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正在準備與拜登決戰基輔?

風留痕

目前,俄烏都在積極進行軍事部署,以決戰頓巴斯或烏東部地區。這關係到烏克蘭戰爭局勢的走向。跡象表明,普京同時也在準備基輔戰役,基輔戰役很可能是俄與美國北約的大決戰。基輔戰役不僅決定烏克蘭的未來,也決定著歐洲的未來。

俄特別軍事行動的第一階段任務結束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俄方目前一邊繼續推進「解放」頓巴斯,一邊在整個東部地區重新進行軍事部署。顯然正在醖釀更大的軍事行動。

而烏克蘭方面則乘俄軍重新部署之際。一邊進行「反攻」收復基輔周邊「失地」,一邊也加強在基輔和東部地區軍事部署。同時,美歐援助的各型重裝備,用美國人的話,就是源源不斷運往了基輔和東部前線。烏方也明確表態,要在頓巴斯與俄展開生死大決戰。

俄烏都在緊鑼密鼓的排兵布陣,談判似乎也進行不下去了,一場大戰再所難免。而大戰的結果決定著俄烏談判走向和烏局勢的未來。這一切都順理成章。所以,人們目前關心的問題。

一是在哪裡決戰?是像烏方所說的那樣決戰頓巴斯?還是包括哈爾科夫等整個東部地區全面開戰?

二是決戰的結果?也就是俄烏誰勝誰負的問題。俄一旦失利,恐怕也就只能是灰溜溜退出烏克蘭。

儘管俄軍遠強於烏,但據說近來美歐為烏軍提供的重裝備則正在源源不斷運往前線。同時,對俄施壓力度明顯增強。可以說烏軍士氣大振。烏方宣佈取得了第一階段基輔戰役的勝利,就足以證明信心滿滿。

對於俄軍來說,沒能一鼓作氣拿下基輔,連頓巴斯地區都沒能「解放」,不得不重新進行軍事部署本身就是缺乏信心的表現。也就是「再而衰」了。日前俄高官在談到重大人員傷亡之時,就用了一個「巨大的悲劇」來形容,就是信心不足的表現。而目前唱衰俄軍的聲音也是越來越高。

然而,事情似乎遠沒有那麼簡單。要說俄軍打不下去或消耗不起了,還真的難以相信。如果俄軍的實力就這個水平,還稱得上什麼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普京發動這次特別軍事行動就真的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早就說過,這場烏克蘭戰爭,普京從2014年開始就已經準備了8年。如果從他主政俄羅斯來說,已經準備了20年。俄要對抗的是美國這個頭號強國,還要對抗北約30國。就這點能耐,等於是一石擊卵。以俄近年來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發展。8年前敢於或有能力拿下克里米亞,8年後就應當有能力拿下基輔。更何況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

第一階段戰役之所以打得不像外界預測的那麼理想,或者像外界預測的那樣沒能速戰速決,絕非軍事實力不濟,也絕非戰略戰術失誤,而是有原因的。

早就說過,普京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速戰速決。俄的主要對手是美歐,不是烏克蘭。拿下烏克蘭容易,速戰速決後如何面對美歐?這才是關鍵。就算目前俄烏簽署了中立或和平協議,只要美國不認可,俄的安全危機依然還是沒有解除。

俄羅斯一開始採取的就是四面開花、中心突進的戰略戰術。四面開花是為了最大程度摧毀烏克蘭的軍事基礎,也就是初步實現烏克蘭的「去軍事化」,也是打擊烏軍的信心。目前這一目標已經基本上實現。儘管烏軍還能夠得到美歐的軍援,可重要的設施裝備包括海空軍基本上都被摧毀,短時間之內是難以形成較強的戰鬥力。

