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普京布下什麼套路?

唐如松

有些朋友應該熟悉下面這張1600年黑海周邊的地圖,圖中最下方是奧斯曼帝國的伊斯坦布爾,紅色代表的是奧斯曼帝國的疆土,黑海差不多就是奧斯曼帝國的內海,黑海上方就是亞速海,環繞亞速海四周的黃色部分就是當時克里米亞汗國的版圖。克里米亞汗國的西北方向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國,而東北方向就是沙皇俄國。圖中的其它地區也基本都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的區域。

奧斯曼帝國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大帝國之一,而克里米亞汗國曾被譽為是「奧斯曼帝國之鞭」!

這條鞭子抽的是東斯拉夫人,主要就是俄羅斯人。

13世紀,蒙古第一次西征後,成吉思汗就親自規劃了四個兒子的「兀魯思」,蒙古四大汗國開始初具雛形。他給長子術赤划定的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北至北極圈的遼闊地域。

1236年,術赤之子拔都統帥「長子軍」進行第二次西征,短短幾年時間就先後征服裡海布噶爾皇國、欽察草原、克里米亞地區及伏爾加河到第聶伯河的廣大地區。

1242年拔都結束西徵回到伏爾加河上,在打下的地盤上建立起廣闊的欽察汗國,因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故又名金帳汗國。

到14世紀末金帳汗國開始走向衰落,15世紀,金帳汗國分裂出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獨立的汗國。在金帳汗國僅剩下的疆土上,新成立的大帳汗國宣稱自己繼承了金帳汗國的正統汗位。

就在這時,莫斯科大公國(1283年至1547年)開始崛起。

金帳汗國建立後,克里米亞地區在1239年成為拔都的兄弟禿花帖木的封地,到1430年,他的後裔哈吉·格萊正式立國,這就是克里米亞汗國,都城是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巴赫奇薩賴,就是下圖的紅點處。

莫斯科大公國和克里米亞汗國兩位主角登場,開始書寫這一地區的歷史。

哈吉·格萊死後,他的次子和第六子互相爭位,結果是第六子明裡·格萊得位。1468年,明裡·格萊到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卡法訪問,可這位老兄的運氣比較差,正好遇到了向該地進攻的奧斯曼帝國的軍隊,1475年不幸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囚徒。出於政治目的,奧斯曼帝國保留了克里米亞汗國的獨立地位並赦免了他,但他從此成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的封臣,克里米亞汗國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

按說,大帳汗國和克里米亞汗國是同文同種,在當時的格局下應該共同對付莫斯科大公國,但事實相反,最先被滅掉卻是大帳汗國。

1478年,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宣佈停止向金帳汗國繳納貢賦,金帳汗國(大帳汗國)的阿合馬汗隨即出兵進攻莫斯科大公國強迫其稱臣納貢。面對金帳汗國的進攻,善於縱橫捭闔之術的伊凡三世立即與克里米亞汗國結成同盟,如此就有了奧斯曼帝國這個強大的後盾,大帳汗國的結局也就注定了。

1480年,大帳汗國的阿合馬汗從烏格拉河對峙中被迫撤退,伊凡三世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莫斯科大公國從此擺脫了蒙古人的控制。

1502年,克里米亞汗國又聯合莫斯科大公國打敗大帳汗國的最後一位大汗謝赫阿合馬,攻陷了當時金帳汗國的都城薩萊,宣佈自己成為金帳汗繼承人。

當時執掌莫斯科大公國的依舊是伊凡三世,如果他知道繼承了金帳汗國地位的克里米亞汗國此後對莫斯科大公國的鞭撻,一定為聯合克里米亞汗國滅掉大帳汗國的決定痛不欲生。

此後的克里米亞汗國開始成為給俄羅斯人帶來無數噩夢的「奧斯曼帝國之鞭」。

此時,莫斯科大公國也進入了歷史的關鍵時刻,1505年繼位的瓦西里三世雖然不斷向西方開疆擴土,但總的來說擴張的慾望和能力都有限,此後,著名的伊凡大帝出場了。

我們有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騎兵永遠停不下征戰的腳步,黃金家族的子孫似乎天生就生活在戰馬的馬背上。如果您仔細觀察就會看到,沙皇俄國的歷史也是一部征服史,在三百年左右的時間內就從一個小鎮擴張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它完美地繼承了蒙古人的基因,為什麼?

