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沙利文與楊潔篪在羅馬會面,對中國援俄後果提出警告。美方仍以為有實力高舉制裁大棒跟中國說話,殊不知,今時今日是一個笑話。
沙利文的笑位在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向最大經濟體提出經濟制裁,這不是笑話嗎?中國早就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2014年12月16日BBC中文網稱︰「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數據分析顯示,如果依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經濟總值140年來首次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在無聲無息中取代了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BBC給大家科普什麼是 Purchasing Power Parity︰「這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間的等值係數」。「由於人民幣在中國的實際購買力高於實際美元匯率兌換價值, 因此中國的經濟總值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就被調高。」
消息一出,馬上引起西方輿論的沸騰,論者指中國的GDP數字水份太多。好了,我們看更新、更精確的數字,來自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中國GDP首次跨過100萬億大關,實現正增長,超過此前包括路透等多個機構的預期值。「繼2017至2019年中國按購買力平價GDP高於美國之後, IMF預測2020年這一領先優勢仍將繼續,且差距拉大。」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32萬億創歷史新高、連續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回頭看美國,現時國債30萬億美元,是美國GDP 23萬美元的1.3倍,還有目前面對40年來最嚴重通脹,如此不利條件之下,以3.3億人口國家去「制裁」一個比它大4倍的人口市場,大家很想知沙利文的制裁工具在那裡?
大家馬上想到美國是全球科學技術最先進的國家,比起中國進步很多。不對,這只是過去的事實。俄羅斯媒體報導,國際著名科學期刊《科學計量學》(Scientometrics)發表最新統計數字,「早在2015年中國的學術論文總數就已超過歐盟,而在2019年中國在這個指標上又超過了美國。」為什麼大家至今仍以為歐美科技水平佔先?原來西方科學界一直用一套方式去衡量,但這可能是誤導的。「《科學計量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不公平。在他們看來,任何一個國家對世界科學的貢獻都應該簡單地以科學論文總數與被引用總數的比例來考慮,而不是根據論文的類別添加甚麼系數。」
日本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去年計算了 2017至 2019 年每個國家的平均科學論文數量︰「全球被引用次數最多的 10% 的科學論文中,24.8% 的論文由中國科學家撰寫,而美國科學家僅佔 22.9%。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和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科學家撰寫24萬篇論文,而美國科學家只寫出了15萬篇。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論文佔所有引用論文的 20.7%,美國為 19.8%。當然,國家以及科學家對科學貢獻的價值難以用量化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也有不如美國之處,不過,中美的科技水平差距並非想像中的巨大,美國可以把中國科技發展制裁到改革開放之前嗎?喜劇演員是偉大的,因為他演戲時自己不會笑,只是周圍的人忍俊不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