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烏克蘭戰局,今天我們再以地圖解讀的方式給大家寫一篇短文,讓大家一眼看清烏克蘭戰爭的局勢。
我們先放一張烏克蘭兵力分布圖(下面的數據都是大概數據,查不到詳細的數據):
1、烏軍主力分布在頓巴斯地區,十幾個旅共約12.5萬人(正常情況下,每個旅平均人數在4000人左右,但新聞中確實說烏克蘭在頓巴斯部署了12.5萬人,所以那裡可能是加強旅,平均每個旅可能達到上萬人);
2、烏克蘭首都基輔
附近也有一定兵力,其中還有國民警衛隊的第1、第4機動旅,總人數應該不超過4萬——1991年烏克蘭從蘇聯獨立後,在其內務部部隊的基礎上組建了新的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主要用於參與一些邊境非正規衝突。2000年,為了節省內務部預算成本,國民警衛隊被下令解散,余部全部併入內務部部隊。2014年3月,發生克里米亞危機後,烏克蘭恢復了國民警衛隊,總人數不超過6萬,軍餉主要靠寡頭發放;
3、烏克蘭工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除了頓巴斯是重要的工業區外,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工業重區,這裡也有一些兵力,包括92機械化旅和國民警衛隊的第3機動旅,總兵力應該在2.5萬左右;
4、敖德薩是烏克蘭的第四大城市,是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重要工業、科學、交通、文化教育及旅遊中心,承擔著烏克蘭50%以上的對外貿易貨運任務。這地方兵力相對也多點,有第45空中突擊旅、28機械化旅和35海軍步兵旅,總兵力應該在2萬左右。
除了這4個重要的區域,其它地方根本就沒有多少兵力、戰力也極弱——有戰鬥力的可能都被調到頓巴斯地區了。
現在頓巴斯地區的烏軍主力都被牽制住了,不敢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俄軍不斷的包圍、攻打其它城市。
或許大家有疑問:烏軍主力為什麼不敢動?為什麼不敢去支援其它城市?
如果你看了烏克蘭地形圖就知道了,整個烏克蘭都是平原,而且城市與城市之間全部都是農田,沒有任何遮擋,一旦動了,那麼就成了轟炸機的靶子——烏軍主力在頓巴斯地區,那裡終究還有很多建築物和平民,在城市和平民的「保護」下,俄軍暫時還不敢進行大規模轟炸。
下面我們畫了一個示意圖:假設烏軍主力被牽制在城市A,這個時候俄軍正在圍攻附近的城市B,兩個城市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遮擋,一旦烏軍主力回援城市B的話,那麼就會被俄軍戰機或轟炸機給全滅了。所以,它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城市B被攻下來。
俄軍包圍了城市B以後怎麼才能花最小的代價拿下它?
主要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步步為營,逐漸的縮小包圍圈,打巷戰;
第二種,大軍把它圍起來,然後放開一條通道,讓城市裡的老百姓出城,等老百姓出城以後,用轟炸機直接轟炸——沒有了城市,自然也就沒有巷戰了。
如果採取第一種攻城方式,俄軍的傷亡肯定是比較大的;如果採取第二種方式,俄軍的損失肯定非常小,但是烏克蘭的老百姓肯定要遭殃了,所有的財產基本都被轟沒了。
現在俄軍採取的就是第二種方式。
現在整個俄軍把基輔的西部給徹底包圍了——我在北斗地球上畫了個包圍圈,包圍基輔的西部路程只有40公里,而前幾天最新衛星圖像顯示,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的俄軍車隊有至少64公里。
按照正常道理,兩軍交戰,不應該牽連到普通老百姓,無論是烏軍,還是俄軍,都應該讓老百姓從城中出來。
所以,在3月3日的時候,俄國防部表示,已經為烏克蘭平民安全撤離創造一切條件,並隨時準備開闢人道主義走廊。
但是,烏軍也很明白,一旦老百姓從城中都出來了,那麼俄軍是不太可能和他們打巷戰的,極有可能就把整個城市連帶著烏軍給轟掉。
烏軍中的那些納粹也很清楚這點,所以他們阻止老百姓從城中撤出來。
但是,阻止就有用嗎?
