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八年「流調」普京動武是對還是錯?

七師弟

隨著戰爭的打響,鋪天蓋地的前方消息席捲而來,除了難以覆蓋和多變多發的軍事行動即時消息之外,烏克蘭民眾在戰爭之中的顛沛流離以及相關於戰爭態度論調的爭論開始發聲,基於民生疾苦的觀點均認為戰爭即罪惡,而對東歐安全形勢有理解進度的觀點則認為,俄方與烏方均有責任。

戰爭是否正確?

俄方發動戰爭是否正義?

戰爭的預計後果是否正向?

這些問題似乎可以徹底決定新聞觀眾對於俄烏戰爭的價值觀點源流,無獨有偶我方持續在立場聲明之中反覆提及的「是非曲直」概念,也是基於事實觀念的唯物史觀立場,那麼烏克蘭戰爭的多年「流調」形態究竟是怎樣?

流調一:美國持續挑撥俄烏矛盾

流調時空從2014年開始。

2014年,出身烏東地區,反對烏克蘭入歐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持續的民眾騷亂趕下台,5月份烏克蘭糖果大王波羅申科作為獨立候選人異軍殺出贏得了幾乎60%的民眾選票,對於國際政壇來說,波羅申科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是你絕對不會對其旗下的糖果產品陌生——「費雷羅」巧克力。

烏克蘭前總統 波羅申科
波羅申科旗下的名牌產品 費雷羅巧克力

俄烏綠碼期—— 波羅申科背後的民意與奧巴馬格局

除去當時烏東選民拒絕投票之外,波羅申科近六成的選票也反應了烏克蘭中部與西部地區的民意——渴望加入歐盟。無論是可以享受申根簽證去歐洲結婚也好,還是可以享受歐洲教育與醫療的資源傾斜也罷,總之,烏克蘭人希望這位創業成功與歐洲關係良好的政客,能夠打通歐烏關係的層層關節,使烏克蘭人拿到歐盟的船票。

出身商人的波羅申科從資助尤先科開始邁入政壇,但是波羅申科自身的反俄情緒並不激進,在商人靈魂的眼裡,加入歐盟獲取更大的商業傾斜與第一波歐洲紅利的接盤,是他內心的最大利益驅動。至於烏克蘭要不要加入北約?是這位商人總統毫不在乎的問題。

當時白宮的主人仍然是政壇里程碑意義的巴拉克·奧巴馬,但是當時這位美國總統正忙於在國內推行全民醫保,他的民主黨正在為年底的中期選舉焦頭爛額,而他的國務卿克里也更願意繼續奧巴馬的亞太戰略(即:重返亞太戰略),按照奧巴馬的「全球化思維」格局,奧巴馬執政團隊之中對外事諳熟的副總統拜登負責聯絡烏克蘭諸多事宜,當時給波羅申科定下的政策是「烏克蘭不要怕,但也不要鬧。」

於是在2014-2016年階段,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總體局勢是趨於緩和的,俄烏的博弈核心圍繞的是雙入問題(加入歐盟,加入北約)。

從當時普京團隊的諸多表態來看,俄羅斯提出的政治底線是:烏東不動,北約不談,至於烏克蘭能不能加入歐盟,看烏克蘭自己的造化。

基於此,在2016年以前,俄烏的矛盾均是在雙方自主溝通,三方協調溝通(俄烏歐),多元溝通(G8,G20)的框架內對話解決的。

2015年《明斯克協議》就是最好的例證。

總結來說,2016年之前的俄烏矛盾,話語權被歐盟掌控,而歐盟恰到好處的持續協調,既保證了烏克蘭不受俄羅斯政治軍事壓迫,同時也滿足自己遏制俄羅斯能源脅迫的意圖。

烏克蘭「密接期」——2017 特朗普的異端出世與波羅申科的政治失足

2016年,同樣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作為美國政治的「最大異端」橫空出世。在上任的一年之內,特朗普做了三件事:承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主權,全面開打貿易戰,對俄進入冷戰思維。

