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商店店員納西爾最近一周收到最多的問題是:還有Indomie方便面賣嗎?
這可不是一般的方便面。
作為印度尼西亞的國民食品之一,Indomie自稱是「印度尼西亞方便面的先驅」,每年生產約190億包,銷往100多個國家/地區,也是大多數印尼人家中常備的日常簡餐。
生產原料短缺是方便面缺貨的最主要原因。根據印尼國家統計局數據,烏克蘭2020年向印尼提供了300萬噸小麥和混合麥進口穀物,也是印尼最大的穀物提供商。
印尼不僅缺方便面,還缺油。
上周,婆羅洲島東加里曼丹兩名公民在排隊購買食用油時,因中暑而喪生。諷刺的是,該地區還是印尼最大的毛棕櫚油和新鮮棕櫚的生產地之一。
俄烏衝突不僅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飆升,還讓黑海地區的葵花油出口受到影響,間接加重了印尼國內的食用油短缺危機。
對印尼人來說,遠在天邊的俄烏衝突,已經變成了近在眼前的溫飽問題。
缺面還缺油
Indomie方便面以便宜、色彩鮮明的小包裝和濃郁風味而聞名,是印尼打工人和學生黨都不可或缺的「加油神器」。但以現在的情況看,想要一飽口福,印尼人只能去餐館吃方便面了。
據半島電視台報導,目前在印尼,除了餐廳渠道,Indomie已經全面斷貨。
印尼人常吃的主食是大米和麵食,然而印尼的本土作物是玉米。3月初,印尼總統維多多警告稱,俄烏衝突導致全球食品價格上漲,給當地食品市場帶來了壓力。印尼當地食品行業觀察家森達指出,印尼人普遍認為,進口的大米才是一等食品,而像玉米這樣的本地產品則是二等食品。
儘管印尼農業部表示,為了防範開齋節期間的消耗,印尼目前的大米庫存充足,預計在5月底仍將有大約980萬噸的大米庫存。然而,這兩種食品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進口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食用油危機才是當前印尼食品市場上最致命的。作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自年初以來,印尼全國棕櫚油的價格已經上漲了40%。
為了應對棕櫚油短缺,印尼政府限制每人暫時只能購買2升食用油,這反倒引發了印尼居民哄搶食用油的風潮。而另一種印尼人習慣食用的葵花籽油,也因俄烏衝突而斷供。黑海地區的葵花油佔世界葵花籽油產量的60%和出口的76%。
俄烏衝突推高了國際原油價格,也進一步影響到了全球棕櫚油的生產成本。全球範圍的棕櫚油上漲,讓印尼的棕櫚油生產商紛紛擴大出口,謀求更高的利潤。
為了緩解印尼國內的食用油短缺危機,印尼政府先是限制了出口:要求生產商將30%的棕櫚油產品留給國內使用,此前為20%。這引發了國際棕櫚油市場的「地震」,在一眾國際合作夥伴的反對下,印尼政府取消了出口限制,但將棕櫚油的出口稅上限提高了80%至每噸675美元,以控制國內的食用油價格。
此外,多收的出口稅將用來對散裝食用油進行補貼,以平抑價格,維持消費者的購買力。印尼政府將從4月1日開始發放發補貼,可以持續到今年年底。
3月以來,多場颱風侵襲了印尼的棕櫚油生產地,加重了印尼國內的棕櫚油短缺。
俄烏搞亂了印尼人的生活
印尼人也許想不明白,遠在天邊的俄烏衝突居然會讓自己沒有面也沒有油吃。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助理巴蘭妮表示,已經有證據表明印尼的小麥供應處於緊張狀態。「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烏克蘭港口的活動停止了。烏克蘭的許多糧倉也位於東部,靠近衝突的地區」。
根據印尼麵粉生產商協會的數據,2021年印度尼西亞的麵粉消費量僅增長了約5%。然而受到俄烏衝突的影響,今年3月初,全球小麥價格觸及14年高位。
「也許是時候反思一下印尼人對進口食品的依賴了」,食品行業觀察家森達認為,當地食品的價格並沒有為印尼國產的玉米和木薯提供太多動力,而且印尼每年還要從巴基斯坦、越南和泰國等國進口大量的大米。
目前在印尼國內,國產玉米的批發價為約每公斤3000印尼盾(約合人民幣1.34元),而進口大米批發價約為每公斤12000印尼盾(約合人民幣5.35)。這意味著,玉米種植者需要出售四公斤玉米,才能獲得與出售一公斤進口大米相同的收入,極大地挫傷了本地農民的積極性。
此外,印尼蘇門答臘島等多個地方還出現了柴油短缺的狀況,前往加油站排隊的車輛造成了附近路段的交通擁堵。據蘇門答臘島交通部門表示,正常供應的柴油燃料配額比平時減少了15%,有些地區的加油站甚至出現了柴油斷貨的現象。
柴油短缺一方面是由於國際油價的飆升,另一方面也是來源於印尼的棕櫚油危機。因為印尼盛產的棕櫚油也可以和柴油混合,用來生產生物柴油。早在2008年,為了促進國內棕櫚油的消費,並減少印尼對燃油的進口依賴,印尼甚至每年提供補貼吸引棕櫚油生產商來供應生物柴油公司,去年總計近52萬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229億元)。
印尼雖然是石油生產大國,但是不擅長精煉石油,國內大多數精煉工廠設備老舊,生產效率低下。在當前國際油價瘋漲的環境下,印尼國內生物柴油公司生產出為數不多的柴油也更傾向於出口,而不是優先供給國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