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開戰時機選擇:是精明還是魯莽?

大樹鄉長

俄烏衝突自2月24日爆發,至今已過20餘天。

戰場上炮火喧天,戰場外的爭論更是不遑多讓。

有人說俄國是泥足巨人,基輔基輔沒拿下,烏東烏軍包餃子也包不成,更別說展現什麼信息化、數字化未來戰爭了。

也有人說俄國是在控制戰爭節奏,既要收服人心又要殲滅有生力量,在收拾烏克蘭的同時也在攪渾世界局勢。

無論俄羅斯在軍事上是失敗的還是成功的,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開戰時機是經過慎重選擇的,是頗值玩味的。

我們首先回想一下,俄烏衝突前的世界是怎樣的?

肆虐兩年的新冠疫情生生地撕裂了全球供應鏈體系,各國通脹水平因此大幅攀升。

近10年歐元區消費價格指數(CPI)走勢

近10年美國消費價格指數(CPI)走勢

在現有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各國的生態分工十分明晰:

歐美擁有高端製造的產業資本,美國還在這個體系里主導著金融資本;而東亞、東南亞以及印度則佔據著主要的產業資本;最後還能在全球化裡分一杯羹的只剩資源資本了。

通過全球產業佈局,歐美坐享全球化紅利。一方面只需用「紙」和一些高精尖產品即可換回大量的生活消費品以及能源資源,另一方面通過產業轉移將污染也轉嫁給發展中國家,因此歐美的「老爺太太們」過了幾十年的好日子。

但是新冠狠狠地教訓了人類。

負責生產的國家一旦疫情爆發,就會停工停產,全球供給隨之大減;歐美國家雖然不事生產,但也需物流,一旦疫情導致物流停擺,那供給短缺會更加明顯,結果就是物價飛漲。

在這種情況下,俄烏開打了。

俄羅斯在這樣的世界裡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俄羅斯號稱是擁有核武器的「大號沙特」,雖然靠賣油但卻是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資源國。

不要小看「獨立主權」四個字,像被打殘的伊拉克,油田的開採、銷售全都仰仗國外公司,明明地裡全是鈔票卻要被外國人生生拿走,而俄羅斯對自己的油氣資源則擁有百分百的控制權和收益權。

俄羅斯現在每天至少有430萬桶原油出口,其中給中國和白俄羅斯的大約佔比38%,約50%的大頭運往歐洲地區。而全球每天的供應量是多少呢?大致在9800萬桶/日這個數量級。

設想一下,要是供給下降1%,即減少100萬桶/天的原油供給,油價會上漲多少?1%嗎?

當然不是。

參照以往的歷史經驗,原油供給減少100萬桶/天,大約對應油價上漲18%-24%。

而石油的重要性相信大家早就耳熟能詳。

石油可以煉製出汽油、柴油等燃料,製成基礎化工品用於生產塑料,化纖,染料,農藥,化肥等,美國的農業更是被叫做「用石油換糧食」,可以說石油的漲價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同樣的邏輯對天然氣也成立。天然氣不僅用於供暖做燃料,還是生產氨、尿素等氮肥的重要原料。俄烏一打不僅天然氣價格飆升,也會造成全球化肥短缺,而化肥短缺下一步就是糧食歉收。

俄羅斯恰好又是天然氣、氮肥和鉀肥的重要供應國:俄天然氣出口約佔全球貿易份額的20%,佔全球氮肥貿易的15%、鉀肥貿易的17%。

因此,油氣漲價不光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會上升,整個經濟都會因為運行成本過高而萎縮。

美國銀行研究(Bank of America Research)在3月發佈了一份報告,指出如果油價維持在100美元以上,美國的GDP增長可能會下降1%;如果暴漲到200美元,則今年的GDP增長將下降2%。

這就是為什麼歐美國家各種制裁都上馬了,但就是不敢中斷和俄的能源貿易往來。貓可以不吸,但是日子要過。

而且,當下正是歐美通貨膨脹爆炸,亟待加息的時刻。普京對戰爭時機的把握,確實不可小覷。

影響通脹水平和社會穩定的不僅有石油天然氣,還有糧食。

這次的交戰雙方,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是「歐洲的糧倉」,兩國出口的小麥總量共佔全球份額的30%。

俄烏交戰,起碼烏克蘭的春耕是耽誤了,烏克蘭自己人都可能吃不飽飯,因此烏政府現在已經全面禁止出口小麥、燕麥等主食農產品並禁止出口所有類型的化肥。

美歐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這種供應鏈的衝擊事件呢?還真有,最著名的就是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這場危機可是深深地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在1973年底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由於歐美等西方國家大力援助以色列,讓阿拉伯諸國在軍事上節節敗退。為了輓回頹勢,阿拉伯國家們決定採取石油禁運,讓輸入美國的原油價格從禁運前的不足3美元/桶,一路上漲至禁運後的近13美元/桶。

禁令解除後,又趕上了1978年伊朗伊斯蘭革命。雖然伊朗石油產量僅佔全球7%,卻讓國際油價因此一度飆漲至39美元。

70年代末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著名一幕

近十年的油價高漲,讓美國飽嘗滯脹的痛苦——經濟停滯+通貨膨脹,美國CPI最高一度逼近14%,並多次出現GDP負增長。

直至1981年美聯儲下狠心用史無前例的20%高利率和之後長達兩年的大衰退,美國才徹底走出這場危機。

痛定思痛,美國發現了「石油武器」的力量,開始了「石油美元」的佈局;而歐洲則開始調整能源戰略,佈局研究開發新能源。

回過頭來看,相較於阿拉伯世界,俄羅斯的槍桿子更硬,資源能源更豐富,糧食儲備更充足。俄羅斯在利用自己於全球供應鏈上的基礎位置,拖著歐美一起下水。

限制基礎能源、礦物的出口可以製造能源危機和產業危機,限制糧食和化肥的出口又會製造糧食危機,而戰爭本身又會產生難民危機,俄烏衝突產生的次生危機正在一點點擴散。

說是拖歐美一起下水,其實歐洲濕身的更多,甚至還有可能溺水。

俄歐本來綁定較深,俄羅斯是歐洲的石油、天然氣、鎳、鈀金等原料的重要供應國,如今歐洲卻不得不下場制裁。

美國當年可以用軍事保護+永葆王位降伏中東產油諸國,可俄羅斯不是那麼容易納投名狀的。

這次全球供應鏈的失效,如果處理的不好也許會讓各國的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再抬頭,人類陣營的分化更明顯,興許全球貿易的黃金時代就會進入冰河期。

而烏克蘭上百萬難民會流向何方?最終不還是歐洲接納。2015年爆發的歐洲難民危機對歐洲社會的傷害,難道歐洲的「老爺太太們」全都忘了嗎?

一言以蔽之,俄羅斯是找准西方世界目前的軟肋,以自殘的方式撕裂世界供應鏈體系,在戰場之外以互相放血的方式看誰最先喊疼。

無論普京最核心的戰略目的是什麼,又是否能成功實現,當俄國精准地抓住發兵時機的那一刻,他就已經扳動了歷史的軌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到來。

也無論你是渴望小確幸還是喜歡大棋局,你都無法置身事外。

沒人喜歡一個比爛的世界,但當禮崩樂壞之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未雨綢繆。

為明天的壞日子「高築牆,廣積糧」,才有可能在後天迎接好日子的到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