這三件事幾乎徹底毀滅了奧巴馬及其民主黨前任克林頓構建的「全球化」左翼滲透格局,全面砸爛了美歐之間持久的良好信任關係,也讓一個人看到了政治投機改變烏克蘭命運的機會,這個人正是波羅申科。

2017年底,波羅申科主動飛往華盛頓請求與特朗普會談,但並沒有摸清其來意的特朗普一開始只讓副總統先行應付,最終在波羅申科的持續要求下,特朗普會見了波羅申科。經過波羅申科的一番熱血誠懇陳述,讓唯恐世界不亂的特朗普看到了區域戰爭新的可能,而此前他通過持續挑撥巴以關係(耶路撒冷問題),撕毀伊核協議,庫爾德人問題(支持庫爾德建國),半島問題(支持鷹派韓國勢力),參戰敘利亞等等招數,都一一被國際社會所化解。

於是,特朗普根據自己的話語權實力,給波羅申科開了一劑新藥——烏克蘭能否加入歐盟?美國基本無能為力,但是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美國卻是一言九鼎!所以,特朗普希望波羅申科調整策略:「烏克蘭不要怕,儘管鬧。」

烏克蘭「確診期」——2018 特朗普的反俄戰線 烏克蘭鬧事 外交隔離 北約東擴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2018年開始,特朗普的外交團隊圍繞烏克蘭為基點,打造了一系列基於圍剿俄羅斯政治軍事關係的利益爭奪,其背後的支持者,是頁岩油技術催促美國石油業井噴的能源系壟斷巨頭。

2018年4月,先是英國率先搞出了一則震驚世界的「間諜門」案件,利用自己媒體炒作天下第一的能力,英國將一起常見的國際諜戰行動包裝成了歐洲情報安全的最大恥辱,在英國的道義促動下,整個歐洲不得不驅逐多達300名俄羅斯中高層外交官,一些俄資也在歐洲股市上被這一波襲擊打的人仰馬翻。

2018年8月,中情局出手,烏東頓涅茨克地區領導人扎哈爾琴科遇刺,震驚俄羅斯。

隨後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的頤指氣使和指點江山,2018北約峰會上可謂大鬧天宮的特朗普,先是指責德國連續拖欠會費,繼而指責法國試圖組建「歐洲軍」繞開北約系統架空美國,最後開始渲染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表現已成為世界隱患。雖然當時德國默克爾,法國馬克龍早已因為貿易戰,伊核協議問題與美國基本分手鬧翻,但禁不住美國買通了東歐國家的吵鬧,北約勉強同意了軍事計劃,即最初的「大西洋決心2018」(code name:Atlantic Resolve 2018)。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計劃跟當年德軍滅亡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思路完全一致。

在這個行動計劃下,美國與北約國家一道在東歐四國——波蘭,立陶宛,保加利亞,愛沙尼亞等國均部署一個綜合戰鬥營,於是這個1.0版本的北約計劃簡稱「東歐四營」計劃,在當時的全世界國際新聞話語體系當中,各位記者與評論家還沒有稱之為北約東擴(NATO expend),而稱為北約重心東移(NATO focus)。

也正是從2018年開始,波羅申科開始頻繁違反明斯克協議,大規模向烏東地區開火並派遣部隊,2018年下半年開始,波羅申科頻繁切斷克里米亞水源供給和電力供應,2018年11月烏克蘭軍艦突然公然闖過刻赤海峽並公然進入亞述海地區,烏海軍軍艦與俄艦相撞,數艘軍艦被俄海軍扣留。正是這件11·25刻赤海峽事件,被外界觀察家們認為是俄烏局勢的全面收緊標誌。順坡下驢,波羅申科在2018年底簽署命令,結束了俄烏一系列的友好互助協議。2018年底,特朗普取消了G20上的特普對話,波羅申科在其社交媒體上贊美說,他(特朗普)是一個偉大的領導人。