之所以遲遲拿不下頓巴斯重鎮馬里烏波爾。一個原因是投鼠忌器,或不想製造大規模的殺傷破壞;另一個原因就是逼烏克蘭認真談判。三是要看美歐的反應,也就是看美國何時能夠與俄國接觸談判。同時也在看歐洲的反應。一旦宣佈頓巴斯解放獨立,性質就變了。對烏克蘭和美歐來說,要面對的問題就更複雜了。四是馬里烏波爾亞速營中的「大魚」。各方目前都不提「大魚」的存在與否,也不提如何解決這個軍官團的「去留」。正因為不談,這個問題才更嚴重。總感覺目前美歐的歇斯底里實際上是與此相關。

如果軍官團真有傳言中高級將領存在,這個問題對美歐來說就太嚴重了。不管死活,美歐相關國家政府都難以向國民交代。既然早就明確不直接與俄開戰,也知道俄軍的火力強大,更知道亞速營是一群納粹分子組成,為何不早撤出這個軍官團?難道就是留著準備找藉口直接參戰?

重要的是,這些人一旦落到了俄手中,俄目前只說是雇傭軍。雇傭軍可是不享受戰俘待遇。這可就是一個大麻煩了。目前不清楚拜登會不會或敢不敢派特種兵冒險營救?也不知道亞速營是否會把這些人當人質,甚至是「幫助」美歐毀屍滅跡?

俄軍行動一開始就明確指出,只是打擊不是佔領。不想佔領,自然也就少了陷入戰爭泥潭之慮。目前,可以說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的基礎已經實現,解放頓巴斯也就在眼前。如果就是與烏軍在頓巴斯展開決戰,那就太簡單了。因此,頓巴斯不是第二階段戰役的主要目標,而是第二階段戰役的開始,甚至可以說是重新軍事部署的一部分。要決戰大的可能就是在東部決戰。

儘管這個軍事部署期對烏軍和美國來說是一個空檔期,也是一個加強基輔周邊部署和提供重裝備的最佳機會,儘管這會增加未來可能的攻擊難度,可對俄來說也有好處。這個好處就是烏軍不得不一定程度上的規模性集結,也不得不更多暴露陣地,重裝備也不利於機動和隱蔽。這就給俄集中火力打擊提供了方便。擁有制空權的俄軍,一頓狂轟濫炸就足以解決問題。關鍵是從哈爾科夫到奧德薩戰線太長,烏軍根本不知道俄會首先攻擊哪一點。這就是近來普京對西方運送武器不那麼上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以上這些,美國不會不知道。不斷為烏軍提供武器裝備實際上並非是希望烏軍能夠取得決戰的勝利或重創俄軍,而是硬逼著澤連不許投降,或不能盡快的就簽署美國不希望的任何協議。當然也就是在給烏克蘭製造幻想。

儘管目前澤連在談判問題上又出現了反覆,但澤連也強調了對北約的外交失去了興趣,更強調還得與俄談判才能解決問題。在基輔與約翰遜會談之時,澤連就強調了西方要為和平協議提供保障的問題。這表明瞭他實際上已經認可了中立路線是唯一選擇。

奧地利總理到訪基輔之後立即到訪了克宮。儘管事後說了一句「不樂觀」,可要求俄方保密具體會談內容細節,那就不能不多想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了。

奧地利雖然是歐盟一員,但他是中立國。而且普京給澤連指明的道路之一就是奧地利中立模式。而奧地利中立模式,是在國際法層面上宣佈的一種「無擔保式中立」。而目前美國恰恰是不願意為烏克蘭「擔保」。美國不擔保,歐洲國家也難以直接介入擔保談判之中。而要美國擔保就得視戰爭的進程和結局而定。問題是烏克蘭還能否犧牲得起?這樣看,奧地利總理的先後與澤連與普京會晤,就有特殊意義了。

