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是一個國土面積較大的國家,在歐洲他的國土面積曾經位居第二,僅次於他哥俄羅斯。不過,這次烏東獨立和2014年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以後烏克蘭的國土面積會不會歐洲老三法國給超過。
但現在討論烏克蘭的國土面積似乎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在俄烏衝突後,烏克蘭最終能夠成為一個怎樣的國家,甚至最後還能不能以國家的形式存在,都還很難說。
日前,澤連斯基說戰爭必須早日結束,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烏克蘭失去的就越多。雖然這句話從他嘴裡蹦出來,表演的成分很高,但事情的確就是這麼回事兒。
四月六日,美國參議院高票通過重啓八十一年前美國指定的《租借法案》,讓烏克蘭可以通過這一法案拿到近乎無窮無盡的美國武器,用來和俄羅斯人打架。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結果。
有人就奇怪了,美國剛剛才通過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計劃,這個計劃裡本身就有錢有武器的,而且這個計劃到現在都還沒有怎麼實行呢。按照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的話來說,烏克蘭軍隊掌握這些武器需要培訓,所以,即便美國國會批准再多的武器援助,也得等那些烏克蘭士兵們掌握了怎麼操作後才能交付。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看到當前援助烏克蘭武器最多的基本上都是東歐國家,因為他們都存有大量的蘇式武器,這些武器烏克蘭軍隊使用起來就沒有什麼障礙,也不需要培訓。
在這裡就武器問題多說幾句。這次俄烏戰爭最終絕對會出現這樣一個副作用。那就是本次戰爭會消耗掉大量蘇式武器,東歐國家只要有可能,都會明裡暗裡的把手裡的蘇式武器‘援助’給烏克蘭,打這個引號,是因為波蘭、立陶宛等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他們一定會想辦法向歐美尋求報銷的。這種援助或者不能改變俄烏戰局的結果,但卻一定會造成東歐各國武器換裝的熱潮。
全面以美制武器替換蘇式武器,本來就是東歐國家想要給美國的一個投名狀。只是因為手裡的蘇式武器太多,如果全部扔掉改買美國武器,那勢必很難得到老百姓的響應。所以,趁著這個機會,把自己手裡的武器,也不管烏克蘭用得上還是用不上,都一股腦兒送進烏克蘭戰場,然後兩手空空的對選民們說「瞧,我們為了道義而獻出了自己的武器,如今我們需要用新的武器來保衛自己,所以,我們去購買更現金的美國武器吧。」這一招,基本上水到渠成,誰也攔不住,除了歐洲的德法等國,能夠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趕緊想辦法用歐制武器來擋住美制武器的進入。
無論東歐國家最終用歐制武器還是美制武器,本輪對蘇式武器的棄用已經是鐵定的事實了。這也就意味著,東歐和俄羅斯的分裂帶又多了一道。
回到烏克蘭未來的本身。美國人為什麼在援助指標都用不完的情況下,還要啓用租借法案?看上去似乎僅僅只是一個姿態問題。但實際上卻可能並不簡單。
首先,我認為,烏東防禦戰可能會成為一場持久的戰爭。這種雙方隔著第聶伯河對陣的形勢可能會持續一年甚至數年。因為從目前來看,俄羅斯守住烏東應該問題不大,而烏克蘭放棄烏東也絕對不可能。烏克蘭的人口有五千多萬,俄羅斯人口雖然比烏克蘭多一倍,但其國土面積廣袤,需要防禦的國境線漫長,需要保障的民生就更加複雜多樣。如果烏克蘭在歐美的支持下,不去理會民生和其他國境線的防務,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和俄羅斯打仗,俄羅斯未必撐得過烏克蘭。
但是讓烏克蘭一心一意去打仗,就得給烏克蘭更多的援助。美國又不是慈善家,它是資本家,是要賺錢的。援助給烏克蘭的東西也是有限的,更多的東西是需要付錢的。但是目前烏克蘭顯然拿不出更多的錢來。而且這也違背了西方世界對外的宣傳。所以,抓破了腦袋的軍工復合體大佬們終於想起了美國的箱底裡還有一個《租借法案》。從箱底拿出一件舊衣服來穿和重新做一件新衣服顯然是不一樣的。在全世界民眾的矚目下,穿一件曾經穿過且還獲得大片叫好聲的舊衣服出來顯然更加符合西方虛偽的形象維護。