俄美「症狀期」——2019-2021 三年六十次軍演 美國全面挑釁俄羅斯

波羅申科自以為明智的曲線入歐的路線,並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的政治紅利。2019年,由於持續入歐談判無望,波羅申科徹底在烏克蘭政壇被人拋棄,從當年的六成選票到2019年的兩成選票,其背後的民意選擇昭然若揭。商業巨頭敗給喜劇演員的根源就在於,烏克蘭人民想加入歐盟沒錯,但烏克蘭人不願意淪為別的工具,烏克蘭人更不願意打仗,無論敵手是誰;另外一層波羅申科慘然下台的原因,就是歐俄策動烏克蘭內部勢力,打狗給特朗普看。

也正是從2019年開始,損失了傀儡波羅申科的特朗普決定開足馬力挑釁普京。在美國的單方面組織策動下,大西洋行動升級為2.0版本,此前東歐四營計劃全面升級為東歐六旅計劃,同時美國將洲際戰區司令部以及長期駐歐的第五軍軍部均遷往波蘭。

然而美國的挑釁並僅僅局限於大規模駐軍俄羅斯邊境,軍演更是一波接一波。根據一些簡單的統計,2019年-2021年,美國一共在俄羅斯邊境組織發動了大大小小六十次軍演,一些原先只是走走過場春遊聚會式的北約軍演,被美國無限放大擴充。

在俄羅斯正北方,美國連續三年發動十餘次北極軍演,集中包括空天協作,極寒作戰,緊急登陸與冰海爭奪戰等項目。

(其中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主導的「北極邊界」演習,美加北歐多國參與的聯合演習,美國海軍主導的北極冰海演習)

在俄羅斯西北方,美國指使波羅的海三國連續發動海上演習,又增加了北約波羅的海空綜合演習。(波羅的海演習從2014年開始不斷擴大,從最早的波羅的海三國演習最後增加為最多18國聯合參與)

美國聯合18國發動「波羅的海2019」聯合演習

在俄羅斯西部邊境,從2019-2021,美國五角大樓以緊急軍事調配聯動為名,策劃實施了自二戰以來本國最大一次歐洲兵力投送,近5萬美軍參與了這場特朗普制定,拜登同意執行的「東歐自由行」。大量的美軍部隊從本土空運至波蘭,在東歐各國陸上行軍游走一圈以後再乘機轉運至德國,沙特的基地,最終返回國內。在這場美軍觀光行之中,幾乎所有北約東歐國家都動用了一線裝甲部隊參與聯動,在俄羅斯邊境行進之時,一度離邊境俄軍不到10公里。(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美國主導的「軍刀打擊」系列連年演習)

在俄羅斯西南邊境,2020年-2021年,在美國的背後策動下,波蘭國防軍裝甲第一旅全面開進至白俄羅斯邊境,並在白俄邊境與美軍進行了3-5次不等規模的聯合軍演,在2021年的波蘭軍演之中,波蘭十餘架無人機直接入境白俄,且一度對固定目標解鎖攻擊,最終被波蘭方面擊落。

2021年波蘭-白俄邊境爆發衝突

在俄羅斯東南的黑海,美國聯合烏克蘭和北約國家平均每季度組織一次黑海軍演,其中有大規模的實彈演習,也有聯合土耳其進行的黑海制海演習,還有聯合烏克蘭進行的登陸與反登陸演習。在2021年的黑海演習之中,土耳其直接啓動高空無人偵察機飛入烏東地區領空後被驅離,可謂真實上演狐假虎威。

也就是說,在2020-2021的兩年間,俄羅斯正北方向(12點方向)逆時針至俄羅斯東南方向(5點方向)的所有邊境地區,幾乎是處處有敵軍連綿不絕,時時有軍演炮聲不斷。

駐軍,軍演還不夠,美國的手術刀手段也在桌子下展開。除烏東兩國政治軍事領導人連續遭遇暗殺之外,2021年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遇刺險些遇難,哈薩克斯坦國內政壇動亂,這些事件被標誌為美國對俄羅斯陣營的全面發力。