一個原因自然是莫斯科大公國原本就脫胎於金帳汗國,政治體制也基本繼承的是金帳汗國,蒙古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對莫斯科大公國具有固有的影響,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來自於伊凡大帝。

伊凡大帝就是伊凡四世,1533年至1547年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為沙皇。

1530年8月25日,伊凡大帝降生,他的母親葉蓮娜是立陶宛皇子瓦西里與塞爾維亞貴族女人所生的女兒,嫁給了年近50仍未有子嗣的瓦西里三世之後生下伊凡大帝。有史學家認為立陶宛皇子瓦西里是金帳汗國貴族馬麥(1335年-1382年,金帳汗國的攝政)的後裔。

伊凡大帝親政之後的所作所為進一步佐證了他身上具有蒙古人的基因。

1533年,瓦西里三世去世,遺詔由伊凡大帝的母親葉蓮娜同七位大貴族組成攝政會議統治大公國。

1547年,伊凡大帝正式加冕。

沙皇是「凱撒」的俄語發音。早期羅斯人認為東羅馬帝國是羅馬世界的繼承人,是世界的中心,羅斯人稱東羅馬帝國的君主為「沙皇」,而基輔羅斯諸公國的大公們則是東羅馬沙皇的大臣。在金帳汗國的統治年代,羅斯人又轉而尊稱金帳汗國的大汗為「沙皇」,羅斯諸大公是蒙古「沙皇」(大汗)的大臣,強盛時期的金帳汗國大汗還娶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為後,讓這樣的稱呼更具有合法性。但隨著金帳汗國在15世紀的衰落,俄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金帳汗國的大汗為沙皇,但他們自己也不敢自稱為沙皇。

但如果莫斯科大公國的大公自己就是蒙古貴族的後裔哪?當然就不存在這點障礙。

1547年,伊凡大帝發表了重要講話,宣佈親政並正式自稱沙皇,然後將莫斯科大公國(1263—1547年)改為俄羅斯沙皇國,俗稱沙皇俄國。

從這一天開始,伊凡大帝不斷使用殘酷的手段建立起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度,同時又像蒙古人一樣登上了幾乎永不停頓的戰車。

下圖是16世紀初期金帳汗國及周邊的局勢圖。

1547至1552年伊凡大帝在遠徵中滅亡了喀山汗國。

1556年,伊凡大帝吞併了阿斯特拉罕汗國,然後又馬不停蹄地吞併了諾蓋人和巴什基爾人,使北高加索諸多民族歸順了沙皇俄國。

1557年,西伯利亞汗國向伊凡大帝臣服。

1558年,為了和波蘭、瑞典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伊凡雷帝發動了利沃尼亞戰爭。利沃尼亞就是今天波羅的海國家中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

當時的奧斯曼帝國處於鼎盛期,入侵的陰影時刻籠罩著整個東歐。1572年,伊凡大帝打敗了被稱為「奧斯曼土耳其之鞭」的克里米亞汗國,挫敗了奧斯曼帝國統治俄羅斯及整個東歐的圖謀。

伊凡大帝1575年封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孫西美昂為「全俄羅斯大公」,但後者在11個月後又讓位給伊凡大帝。人們認為伊凡大帝之所以這麼做,可能就是想表明自己是成吉思汗在歐洲和亞洲帝國的正統繼承人。

到此或許就可知道歷史上沙皇俄國的行為方式為何與蒙古帝國極為相似,不僅沙皇俄國的政體和文化脫胎於金帳汗國,其皇室很可能還流淌著蒙古人的血液,它們認為自己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

彼得大帝(1682年-1725年在位)和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都是沙皇俄國歷史上著名的沙皇(大帝),都是在征伐和擴張中奠定了自己卓越的歷史地位,源於他們完美地繼承了蒙古人永不停息的征戰基因。相反,如果一個精於國家治理但在領土擴張上沒有作為的沙皇,無論如何在沙皇俄國的歷史上都不會留下太多的痕跡,源於這與沙皇俄國的國家性格和民族基因無法契合。

就因為這種國家特點和民族特徵,當俄國不斷窮兵黷武導致民不聊生,一旦再疊加對外戰敗,就會導致一個時代的滅亡。很典型的是在一戰中戰敗再加上民不聊生,直接導致沙皇俄國羅曼諾夫皇朝的終結。

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之後四處征戰,車臣、格魯吉亞、敘利亞、烏克蘭等地都是征戰的戰場,不斷的戰爭自然導致軍人死傷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必然會導致支持率的下降,但在俄羅斯卻相反,普京的支持率一直很穩定,俄烏戰爭之後還出現大幅提升,為什麼出現如此奇怪的現象?原因就在於,在蒙古人(俄羅斯人)的思維模式中,馬刀就是正義,開疆擴土就是總統的合法性。