如果烏軍中的納粹阻止老百姓從城中撤出,那麼有兩個辦法解決:
1、下達最後通牒,時間到便強攻;
假設現在俄軍已經將基輔圍起來了,然後下達最後的通牒,將在3天後的12點發動總攻,要求城中的老百姓撤出基輔,在此之前,俄軍會開放一條通道供老百姓撤出。
這個時候,老百姓肯定會瘋狂的要往城外逃命的,而守衛基輔的主要是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的第1、第4旅,人數最多也不超過4萬(基輔卻有260萬人),根本無力阻止老百姓從城中撤出來——如果烏軍採取武力阻止,將槍口對準自己國家的老百姓,那麼老百姓肯定要造反的。
另外,烏軍中的絕大多數人肯定還是有良知的,定然不會阻止老百姓從城中撤出。相反,如果烏軍中的納粹阻止老百姓撤出,那麼有良知的烏軍甚至可能對納粹發動攻擊(畢竟很多烏軍中的親人也可能在城中),那時烏軍內部就會發生內鬥。
在這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總攻時間到了,城中的老百姓肯定不會太多(就算太多也不管了),那時俄軍就會出動轟炸機進行大規模的轟炸——除了不對一些極具歷史意義的古建築、博物館等轟炸外,其它的全部轟平。
轟炸後,僅留下少部分建築,那時再打巷戰的代價就要小很多。
2、進行圍城,逼迫老百姓出城。
俄軍將整個基輔圍起來,外部的物資進不來,城中的物資是有限的,很快城市就會失去控制,那時俄軍放開一條通道,老百姓必然要從城中撤出來。
城市和農村不一樣,農村每家每戶可能會儲存大量的糧食,城市是不可能儲備大量糧食的。
當城市物資被消耗掉了,沒有辦法生存了,城中人自然要出去的。
等老百姓都從城中撤出後,再出動轟炸機。
當然了,這種方式的代價就是可能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要圍個一年半載的。
前段時間,我說:現在烏克蘭最佳的辦法就是投降,再抵抗下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有人就拿中國的抗日戰爭來對比,說道:如果按照我這種思想,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就不應該抵抗,就該投降。
其實,烏克蘭戰爭和抗戰根本沒有辦法相比,因為兩者的地形條件完全不一樣。
我們從抗戰時期淪陷區的地圖和地形圖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阻止日本在佔領全中國的關鍵就是:中國的西部擁有廣闊的山地!
抗戰時期,平原地區基本都淪陷了,但是山區始終在我們的控制之下。
如果沒有山地的話,那麼是沒有辦法抵抗的——抵抗的唯一結果就是滅國滅種。
正是因為我們的西部和東南部有大量的山區,武裝力量可以撤退到山區,而山區有大量的農村,生存是不存在問題的,然後不斷的打游擊、不斷的攻擊日軍控制的縣城——哪裡薄弱打哪裡——最終日本一定會被拖垮的。
正是因為中國的這種特殊的地形決定了我們是可以和日軍打持久戰的,而且最終的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1938年5月,毛主席寫了一個著名著作《論持久戰》,共5萬字,把整個戰略全部公開了(這是一個陽謀),主要體現在16個字上:敵進我退,敵退我出,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試問:如果中國沒有廣闊的山地做支撐,我們又如何完成這個戰略?
《論持久戰》到底有多厲害呢?