從目前澤連的表態和烏的處境來看,「解放」頓巴斯和重創烏軍之後,很可能就會加速談判的推進了。此前已經基本完成了文本草案,要簽署協議也快。這當然要看澤連的選擇了。

如果不認真談判,普京也就只能是在東部全力出擊控制整個東部的地區和奧德薩。目標依然還是逼澤連談判。如果澤連還不妥協,那就是基輔戰役了。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會不會接受俄攻基輔?一旦拿下基輔,所有的王牌就都在普京手裡了。澤連也就失去了談判資格了,也就只能被動接受俄的所有條件了。要不然,整個東部包括基輔都有可能失去了。

而對於歐洲特別是法德這樣的大國來說,與俄直接交戰是難以想像的災難。而由俄控制基輔或基輔以東地區,也同樣難以接受。避免俄歐大戰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真正的基輔戰役之前結束烏戰。在俄烏大決戰之後,歐洲肯定會勸說烏克蘭立即與俄簽署中立協議。當然法德也很可能再扮演一次明斯克協議時的角色,成為擔保人。

然而,這卻是美國無法接受的結局。也是一些親美歐洲國家不能接受的結局。

近來,美國通過了「租借法案」,這可只有在二戰時動用過一次。而美國提供的重裝備也在升級。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表示,美國除了同意向烏克蘭提供蘇制坦克外,還同意提供重型的火炮系統、遠程空中防禦系統,包括反導彈系統,海岸導彈系統等。為此,五角大樓已經召集軍工企業開了秘密會議。同時美國還在呼籲北約歐盟國家為烏克蘭提供重武器。而據俄方披露,美國可能把部署在韓國的貧鈾彈提供給烏克蘭。如果是真,那就是美國要赤膊上陣了。

為烏克蘭提供和在東歐部署重型攻擊性武器,這是俄早就划出的紅線。顯然,拜登已經有些急了。制裁俄不感冒,美歐又立場不一致,戰場上俄軍明顯佔優勢,澤連除了要武器要財政之外還在與俄談判,這些都是他無法控制的局面。一旦俄烏簽署了中立協議,就意味著歐洲安全秩序體系的改變,也意味著維持了70多年的美歐安保體系的改變,這對美國來說損失太大。因此,基輔決戰之時,拜登很可能忍不住要把美國大兵趕到戰場上去。當然最好是能把波蘭等國拱進戰火里。

近來。歐盟委員會主席、英國首相奧地利總理相繼高調訪問了基輔。接下來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總統也一起前往基輔。原本想一起去基輔的德國總統則被烏方認為親俄而遭拒絕。未來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元首也肯定會去。

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在大戰之前高調的訪問基輔,一個重要的目的肯定是威脅俄羅斯不要動基輔。或者說是在向俄傳遞北約準備直接介入俄烏之戰的消息,以嚇阻俄羅斯。而波蘭已經開始向白俄邊境開火製造事端了。

或許正是嗅到了這樣的消息,日前俄外長拉夫羅夫突然公開表態,俄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就是改變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俄羅斯總統普京週二(12日)表示,與烏克蘭的和平談判進入了「死衚衕」,他誓言將繼續對烏克蘭的攻勢直至完成目標。俄羅斯接近七周的攻勢正在「按計劃」進行。普京與盧卡申科也再一次會晤,而盧卡申科明確表示,任何情況之下俄白都會站在一起。

聲明軍事行動的目標是美國霸權秩序,就意味著不再單純是被動應對,而是要主動出擊了。也就是說,即使美國不直接介入,俄也有可能直接把美國拉入戰爭之中,或直接攻擊波蘭等國。

而俄方明確表態不接受美國全面的霸權統治,實際上也是在向世界明示,俄是在為世界而戰。關鍵是,包括歐盟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早就反對美國單邊主義的霸權路線。俄真的是在為世界而戰。就不會被孤立了。

早就說過,俄的這一次行動是只許勝不許敗。如果說俄的這一次軍事行動注定要受到了重創,甚至會走向崩潰,擁有強大核武的俄就一定會選擇浴火重生。就看美國有沒有膽量相互毀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