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為何此時才亮「大殺器」

老司機馬識途

掛載「匕首」導彈的米格-31K戰鬥機

俄軍18日「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高超音速武器投入實戰」所引發的全球衝擊波尚沒有消散,俄國防部20日又宣稱,當天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和「口徑」巡航導彈摧毀了烏軍在尼古拉耶夫州的一個大型軍事燃料基地。

俄軍兩次動用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大殺器」,打擊的目標卻不是彈藥庫,就是燃料庫這樣的「小目標」,難免讓人產生「牛刀殺雞」的感覺。

這當然只是錯覺。

俄軍無人機拍攝的「匕首」導彈命中目標瞬間

觀察俄軍最近打擊目標的動態可以發現,目前已經從早期的清除戰場戰術目標或固定指揮中心,向烏軍縱深的後勤保障和維修中心轉移,其目的在於持續性甚至長期破壞烏軍的國防能力。

對於缺乏自主國防工業、主要後勤越來越依託外援的烏克蘭軍隊而言,在主要彈藥庫、燃料庫和後勤維修中心接連被破壞,就意味著持續性的「失血」,即便西方能提供部分軍事援助,也無法扭轉這種趨勢。

因此俄軍遠程打擊位於烏克蘭西部和南部的後勤保障基地,就非常合理了。例如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就宣稱,20日被「匕首」導彈摧毀的燃料庫是烏克蘭南部軍事行動地區的烏克蘭裝甲部隊的主要燃料來源。

那麼為什麼非得動用「匕首」導彈呢?

首先,利用巡航導彈和空射彈道導彈打擊位於戰場後方的這些燃料庫和彈藥庫,可以避免俄軍戰機進入相對危險的烏軍控制區。畢竟在過去的20多天內,俄軍戰機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遭受了相當大的損失。

而「匕首」導彈自身的射程就超過1000公里,再加上米格-31K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可以非常方便靈活地選擇最適合的打擊方向,並與貼地飛行的巡航導彈相互配合,起到出其不意的攻擊效果。

其次,18日遭到「匕首」導彈攻擊的地下彈藥庫據稱原先是蘇聯時代用於存放核武器的地下設施,擁有非常堅固的防護,具備抵御重型鑽地炸彈甚至核彈頭近距離爆炸的能力。因此巡航導彈和普通炸彈根本無法對其實施有效打擊。而「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憑借極高的速度和沈重的彈頭,對鋼筋混凝土等堅固工事的侵徹效果非常突出。俄軍很可能也意圖通過這次發射,檢驗高超音速武器對於地下目標的打擊效果。

畢竟實戰才是檢驗新武器性能的最好試驗場。

此外,雖然「匕首」導彈早在2019年就已經裝備俄軍,但西方長期對其作戰效能持懷疑態度。例如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就宣稱,雖然俄軍宣稱最大飛行速度達10馬赫的「匕首」導彈能通過不規則機動躲避反導系統的攔截,俄總統普京將其稱為「不可戰勝」的導彈,但「西方軍事專家認為,俄羅斯誇大了這種空對地武器的能力」。

部署在波蘭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

近來西方持續向烏克蘭運送各類防空導彈,甚至準備提供S-300遠程防空系統,美國還在波蘭部署了「愛國者-3」反導系統,意圖限制和削弱俄軍的戰場主導權。因此「匕首」導彈的「戰場首秀」選在靠近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烏克蘭西部,公開展示這種「無法防禦」的先進武器,很明顯就是要震懾北約。

相信憑借北約當前密布在烏克蘭周邊的雷達站、偵察機和預警機,應該能夠正確讀出俄羅斯發射高超音速導彈背後的這條「秘密信息」:

睜大你們的眼睛看看,我的導彈到底管不管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