賽!

如果你超過30歲,那麼你會面臨很多「35歲職場危機」,「安逸區切換,重新面臨競爭」,或者「告別賽道,從頭再來」的抉擇。

這個時候,我推薦你看的不是某一場比賽,而是「冬奧冠軍王濛」解說的所有比賽。

今年冬奧會開賽之後,除了我國冠軍選手奪冠得到一兩個熱搜,至今得到最多熱搜的,是前冬奧冠軍,如今最受歡迎的「解說王濛」。

從開賽第一天,短道速滑混合團體賽資格賽開始,王濛就「金句頻出」,所有人都稱她為段子手。

有多個熱搜,多個平台的網友,都集體呼籲,「王濛原地出道」,從此成為綜藝人。

許多人都說,王濛從短道速滑運動員,跨界成為解說主播,是「中年人轉換賽道」成功的典範。

許多人都去分析,王濛的成功,是因為她具備哪些「綜藝解說的能力與素質」,這些成為轉型是否成功的決定因素。

大錯特錯!

所有人至今都不明白,王濛為什麼能夠解說出圈?僅僅因為她是東北段子手麼?

建議想從王濛身上,尋找「中年轉換賽道成功經驗」的人,不要去看這幾天,她繼續說段子,說金句的解說,這是為了「鞏固人設」。

我們一定要關注,她「破圈」的那一場成功,那才是轉換成功的關鍵。

如果我們回到王濛的第一天解說,會發現除了段子多,她最特別的,是與眾不同的激情和感染力。

那種激情和感染力不是解說員「編寫的煽情台詞」,而是和現場其他人格格不入的「過於興奮和手舞足蹈」。

王濛的第一場解說,就不是「正經解說」,她的狀態起初讓我詫異,但我沈浸入比賽之後,我就找到了原因。

為什麼王濛能碾壓「專業段子手解說黃健翔」?是因為更幽默更會講段子麼?

是因為她的興奮狀態,為勝利而歡呼,為同伴緊張,對競爭對手進行吐槽,所有的狀態,就和「比賽中教練席上的隊友」反應一模一樣。

那場解說,王濛之所以那麼激情四射,那麼金句頻出,是因為她還在「運動員和場邊教練」的狀態裡。

她的反應和演播室其他解說格格不入,卻和比賽場邊教練與隊員席的反應完全同步。

她用自己的幽默和激情,把所有觀眾「帶入場邊教練席」的特殊觀感中,正是這種感染力,加上幽默段子手的特質,王濛最終全網出圈。

而王濛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多「凡爾賽」級別的段子,吐槽所有對手甚至「回看錄像」的裁判,是因為她曾經是短道速滑「衛冕冬奧冠軍」,七次打破世界紀錄,將女子500米紀錄帶入43秒大關的「大魔王」。

因此,所有羨慕「人到中年的王濛,可以從運動員向解說」無縫跨越賽道的人,一定要明白「跨越的核心競爭力」。

王濛能夠從奧運冠軍,跨越到「專業解說」,核心競爭力不是因為她具備了「解說的專業能力,幽默技巧,段子儲備」。

王濛的核心競爭力,恰恰是她轉行前二十年積累的「世界冠軍的自信與運動專業知識儲備」。

王濛的這些「特質」,是黃健翔,王冰冰,尼格買提等各類專業主持人所無法取代與爭鋒的。

如果你年過30歲,或者即便很年輕,也對現在的職業或工作不滿意,就等著30歲之後擇機轉行。

更多的人選擇從行業A到B,往往認為自己的優勢是「自己過去十幾年的行業A生涯都是垃圾,懷才不遇,自己具備通殺行業B的許多能力或特質」。

但實際上,真正30歲後,能夠從行業A成功跨越行業B的人,他的第一步成功,一定是他在十幾年行業A積攢的能力或者經驗,是行業B的其他人無法取代與短時間學習的。

至於轉行後,最終可以取得卓越,確實是在後期將行業B成功的知識,能力與經驗和自己的性格,興趣,個性,特質相融合,最後在新行業「取得卓越成就」。

看了「王濛的解說比賽」,所有30歲以上想轉行的,或者準備在30歲之後轉行的年輕人,不要幻想選擇「與前十幾年割裂,選擇全新更適合自我特質的行業」,這樣的幻想,一定是讓你在碰壁中蹉跎下一個十年。

即便你準備在30歲之後,更換全新賽道,前十年的「積累」也絕不是無用的垃圾,或者是得過且過的「消耗」。

這十年里,你在自己的領域,做到了王濛在短道速滑領域的多少分之一,你的轉行成功,才能達到王濛成功的多少分之一!

只要你享受冬奧,去琢磨每一場奪冠與成功背後的智慧,你會發現無論是男子速滑,還是谷愛凌,或者王濛,他們的成功,都藏著你階級躍升的「智慧密碼」!■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