所謂租借法案,就是在二戰時期,俄羅斯和英國(還有中國,不過中國得到的只是一些零頭碎腦的物資。)在一線和德國隊打仗之時,由於到處都是戰場,根本無法生產成體系的武器裝備以及後勤物資,所以需要從外部進口,當時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基地就是美國,可是當時的蘇聯和英國都是除了軍隊啥也沒有的國家。根本無法付錢給美國買東西。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在1940年時就已經躍躍欲試,摩拳擦掌想要參戰了。而且那時候的他也已經選好了參戰的隊友。從實際出發,如果和德國成為戰友,首先美國國內的猶太資本不會答應,其次德國已經佔領歐洲大部分地方,美國和德國站在一起,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根本佔不到便宜。戰爭結束後,美國還是北美的美國,而德國卻一定是統一歐洲的強國。這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不利的。如果選擇英國,那無疑就是雪中送炭,一旦打敗德國,以後的歐洲,作為救命恩人的美國最起碼也是說話算話的人。而一旦選擇了英國,就得同時選擇蘇聯,道理很簡單,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蘇聯正是這樣一個存在,且還是一個很強大的存在。
只是當時美國反對參戰的聲音很大,賺錢的呼聲很高。更具有國際戰略眼光的羅斯福於是伙同他人搞了一個租借法案。就是暫時不要錢,但也不說以後不要錢,先通過租借法案把物資給英國,蘇聯送過去再說。讓他們有足夠的戰爭物資去和德國人拼命。租借法案一共產生了五百億美元的貿易額,蘇聯一百多億美元,英國三百多億美元,所以,我說中國的蔣總裁只拿到了一些零頭碎腦的的物資。
戰爭勝利後,美國在歐洲獲得了極大的利益,同時也成為全球仰慕的救世英雄。但美國並沒有忘記以前援助英國蘇聯的物資是租借而不是白送的。所以,美國和這兩個國家都進行了談判,英國在承認美國是自己老大的同時,還願意償還美國七億美元。這已經讓美國心滿意足了,此前的日不落帝國成了自己的跟班小弟,如果不封一個大紅包怎麼說得過去呢?而且,整個西歐都成了自己額度囊中物,想要彌補損失,完全沒必要用硬吃的方式來獲得。二戰後這幾十年美國在歐洲的存在也證明了那點錢的確不算什麼。
至於蘇聯,其實蘇聯也是不想還的。但經不住美國屢次三番的催要。最後雙方達成協議,蘇聯分批償還。後來蘇聯解體,窮得只剩下褲衩的俄羅斯也沒有逃過美國的催債。最終在2006年,才終於還清美國的這筆欠款。
說起這段歷史,是想說,美國人通過租借法案的目的就在於看清了俄烏戰爭膠著的可能性。從而決定在烏克蘭身上大賺一筆。而大賺一筆的基礎就在於一定要讓俄烏戰爭膠著,用烏克蘭和俄羅斯無窮無盡的人命來換取美國軍工企業一分一釐的利潤。而想要讓戰爭膠著,就得給烏克蘭援助。但援助不能白給,於是租借法案被翻了出來。
以後的美國不擔心烏克蘭沒錢還。而且他要的也不是烏克蘭的現金。(哪裡還有現金,就連黃金也早就被波羅申科送到美國去了。)美國一定會在通過租借法案後,在俄烏膠著的關鍵時刻和烏克蘭政府簽署秘密協議,讓烏克蘭政府讓渡部分主權利益,從而得到在法理上控制烏克蘭的權力。這也就是我說的,在俄烏戰爭真正結束之後,烏克蘭到底屬於誰,烏克蘭這個國家還能不能存在,都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
美國不是慈善家,租借給烏克蘭的戰爭物資是一定要還的,英國,蘇聯尚且無法賴賬,已經虛弱不堪的烏克蘭就更加難以賴賬。而通過對烏克蘭的控制,通過東歐各國武器的大換裝,歐洲的分裂已經不可避免,俄羅斯與主體歐洲的長期對峙也必然會再次出現。不要說俄羅斯會在普京之後出現妥協派。歐美不接受俄羅斯的投降,這一點,歷史已經證明。所以,以後的俄羅斯或者會很窮,很亂,甚至還會出現一次大分裂,但永遠都會有一個主體俄羅斯在和歐美對抗。
看清這一點,其實我們就可以理解中國的做法以及中國以後該怎麼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