流調二——持續缺乏政治判斷力的「演員」總統 澤連斯基

2019年登台的演員總統澤連斯基,雖然與波羅申科的油膩資本勾連相比較為清新與簡單,但澤連斯基的政治判斷力卻相較歷任烏克蘭總統顯得最為幼稚。

澤連斯基共有三次致命誤判。

誠然,目前選擇袖手旁觀的拜登,在2021年一度放出過幾次重磅表態,比如「美國全心全意支持烏克蘭政府維護領土完整」,譬如「美國無條件支持烏克蘭政府對抗俄羅斯無端壓迫」等等,目前看來,這些精確的「擦邊球」式宣言並未食言,但澤連斯基本人與烏克蘭的命運已經徹底邁入新的章節。這是演員總統的第一次誤判,即誤判了烏克蘭在美歐心中的吃重地位。

澤連斯基的第二個誤判,在於政治路線的失誤。國際關係史以及全球格局顯示,在漫長的全球博弈格局之中,當前確實有幾個無條件被美國包容與保護的國家與地區,他們是猶太人的以色列,遜尼派的盟主沙特,東亞的韓國,台灣地區以及老親戚不列顛,除了以上第一梯隊的「親兒子」之外,還有日本,新加坡和加拿大作為乾兒子的第二梯隊。澤連斯基似乎從美國和歐洲的閃爍言辭之中認定烏克蘭可以作為第二個韓國吃「地緣飯」進入美國供養體制,於是從去年12月起,澤連斯基就關閉了與普京直接對話的渠道,直至2月24日走投無路。

澤連斯基的第三個誤判,在於對於普京的誤判。在戰爭爆發之前的最後和平週期,澤連斯基依然大膽地拒絕與普京溝通並繼續違反明斯克協議向烏東開火。

盤點戰爭爆發前的最後兩周內,澤連斯基幹了三件事,一是在德國慕尼黑安全峰會不請自來發表激情四射的演講,要求西方盡快出兵援助烏克蘭;二是在全國範圍內徵兵動員戰爭;三是從20日開始全面空襲烏東地區。

這些「流調回顧」顯示,澤連斯基誤判了普京的容忍底線,因為正如前文所述,三年來西方針對俄羅斯半個邊境進行了數十次演習,但普京依然保留談判態勢,似乎是普京的沈默隱忍,給予了烏克蘭錯誤判斷認為俄羅斯正在息事寧人。

流調三——缺乏政治斡旋機制的俄羅斯

從2014年開始,俄羅斯的政治斡旋機制就一直在遭遇美國的擠壓,以至於俄羅斯在面臨底線警報的情況下缺乏有力的政治斡旋機制,簡單打個比方:就像用電負載了卻沒有跳閘開關,兩人即將打架肉搏了,卻沒有幾個勸架的人。

斡旋機制的缺乏使得俄羅斯的政治行為從談判往往無徵兆轉變為軍事行動。該症候最為明顯的例子是2014年的克里米亞介入問題,72小時不費一槍一彈普京就收復了黑海明珠,但是此後在外交與國際局勢政治斡旋的局面之中,俄羅斯的空間卻大受打壓。以至於在2015年,普京又突然宣佈直接介入敘利亞問題,最後是2022年,普京突然宣佈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

因斡旋機制缺乏導致的戰爭傾向性,並非只是俄羅斯自己的症候,也來自安全相關方國家的自主性喪失和西方大國的責任感失位。

譬如在2015年開始的敘利亞問題上,阿盟與北約的協調機制徹底喪失,唯一積極進行和平斡旋的是政治權威缺乏的土耳其。利比亞問題上,唯一積極進行和平斡旋的是法國;烏克蘭問題爆發以來,誠然德國與法國積極在諾曼底框架內與俄烏展開多次談判,但似乎最終德國與法國的面子無法阻止澤連斯基被美國鼓動鬧事。拜登與普京的對話渠道,俄外長拉夫羅夫與布林肯的對話渠道,均無法起到和平建設的作用。

歐洲諾曼底峰會失效
俄美對話機制失效

我們提煉以上「流調」可以得出一個基本觀點,當前世界格局之中,由於多極化斡旋機制的弱化,導致全球爭端之中的核心問題對話機制萎縮為強國的兩兩對話機制,特普會,普拜會等等二元溝通成為決定全球命運走向的核心機制,這是絕對危險與不穩定的體系徵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