在毛主席發表《論持久戰》以後,國民黨內部震動,很多高層都極其認同毛主席的論點,堅定了抗戰的決心。
當時,國民黨著名將領衛立煌將軍不僅自己認真閱讀,還自掏腰包加印了三千冊,分發給國民黨黨政軍要。
白崇禧讀完《論持久戰》,對於這麼科學系統的闡述中國必勝的理論極為佩服,認為這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到最後,白崇禧把《論持久戰》概括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把這一理論作為對抗日軍的指導思想。
《論持久戰》的出現不但堅定了中國必勝的信心,而且極大的打擊了日本人的信心。
1943年,日本天皇最小的弟弟三笠宮隱瞞了真實身份,改名叫若杉,以日軍參謀的身份,來到了中國戰場進行全方面考察和研究。
在考察期間,他無意間讀到了《論持久戰》。
誰知道,在他看完《論持久戰》以後,瞬間絕望了:若再打下去,日本就亡了。
從那以後,三笠宮對於中日戰爭的看法發生了徹底的轉變。他曾告訴日本高層軍官,說日本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使得當時的日本高層大為震驚。隨後他竟然組織人馬,開始刺殺東條英機,雖最終事情敗露了,但由於他是天皇親弟弟身份,東條英機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還有一名叫齋藤邦雄的日本士兵,在華期間主要負責收集整理八路軍情報。他在讀過《論持久戰》之後,認為這篇文章分析得很有道理,甚至做出了私自放走八路軍士兵的事情。
1945年日本投降後,時任日軍航空兵中將的遠藤三郎一度不承認中國打敗了日本。他認為,是美軍打敗了日軍。直到有一天他讀到了《論持久戰》,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看法是錯誤的。從那時起,他便無比崇拜毛主席。
……
中國之所以能取得抗戰的勝利,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國家擁有大量山地,具備打持久戰的條件。
但是,烏克蘭有這個條件嗎?
下面的就是烏克蘭的地形圖,僅僅在西部有那麼一點點的山地,整個烏克蘭也就只有一個山地突擊旅,充其量也就四五千人——除去後勤、通訊、醫療和文職人員等,真正有戰鬥力的恐怕也就只有一兩千人。
另外,我們上面也說過了,烏克蘭城市與城市之間幾乎全部是平原,一點遮擋物都沒有,連茂密的樹林都極少,部隊一調動立馬看的清清楚楚,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烏軍根本就不敢有任何大的調動。
烏軍的陸軍總兵力在30萬左右(20萬的陸軍、5萬的邊防部隊和6萬國民警衛隊),俄軍參與烏克蘭戰爭的兵力可能在20萬左右:俄軍人數不如烏軍,但是俄軍卻可以包圍烏軍,原因就是因為俄軍擁有制空權,烏軍不敢離開城市和防禦戰壕。
烏軍不敢離開自己的陣地,那麼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俄軍集中優勢兵力一個一個的包圍、吃掉……所以,在烏軍丟掉制空權後,戰場上的形勢非常被動。
如何才能讓烏軍不受威脅的進行大規模的調動呢?
設立禁飛區!
什麼叫做禁飛區?
就是:禁止任何飛行器在某個區域飛行。
比如,現在俄軍掌握了制空權,烏軍處於絕對的弱勢,如果這個時候歐美國家將整個烏克蘭設為禁飛區,那麼俄軍戰機優勢就沒有了,那個時候烏軍就可以大規模的調動了。
設立禁飛區這個概念是如何來的?
比如,歐美國家想要搞亂敘利亞,扶植了敘利亞的反對派,但是由於反對派沒有戰機,在與政府軍作戰的時候非常被動,這個時候歐美國家自己不想上戰場,就將整個敘利亞設為禁飛區了:如果敘利亞政府軍出動戰機,歐美國家就會擊落敘利亞政府軍的戰機。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所謂的「設立禁飛區」就是歐美國家為了顛覆其它國家的政權,在自己不願出兵的情況下,為了削弱政府軍的優勢所做出的「霸權」行徑。
僅在俄軍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一天後,烏克蘭就完全失去了制空權;沒有了制空權,烏克蘭的軍隊就不敢動;烏克蘭軍隊不敢動,那麼只能等著一個一個被包圍、殲滅……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3月1日的時候,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不斷向北約喊話,要求北約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
但是,被北約拒絕了。
北約為什麼要拒絕?