有人說普京很牛X,也有人說普京很渺小,這些評論都不客觀。是俄國的國家性格和民族性格決定了普京的行為方式,否則他就會失去自己的權力。

回到正題,雖然伊凡大帝打敗過克里米亞汗國,但克里米亞汗國這條「奧斯曼帝國之鞭」還是反覆抽打在沙皇俄國身上。

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當時的克里米亞汗國有一支非常強大、縱橫馳騁在東歐草原上的韃靼騎兵,它雄心勃勃要在伏爾加河沿岸(見下圖)建立一個強大的穆斯林帝國。作為金帳汗國的繼承者,它天然認為沙皇俄國吞併的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地應該是自己的領地。這就讓克里米亞汗國與沙皇俄國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瓦西里三世在位期間,沙皇俄國對克里米亞汗國的侵略擴張只能採取消極的防禦措施,為此不僅每年都需要徵派數萬軍隊布防在邊境,還需要向克里米亞汗國繳納歲幣以求自保。到伊凡大帝執政時期,雙方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僅僅在1558-1596年間,克里米亞汗國就對沙皇俄國發動了30多次進攻,不斷燒殺搶劫,這讓沙皇俄國苦不堪言。1571年克里米亞大汗在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下率12萬大軍再次氣勢洶洶地殺向沙皇俄國,5月攻入了莫斯科,不僅捉拿十五萬人作為奴隸進行販賣,還讓俄羅斯人的屍骸塞滿了莫斯科河,這次入侵令沙皇俄國蒙難。但就在克里米亞軍隊兵臨城下之際,伊凡大帝仍嚴詞拒絕歸還喀山與阿斯特拉罕汗國,最後在屬下的拼死保護下才僥倖逃出了克里米亞韃靼人的魔爪。

到17世紀,克里米亞汗國依舊不斷掃蕩南俄草原,不僅防止斯拉夫人在此定居,還不斷捕獲斯拉夫人作奴隸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克里米亞韃靼騎兵簡直就是東斯拉夫人(俄羅斯人)的噩夢。到17世紀後期,沙皇俄國已經變的十分強大,為瞭解決克里米亞汗國這個心腹之患,1687年和1689年兩次組織對克里米亞汗國的「克里木遠征」,但都以失敗而告終。

沙皇俄國最終是怎麼解決克里米亞汗國這個棘手的鄰居的哪?

1700年,沙皇俄國通過戰爭迫使奧斯曼帝國承認克里米亞獨立。

奧斯曼帝國原本是克里米亞汗國的保護國,現在承認克里米亞獨立。本質就讓克里米亞汗國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的懷抱,在奧斯曼帝國與沙皇俄國之間保持中立地位。

雖然是「中立」地位,但對於克里米亞大汗來說,自然看的到沙皇俄國已經明顯比奧斯曼帝國更加強勢,雙方之間的「友好」往來就會增多。從1772年起,克里米亞大汗莎希因開始依附於沙皇俄國,但內部貴族不服導致內亂,莎希因立即向沙皇俄國求救,結果葉卡捷琳娜二世趁著克里米亞內亂,立即命令自己的情夫波坦金率領7萬俄軍進入克里米亞,讓克里米亞汗國成為沙皇俄國的附庸國。到1783年,更進一步將克里米亞汗國徹底併入了沙皇俄國的版圖。

「中立」(或「獨立」)只是實現「吞併」的過渡手段。在吞併克里米亞汗國之後的兩百多年中,沙皇俄國(以及蘇聯和俄羅斯)在周邊地區不斷使用同樣的套路,而且幾乎屢試不爽,距離今天最近的就是2008年在格魯吉亞和2014年在克里米亞。

「中立」就是今天的關鍵詞。

俄烏戰爭正如火如荼,烏克蘭與俄羅斯一直在談判,而媒體熱議烏克蘭可通過談判實現「中立」並謀求和平,真的這麼美好嗎?

2013年烏克蘭親歐盟運動之後,烏克蘭倒向了西方,在烏東戰爭和目前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中,美英德法為主導的西方一直是烏克蘭的後盾,讓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無法獲得預期的戰果。

當推動烏克蘭實現「中立」後,未來一旦烏克蘭出現內亂或出現親俄羅斯的總統時,熟悉的那一幕就再次降臨。

僅僅通過雙方談判讓烏克蘭獲得「中立」地位,烏克蘭隨時都可能成為俄羅斯的「果實」,如果有第三方作為烏克蘭「中立」的安全保證,就可以實現真正的中立地位嗎?也不可能!

媒體傳言烏克蘭要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土耳其作為自己中立地位的安全擔保國,這顯然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上述國家不願意擔保,「中立」自然無法實現;即便上述國家願意擔保,當世界局勢生變讓美國陷入其它戰場時,俄羅斯一旦再次進入烏克蘭,上述國家有能力保證烏克蘭的安全嗎?願意冒著核大戰的風險與俄羅斯交戰嗎?不可能。所以,安全保證只是一張紙。

這就是普京布下的俄羅斯套路,可不管什麼樣的精彩棋局,不斷重覆之後都會變成爛棋。

歐美、烏克蘭和普京自己自然對上述歷史看的很清楚,就必然能洞察所謂的「中立」只是套路,最終各方就會假談判、真備戰。烏克蘭通過談判可刺激西方國家給自己提供更多的進攻性武器以收復全部國土;俄羅斯可以通過談判爭取更多的時間調整軍事部署並解決補給問題,希望在戰場上重整旗鼓;馬克龍則繼續跑龍套;美英直接對談判桌不屑一顧。

談判不過是套路,「中立」只是有用的謊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