答案很簡單:北約沒有能力設立禁飛區。
北約設立禁飛區,俄軍戰機肯定不會搭理這個禁令:如果這個時候北約擊落俄羅斯的戰機,那麼北約就被拖進戰爭中了。
一旦北約被拖進戰爭中,那麼基本就等同於第三次世界大戰了,一切都失控了。
整個烏克蘭都是平原,一馬平川,沒有任何遮擋,而且烏克蘭的城市化率比較高,人口都集中在城市裡,而城市與城市之間都是農田——要是在夏季,可能還有點小麥、玉米等做遮擋,但是這個季節,這些作物剛播種,一點遮擋都沒有。
下面這張圖就是烏克蘭夜間的燈光圖:有燈光的地方都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主要也就分布在四個區域,而這四個區域之間都是農田。
正是因為烏克蘭的這種地形特徵決定了:俄軍只需很少的兵力就能把整個城市給包圍起來,切斷供應,等老百姓都從城中撤出後再進行大規模的轟炸,沒有打巷戰。
現在網絡上西方國家很「熱鬧」,說為烏克蘭提供大量資金和武器,還有大量「志願軍」進入烏克蘭作戰,澤連斯基甚至嘴炮給出一個1.6萬名外國志願兵的數據……
我就問:沒有制空權,他們怎麼把武器投送到烏軍手中?一馬平川、沒有任何遮擋,那些志願兵怎麼進入烏克蘭?
烏克蘭的大城市都離北約那些國家很遠,你說他們怎麼把武器和人員運輸到烏克蘭境內?
就像下面這個示意圖一樣:城市的四周全部都是農田,在沒有制空權、沒有山地和森林遮擋的情況下,你怎麼靠近得了城市?
你真要去了,不要說1.6萬,就算16萬、160萬,那麼也只不過是一堆「人肉」而已,毫無意義。
如果有人看過二戰時候的東京大轟炸就會知道,轟炸機的彈藥就像水一樣的往下潑,豈是人力所能抵抗的?更何況,現在炸彈的威力遠比二戰時候更大。
新聞上說,歐美給烏克蘭捐幾億、幾十億美元,提供多少多少武器,有多少多少志願兵入烏作戰……
那些,全部是扯淡的,要是他們真進去了,那就真是給俄羅斯送人頭、送武器去了!
烏克蘭戰局大勢已定,但是後面的戰爭可能會非常「難看」,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到圍城階段了——俄軍不再以快速攻城掠地為主要目標了,而是以圍困為主,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消滅守軍了——這也是代價最小的方式。
可以說,這次俄烏戰爭的影響深刻而深遠,它不僅僅重寫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也對美國霸權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在戰爭發生以後:
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發動了金融戰,把俄羅斯的很多銀行從SWIFT系統中踢出去,這進一步動搖了美元霸權;
歐美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各種封鎖,不准向俄羅斯出口高科技產品,這進一步動搖了歐美的科技霸權;
歐美國家控制的媒體集體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任何有利於俄羅斯的宣傳都被屏蔽,這進一步動搖了歐美的輿論霸權;
歐美國家沒收了俄羅斯寡頭的資產,連中立國瑞士都凍結了一些俄羅斯寡頭的資產,這拆穿資本主義「私有財產不被侵犯」的謊言;
……
這次戰爭讓國內的一些公知和資本家長期鼓吹的技術無國界、藝術無國界、知識無國界、自由市場經濟、言論自由、私有財產不被侵犯……統統的都成了大笑話!
說到這,我們不得不佩服中國政府的眼光,我們就是不讓推特、臉書等進入中國的網絡、我們就是要發展屬於自己的高科技、我們就是要發展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我就想知道:經歷這次戰爭,以後那些公知還能拿什麼來忽悠老百姓?
再忽悠,大家就把他的臉給抽腫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